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冥的思想乐园

2009年1月14日星期三

基辛格谈经济危机下的中美关系

《财经》记者 王欢 2009年01月14日

中美应成为“核心伙伴”,台湾不会成为“根本性障碍”

  【《财经网》专稿/记者 王欢】在此次中美建交30周年的一系列纪念活动中,1972年秘密访华并推动中美关系最终走向正常化的关键人物——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当数美方代表团中最耀眼的人物。1月13日,基辛格在一个小型记者会上畅谈了在当前经济危机下对中美关系的看法,并展望了未来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
  在谈及当初秘密访华进行建交谈判的亲身经历时,基辛格对《财经》记者说:“通常两个国家的外长会晤,总会讨论一些非常具体、务实的问题,但是当时我和周恩来会晤,以及之后毛主席和尼克松总统会晤时,中美两国之间没有贸易,也没有生意往来。因此只能谈些着眼于长期发展的战略性问题。”他认为,在目前中美之间复杂相互依赖(complex interdependence)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当前的经济危机下,更需要延续这种战略观和全局观,排除某些具体问题对中美关系的干扰。
  基辛格特别提到中国和美国之间经济的互相依赖性。由于中国大量持有美国国债,可能会使美国人更易掉入消费主义的陷阱,而美国也非常期待中国能对技术转移和投资敞开大门。基于如此的复杂相互依赖关系,基辛格认为在搭建新的国际秩序时,中国和美国应是一对“核心伙伴”。
  在基辛格看来,尽管之前召开过若干地区或全球性质的金融峰会来为目前的经济危机寻求解决之道,但是各国在应对这场金融危机时仍是采取各自为政的做法,制定的只是针对本国利益的经济政策。
  他认为经济危机也是全球政治体系“失序”所致。1月12日,基辛格发表了一篇题为《国际新秩序的机遇》的文章,他在文章中表示,目前的经济危机实际上同全球范围内的政治危机相伴相随。历史上再也找不到任何一个时期能像现在一样同时在若干地方发生着剧烈的变革。随着美国神话的幻灭,各国都在最大程度地重新界定自己的利益和优先任务,当各种各样的利益和优先任务不能契合时,只能导致混乱,因而无益于解决目前的经济危机。
  当在记者会上被问到如果奥巴马请他为对华政策献计献策,他将如何支招时,基辛格说:“我会告诉他,中美关系只能往更高层次推进。”他说,目前有太多的问题需要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紧密合作,比如能源、环境、核不扩散等一些全球性问题。所有这些全球性问题都只能在全球层面加以解决,自然中国和美国之间无可避免地需要展开合作。
  基辛格也谈到,两国体制和价值观的差异还将继续存在。他说36年前之所以秘密访华,就是因为如果提前宣布肯定会招致很多反对,因为当时大多数美国人虽然对中国人并没有敌意,却不认同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主义体制。
  基辛格说,今后也还会有诸多充满保护主义的声音,也还会有人继续制造麻烦。但是,美国的决策者应该致力于发展同中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虽然基辛格坦言他只和奥巴马短暂相遇一次,时间不过四五分钟,但是奥巴马团队内几乎所有处理外交事务的成员他都十分熟悉。基于此,基辛格说:“我对两国关系的继续发展非常乐观。”
  对于未来执行美国外交政策的关键人物希拉里,基辛格说:“她曾和我交谈数次,我们已经相识很长时间了。我十分确信她会是一个非常有能力、很有才智的国务卿。”在谈到希拉里可能采取的对华政策时,基辛格十分有把握地说:“我非常有信心希拉里制定的对华政策将是相当积极的,虽然每个国务卿都会有自己的一套政策,但是她不会偏离前任国务卿的意志。”
  至于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台湾问题,基辛格说,美国不会背离《上海公报》中写明的“ 一个中国”的原则。他谈到,他和中国刚开始打交道时,双方在是否承认台湾的问题上矛盾激烈,但是之后还是达成了《上海公报》,至今美国也在反复表明支持“ 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任何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企图。“我对两岸关系的进一步改善抱有希望,我不认为台湾会成为中美关系的根本性障碍。”基辛格说。■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