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冥的思想乐园

2009年1月30日星期五

中石化获AllianceBernstein增持H股股权至9.09%

  [世华财讯]港交所资料显示,AllianceBernstein L.P.已在1月21日增持中石化2,546.6万股H股,令其好仓权益增至9.09%。

  香港交易所1月30日股权交易资料显示,AllianceBernstein L.P.已在1月21日以每股平均价4.236港元,增持中石化(00386)2,546.6万股H股,涉资1.079亿港元,令其好仓权益由 1,499,857,941股(8.94%)增至1,525,323,941股(9.09%)。

蔡東豪:我這一代投資者

我這一代投資者
[淘股吧]

《壹週刊》
第985期
2009/01/29
文:蔡東豪

《信 報》專欄作者曹仁超宣布減產,由每星期六天的《投資者日記》變為每星期一天的《投資者筆記》。曹Sir由《信報》創刊就寫這欄,一寫便35年,成為《信 報》大受歡迎和具影響力的財經專欄,陪伴著兩代投資者成長。任何一件事每日做,35年風雨不改,單是這份毅力已值得敬佩。曹Sir的文章緊貼市場,話題涵 蓋古今中外財經事件,評論言之有物,作風莊諧並重,是財經專欄作者中的表表者。

近年曹 Sir的影響力走出 報紙專欄,透過多媒體渠道接觸社會各階層,從評論股市時事,刻意把重心轉向教育投資者。曹Sir慢慢放下每日市場追逐,騰出多點時間思考,跟不同類型受眾 溝通,交流經驗,對香港投資者是一件大好事。可惜我不止一次聽到有讀者(特別是年青人)指曹Sir不時想當年,重溫73年及89年股災太「長氣」。從金融 海嘯至今經歷見到,我們欠缺的一項重要投資者質素,是經驗。後悔莫及的並非曹Sir說得太多,而是我們聽得不夠。

投 資界從業員缺乏經驗,受著一個客觀因素影響:投資是高回報、高風險行業,對從業員背景、能力、表現的要求都很高;同業之間競爭激烈,淘汰氣氛濃厚,行業文 化着重能者居之,工作壓力高於其他行業。因此,投資銀行家、分析員、交易員未到40歲就嚷著轉行或退休,他們不是「曬命」,是有實際生理和心理需要。

有 些事情講求經驗,未經歷過就是不懂,無論書本教過多少遍,遇上未曾遇過的難題,反應就是差一大截。我相信我跟許多人一樣,假如要把自己和親人的生命交給一 位醫生,我會揀一位年長和有經驗的,因為醫術高低是見仁見智,經驗卻實實在在;我信你因為你做過100次。

投 資界由一群40歲未到的才俊支撐著,古今中外皆屬事實。過去15年全球經歷一次大牛市,升市氣氛偶然停下來喘息一下,上升軌道從沒有偏離,才俊未曾真真正 正大輸過。我這一代投資者大部分時間都打順境波,覺得經濟好、企業盈利上升、股價反映良好基本因素等,是理所當然的事。遇上逆境,形勢火速扭轉,投資者視 跌市為健康調整,屬入市良機。從我們記憶猶新的03年沙士、01年「九一一」、98年亞洲金融風暴、94年內地宏觀調控等,每一個所謂危機其實只「危」了 一陣短暫時間,中港兩地經濟很快反彈,危機之後的盛況比上一浪精彩。我這一代投資者的「危機感」是建於恐怕賺得比人家少。

據 最近看過一個電視時事特輯,主持人訪問地產經紀,經紀表示近期地產市道交投雖然淡靜,但仍有不少人睇樓,這些睇樓人士的要求頗特別,任何樓盤都可以,只要 求搵「沙士價」樓盤。這些人作出一個假設:樓價沒可能低過沙士時期,「沙士價」等於樓價的「底」。我剛才說投資才俊過去15年未大輸過,或者是高估了他們 的記性,有多少人記得93年鄧小平南巡後中港股市大旺,94年內地實施宏觀調控,中港經濟和股市陷入困境。投資才俊的記憶可能只有5至10年時間,難怪每 次跌市他們都認為是執平貨機會。

欠缺經驗的投資者同時欠缺危機意識,大難當前仍思量怎樣去築「血肉長城」、「撈底」、「溝淡」。美國次按危機在07年中爆發,環球股市在08年初開始下滑,可是投資者不願接受現實,不停自圓其說,嘗試說服自己和他人「中國經濟勢頭好,受海嘯牽連程度較低」。

當 曹Sir第N次回憶74年和記股價由43元跌至7元,他從7元開始買入,最後跌至1元,輸掉8成身家,大家可能立即略過專欄這一段。我對他這段經歷耳熟能 詳,但我卻不敢不讀,因為我要警惕自己這些事情隨時再發生。當沒有一位慈祥長者在身邊「哦」的日子,我們唯有依靠40歲上岸計劃被金融海嘯打亂的財經才 俊,他們經驗中增加金融海嘯這一役,怎善忘也不會這麼快忘掉這慘痛教訓。

除了向曹Sir致敬,也想為接班人畢老林打氣。曹Sir的棒不容易接,不足一個月,畢老林的文章已有自己風格,有獨到分析,尤其是國際財經方面,值得向他的好開始鼓掌。

比亚迪遭富达减持235万股

  据港交所资料显示,富达(FIL Limited)申报,于1月22日减持比亚迪234.8万股,每股平均价1.787美元,持股量由6.18%降至5.77%。

  该股今日收报14.68元,升0.41%,成交7,294万元。

中石油和中石化拟增加于新疆的原油产量

路透香港1月30日电---中国两大石油公司计划增加位于大西北新疆地区的油气产量,将中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级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的原油产量提升三分之一.

新华社周五报导,中石油集团旗下新疆油田公司总经理陈新发称,拟将克拉玛依油田的原油产量由去年的1,220万吨,于2015年前提升至年产量1,600万吨.

报导指出,克拉玛依油田的天然气产量亦会由2008年的34亿立方米,于2015年前增加至年产100亿立方米.

此外,新华社还提到,亚洲最大炼油企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0386.HK: 行情)(600028.SS: 行情)计划投资98亿元人民币在其第二大油田--新疆塔河油田,以在2010年前将年产原油量提升至1,000万吨,但未有指出消息来源.

该报导指,塔河油田今年将生产660万吨原油和12亿立方米天然气,而且产量将继续上升.该油田去年累计生产原油600万吨,按年增产64万吨;生产天然气12.7亿立方米,按年增产3.2亿立方米.

官方媒体本月稍早报导,新疆地区在2008年共生产原油2,740万吨,生产天然气240亿立方米.

克拉玛依油田位于油气资源丰富的新疆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级大油田,亦是西部最大的石油石化基地;而新疆塔河油田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也是中国陆上十大油田之一,并料可于2010年成为千万吨级的大型油田.(完)

浏览中国能源其他新闻,请点选[ENR-CMN-CN]

--编译 詹颖颐; 审校 屈桂娟

中石化投资百亿元打造新疆千万吨级油田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30日 17:31 新华网

  新华网乌鲁木齐1月30日电 (记者徐晶晶)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中石化塔河油田2009年工作会议获悉,中石化将投资百亿元打造其第二大油田——新疆塔河油田,力争2010年成为千万吨级的大型油田。

  中石化副总裁焦方正说,去年,中石化主力油田塔河油田累计生产原油600万吨,比2007年增产64万吨;生产天然气12.7亿立方,比 2007年增产3.2亿立方。今年,中石化塔河油田计划完成投资98亿元,生产原油659万吨;生产天然气12.1亿立方,实现商品气量9.13亿立方。

  据介绍,作为目前油气产量增长最快的油田之一,塔河油田将于2010年成为千万吨级的大型油田。

  在中长期规划中,到2015年塔河油田油气当量要达到1500万吨,其中原油1000万吨,天然气50亿立方;到2020年,塔河油田油气当量达到2000-2500万吨,其中原油1500万吨,天然气50-100万吨。

  塔河油田是中国陆上十大油田之一,中石化第二大油田,位于资源丰富的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

2009年1月29日星期四

牛年談牛——林行止

林行止專欄

求過於供 放牧養牛

林行止
■ 鼠年將盡,港人(其實是世人)迎接牛年的心情並不輕鬆,即使美國新總統奧巴馬於香港時間今晚的就職演說,肯定會描繪出美好前景、表示一定會使美國經濟起死 回生,同時撒下以千億計無中生有的美元,恐怕亦難解「經濟人」的心頭鬱結!術數家指戊子年是「倉內之鼠」,看年內的經濟危機金融醜聞接二連三,有機會困於 倉內吃存糧避過海嘯一劫,已屬大幸;過幾天己丑年屬牛─「欄內之牛」,相信安分守己別亂奔亂竄即不可隨便「投資」,才是上策。
一 如往例,牛年寫牛;未寫之前,先提提一月號《信報月刊》「己丑牛年專欄」,其所收有關牛年種切諸文,均甚可觀,此中尤以李健麟副題為〈奇門遁甲術對二○○ 九年的預測和前瞻〉,頗有新意,它指出「○九年美國經濟不會大蕭條」,及「二○一○年態勢高危但中國可安然跨過」,並非盡屬玄空揣測之詞,與同期「封面專 欄」的系列文章互相呼應,當中有不少值得深思的道理。
十 二年前,胡志偉在《信報月刊》(總二三九期)的〈千秋佳節飲牛有歌─牛市談牛及其有關事物〉一文,如今讀來,仍有新鮮感;有趣的是,胡文說「牛年正值九七 政權移交,也許香港人更需要勤奮努力,才能保持既得的繁榮安定局面」,這幾句話,很有「時代感」,現在一樣派得上用場。
■ 都說我國「以農立國」,其實所有國家均如此,在十八世紀末期英國工業革命前,沒有國家能夠不靠農業而生存、發展,只是我國進入工業社會時間滯後,才令人在 「以農立國」和中國之間劃上等號,而「以農立國」與牛有不可分割的關係。牛不但做「勞役」的工作,在生時產牛乳、製肥料(牛糞,歐洲的農業發展較其他地方 快的其中一項原因是有大量牛隻而牠們「製造」大量便溺使土地肥沃之故),當然,死牛之肉從來不是廢物,必要時還可把老病牛隻殺而食之,且牛骨牛皮均為可用 之材,牠的經濟價值重大,但終生工作,食草擠乳,即使沒被送進屠房,大都勞碌傷殘而終成人類的盛宴。宋朝李綱的〈病牛〉詩:「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 復傷?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卧殘陽。」歌頌牛日出而耕換來裝滿千座糧倉(箱)的農作物,歎息牛因此筋疲力竭卻乏人憐惜……。牛是「以農立國」國家最重 要資產,牠之寶貴處在默默工作「不計回報」(源自拉丁文的牛 Bovine 有呆頭呆腦之意),詩人對老病牛隻賦予同情,反映了農民的心聲。
■ 在四五千年前,牛是農業社會的支柱,牛耕田、拉車(載貨運人;梁朝〔公元五○二─五五七年〕顧野王的《玉篇》記「黃帝服牛乘馬」),而晉朝(公元二六五─ 四二○年)有牛車出租,尚秉和在《歷代社會風俗事物攷》引《搜神記》的這段記載:「高安婦蘇娥,有染繒帛百二十匹,欲之旁縣賣之,從同縣男子王伯賃車牛一 乘,直錢萬二千、載妾並繒,令婢致當執轡。」繒為絲織物,此牛車車主不隨行,要由租客之奴婢執鞭;可惜筆者考不出租錢萬二千的購買力,因此不知此價之高低 (東主不隨行,租錢還可能包括按金)。至於牛耕,是更早的事,出土的商朝(公元前一八○八─一一八三年)文物「玉雕臥牛」,可見牛的鼻孔間有小孔相通,顯 示當時(應為較早前)人們已懂在穿牛鼻引繩使牠從事勞役(有考古學者認為牛耕始於鐵器農具發明之後,但甲骨文及金文已有從牛的犁字,也許鐵器之前的犁為 木、竹製品)。
至 於歐洲,豢養耕牛亦有悠久歷史,而牛的重要性,僅從專指牛的Cattle(牲口)是從Capital(資本、資金、本錢和首都以至原則、原理及建築學的柱 頂)衍變而來,便見端倪;事實上,中古世紀(公元五百至一千五百年前後)歐洲計算私人財富的指標,主要是以擁有多少頭牛(其他家畜次之)來衡量。在工業革 命前,古今中外,牛的經濟地位極為顯要,是彰彰明甚的。
■ 牛作為肉食,可說是盤古之初便如此,頗為出人意表的是,古人食「混合免治肉」(mixed mince-meat),尚書引《禮記.內則》:「搗珍。取牛、羊、麇、鹿、麕之肉,必晦(脊肉),每物與牛若一,捶,反側之,去其餌(挑出筋鍵),熟出 之,去其皽(膜),柔其肉。」這種肉糜,「均勻和合,調而食之,其有異味可知也」。「異味」是指異於尋常的美味。又說「漬,取牛肉必新殺者,薄切之必絕其 理,湛諸美酒,期朝而食之,以醢若醯,醷」。意謂把順紋理切出剛屠宰的牛肉,浸酒,美味生而膻味去,翌日食之,「無以尚之」;現今 beef sashimi(tsukuri)也許源自這種不過火的「生牛肉」食制。
牛 肉食制多且美味可口,人人食之,對「混合免治肉」主材料的野獸捕獵太甚,「行蟲走獸難以養民」,肉食供不應求,神農氏才製作農具(耒耜),「教民作農」, 以農作物補肉食之不足。和其他野生禽獸變成家禽家畜一樣,牛亦從此被人類豢養(數千年後的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野生魚穫嚴重不足,人類才開始大規模養魚)。雖 然《史記.律書》說:「牛者,耕種萬物也。」但牛從什麼時候「專業」耕田,似不可考,對這類史料搜集甚豐,然而尚秉和亦不敢肯定,他舉《周禮》記「牛人之 職,不言耕事」,說明牛並非成為家畜後便「務農」;牛人是養牛官,其職責在飼養及選擇不同歲數的牛供不同場合祭祀之用,「祭天地之牛,角繭栗;宗廟之牛, 角握;賓客之牛,角尺」。這是根據牛角的發育程度,判斷牛的老幼從而區別牛的等級,分別用於祭天祀神、迎賓以至犒賞戰士等不同用途;但《山海經》說「后稷 之孫叔均,作牛耕」,而孔子弟子冉耕字伯牛,「似乎三代(按時在太古之後夏朝之前的公元前二千二百年前)時已有牛耕矣」。無論如何,牛在古代農業發展中擔 當重大角色,殆無疑義,只是人口增長過速,耕地面積大增,牛的數量趕不上農耕的需求,以致《食貨志》有地方官教導人民「以人挽犁」的記載。以人代牛,數十 年前的窮鄉僻壤仍有所見。
牛年談牛.五之一

