慎冥的思想乐园

2009年2月2日星期一

投资分析 从何入手——林少阳

有香港读者问我,做投资分析,应该从何入手?这是一条好问题,值得花点时间详细讨论。

每人每天就只得二十四小时,而单是香港及国内上市的股份,数量已经接近三千间,还未计算海外 上市的股份,以及相关的投资衍生工具。如何有效率地花时间做研究,对投资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果投资者每天只是跟着财经传媒的小道消息的尾巴走,顶多 只能做一只反应较快的跟尾狗而已。

要洞烛投资先机,必须有前瞻性。阅读每天的财经新闻,是绝对必须的,但却只是最皮毛的功课。 其实,本地及国际政治新闻,重要性不亚于本地及国际财经新闻,所以要培养成每天阅读财经以外要闻的习惯。老实说,如何解读政治及经济新闻,可以是一门专科 学问,不具备经济学、财务学及政治学入门常识的投资者,要正确解读每日市场的讯息,其实非常困难。如果你自问仍然未具备以上两个学科的入门常识,应该找来 一两本相关的读物「恶补」一番,并找来一两个经济学、财务学及政治学的大学学位毕业生做启蒙老师,对阁下练习投资分析的基本功,事半功倍。

以上的说法有欠抽象,不妨借此机会,给大家示范一下我如何解读当今的国际政治及经济的新闻。

最新一期《经济学人》(Economist)说,亚洲新兴市场出口依赖度,在过去三十年由占 国内生产总值(GDP)不足两成, 上升至去年超过45%。相反, 私人消费由1980年的超过65%, 跌至去年的低于50%, 与出口数字平分秋色。亦是这个原因,欧美经济出了大问题, 中国及所有亚洲国家怎能不遭殃呢?

大家都知道, 2008年整个亚洲的出口都跌得非常惨烈, 而且主要跌幅集中于去年第四季。以日本为例,12月出口总产值按年下跌了35%,台湾按年跌了42%,新加坡亦跌20%,中国的出口只是跌了2.8%,表 现相对较为出色,但是之前中国的出口增长速度最快,所以下跌的速率一点也不弱。

有一点大家要注意的是,中国去年12月的进口按年跌了21%。这是否显示中国的内部消费出了 问题?昨晚,我与一位近年留在广州多过香港的老朋友聚旧, 他说广州的消费市道如常, 楼市仍然畅顺。他本人经营水果进口分销业务, 在今次欧美消费大跌之下, 反而令他进口中国的水果业务有所增长。另一位在东莞有厂的朋友说, 东莞的夜场仍然夜夜笙歌,即使个别的烂场已经关门,过往旺场的,仍然是门庭如市,只是过往要等上一两个星期预约的,现时不须预约而已。然而,位于上海的另 一位经营进口高级日用必须品的朋友,却表示去年第四季开始,生意急转直下,卖给酒店的销量跌幅尤其显著。以上非正统的「市场调查」,给我一个颇为混乱的讯 息。

综合上述的观察,我认为中国的内部消费,未必如进口数据般差。正如《经济学人》的数字亦显 示,中国的进口数据,大约一半是出口的加工原材料,扣去进口加工,中国的出口的「加工值」实际占全国生产总值大约18%,远低于其它亚洲新兴国家。另外, 由于货值是以美元计算,单计过去一年能源、工业金属、电子组件及农产品价格,都大幅回落,因此大部份的跌幅是原料价格回落所引致。然而,中国的出口跌幅只 有2.8%,而进口跌幅高达21%,绝对不是好兆头。因为正如我们原来的分析指出,中国的进口有一半是出口加工原料,因此中国的进口数字,很可能是中国出 口数字的领先指针。今年第一季中国的出口数字,展望绝对不乐观。

当然,即使在现时很不乐观的形势之下,仍然有部份行业(暂时?)不受影响,但恐怕不是一个普 遍现象。以2008年全年数字计算,亚洲新兴市场的出口总值按年跌了13%,现时的下跌力度, 已直迫02及98年, 而且按照目前下跌的速度看, 相信超越1998年的水平, 只是迟早之事。

那么,从以上的经济新闻分析中,我们可以找到甚么的投资点子呢?我大概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现 今亚洲出口将起码有几年没有起色, 假如是这样的话,你认为亚洲区的政府的政策反应会是怎样?我们已经知道,中国已推出四万亿元人民币的救市方案,当中大 部份是基建项目。然而,这个大型的方案当中,不少是已于几年前计划在未来几年投入的资金,亦已在不少香港及国内的基建股份的股价中反映出来。

现在看好中国及亚洲的基建股份,并不具备前瞻性。但是,刚才我们说过,过去一年亚洲的经济滑 落的速度比美国及欧洲还要快,主因是亚洲国家的出口依存度,比过去三十年任何时间还要大。以亚洲新兴市场为例,其依存度已经高到几乎等于内部的私人消费。 如果亚洲新兴国家的政府是有脑的话,你认为他们的政策会否拨乱反正,向另一方倾斜?

另一个值得我们留意的政局发展,是共和党主政八年,经济一沉不起(我知道,布殊的前任克林顿 要负很大的责任),在一片求变声中,奥巴马上任之后,政策的方向肯定会有所调整。美国前总统布殊上任八年, 油价及其它商品价格疯狂上升, 奥巴马口口声 声支持再生能源,未来的能源政策是否会有重大的转变,值得大家细心留意美国未来的能源政策转变。

最后, 除了宏观经济,以及政策主导两个投资主题之外, 我在早前的文章,亦已经说过,目前 环球信贷仍然处于收缩周期, 因此分析投资的重点,应该是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而非其作用不大的盈利报表。于2006及2007年减少负债、出售附属公司套 现、配售新股但又没有将得来的资金投入市场,或目前持有大量净现金的企业,都有潜质成为今次经济周期的大赢家。他们在今次的金融海啸中可以幸存,已经是不 争的事实,我更关心的是,他们如何运用手头的现金?这将成为未来股价能否大幅跑赢同业的关键。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