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04
直到目前為止,令人頗感意外的是,油價在近期未有掀起市場上的大量追捧,大致維持於每桶40美元的水平。
對於大部份人來說,包括所有並非依賴產油為生的人士,這當然是一種紓緩,但油價會否因再次減產而上升?
還記得在減產時,油價曾飆升至接近150美元的水平,掀起全球性的恐慌,而政府和科學家們都紛紛尋找替代能源,供求情況似乎已經得以紓緩,但我覺得仍要小心觀察。
供求之間的平衡仍然不穩,隨時可以出現重大變化。由於油價現時處於較低水平,所以尋找替代能源的迫切性已經減少,而隨著全球經濟下滑,石油需求亦已放緩,在使用方面亦更節省。
此外,石油輸出國組織的成員已降低出產水平,以限制供應並推高價格,因他們相信此價格水平實在太便宜。這種限制能否奏效仍未可知,但應可讓價格保持穩定。
然而,不是所有產油國都是石油輸出國組織的成員,而一些較小型的生產者並不常常跟隨減產。不過,產油國並沒信心油價可以回升,這對消費者來說可能是樂觀的訊號。
但假如情況一如預期般嚴峻,那麼隨著全球經濟復甦,消耗亦將回升,倘若找不到替代能源的話,油價或將再度揚升。
這是一個值得消費者關注的危機,亦可能會影響投資者,而中國的石油狀況可能再次惹人關注。我肯定油價不會維持不變,價格或會出現反彈,整體趨勢無論是升或跌,也較為傾向受消耗帶動。
我亦認為,中國政府不會像油價升穿每桶60美元時般採取恐慌措施,犧牲煉油廠來保障消費者。我希望下次他們會由市場力量控制價格,而我肯定會有下次。如果經濟現實對釐訂價格影響更大,那麼國際投資者對投資中國會更有興趣。
我提出這課題,是因相信中國的石油商正回到合理價格,中石油 (857) 現價5.66元、中石化 (386) 現價4.17元、中海油 (883) 現價6.59元。顛峰時,中石油達20元、中石化達13元、中海油則達17元。之前於2004至2005年價格穩定時,中石油約4元、中石化徘徊在3元、 中海油則由3元攀升至4元。
我會認為,中石油就中線來說是合理選擇,因為根據技術往績,可於這價格買入。但它又未至於可鄭重推薦,因為要挑選買入哪隻股份,尚有許多變數。政治因素很可能尤其重要,往往出其不意。
但這些股份加上中移動 (941) ,都是中國市場的大阿哥,應最為外國投資者所重視。它們是中國藍籌,假使外國人看見這些公司被剝削,對整個中國市場也不利。但如它們能依照商業運作,中國 卻會吸引更多外資。不過,這些公司經常有人事對換,董事容易被調置,確會引起海外人士的懷疑。投資者總希望董事是為公司利益著想,而非為主要的控制性股東 服務。
幾乎所有中石油的收益,均來自開採業務,也有少部份來自分銷,而中石化就多元化許多,大部份盈利來自其石化子公司,當中有些會因油價較低而賺得更多利潤。中海油則完全倚賴在海洋開採,最受油價影響。
在此水平,中石化可能最為安全。可是中國政府偏愛中石油,給予該公司政府渴望建立的海外專利權,因為這必須交給最大的公司,而中石油正是一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