農耕時代少食牛皆因機會成本大

林行止
■ 一般相信牛「專業」耕田之後,民眾養牛惟不吃牛肉─年老衰弱或因傷因病而亡的死牛之肉,當作別論─因為以牛耕田拉車所得更豐,等於宰耕牛而食的機會成本太 大;然而牛肉味美,人所共知,牛因此成為王公貴胄祭祀天地神祇最貴重的祭品(稱「太牢」,羊則稱「少牢」;何以擇牛為祭品,也許是其味鮮美之故),皇室鑄 銅鐘在祭鐘神時要塗牛血,這些祭牛當然成為貴族獨享的肉食,老百姓吃不起,漸漸便不養肉牛。「犒勞」的犒字從牛,說明軍人勝利歸來,軍方殺牛慰勞;犧牲二 字亦從牛旁,顯見牛在祭祀上的重要性。
牛不但耕作又是肉食,對生民的貢獻至大,許多地方遂把秋收後農閒的農曆十月初一定為「牛生日」,在農閒之日給牛「放假」,盡顯「民間智慧」;在這一天,牛不必繫鼻繩不必工作,還在牛角上粘糯米湯圓為牛慶生,表面工夫做足!
古 人不吃牛的原因多端,惟主要是牛「為人民服務」,人民因而不忍食其肉,此說彰顯人的仁慈心,遂廣泛流傳;不過,在未有市集、不懂冰鎮及腌製的年代,牛體龐 然殺之不易「分銷」,人們因此向豬羊雞體積較小的禽畜「動手」,俗話說「太公分豬肉」,即家祭時殺豬為祭品,選豬而不是其他家畜的主因,應在牠的體積恰恰 可供有數房人的大家族祭祖後分享;西洋人以火雞過節,亦是因其體積剛好一家庭數口之食。過節吃火雞並無「宗教意義」,這是基督徒應了解的。如今發展出多種 牛肉食制,既有牛肉專門店,賣肉食的無牛肉不成檔,而冷藏不僅可保鮮、適齡的陳肉且增肉味,基本上不再從事耕作的牛大量飼養,無非是被送進屠房,供食肉獸 之一的人類享用。
■ 牛的經濟地位很高,是農耕時代農民的重要資產,珍而寶之的古人從多年養牛經驗中得出養牛、相牛之術,是很自然的。《漢書.魏志》記西漢有〈相六畜〉共三十 八卷,春秋時代的寧戚及百里奚,便是史上二位因「養牛有法」而位居卿相(有如今日部長級的技術官僚)的「牛人」;後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亦有相當篇幅 解釋相牛之法,如說「旋毛在珠淵,無壽」(眼睛下方有捲曲的毛,壽命不長)、「尿射前腳者快、直下者不快」(公牛射尿至前腳,表示力氣足,奔跑速度快;反 之是「腎虧」、「膀胱無力」,氣力不足,奔跑速度較慢),比較「有趣」的還有「尾不用至地,至地,劣力」(尾巴太長氣力不足)及「龍頸突目,好跳」(頸長 似龍、眼睛突露的牛喜歡跳躍;「好跳」意味會越欄逃脫)……。和相馬以及相人術的書何異!
■ 除了供人類食用,牛的膽結石便是名貴中藥牛黃,其功效是「清心、化痰、利膽和鎮涼」,《本草綱目》說牛黃可治「痘瘡紫色、發狂譫語者可用」。較早前的《日 華子本草》則指牛黃可療「中風失音、口噤、婦人血噤、驚悸、天行時疾、健忘虛乏」。據說目前四千五百多種中成藥中,約有六百種含有牛黃。
牛 的一切,教人類用盡,然而,牠經濟實用之外,還有軍事價值,讀過一點歷史的人,應該記得齊國名將田單和宋朝的邵青都用過「火牛陣」,不過前者成功後者失 敗。在齊、燕戰爭中,田單出奇制勝,徵集千餘頭耕牛,在牛角上縛上銳利的刀刃、牛身披上五彩龍紋外衣,繫乾蘆葦絲於飽浸油脂的牛尾,在昏暗之夜點燃牛尾、 驅牛出城,狂牛直奔燕軍陣地,燕軍亂成一團,倉惶潰逃,這便是史上有名的「火牛陣」(按春秋時期楚王為擺脫追兵,以象尾縛上火把衝擊吳軍而脫險,可見以動 物着火尾部驅趕牠「勇往直前」是古已有之的「高科技武器」);邵青聚眾暴動,朝廷派大將王德剿匪,「探子回報」,王德知邵青徵集耕牛,欲布「火牛陣」,遂 配備大量弓箭,對部將說「火牛陣」是「古法也,一不可再;今不知變,此成擒耳」。到了二陣對圓,邵青果然施「火牛陣」,「皇軍」以靜制動,萬箭齊發,火牛 受傷驚恐,掉頭衝入邵青陣中,刺死踩死燒死士兵不計其數。王德一舉敉平叛亂。
■ 牛對人類還有一項貢獻,便是牛痘(cowpox)可治天花(smallpox)。十六世紀以來,天花多次令歐洲及美洲人口大幅下降。《本草綱目》提及牛黃 可治的痘瘡,便是天花;台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編彙的資料,指出種人痘是中國古代發明預防天花的方法;天花是「外來病」,由漢代俘虜的外國(西域)士兵傳 入,因此亦稱「虜病」。清代名醫張琰是治天花聖手,在其所著的《種痘新書》中,他說親手種痘者不下八、九千人,其中只有二、三十人失效,救不活,這等於出 事率只有百分之零點三;康熙曾派人把張大夫迎上北京,為皇族和旗人種痘。
我 國在治天花上有很高成就,殆無疑義,然而,說種痘技術為我國發明並於十七世紀傳至外國,「一六八八年俄國請求派醫師(來華)學習,其後日本、朝鮮等國學會 種痘技術;一七一八年,英國駐土耳其公使蒙塔古夫人把種痘技術傳入英國……」,恐難為學者認同。西方學者向來認為英國告羅士打郡醫生真納(E. Jenner, 1749-1823)為以牛痘治天花的第一人。一七九六年,真納為八歲村童非普思(J. Phipps)種牛痘後,他對天花免疫;其後再經無數次試驗,以牛痘治天花大功告成(順便一提,真納其後獲選皇家學會院士,不因發現治天花之法而是一篇研 究杜鵑鳥築巢習慣的論文)。
經 過二百餘年的實踐和研究,牛痘治天花的成功率近百─一百萬人中只有一、二個失敗的病例;到了一九七九年,世衞組織正式宣布天花絕迹,自此學童再亦不必像今 天中年人入學時必須「種牛痘」了!牛痘是從牛身取得的疫苗,其英文 Vaccine 為真納把拉丁牛痘 Vaccinia 英語化而來。現在天花已盡,人類毌須從牛隻身上提取牛痘疫苗了。換句話說,時至今日,牛的耕田、拉車、作為祭品等功能盡失,牛對人類的貢獻只在提供肉食及 乳類產品了!
牛年談牛.五之二

牛排送啤酒 滑鐵盧大捷

林行止
■ 牛既為工業革命前經濟社會的「中流砥柱」,相牛養牛之法,中西皆有,自不待言,近今經濟史家指工業革命前歐洲經濟比其他地區繁盛,其中一項原因是家畜,尤 其是提供勞役及足以強壯體魄的牛隻快速繁殖產生大量糞便等於獲得充分免費肥料令農作物茂盛豐收之故,歐洲農業的發達,實在與牛、羊這類大型家畜繁殖及快高 長大有關,而這種成就,英國人碧威爾(R. Bakewell. 1725-1795)與有功焉。碧威爾發明的牛隻同種(in-and-in)交配法,起了「革命性影響」;他是中部萊斯特郡 (Leicestershire)的小農,對耕作方法興趣甚隆,年輕時曾在歐陸廣泛旅行,探求各地農耕之法;一七六○年乃父去世,繼承了小塊農地,他把部 分農地種草,引河分流,灌溉田地,大有所成;不過,他的最大成就是為牛羊配種,此前家畜雌雄同欄自由雜交,碧威爾把牡牝分隔,何時交配,如何交配由他決 定,成效甚著,今日大大有名的萊斯特羊,便是碧威爾的遺澤;長角牛(Longhorn breed)食草少長肉多便是他的發現,因此大量飼養作為肉牛,讓他發了財……。如今長角牛已成稀有品種,因為其他品種的牛長肉更多更快更省飼料;但牧業 養牛及配種的方法,基本上是改良碧威爾的遺教。
■ 相牛的方法,代有進步,明劉基的《多能鄙事》卷七牧養類、方以智《物理小識》卷一鳥獸類以至清張宗法《三農記》等,均有比《齊民要術》更精微具體的相生和 養牛法。《多能鄙事》說「凡買牛宜選項長者,身短、高大頭小、膝低、腳橫紋、蹄浪、脊高起、立足齊者良;牛角仰、角短、方大抑弓、角紋粗為上相。牛尾稍 亂、毛轉者短命,尾稍長大者吉。鼻有橫理者兇。分毛向前,吉、向後短命,兇,乳疏黑,無子;生子卧、面相向者吉,背子者少;牛大足、大肚、大尾、前足闊、 後足蹄近,吉」。當中若干術語,筆者不太明白,不過整體來說,仍可了解。一向以來,牛隻交易,主要通過市集進行,直至清代,仍實行牛墟,牛墟即定期進行買 賣牛隻的墟市……。由於農人買牛的目的主要用來拉車耕田(稱為「役牛」),買家要「善相」,但對相法的理解可能人人不同,不過,摸齒(亦稱「摸壽」,藉了 解牛齒的生長發育、色澤及磨損程度,以判斷牛的年齡及健康優劣)、試步、考車(試測牠拉車的力氣)及試犁,是四項「指定動作」。牛墟交易甚盛,直至清末民 初仍行此法。
■英國人自號約翰牛或牛約翰(John Bull),稱體大如虎,結實短頸、兇殘無比的猛犬為牛頭犬(bulldog),可見牛在英國人心目中有特殊地位甚至具「民族代表性」。
在 英國歷史上,牛肉甚至與自由有關,二者的關係的確非比尋常─沒有牛肉,英國便可能失去自由!中世紀以來,英、法發生多次戰爭,一四一五年十月二十四日英軍 在法國北部決戰,時法軍集結三萬餘精兵,甲冑耀目、槍炮犀利,必勝戰意昂揚;英軍不僅人數不及一半,且補給線長,糧草不足,師老兵疲,武備不如人,要靠牧 師「打氣」,但英軍統帥亨利五世「用兵如神」,翌日一舉大敗法軍,令這場阿琴閣(Agincourt)大戰與特拉發加角(Cape of Trafalgar,位於直布陀羅西端,數年前筆者遊直布陀羅便請導遊帶往「瞭望」)和滑鐵盧之戰齊名……。
在 阿琴閣戰場上,英軍什麼都較法軍落後,其所以「驍勇善戰」,大敗法軍,用指揮這場大戰的法軍將領的話,是英國人「把無礙辯才留給老婆」(leaving their wits with their wives),然後吃大量牛肉開上前線殺敵,「他們狼吞虎嚥(eat like wolves),打起仗來如餓虎擒羊!」英國軍士「狼吞虎嚥」的正是牛肉。一七○四年率領英軍在德國紐倫堡附近的 Blindheim 大敗西、法聯軍的萬寶路(Marlborough,發音與Marlboro 同)公爵便說「沒有牛肉和啤酒,我的士兵不能打勝仗!」一七○五年英國國會通過動議,由政府撥款在牛津近郊 Woodstock 鎮興建 Blenheim 宮送給萬寶路作為公爵府邸(於一七二四年落成),此字便是 Blindheim 的英語化;把「外來語」英語化,是英國人的看家本領,可看出英國盛世時英國人目空一切的氣勢。
英 國人從此以嗜食牛肉出名,自稱為「食牛者」(beef eater)。不管是巧合還是牽強附會,總之吃燒牛肉的英軍屢建戰功,牛肉因此被視為血與力的象徵,在未完全開化的「文明初階」時代,英國人以孔武有力在 世界各地橫衝直撞所向披靡的「食牛者」自豪,演變下去,食牛肉還是愛國行為!十五、十六世紀的文獻,包括到英國遊歷的外國人的筆記中,都有英國人吃燒牛肉 的記載,一篇荷蘭人寫於一七八四年的遊記便指「英國人可能是世上最擅於烤牛肉的人」。當時英國貴族和富裕階級少吃豬肉,因豬溲不潔,豬肉因此是「窮人的肉 食」(poor man's meat);而英國對牛仔肉(veal)不太熱衷,因為小牛和成年牛的價格差距極大,健康的小牛鮮有不被畜養而送進屠場的,換句話說,牛仔肉大多來自健康 有問題可能養不大的小牛,這種情況與不少人對小豬的來源有懷疑而不敢進食燒乳豬相似。
牛年談牛.五之三

拿破崙親下令 巴黎中央屠宰

林行止
■ 工業革命改變了牛的命運。在農業社會,牠是被人類豢養並小心照顧的「同工」,不僅中國人少吃牛,西方人亦如是,Magelonne Toussaint - Samat 的《世界食物史》(Blackwell,英譯一九九二)說凱撒大帝每於勝仗歸來便大宴羅馬居民,有時人數達二、三十萬,歌舞昇平,食物應有盡有,十分豐 富,唯從無牛肉(頁一○一),以牛肉是只供王公貴胄享用的稀有食物。
工業革命後,牛的「功能」已退化至為人類提供肉食和牛乳,由於牛肉味美且高營養,牛乳及其衍生乳品尋且成為日常必需品,因此市場對牛隻的需求大增,養牛業遂風起雲湧。
在 筆者瀏覽的文字中,對牛肉「有微詞」的似乎只見於莎士比亞於一六○二年首演的《第十二夜》(Twelfth Night,聖誕節節期結束的主顯日前夕),在第一幕第三景〈奧利維亞家中一室〉有這樣的對白:「安(Sir Andrew)……我有時覺得我的機智好像不比一個基督徒或一個普通人為高;但是我很能吃牛肉,我相信那是對於我的機智有害的。」陶(Sir Toby):「毫無疑問。」「安:我要是早知道,我就把它戒了……。」(據梁實秋譯本)。多吃牛肉「危害健康」,是十七世紀英國的「民間智慧」,但這種說 法肯定很快被淘汰。十八世紀初期萬寶路公爵已把牛肉和勝仗掛鈎;到了一七三一年,英國著名小說家亨利.費爾定(H. Fielding)的《文丐街唱遊》(The Grub-Street Opera)出版,有作曲家據其意創作了一首流行曲《啊,古英國的烤牛肉》(O The Roast Beef of Old England),其流行程度,可從它成為任何新歌劇上演前等待開場的觀眾集體起哄高唱「催場」的歌曲可見。這首歌頌讚美烤牛肉流行曲的歌詞,林在山的中 譯如下—
烤牛肉曾是英國人的食物,
提升了我們的思想、濃郁了我們的血。
我們的軍人多勇敢、我們的朝臣多英明。
啊,舊英倫的烤牛肉!
昔日的英倫烤牛肉啊!
但自從我們效仿了浮誇的法國,
學了吃他們的蔬菜炖肉煲,學了他們的舞蹈,
我們把他們的什麼都吞下去,又學了自大自滿。
啊,舊英倫的烤牛肉!
昔日的英倫烤牛肉啊!
我們的祖先多有氣力、多強壯、粗豪,
他們的家門常開,肉任吃、酒常喝,
使胖胖的主客都愛這首歌—
啊,舊英倫的烤牛肉!
昔日的英倫烤牛肉啊!
但我們現在變成了什麼?
一個可憐的鬼祟民族,發育不健全、被馴服似的。
我們侮辱了祖先的名譽。
啊,舊英倫的烤牛肉!
昔日的英倫烤牛肉啊!
英 國人揚英貶法、法國人頌法抑英,自古已然。英國詞家認為英國烤牛肉(加約郡布甸)天下第一美味,且是「壯陽」之物,在筆者看來,那與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奧威 爾(以《萬牲園》及《一九八四》傳世的名家)著文盛讚英國烹調天下無雙,一樣令人發噱;不過,這是佛洛伊德所說的「氏族羅曼斯」(Family Romance),事屬正常,只是有人宣諸於口記之於文有人心照不宣罷了。事實上,英、法在牛肉食制上曾有互補不足的交流,《世界食物史》(頁一○三)指 現在被人視為有英國特色的「牛尾湯」,原來源自法國,是一七八九年法國大革命時王親國戚逃亡倫敦時帶至英國;而牛排(beef steak)則是法國農民從英國軍人偷師,一八一五年威靈頓公爵囤兵 Tuileries 公園備戰,聽信萬寶路公爵的話,英軍餐餐牛排,終於在滑鐵盧大敗法軍。法國因此失去拿破崙卻學曉烤牛排,豐富了法式食制,法國算是有失有得了!
■ 在工業化後前期,由於交通落後加上沒有冷藏設備,消費者必須就地取材購物,以牛隻而言,牧場和屠場都在民居附近,許多屠夫兼肉販便在肉店地下室或後院宰 牛,而人畜同居一屋甚至一室,並不罕見(今日肯雅的馬賽伊〔Maasai〕族人仍如此,去夏筆者曾在馬賽伊族僅憑一若通氣窗大小空隙採光可說暗無天日的牛 糞屋「作客」,與屋主「相談甚歡」〔並拍相「留念」!〕,其唯一財產的牛便養在與卧室兼「客廳」用木條隔開的鄰室),當年城市生活環境之劣,衞生條件之 差,不難想像。拿破崙於一八○四年登基後,不忍見巴黎臭氣沖天、不忍聞牛嘷豬嚎悽厲之聲,親自下令在近郊興建四家中央屠宰場,把屠宰畜生從街頭巷尾搬進 「現代化」建築。拿破崙這項德政,不數年便為歐洲諸國仿效。

牛年談牛.五之四

鬥牛之人非勇士 少食牛肉降氣溫

林行止
■ 牛肉是大眾化的肉食,市場需求殷切,各國因此都有一套養牛的方法,所產牛肉亦各具特色。值得特別一提的是,數十年前以肉味鮮美聞名全球的阿根廷牛肉,如今 試之,竟難下嚥;新世紀以來,筆者二去南美,均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勾留。第一次請當地導遊介紹一家「牛排專門店」,結果大失所望,以頂級牛肉粗糙不堪如嚼三 合板;第二次是本報一位當時在此地 Long Stay 的作者做東(他專程從普林斯頓南下歡迎我們的「旅遊團」,盛情可感),「請吃最高級的牛排」,亦食不出神采,有人且興「何處有雲吞麵店」之想。阿根廷政局 多變,經濟「失修」,牧人因循,不思改良品種,阿根廷牛肉已不能滿足不求飽而求美味的食客!
另 外應該一記的是日本牛肉。日本不少地方都出牛肉,而且各擅勝場,是牛肉中的極品,不少老饕指日本牛肉過分肥膩,其實頂級的均為精肉,○八年東京米芝蓮說東 京牛排專門店麤(音粗)皮(Aragawn,一星)the meat is lean,並非虛語。麤皮(所有酒店服務台職員都知此食肆)於一九六七年開業,位於銀座一家老舊商廈的地窖,門面極為普通,絕不顯眼,大概只有二、三十個 座位,其內部裝修和格局均無名店氣派(刊於東京米芝蓮的相片顯然經過加工,與筆者光顧時大有分別);此店只賣牛排,售價四萬圓至八萬圓(午晚餐同價),以 現在的滙價,約在四百五十至九百美元之間,即使由於牛排重十四盎斯,可供二人共食,亦相當昂貴。此店牛排所以如此高價,「物以稀為貴」而已,其牛肉都來自 有「出生紙的純種和牛」(據米芝蓮的考證,年產不超過一千頭);筆者手上的單張寫着「黑毛和種─子牛登記;兵庫縣支部」,下有出生日期及鼻紋(與人的指紋 相同,牛的鼻紋隻隻不同),又有「和牛改良組合認定番號」,此「子牛登記證明書」由「全國和牛登錄協會」簽發;而牆上掛滿當賣牛排之牛及其祖上各牛的遺 相,蔚為奇觀。不過,煞有介事、「整色整水」之事人人會做,惟麤皮的牛排的確與眾不同,鮮美多汁嫩軟又彈牙可口,而且可說是吃肥牛不見油(精肉之可口,皆 因肥油完全滲入牛肉肌裏了無痕);其侍應領班(印象中除了開放廚房的三名廚師,全店只有他和一名助手)說流利英語且知不少香港名流的名字。令人頗以為異的 是,麤皮的鄰店為意大利餐館,茄汁肉醬意大利粉一碟才賣一千多圓!「最」貴和「最」廉的餐館並存,世上罕有。
東 京還有一家位於麻布十番的「大田原牛超」,亦是「牛排專門店」,定價比麤皮更離譜,其「超別格牛超吟撰BMS12」,是牛中的極品,又稱「牛中鑽」或「可 吃鑽石」的牛排,售價十五萬七千五百圓,加上「貴腐(陳肉,aged)」二字的售二十一萬圓,據稱全國只有十頭「超牛」而其中只有三隻是「牛中鑽」……。 一件牛排約一萬七、八千港元,實太昂貴,由於此店有價錢相當大眾化的普通牛排,筆者因而判斷其定下天價牛排,不過是招徠術而已,這便如「維多利的秘密」每 年都推出一件數十萬美元的鑽石胸圍一樣,其目的不在做成交易只圖收宣傳之效。眾食友「開會」後理性地決定不去一試。這裏所寫,純屬紙上談兵。
■ 汽油廢氣排放是全球氣溫逐年上升的罪魁禍首,環保分子認為太陽、水力及風力發電應成為所有發光發熱物體—除了潛水艇—如照明如汽車的主要能源。可是,環保 健者有否想到號召人類吃素食齋,因為這會使溫室效應大幅下降!鼓勵人們茹素,對壓低溫室效應可能遠較採用離商業性生產尚遠的代替能源有效。「政府間氣候變 化專門委員會〔氣專委〕」(IPCC;該組織和戈爾〔克林頓的副總統〕合得○七年諾貝爾和平獎)去年底的報告指出,畜牲特別牛隻排放的廢氣─屁─佔全球廢 氣總排放量百分之十八(數年前筆者在「屁話連篇」系列已談及牲口放屁污染大氣之嚴重性),加上畜牧業產生大量在未變成天然肥料前會污染水源的糞便,以至用 於種植穀類作物為飼養所用的化肥,還有從遠在鄉間的牧場、屠宰場運送牛肉至城鄉零售點,「交通費」驚人猶其餘事(均計入成本包括在牛價之內),交通工具產 生的廢氣才令人擔憂。總而言之,家畜業對環境污染的「貢獻」僅次於汽油。因此,IPCC的發言人建議人類少吃肉,也許先從「每周一天食無肉」做起,對大氣 污染及溫室效應的下降,必然大有幫助。
可 是,要不可食無肉的西方人特別是老美少吃(遑論不吃)漢堡(麥當勞、敬堡加和雲迪)牛肉包,根本不可能;由於宣傳得法,美國人吃牛肉包已等同愛國行為!美 國巴德學院(Bard College)環境學教授艾蘇(G. Eshel)的研究指出「一名食肉者改素食等於每年減少排放一點五噸的二氧化碳……」。二○○七年,美國人平均吃掉二百磅肉(家畜家禽及魚類),比一九五 ○年多一倍強;是年全球肉食消耗多達二億八千四百萬磅(估計至二○五○年將倍增),一九六一年的數字為七千一百萬磅。這固然和人口激增有關,但與經濟條件 改善人人吃肉關係更大。
環保團體何以迄今仍對肉食網開一面,沒有出面反對人們吃肉,主因是畜牧業在華盛頓的游說力量不可輕侮,而沒有美國帶頭,各地環保組織便無法掀起巨浪。
雖 然這一二年來中產階級特別是所謂「中產百萬富翁」(The Middle-Class Millionaire)時興瘦身,他們的肉類消耗量肯定減少,但總體而言,世上大部分人口仍視肉食為主要營養,因此肉類消耗量與日俱增,意味市場對牲口 需求殷切,畜牧業方興未艾,成為溫室效應在全球一片環保聲下愈來愈嚴重的一項少人注意的成因。
■ 經濟價值之外,在歐洲美洲,牛還為人類提供高度刺激的娛樂性,這便是在西班牙、葡萄牙和南美若干地區盛行的鬥牛,筆者曾在西維爾(Seville)參觀鬥 牛,共六場,但看畢三場便拉隊離開,因為以「大隊人馬」對付一頭被刺痛被激怒的狂牛,勝之不武!鬥牛的過程一般是先把牛關在黑房子裏,讓牠感到恐懼,然 後,把牠趕出鬥牛場;有數名「全副武裝」的助手先在牛背上插上一根尖銳的長槍(arpon),讓牠又怕又痛又憤怒地繞着鬥牛場狂奔;接着,騎馬的鬥牛士 (絕對稱不上勇士)再在牠背上插上三四根尖銳的長槍(pica),有的深得穿透肺臟,等牛跑得筋疲力盡氣喘咻咻後,鬥牛士再在牠背上一根接一根的插上尖銳 的長鈎(banderillas),有倒鈎的長鈎在牠血淋淋的背部肌肉上搖動,渾身是血的牛痛楚萬分;等到牛的行動有點遲緩,垂頭等死,鬥牛士拿起鋒利的 長劍,一劍一劍的從牠背部刺向心臟和肺部。很少有鬥牛是被一劍刺死的—一劍刺死,追尋感官刺激的觀眾便引不起「高潮」。最後,鬥牛士用短劍切斷牛的脊髓, 但常常不能完全切斷,無法把牛殺死,只嚴重傷到牠的脊髓;最後,不管牛是否完全斷氣,都把牠的耳朵割下來,手執牛耳繞場走,接受有虐待狂觀眾的歡呼。
鬥 牛的情況大抵如此,有二點須加說明的是,第一、和一般人的想像不同,鬥牛場愈小對鬥牛士愈有利,因為場地太大,牛的衝力亦大,這對在場的人─鬥牛士及其助 手構成的危險亦愈大。第二、色盲及狂怒的牛會衝向任何搖晃的物體,傳統上鬥牛士揮動紅色披風(Red Cape;紅色為西班牙國旗的主要顏色),狂牛便猛力撞去,大多數人均以為牛忌紅色,其實非是。為了找出「科學根據」,筆者花了十二美元在網上購得一九二 三年七月號(第三十卷第四期)《精神物理學評論》(Psychological Review)上加州大學教授史特拉頓的五頁短論〈紅色和狂牛〉(G.M. Stratton:〈The Color Red and the Anger of Cattle〉),他帶同二名助手(由加大研究基金資助),對四十頭年歲不同、品種互異的牛進行牠們對二呎乘六呎白、黑、綠及紅色布疋反應的實驗,在反覆 多次之後,證明牛對所有顏色都無動於衷,而牠們對飄動的披風,不論是什麼顏色,只有溫和的反應;換句話說,在鬥牛場中狂怒的牛,不是因為鬥牛士揮動手中的 紅色披風而是早被刺痛激怒一見眼前物體晃動便盲目衝刺!
牛年談牛.五之五




2009年1月28日星期三

香港破产亿万富豪凭信心翻身:曾一夜失去11亿

   中新网1月29日电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金融海啸冲走了不少人的财产,有人从此变得怨天尤人,有人甚至选择了不归路。然而,香港有一个名叫刘振辉的印刷业大亨,曾经拥有逾十亿 身家,但因投资房地产失利,在2003年一场SARS,带走了他所有家产,更不幸的是太太在他破产前一年过身,在双重打击下,他想过自此了结生命。最后他 凭着信念,从低层的清道夫做起,虽然亦曾再度失业,但最终在再培训局的协助下,下月起到内地一工厂做主管,再展精采人生。

  一九七八年投入社会工作,曾经历过八二、九八年两大金融风暴的刘振辉说,从没有害怕过,直到二○○三年SARS期间,自己因太有信心而投放太多 资金买豪宅。“最高峰时拥有五间工厂和十个豪宅,自己则住九肚山。”但SARS期间楼市急跌,一夜之间失去了十一个亿,令他欠下巨债,最后更要申请破产。 由于其妻刚于○二年去世,在伤痛还未痊愈之际,再一次受到重击。

   破产丧妻 双重打击

  当他愿意面对前路之时,困难却一个接一个。“我以前做老板,什么都叫人做,所以从来无用过计算机,但要搵工就要识计算机,简单打份履历表都要。 ”所以他下定决心报读计算机课程,最后自行用计算机打履历表见工,但问题又再出现:“我以前做老板,无人相信我可以做一份低微的工,所以无人请。”最后, 他放下尊严,做一份月入七千港元的清道夫,及后的日子都徘徊在失业与兼职之间,直至去年底参加了雇员再培训局“培训及就业资源中心”一站式就业服务后,令 他重拾信心,并在中心协助下,下月中便可到内地一间工厂工作,主管三千五百多名员工。

  由低做起 重拾信心

  回想过去,刘振辉振振有辞地说:“当一个人什么都可失去的时候,信心一定不能失去!”

  为失业人士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培训及就业资源中心”自去年十月初开幕以来,已为二百多名失业人士提供实时及个人化的评估、培训及就业服务,当中 逾六成半求助者为三十至五十岁人士,二十一至三十岁的有一成四;失业一年或以上有三成,两个月至一年的占四成,另有两成则失业一个月。中心督导卜福晨说, 中心由九月开始投入服务,首三个月分别均有三十多名求助人士,但至十一月开始增加至四十多名,他预计未来半年的求助个案都会上升一至两成。(记者 陈萍花)

长线股和其它神话——指數投資的謬誤(约翰-默登)

但使用道指还存在其它问题。自1987年以来,实际股价(通胀调整后)的增长速度是2.48%,经济的增速是3.45%。两者间的“滑程”将近有1%。看空人士可以通过指出很大一部分增长都来自估值增长而描绘出一副暗淡的画面。我的意思是,市盈率上升很大。投资者要付出更多价钱来换取一美元的收益。在上轮牛市以前的那些时期,股市的平均市盈率是12(或是股息的20倍)。当前的估值水平仍在20以上,虽然刚经历了一轮恶劣的熊市。过去130年中,股市增长将近有1%是来自近期的价格泡沫。

等等,不是有研究说标准普尔500指数每年的增长将近有10%吗?这一部分原因在于,这些指数包含了股息在内,股息平均占了将近5%。另外还有通货膨胀,这也占了相当一部分。再就是,这些指数并没有真正反映企业的实际表现。如果你是按1950年就已经存在两个指数当中的公司来衡量道指或标准普尔,增幅绝不会有那么多。这并不是说道指需要修整了。它们做出改变是为了来反映整体经济,这也是道指和其它指数应该做的。

这就是牛市中指数投资为何如此具有吸引力的原因,也是共同基金为什么难以击败指数投资的原因。它们不断地加入增长迅速的公司,剔除被淘汰的公司。随着估值不断上升,这些基金就成了自我实现的预言。但它们在熊市中会产生相反效果,就像我们现在所经历的一样。

中石化炼油能力跃居世界第三

[2009年01月28日 21:21]
  据新华社1月28日消息,新华社记者28日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了解到,2008年中石化全年新增炼油能力1350万吨,炼油综合配套能力突破1.9亿吨,炼油一次加工能力跃居世界第三位。
  据介绍,2008年中石化累计加工原油量同比增长4.34%,生产汽煤柴油量同比增长9.03%。高硫原油加工能力突破6890万吨,高酸原油加工能力突破1000万吨。
   中石化目前已建成镇海、茂名、金陵、广州等八个高硫原油加工基地。2008年中石化全年加工高硫原油、高酸原油同比分别增长20%和35%。在进口原油 劣质化比例同比提高5%的情况下,中石化全年高标号汽油产量占汽油总量的比例同比提高8%;重油和沥青收率同比下降1.5%。

2009年1月27日星期二

Jeremy Grantham:投资者苦日子在后面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27日 21:15 新浪财经

  【MarketWatch纽约1月27日讯】假如一位基金经理人的预见足够准确,则那些期盼着宏观经济在2009年好转的投资者最终就将发现,自己是又一次一厢情愿了。

  格兰汉姆(Jeremy Grantham)是价值型投资公司GMO的董事长,他日前表示,他认为我们还将遇到比目前所估计的更多的减记,债务要达到真正合适的水平,美国人还将经历一些严酷的考验。

  “要真正获得成功,我们必须将私营部门的债务减少至一半以下。”格兰汉姆表示,“这就意味着,无论你使用什么方法,总之都必须让10万亿美元至15万亿美元的债务消失。”

  根据格兰汉姆的计算,他假定证券减记50%,住宅价值减记35%,商业房地产减记35%至40%,合计起来,就意味著名义财富从大约50万亿美元的顶峰减少大约20万亿美元。然后,他估计私营部门债务——即企业和个人债务的总和——将从现在的峰值减少50%。他解释道,在拮据的时期,债务将接近 40%的水平,意味着当今30万亿美元所对应的合理私营部门债务水平为12万亿美元。

  格兰汉姆表示,他相信,私营部门债务水平要和业已遭受损失的资产值相称,就必须受到削减,而要削减它,只有三种方法:一是大规模的减记,一是造成债务膨胀以压缩其真实价值,一是采用日本式的长期储蓄模式。

  “这三种合乎现实的可能性都意味着巨大的痛楚,每一种都将带来巨大的变数,而且见效最快的恐怕也要若干年的时间。”

  格兰汉姆预计最终会出现一个混合式的解决方案。“我们当然会进行一些痛苦的债务清算;这一危机所持续的时间必然要超过普通意义上的危机;而且或许,在最终的繁荣真正开始之前,我们很可能将看到大大超过正常水平的通货膨胀。”

  格兰汉姆还为日本1989年以来采取的姿态进行了辩护,他补充道,“无论是采用怎样的方法,日本的确是达到了目的,即在不引发严重萧条的前提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去杠杆化。”不过他也指出,尽管日本企业当初的信用处境要比今日的美国企业更加糟糕,但是就个人而言,日本消费者当初的状况的确要好于今日的美国人。

  “因此,我们的任务就是教育我们的大众,让他们重建自己资产负债表的品质,就像日本企业那样(尽管是经过了十五年的艰苦)。”

  尽管格兰汉姆对于宏观经济的看法比较悲观,但是他的确相信市场上是存在价值的。他建议投资者“缓慢而小心地”将现金投入股市,主要偏重高品质美国蓝筹股和新兴市场股票。

  “不过,我们必须做好准备,迎接今年或者明年可能到来的新的低点,那才真正是历史性的时刻,这样的可能性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在重要泡沫破灭之后矫枉过正已经是市场的习惯。”

  他警告称,“和标准普尔500指数今日的750点左右水平相比,600点甚至更低才更加具有典型意义。”

  格兰汉姆补充道,这风险“最终”可能会使得固定收益产品的价格受到不当的扭曲,他建议人们做空长期政府债券。

  “至于商品,谁知道呢?”不过他还是补充道,“只是,对于货币,我们能够看到的就更少了。”

  (本文作者:Sam Mamudi)

2009年1月22日星期四

在教訓中學停損 終於擊敗大盤致富 《商業周刊》(曹仁超)

在教訓中學停損
終於擊敗大盤致富

《商業周刊》
第631及632期(合併號)
2009/01/20
文:周岐原

想藉投資致富者極多,但成功者不過鳳毛麟角。香港投資大師曹仁超,卻是投資致富最佳案例,赤貧出身的他,靠著投資賺進逾10億元身價,他成功打造財富帳本的過程,值得學習。

周末假日,來到香港港麗酒店大廳,台上年近六旬的曹仁超,正在暢談港股走勢,台下數百位全神貫注的聽眾,人人手捧著他寫的《智富集》。

辯才無礙的曹仁超,因投資戰績彪炳,被視為香港的「股海明燈」,講座場場爆滿;2008年出版的《論勢》、《論戰》和《論性》等三本著作,更在港股大跌時逆勢創下銷售奇蹟,同步登上08年香港暢銷書榜前十名,成為最「紅火」的財經作家。

曹仁超天生一張團團圓臉,加上厚實小腹,連穿著黑西裝也難遮掩,呵呵笑起來,實在像極了財神爺的模樣。

若以身家論,他從窮青年到打出一片天,也的確有資格號稱財神:他手上的股票及現金,原本約值新台幣5億元,若加計位在倫敦、馬來西亞及香港的5棟房子,及經常佔總資產一成的黃金,身家達新台幣10億元以上。

最難得的是,這些財富全都是曹仁超從無到有,一分一毫從市場賺回來的。

在港人眼中,綽號「曹Sir」的曹仁超,除了是位屆齡退休的快樂長者,更是成功投資人的代名詞。每次他對外發表演講,總能吸引大批聽眾到場,希望由他口中得知內幕消息,藉此小賺一筆;與台灣的財經名嘴及投資大師謝金河相較,有過之而無不及。

浮沉股海四十年 無產變身富豪

由曹仁超執筆的「投資者日記」專欄,在香港《信報》連載迄今已滿34年,至少見證香港股市6度崩潰復甦的過程,堪稱港股史冊;至於曹仁超本人,原就立志經由投資致富,40年間,歷經多次慘賠教訓後,終於戰勝大盤,累積上億港元的身家。

為投資廢寢忘食 分析能力驚人

曹仁超個人的成長背景,也是充滿戲劇性。13歲父親去世,家裡失去重要經濟支柱之後,就靠著母親在工廠做女工,過著孤立無援的生活。雖然60年代,大多數人都是過苦日子,但曹仁超一家卻是赤貧,曾經全家五口人,一餐只能吃一碗鴨血、半斤豆芽、二塊豆腐。

甚至,因為太窮了,還會百般遭到誤解;鄰居金塊不見,掉到床底下,就說是曹仁超偷的,找到了非但不道歉,還補一句,「你那麼窮,偷金子是早晚的事咧!」

如今,曹仁超已有萬貫家財,但回想起過去極為貧苦的童年,臉上常掛著的笑容也收進心裡,低下頭深嘆了一口氣,掩藏不住喉頭的顫抖。對於財富,曹仁超替自己下了一個注解,「因為內心的恐懼,太明白窮的滋味,所以啊,對錢有很大的渴求。」

這樣的渴求,讓他充滿賺錢的慾望。「投資股票可能是條財路!」在證券公司當學徒的曹仁超,暗自對自己說。自此,他展開了投資之路。

除非有必要行程,曹仁超早已習慣每天工作12小時,而且30年如一日,成天埋首於成堆的年報資料中。

以他負責的「投資者日記」專欄來說,每日出刊4000字,引用分析資料往往多達十餘種,累積的驚人數據,全是曹仁超每日勤奮研讀全球資訊的結晶,可見其功力所在。只是他雖能牢記多種金融指數,卻常忘記妻子及一對女兒的生日,讓家人抱怨不已。

群眾常常犯錯 二度失利教訓多

曹仁超自承,投資生涯曾經犯過2次極嚴重的錯誤,不僅輸得一塌糊塗,更險些因此滅頂。

老曹的首次戰敗,發生在1971年。當時一棟300坪大的半山豪宅,要價不過15萬港元,但入市才3年的曹仁超,靠著買賣高風險股票,已經賺得28萬港元。

自鳴得意的曹仁超,眼見中國加入聯合國,認為正是千載難逢的炒股良機,於是融資進場,想不到港股卻視之為利空,指數在3個月內下跌30%;跌幅雖然不深,但曹仁超因為無法狠心停損、慘遭斷頭,最後只剩7000港元出場。

受此刺激,曹仁超發誓不再融資炒股,並痛下苦功鑽研,果然在15個月內,就連本帶利賺回50萬港元。但想不到自以為是的毛病再犯,終於引來另一次慘痛教訓。

1974年中,恆生指數受石油危機影響大跌73%,市況極不樂觀,曹仁超見獵心喜入市,選中「和記公司」(00013)後,由每股8港元向下買,一路買到每股1港元。結果不到半年,先前的50萬港元成本、市價只剩10萬港元,等於蒸發8成。

兩個慘痛教訓,徹底改變曹仁超後來的投資策略。驚覺自己有妻有女、不可再冒風險的他,改奉「下跌15%停損」為最高原則,絕不堅持己見、和市場趨勢作對,從此終於走上獲利的康莊大道。

小檔案

曹仁超
本名:曹志明
現職: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經歷:假髮工、紡織工、明報資料室、證券投資顧問

曹仁超給的人生3階段帳本

第一階段(27~35歲)
避免會犯的錯——認清報酬與風險關係,追求高報酬標的,別忘了投資風險是對等的。
一定要做的事——盡早開始學習投資,累積資產最大關鍵就是複利效果,因此越年輕開始理財越好

第二階段(36~45歲)
避免會犯的錯——中年男性常面對金錢或感情考驗,別為了重溫失去的青春而陷入婚外情。
一定要做的事——教育下一代投資的基礎觀念,使其及早領會人生各時期的投資方針

第三階段(46~57歲)
避免會犯的錯——接近退休者已無法承受風險,投資態度務必保守。
一定要做的事——規畫完整的退休金計畫,計算毫無收入時,退休金是否足以應付每月開支。

牛可賺錢、熊可賺錢 只有豬任人宰割

曹Sir投資語錄

1. 進入投資戰場的第一條守則:不要被殺。每當投資者對市況有懷疑,便應轉持現金。

2. 作為散戶,我們沒有超級電腦或巨額資金,故只好學習「無良」(廣東話:沒有良心、不心軟)的外籍傭兵,永遠只幫打贏的一方打仗。當趨勢向上時,我們不妨當個多方,一旦趨勢向下時,即轉作空方,不要死硬地堅持立場。

3. 股價從來不是偏高、就是偏低,希望在股票市場尋求合理價格者,本身的期望已經不合理。

4. 投資之道,在於買進股價因短期利空被摜壓的好公司,而非壓寶炒短線的壞公司。尤其有的炒作概念可能一瞬即逝。

5. 人一生贏8次、輸2次,你可能是拿破崙;人一生只贏一次,你可能是打敗拿破崙的威靈頓。

6. 投資又叫「憂鬱科學」,在充滿欺詐及逢迎的市場內,應知己知彼,偷窺參與者的心理,在人們自高自大時無情地攻擊,然後再嘲笑失敗者!

7. 現實中只有1成散戶具備獅子老虎的性格,夠膽贏亦勇於停損。其餘9成在面對抉擇時,往往表現畏縮;遇到危險則採取逃避態度,不願面對。

8. 對一間上市公司最大的詛咒,是所有研究員都一致看好。

9. 牛可賺錢,熊可賺錢,只有豬任人宰割。

10.了解群眾心理有益投資,因為他們通常是錯的。

11.佛家有云:一念天堂,一念地獄;股票市場卻同時有天堂與地獄。

12.每次失敗都令你更接近成功,聰明的人從失敗中悟出成功祕訣,只有愚蠢的人倒地不起。

曹Sir揚威股市必勝4祕訣

1. 厲行停損

經過1970年代兩度慘賠的教訓,曹仁超終於領悟及時停損的重要性,更體會過去股價絕不能當作買進公司未來表現的依據。日後投資個股若股價下跌15%,便高度警戒,一旦股價跌破20%,就確認是自己研判錯誤,立即停損保全實力,尋求機會日後再戰。

2. 投資趁勢

他有句名言是「有智慧不如趁勢」。他舉例,1997年中國收回香港之後的香港股市,沒有單純的熊市、牛市,只有牛熊共舞,這時就要留意不同行業類別的興衰走勢,「只要保持掌握行業的興衰走勢,對你而言,什麼時候都是牛市。」

對 於掌握行業興衰走勢,曹仁超舉了女兒的例子,「有一回,女兒從非洲打電話給我,我問她,你用哪一家電話網路?她回答:『中國移動』。我說:『啊,中國移動 的網路已經擴展到非洲了。那為什麼不去買中國移動的股票?』女兒從來沒有買過股票,那一次,聽了我的話回來買中國移動,股價後來從60港元漲到100港 元。」

3. 基本技術分析並用

由於基本分析法難研判買賣個股的關鍵時機,技術分析又無法鑑定基本面是否安全;先後採用這兩種方法的曹仁超認為,投資股票應二者並用,彼此截長補短,才能嚴守底線,確保獲利。

4. 預留黃金保命符

即使其他投資工具的報酬率,普遍超過黃金,但在曹仁超的資產中,始終保有少量黃金。

因為經歷過多次信心危機,曹仁超深明股票會在一夕成為廢紙,自有住宅更使許多人蒙受負資產拖累,只有黃金能完整保值。

我的2008──股海仁心(曹仁超) Part 1


我的2008-股海仁心(曹仁超) Part 2

我的2008-股海仁心(曹仁超) Part 3

2009年1月20日星期二

香港遍地平價優質股

財經DNA

香港遍地平價優質股

阿梅
有朋友看完我之前發表一篇有關黃金的討論,奇怪地問,為何我如此看淡黃金。其實,我並沒有看淡黃金,若以專業術語襌述,我對黃金看法中性(意即我不懂)。
我對黃金的合理價值毫無頭緒,主要是因為黃金缺乏盈利及息率等可以依靠的手杖,儘管這些盲公竹偶有失靈,但只要小心警覺,它們還是能提供不俗參考。
一間每年可賺取一元的公司,股價可以多平?10元?5元?甚或1元?儘管大家對風險及平貴看法略有不同,但在某些水平,我們還是能大聲認定,某些股票價格實在便宜!
反 之,黃金與其他商品一樣不會產生現金流,價格全由供求支配。供求理論雖能解釋世上所有物價的走勢,但問題是,我們是否能合理地推算未來供求?對於不少大熱 商品,我們皆不能,因為除了實質需求(指真正用家),更大量的是「投資需求」,有趣的是,投資需求並不是建基於甚麼別的因素,投資需求主要是出於「別人的 投資需求」。
我們買金,是因為我們認定別人也需買金,這自我滿足的想法,建立了龐大的空中樓閣。以油價為例,價格由高點140美元以上急跌了七成,這是否意味由次按引發的信貸危機把未來實際原油需求大幅減少七成?答案明顯不是,只是大量「投資需求」在一夜間消失。
所以,若黃金在未來升上2000美元,又或跌至200美元,我也不會感到驚訝。在不少優質股以特價大平賣的時候,為何還要捨易取難,選擇難以推測的黃金?
股神畢非德又一金句:「購買股票(適用於其他資產)的最笨理由:價格明天會升!」以前大家會以「香港遍地黃金」來描述發達機會多;現在或應改為「香港遍地平價優質股」更為合適。

股票应该每月只能交易一次——胡海

  • 1929年的大萧条已经过去80年了,大 家都于其原因,还时有争论,所以对于最近的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大家都各持一辞,也就不奇怪了。而现在受到压力最大的就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横扫全世界 的自由经济学派了,因为开放金融市场、减少监管,正是自由经济学派们极力鼓吹的。而目前比较普遍的看法就是,以格林斯潘为代表的放任自流态度,是造成目前 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 我非常尊敬的张五常先生从制度的角度认为,出现这么大的金融风暴,说明美国的金融合约制度里面出了很大问题。 可问题是,按照自由经济学派认为,如果没有政府干预,让市场自行调整,是应该高效率的,怎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偏差呢?在实体经济里,你可以找出最低工资、物 价管制这些祸首,但在金融市场里,你又能找谁呢?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的思想往左转,认为要加强政府监管,也就很自然的。
  • 我认为如 果因此就再重新走上大政府、多管制的老路,是危险的。毕竟,自由经济学派的流行,是因为它所取得的实际成功。我们中国人无疑是它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但现在 出现的金融危机也确实体现出了传统的自由经济思想中的缺陷。所以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找出它的问题所在,而不是全盘否定。
  • 我不是经济学 家,对金融问题也不敢说有有深入的研究,但在我看来,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证券市场的定价机制即使不是造成当前金融危机的唯一原因,至少也是核心原因之 一。因此,防范这种金融风险再度发生的最好方法就是改变这种定价机制,平时把证券市场关掉,只在隔了一段时间后,比如每月,交易一次。
  • 自由经济学派的基本思想我认为没有错,就是自由交换的市场是最有效的配置资源的途径。而其中的核心环节就是交换产生的价格信号。所以自由经济学派对于任何干预价格形成的政策几乎都是反对的。
  • 但问题是他们的这些研究基本上针对实体经济的。在实体经济中,自由交换所产生的价格肯定不是绝对有效的(因为有交易成本),但当经济体复杂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说是没有更有效的方法了。当经济体有充分的弹性时,市场能够在损失比较小的情况下,自行调节。
  • 但在证券市场里,相对实体经济而言,它的价格信号的变化幅度就要大得多了。就以实体经济里,最具投机性的房价来说,房价一年里涨跌20%以上,已经是非常罕见了。而在股市里,几天里就可以有20%以上的涨跌。
  • 造 成这种波动的原因在于证券的流通性太好了:几乎随时可以找到买家或卖家、买卖差价很小、交易费用很低。这一点从买卖股票和买卖房产的比较中就可看到。正是 这种看上去本是好事的流通性,在人性的恐惧和贪婪推动下,造成了我们现已司空见惯的价格疯狂波动。也就是张五常教授也承认的“发神经”。
  • 本 来,单纯的证券市场波动,也就造成一部分人的暴富暴穷,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相当有限。可是,随着上世纪所谓“市场有效论”的流行,证券市场越来越多地渗透到 了实体经济中。在今天,证券价格决定了企业的资产价值(mark-to-market),企业的融资成本(越来越多地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金融机构的 风险控制(各种资产负债比、VAR,等等),管理人员的报酬(option),消费者的未来收入预期(越来越多的养老金投在证券市场中)。这样,整个经济 体的资源配置受到这个可以发神经的证券价格的支配,那经济体怎么会不发神经呢?
  • 现在大多数人都认为要对资本市场加强监管。可是怎么 来监管呢?我们知道市场会发神经,但怎么知道市场什么时候在发神经呢?怎么知道监管的结果会更正常呢?而且,经验告诉我们,一旦市场真地发神经的时候,监 管是很难奏效的。因此,在我看,最有效的监管手段就是打击发神经的根源:流通性(liquidity)。
  • 如果我们从此规定,所有上 市股票只能在每月初的第一个周一交易,而且只能一次性集中交易,而不能连续买卖,我相信不需要再做什么投资者教育,许多买卖股票的人马上就会变成长期投资 者。而且,社会上许多原本用于看盘的时间精力可以被节约下来,更多地去关注公司的基本面,或去享受生活。当然也可以采用征税的方法来打击流通性,比如高额 的交易税、短期买卖收益税,但征税的方法总比不过关证券市场的方法更有效、更节约资源。
  • 不过,人的赌性是很难阻止的。集中的市场关闭了,很难阻止别人在场外继续交易,就像地下赌庄一样的。但我们并不是为了消灭交易市场,而是为了减少交易流通性。交易转入地下,本身就是增加了交易成本,也就达到了减小流通性的目的。
  • 当然,我也知道,虽然我相信这种方法对社会整体是有极大好处的,但几乎是没可能实行的。因为当前的金融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利益体,如何能放弃得了呢?就像我们都知道烟草对社会整体有害无益,但有谁能说放弃烟草业呢?
  • 在 这里,我不由得要和自由经济学派对政府所持的保留态度站在一起了:历史上许多金融泡沫的产生,都可以看到有政府推动的影子。18世纪的密西西比和南海泡沫 是这样的,最近的美国房产泡沫和中国股市泡沫,也是这样。限制证券交易流通性,金融业不会愿意,政府也不会愿意,所以我们也只能在这里一逞口舌之快,同时 随时做好应对金融风险的准备。

后危机时期如何识别蓝筹股

现在还有蓝筹股吗?

在很多行业,美国最有把握盈利的企业现在看上去也是伤痕累累,完全不像是蓝筹股应有的模样。长期以来的绩优股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 Corp.)徘徊在破产边缘。美国铝业公司(Alcoa Inc.)、英特尔(Intel Corp.)和沃尔玛连锁公司(Wal-Mart Stores Inc.)等纷纷下调了利润预期。

如沃尔玛之类向来稳健的公司也下调了业绩预期虽然政府的支持让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 )和美国国际集团(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等大型金融机构暂时稳定下来,这种依靠政府救助的机构真能维持蓝筹股公司的水平么?

这个问题十分重要。蓝筹股是股票投资组合的基础,是投资者最可信赖的股票;我们买蓝筹股的目的就是希望它们成为最安全最坚挺的股票,从而有余力进行风险和收益率更高的投资。

蓝筹股的叫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本报从事市场报导的一位记者发现,某些股票交易价格高于每股200美元,然后将它们比作扑克游戏中价值最高的蓝色筹码。后来这一定义经过演化,用于指代那些经常公布利润和股息增长的大型企业股票,也就是哪种散户投资者可以买了就忘在脑后的股票。

参与管理Westcore蓝筹基金的Denver Investment Advisors基金经理马克•阿德尔曼(Mark M. Adelmann)表示,20年前,标准普尔500指数成份股一般被认为属于蓝筹股。

但现在不是了。那么多有名的大公司受挫,近期前景也十分黯淡,让人很难对目前的行业巨头抱有信心。不过股市专业人士认为,现在仍有很多蓝筹股。有些成为蓝筹股的时间较短,如思科系统(Cisco Systems Inc.)和英特尔。但是投资者也不应彻底放弃曾经为投资者所青睐的股票;比如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 Inc.),虽然该股经历过一段时间的下挫,但目前在很多优选股票上依然榜上有名。以下是市场专业人士选择股票时看重的几个因素:

现金流:现金流仍然是衡量一家公司实力的典型指标,往往是投资者首要关注的指标。这种创造足够现金流(在支付帐单、进行业务投资后仍有剩余)的能力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公司健康状况的标志。

的确如此,标准普尔上周公布,288家公司下调了去年第四季度的派息,当季成为标准普尔1956年开始跟踪此项数据以来最糟糕的一个季度。不过475家公司提高了派息。

拥有强劲现金流的公司并不总是很容易发现。波音公司(Boeing Co.)商业订单在下降,公司计划削减成本,但该公司几十年来一直保持或上调季度派息。AT&T也是如此。沃顿商学院(Wharton School)金融学教授杰瑞米•西格尔(Jeremy Siegel)一直热衷于基于股息的投资策略,现在仍然如此。不过他对追逐最高股息的做法提出警告,因为那可能意味着公司减少派息的时机已到;他补充说,投资应当高度分散化。

除现金流之外,投资者还会寻找债务水平低、借债偏好低(这点可能更重要)的公司。谷歌(Google Inc.)和苹果(Apple Inc.)等技术公司就凭藉这一点赢得蓝筹股的称号,尽管其股票比那些历史悠久的企业波动更为剧烈,而且它们不派息。

宏观经济:除现金流和资产负债状况之外,很多投资经理还会考虑整体经济环境。这不仅关系到对公司业务的预测,而且涉及到公司应对经济环境变化的能力。富达策略红利收益基金(Fidelity Strategic Dividend & Income Fund)的经理人Derek Young表示,投资者需定期重新评估投资对象。他说,市场、公司、机会都在不断变化。

Calamos Investments首席执行长兼投资总监约翰•克拉莫斯(John P. Calamos Sr.)试图判断未来几年的企业发展走向。该公司的蓝筹股基金中包括97只股票,其投资对象包括:全球基础建设领域、医疗行业及业务范围遍布全球的企业,如耐克公司(Nike Inc.)和可口可乐公司(Coca-Cola Co.)。

Denver Investment Advisors的阿德尔曼说,管理层的实力能够在危机中发挥作用。真正的蓝筹股公司的管理者有投资者的信任,而且会如实公布投资者评估公司业务需要的信息。

品牌:金融研究机构晨星公司(Morningstar Inc.)看好具有强大比较优势的企业,也就是所谓的“经济护城河”(economic moat);例如沃尔玛的低价、金宝汤(Campbell Soup Co.)或微软(Microsoft Corp.)的市场占有率。晨星股票策略师、投资通讯StockInvestor编辑鲍尔•拉尔森(Paul Larson)表示,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没有一家公司的状况特别好。不过他表示,具有比较优势的公司总能比没有优势的公司生存更长时间。

市值:单纯的规模因素足以提供给投资者足够的稳定性。市场会将最高价值赋予规模最大且最出色的公司,至少理论上是这样。因此市值(股票数量乘以股价)往往是投资者最认可的良好指标之一。

Bridgeway Blue Chip 35 Index Fund的投资组合中包括26家市值最高的股票,其余股票则依据规模和分散化投资来选择。Bridgeway创始人约翰•蒙加马利(John Montgomery)表示,这个具有11年历史的指数每两、三年重新评估一次,并且一般开始会选择36只股票,因为预计其中总会有一家公司合并或破产。

他表示,这些大型股不仅在大型股表现良好的年份中强于标准普尔500指数,在小型股表现总体优于大型股的年份中也有一半时间胜过标普500。

他说,在某种程度上,2008年的救助方案更突出了老牌蓝筹股的重要性。他指出,山姆大叔都出手相救了,所谓大而不能倒,这也是它们成为蓝筹股的原因之一。

Karen Blumenthal

花旗的冒險故事——聂夫

今日的匯豐同90年的花旗幾類似, 集資一定有它份, 問題是幾大而已, 投資人買之前要做好心理的準備, 不要希望短期內能大幅反彈.
------------------------------------------------------------------------------------------------
  1991年5月,大部分投資者都在為花旗銀行(City Bank)憂心不已,當時不動產問題正在清理中,在清理發展中國家災難性的放款之後,花旗銀行的前景一時黯淡無光。為了應付不動產放款的呆帳以及校正龐大的壞賬問題,花旗已經提撥數十億美元,但前面還有如山般高的障礙有待克服。當時其他銀行業正從類似的問題中脫身,但關於花旗的新聞還是層出不窮,主管官員也在猛查它的帳簿。大陸銀行(Continental Bank)的幽靈在提醒投資者不要忘了,今天意氣風發的老牌銀行明天也有可能消失得無影無蹤。花旗的股價幾乎天天重挫,批評的聲浪淹沒了花旗精力充沛的董事長約翰•李德,這是他一生中最重大的一次戰役,如果處理不善的話,他必須黯然下臺。

  在溫莎基金的我們,審慎評估花旗的處境之後,認為此時正是買進的良機。

  從整個過程看,好像溫莎嫌自己所持有的花旗股票太少似的,這家銀行早在1987年就吸引了我們,因為在摩根的股價大漲之後,我們希望找到另一檔股票來取代它。花旗的股價那時是盈利的7-8倍,前董事長華爾特•芮斯頓(Walter Wriston)將花旗改頭換面,進入了短暫的全盛期,芮斯頓的努力使得花旗一年增長了15%。20世紀70年代初,花旗屬於“漂亮五十”(Nifty Fifty)的一員,是股票市場上家喻戶曉的成長股之一。花旗的成長率減緩並在投資者中失寵之後,溫莎卻大力買進。不過道路之顛簸卻是始料未及的。

  從一開始,花旗就在考驗溫莎的反向操作能力。1987年花期股價大跌,市盈率遠低於當時的一般水準。市盈率低反映投資者十分憂慮花旗對拉丁美洲國家的放款——尤其是對墨西哥的放款因油價急轉直下而惡化。股票市場只考慮到了這些卻忽略了更重要的一件事——花旗在銀行業主管機關的壓力下,不得不提撥一些準備金以防放款成為呆帳,所以,1985年和1986年花旗背負著沉重的負擔。投資者見到這些虧損不免會臉色發白,我們卻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結論:花旗列示的盈利非常保守,實際上可能更高一些。

  到了1988年,花旗似乎即將對我們的這種信念給予獎賞,這家銀行的虧損創新紀錄之後一年,正邁向盈利創新高之路。然而,緊接著經濟衰退來襲,對於過度開發的商業不動產企業打擊尤重,它們破產之後,把無法履行債務的不動產貸款的爛攤子留給了銀行。銀行當時亟需補充資金,一般的做法是以一般或者更低的價格擺脫這些放款。花旗當時採取了聰明但讓人不解的做法,抱牢它的放款而非出清。

  雖然這些惱人的問題揮之不去,溫莎卻在一片哀號聲中穩定增加持股。但事情愈來愈糟,由於溫莎的持股節節攀高,我忍不住找李德談話,把心裡的想法告訴他。談話之後,我對他堅忍不拔、不眠不休的工作精神大為折服。我也很關心他的個人生活,雖然處境十分艱難,我勸他仍不要放棄打高爾夫。有一次,對著台下的投資者介紹他時,我坦承起初對李德的名字有點摸不著頭腦,由於新聞媒體的報導老是提到“焦頭爛額的約翰•李德”(beleaguered John Reed),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還以為“焦頭爛額”就是他的名字。

  總之,不管所謂的權威之士講得如何頭頭是道,1990年年初,我們買了更多的花旗集團股票。雖然不動產市場慘澹如昔,我們卻相信花旗集團在消費者心目中佔有很高的地位,終有一天會在市場上贏得認可。我們注意到,有關問題影響的主要是該行的商業不動產業務,消費業務的盈利卻大有斬獲,居於主宰地位的信用卡業務也經營得有聲有色,前董事長芮斯頓的努力——在發展中國家紮根 ——開始對盈利帶來貢獻。我們認為不動產會再度翻身,所以一如既往地認為這是受益人大賺一筆的好機會。1990年花旗並沒有賺到錢,原因只是該行提撥不動產相關準備金。儘管處境艱難,其他業務賺到的錢和不動產部門賠掉的錢差不多。

  但花旗再度粉碎了我們的希望。1991年溫莎投資的銀行股票中,只有花旗的盈利不如預期。所以我們做了一些似乎很有道理的事,由於我們的平均持股成本是33美元/股,而當時花旗的股價是14美元/股,因此我們買進了更多的花旗股票。1991年,股價繼續下跌,媒體一再痛責花旗。《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1991年10月號一則刺眼的標題說,“花旗的噩夢愈來愈糟”。12月,《機構投資人》(Instiutional Investor)雜誌用一篇特別報導配上全頁的死魚照片,表達出華爾街的感受。不少人認為花旗即將破產,據說羅斯•裴洛(Ross Perot)正在放空花旗股票。市場上傳說的實際情況比花旗的財務報表所呈現的更糟,這引起了新聞媒體的恐慌性騷動。為了平息謠言,花旗銀行不得不公開宣佈:主管機關還沒有判它死刑。

  溫莎此時持有2,300萬股花旗,受益人的資產有5億美元身置險境。與此同時,眾議院銀行委員會主席約翰•丁格爾(John Dingle)暗示花旗可能會技術性破產,花旗一家亞洲分行遭擠兌的報導也在傳開。1991年年底,花旗股價一路下滑到8美元/股左右。

  我不能說這是叫人歡欣鼓舞的時光,但我們堅持自己的信念,我壓根沒想過在報酬率令人滿意之前賣出股票。即使在大量失血之後,我們仍然覺得這家公司的價值大致上毫髮無損。由於成本大幅下降,盈利轉好的畫面清楚地呈現在我們眼前。依我們的看法,隨著不動產問題煙消雲散,1991年之後盈利將止跌回升。我們發現花旗的處境和1987年的美國銀行(America Bank)有些相似。美國銀行後來枯木逢春,股價漲了8倍以上。

  我們忍受著槍林彈雨的襲擊,最後終於嘗到了甜美的果實,獲得了非常高的報酬。1992年年初,花旗盈利和股價都明顯回升,這一年結束之前,我們的持股已經獲得了利潤,溫莎敢於為人不敢為的做法終有所獲,值得等待那麼長的時間。

  溫莎投資花旗忽上忽下的經驗說明了很重要的一點:投資要成功,不需靠光彩奪目的股票和多頭市場,正確判斷和堅持信念是我們之所以獲勝的先決條件。利用判斷力,可以找到好機會;堅持信念,可以在別人爭先恐後往某個方向跑時毫不動搖。花旗的例子生動地證明了這一點。對我們來說,醜股票往往是美麗的,如果溫莎的投資組合看起來不錯,我們就不會花那麼多的功夫。花旗不是第一隻這種股票,當然也不會是最後一隻。

中国经济硬着陆?

转自FT中文网2009-01-20

英国《金融时报》LEX专栏

哇。从技术角度讲,中国经济或许还没有陷入衰退,但预计定于本周公布的数据将显示:中国经济在去年第四季度遭遇了相当严重的硬着陆。私营部门经济学家估 计,经济增长率在同比基础上减速至大约6%-7.5%,即2007年13%增速的一半左右。在经过季节因素调整的年率化基础上,经济产出与第三季度相比很 可能出现了萎缩。

由于全球出口需求减弱及国内紧缩政策力度偏大,曾经引领全球增长的中国经济近期开始踉跄。与衰退一样,硬着陆给整个迷局中增添了新的担忧。随着股票和房产 价格大跌、失业率不断攀升及通缩即将到来,企业和家庭已不愿支出;在截至去年11月的一年中,中国家庭储蓄增长逾20%。

随着人民币升值放缓,海外热钱也已抽身而退。中国外汇储备数据不甚透明,这使得人们难以得出严谨的结论,但上月外汇储备增幅远低于贸易盈余和外商直接投资之和。根据估算估值和其它变动进一步调整之后,研究机构Stone & McCarthy Research Associates估计,第四季度无法解释的零散外流资金总计1200亿至1400亿美元。

对于看涨人士而言,这些都是作为全球经济付费成员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增长和流动性周期有起有落。上月的贷款数据非常强劲,让人感到宽慰:本币贷款同比增 长19%(增幅因基数较低而显得偏大),此轮上扬应当带动投资势头的复苏。但从其它数据看,这种解读似乎过于乐观。工业产出的急剧减速(到11月已降至 2008年初水平的三分之一,并可能在12月进一步下降),很难作为企业投资有望飙升的理由。持续的产能过剩也证实这一点。中国经济两位数增长的时代后续 已经过去。

译者/和风

2009年1月19日星期一

如何避免价值陷阱——上海雷蒙

“降价50%” ,凡是在商场中购买商品的人,他/她的眼球都会不由自主地被这样地广告牌所吸引。“便宜”这是人们的第一反应,“我是不是应该买点?”这是人们的第二反 应。然而,一个有经验的购买者在真正购买之前,常常会运用多年积累下来的商品知识,对降价商品的质地来一次彻底地检查,以保证所购商品至少能物有所值,当 然,最好能物超所值。

在股票市场中,这种降价50%的现象也不少见。在欧美以及我国的香港市场中,股价在一日之间就可以完成这种‘促销’ 的行为。前不久,蒙牛的股价因三氯氰胺事件,在一天之内暴跌超过了60%,收报在7.95港元。真是太便宜了,一个交易日之前,蒙牛的股价还有20多元, 而在一年前,蒙牛的股价更是要超过35元。但是如果你只是心动而不是行动,那你是幸运的,因为在随后的几天里,蒙牛的股价最低跌到了4.8元。今天,中国 内地A股市场的所有股票跌幅基本上都已超过了50%。

面对如此跌幅,价值投资人只要还留现金,就没法不动心。高高在上的股价峰值就好像具 有向上的万有引力。“太便宜了,我是不是买一点?!”投资人忍不住会想。但是与有经验的购买人相比,投资人所面对的难题是他/她没有参考标准。在商场里, 不论你买的是什么,你总能找到,或看到过相似产品的价格,以这个相似产品为标准,买家可以相对比较容易地看出现在要买的商品是否真正地便宜。但是股票这件 特殊的商品则有点不同,不要说在现实世界中没有类似于股票的东西在出售,就是在股票市场中,在成千的正在交易的股票中,没有哪两个股票的内涵是相同,相似 的。如果没有参考系,那么多低的价格才算低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价值投资人为有价值的股票制定了两项标准:1)与公司的盈利能力,竞 争对手以及其他相对指标的比较结果;2)预计公司经营会有转机。但是市场是有时更聪明,它为价值投资人准备好了价值陷阱,即:1)尽管与公司的盈利能力, 竞争对手以及其他相对指标的比较结果显示,该股票已经便宜了,但是股价还是会进一步下跌。2)预期中的公司转机迟迟不来。而且更不幸的是,根本没有现成的 指标能表明这种经营上的转机还会不会发生。

为了避免掉入价值陷阱中,价值投资人除了增加筛选器的精细度外,再没有其他办法了。以便留住真正有价值的股票,淘汰‘价值陷阱型’的股票。下面的8个问题可能会对投资人有所帮助:
1. 大股东和内部人士在做什么?
没有人对公司的现状和未来的了解程度会超过公司的管理层和大股东。如果他们对现在非常便宜的股价无动于衷,有的甚至还在不断抛售,那么我们这些外部的小股东还是等一等,看一看再说。如果他们在大量买进,这至少可以被看作是对未来乐观的信号。

2. 近期会有对公司业绩发生影响的事件发生吗?
如 果在投资人的视野范围内,没有看到公司有新产品问世,没有新的营销推广计划,没有新的管理层,没有大量的订单等等,那么投资人对股价的上涨要持谨慎的态 度。市场对公司经营业绩看法的改变需要上述的催化剂。如果在未来的1或2年内,我们看不到任何催化剂的存在,那么这家公司的股票,最好的情况下,也就是跟 随大盘。但更有可能是落后于市场。

3. 公司的债务负担是否在增加?
财务的稳健度在艰难时刻里显得尤其重要。债务的大量增加不仅 会因为利息支付的增加,导致盈利的下降,更为关键的是,一个高债务的公司将增加未来融资的难度。考虑债务就要结合这家公司的现金流一起考虑。如果一家公司 的现金流始终是负的,再加上高债务,如果碰上信贷紧缩时期,那么投资人最好对这样的公司退避三舍。

4. 公司的分红是否看上太美以至于不能维持?
未 来是不确定的,因此,价值投资人有时会对公司的高红息率有所期待。人们很自然地希望一边拿着高额分红,一边等待股价回升。这点在A股市场不明显,但是在H 股市场中,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但是,虽然也有公司在股价很低的时候,依然坚持分红,但是多数情况下,公司为了保留现金,会减少甚至是取消分红。对于高股 息率的股票,要问一问自己,它能维持吗?

5. 公司的便宜是基于未来的盈利吗?
2007年的经济繁荣,上市公司的利润达到了一个 峰值,这也导致现在市场中出现了一批低市盈率的股票。作为投资人,我们要的是未来的盈利,而不是过去。过去怎么样不重要,未来才是决定性的。因此,如果能 够推算出,假设价格保持不变,未来的市盈率是低的,这样的股票才值得买入。

6. 公司的市场地位有变化吗?
任何一家公司都无法左 右宏观经济环境,但是如果这家公司的市场份额在经济下滑的同时也开始萎缩。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因为,即便将来经济或行业复苏了,机会之门也未必向这家公 司敞开。相反地,如果你看到尽管公司的利润随着经济的下滑而下滑,但是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在上升,那么投资人可以预期,一旦宏观环境转好,这家公司的盈利将 会创出新高峰。

7. 公司所在行业是否为强周期行业?
如果一家公司所在的行业是强周期行业,即繁荣和萧条非常明显,那么在考虑一家公司的未来时,还必须考虑到行业的未来。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一个集体亏损的行业,跑不出千里马。看看早年的家电业和如今的电力行业就知道了。

8. 公司的竞争优势还能保持吗?
如果公司仅仅是勉强活下来,而不是走向繁荣,那么我们的投资回报并不会太高。我们需要大致了解这家公司为什么暂时不会被其他公司所取代。换句话说,这家公司的竞争优势能保持吗?因为只有保持了这种优势,公司才有能力,有机会让盈利再一次得到增长。

当 然,即便增加这些检查措施,也不能完全避免价值陷阱。避免价值陷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美国市场,有统计表明,股价大跌的股票多数都是价值陷阱。即使是 最优秀的投资人也不免上当。‘买入的太早’几乎是价值投资人的魔咒。这一点尽管在A股市场还不太明显,但是随着A股市场中上市公司的日渐增加。这种现象也 会越来越多。多问几个问题,能帮我们不少忙。

美国是否会步日本后尘?——斯蒂芬·罗奇

转自FT中文网2009-01-19

作者:摩根士丹利亚洲董事长斯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

任何心智正常的人都不认为,美国会像日本那样遭遇“失落的十年”(lost decade)。毕竟,人们认为,美国政策制定者的优势在于,他们知道日本同行哪里做错了。

可惜事情没有那么简单。首先,两个经济体的危机存在惊人的相似之处。两者都遭受了两种主要泡沫的破裂——日本是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美国是房地产和信贷泡 沫。两者都因重大的风险管理错误而导致金融体系崩溃。两者都成了监督失察的受害者——监管失灵、评级机构误导、央行忽视资产泡沫。此外,双重泡沫最终都影 响到两个经济体的实体方面——日本是企业部门,美国是消费者部门。

尽管存在上述相似之处,但很少有人相信,美国会成为日本。希望就在货币政策上。2002年,在互联网引起的股市泡沫破裂后,美联储(Fed)就为其措施奠 定了基础。一份由美联储13位内部经济学家合著的重要文献得出结论称,日本央行(BOJ)应对泡沫破裂的失败,可追溯到其货币政策反应缺乏速度和活力。由 此可见,更为快速和大胆的政策反本应会产生重大区别。

因此,这份文件是为美国央行准备的。泡沫来了又去——美联储长期以来一直主张,你对此几乎无能为力。然而,如果货币当局快速采取行动,拯救后泡沫经济,那 么日本式的困境就可以避免。在2000年美国股市泡沫破裂后,这种方法似乎通过了重要的现实检验。美联储迅速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550个基点,至1%,而 美国经济最后终于复苏。在一次著名的庆功演讲中,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不无骄傲地宣称,美国成功“解决了泡沫的后果,而不是泡沫本身”。

这给美联储发放了在其它泡沫破裂时开出相同药方的许可证。不幸的是,那些战术产生反效果。现在看来,美联储2001-03年的后泡沫清理运动似乎只是一次 性的成功——它以造成长期灾难为代价,提供了对经济的短期修正。通过遵循上述反对日本的文件,将政策利率降至最低水平冰予以保持,美联储最终吹出了最大的 泡沫——房地产和信贷泡沫。

乐观主义者宣称,不用害怕。这一次,美国的行动比日本快得多——减记不良贷款、向银行注入新资金、推出大规模财政刺激措施以及采用所谓的定量宽松货币政 策。这些努力固然很好,但可能还不够。这是因为,它们没有遏制住在美国后泡沫经济中发挥作用的最强大力量——减少过度消费的职责。美国消费者支出过度、储 蓄不足、依赖于资产,他们可能需要多年的节俭才刚刚开始。这意味着美国和日本政府可能还有其他共同点——有限的政策牵引力以及推动那根众所周知的绳子时的 绝望感。

所有这些都提出了一种可能,美国央行可能从日本失落的10年中所汲取了错误的教训。正确政策处方与后泡沫清理策略速度和范围的关系不是那么密切,更重要的是首先要避免大型资产泡沫。正如日本央行一样,美联储在这一点上也没有得分。

不幸的是,美国和日本之间存在着一个重要而不吉祥的差别——泡沫对各自实体经济的影响。实际上,较之日本泡沫导致的资本支出繁荣,受泡沫影响的美国消费给 今日美国经济带来的风险要大得多,因为消费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70%以上,而即使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的高峰时期,资本支出也仅占日本GDP 的17%左右。另外,由于美国消费者目前是全球最重要的消费群体,美国的后泡沫消费萎缩对全球的影响可能要比日本严重得多。

那么,美国要做些什么才能避免成为另一个日本呢?非常坦率地说,能做的不是很多。在试图抑制经济衰退和启动早该进行的美国经济再平衡方面,奥巴马 (Obama)政府采取了正确行动——侧重基础设施、可替代能源技术和人力资本投资。不过,这些行动不会治愈过度消费的后泡沫残留影响。这需要时间,还需 要建立支持储蓄的新心态,鼓励美国家庭在生活中量入为出。

像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一样,美国面临强大的阻力。在世界其它地方找到新的消费者之前——这在未来几年不大可能——全球性经济的长期放缓显然很有可能。

本文作者为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亚洲董事长。

译者/董琴

2009年1月18日星期日

大摩史蒂芬·罗奇:中国可能击败美国率先复苏 分享

在全球股市继续受到美股连累的如今,投资者都在关注美国何时可以复苏,其他经济体是否将继续被美股所拖累?

  昨日,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史蒂芬·罗奇接受了《第一
财经日报》等媒体的采访。他认为,美国的经济衰退期可能要比人们预期的要长,中国的复苏将先于美国。

  记者:投资者都很关注,美国经济究竟会怎么走,你觉得经济什么时候见底?奥巴马即将上任,你觉得他的
政策能否打动市场?

  罗奇:美国经济今年全年会陷入衰退,幸运的是,衰退的幅度是有限的;另外,估计它要到2010年才会出现非常微弱的复苏。

  即使奥巴马上任后推出新的刺激经济政策,也不能快速解决目前所面对的衰退难题。不过我希望,他所制定的方案能够将经济下行风险降至最低,同时为未来经济持续平衡发展奠定基础。

  记者:你觉得亚洲国家应该如何自救?

  罗奇:亚洲国家目前采取的刺激经济、促进内需的方案是正确的。要知道,美国当前的一个痛苦但又必需的调整是大幅削减消费支出,以期与其收入增长相适应。这对美国和亚洲都是痛苦的变化,但却是必需的。

  记者:美国国会似乎仍然有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你怎么看?

   罗奇:贸易保护主义是个灾难,它救不了美国。它只会让美国工人们无法享受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令税收失去应有的作用,对美国的中产阶级没有任何好处。 在贸易保护之下,美元会继续贬值,而其他方面的成本将会攀升。与其说是经济决策,倒不如说它是一项政治措施,因此我觉得它风险很大。

  记者:能否预测一下香港恒生
指数的今年走势?你怎么看香港的经济前景,是否有好的对策?

  罗奇:我从不
评论股票市场。

  香港是个异常开放的经济体,因此它的经济受到全球商业周期的影响也是特别巨大的。香港面临的挑战会非常艰苦,作为一个开放的经济体,它可选择的措施其实很有限。当外部环境恶化时,它能做的并不多。

  记者:你在演讲中建议亚洲国家和地区降低关税,扩大内需,这些举措会不会降低香港的竞争力?

  罗奇:香港的服务平台拥有内地,这是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甚至全球其他经济体都无法比拟的竞争优势。这种优势源自香港大量训练有素的劳动力,他们受教育程度高,有经验,整体素质很强。

  记者:你觉得哪个国家和地区会首先复苏,中国还是美国,抑或是其他地区?

  罗奇:我认为中国可能会击败美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的储蓄很高,而且这些资金可以迅速投入到基础建设项目中去。美国则不同,它面临的是一种消费模式的变更,这要花上好几年时间,其传导机制也要缓慢而复杂得多。

  记者:你觉得中国能否保持8%的经济增长目标?

  罗奇:从短期来看,实现这个目标是有挑战的,但是从长期来看,我想没有问题。

  记者:在目前的情况下,你觉得中国还应该购买美国
国债吗?

  罗奇:只要人民币仍然是出口导向经济的支柱,对于中国来说,中国就仍然需要大量的美元资产。在这种情况下,这意味着购买美国国债可能仍然有必要。

美国率先触底反弹10房市

维吉尼亚州的伍德布里奇市(Woodbridge)是一个拥有4万人口的市镇,坐落在华府郊区,不仅被当地人和地产经纪称作所谓的外绕城(the outer beltway),更是该地区房市繁荣和萧条的完美指标。


  美国率先触底反弹10房市。

  多维消息说,伍德布里奇市拥有许多可负担的住屋,安静的街道,绿树成荫的公园,因此吸引一大批民 前往聚集,在2000年至2007年之间,这个城市的人口增长了 27%。此外根据Trulia.com的数据,当地新屋销售量也不断上升,2003年至2005年间交易量翻了一倍,每年成长高达2000笔。

  但是,这样的荣景它消失的速度也是一样的快。目前当地的房屋价格已经下跌40%,而房屋交易量比起最高峰的时期,足足掉了一半之多。

  不过对市场比较敏感的人可能已经发现,已有买家在当地寻找好的交易,当地的房屋市场已开始出现反弹迹象。事实上,伍德布里奇市的成交率已逐渐恢复到 2005年的水平。根据贷款银行协会(Mortgage Bankers Association),弗吉尼亚州的浮动利率抵押贷款、和次级浮动利率贷款的违约率高达23%,是全美比例最高的地区之一。借款比例偏高的市镇比如伍德布里奇等的确是遭遇了麻烦,但现这些地方近日来却也出现了积极的修正现象。

  伍德布里奇的法拍屋平均价格为213,416元,从一年前的333,900来到了低点。“看这样的价格,我简直不敢相信,房屋究竟便宜到什么地步,以致于人们又开始购买了。”华府地区的房地产律师沃森(Cullen Watson)说,“这对当地来说是个好消息,至少房价终于触及底部了。”除了伍德布里奇市,还有加州的穆瑞塔(Murrieta)、亚利桑那州的女王溪(Queen Creek)、以及佛州的圣露西港(Port St. Lucie)等,都是经历了次级贷款和法拍屋危机的重创之后,目前买家已陆续重返市场的地区。

  福布斯对此调查了全美所有人口低于10万人的城市,透过统计数据,找出过去一年内法拍屋买卖数量激增的房市,以了解买家投资的动向。

  这些低区虽然法拍屋比例很高,但买家却将它们视为很好的长期赌注。比如在华府大都会区内,根据美国劳动统计局,当地拥有全美最令人羡慕的低失业率。而加州地区则是因为长年来市场饼热,目前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第一次,房价终于下降至能与收入成比例的水平。

  也许你认为,法拍屋销售量上升并非什么令人鼓舞的迹象,但是还有许多受到法拍屋重创的地区,目前还未等到买家回来市场。比如佛州的基西米市(Kissimmee)情况妻惨,今年房价已经掉了25%,但是法拍屋销售量在全国仅排到第465名,这代表了在买家认为当地值得投资之前,其房价的跌势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次级抵押贷款造成了大量的法拍屋,进一步使住房市场的囤货遍及全国各地。根据贷款银行协会,高达19.5%以次级贷款贷得的房屋最后遭到银行没收。这一数字在佛州升幅高达30%,在加州的升幅也有25%。在许多灾情最惨重的地区中,买家仍然没有返回市场。

  法拍屋销售量上升现象出现的地区还不少,以加州沙加缅度外围为例,Antelope以及Lincoln两地的买家不断发挥稳定市场的作用,两地法拍屋销售情况良好,平均价格分别为228,136元与327,413元,非法拍屋的一般住宅价格则分别是230,000元与481,521元。这样的价格在房市景气时是见不到的,不过对于清除过多库存方面却有实质的帮助。

  不过在亚利桑那州郊区等地,过剩的房屋库存仍是个大问题。除了女王溪开始再度受到买家注意之外,其它市镇如凤凰城郊区的马里柯帕郡(Maricopa County),仍在难以售出的法拍屋中苦苦挣扎,销售量排到全国的300名之后,市场需求仍是尚未存在。

  “虽然马里柯帕郡最明显的问题是失业率不断上升,但是当地过多的住房库存和负值资产也阻碍了房价的发展。”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金融学教授桑德斯(Anthony Sanders)说,“当你再加上失业、更严格的贷款批审、经济衰退以至于买家更少等因素,这些郊区的房价很难走出低穀。”目前,抵押贷款银行已收紧标淮,并且要求更高的首款与良好的信用和就业历史。

  “在华府地区,大多数房屋遭到没收的屋主,都是些投资人或是那些看了广告轻信自己可轻易买屋的人。随著贷款市场现在更紧缩的游戏规则,现在的买家多是以自住为主要购买目的。”沃森说。

  当价格下探到一个吸引人的程度,就是买家出动的时刻了。根据福布斯的调查,随著“后次贷时代”的来临,反弹迹象最明确的五个(倍可亲编辑注:应该为十个城镇)美国城镇分别为:

  1、加州穆瑞塔市(Murrieta),08年售出814套法拍屋,平均售价275,053元。

  2、维州伍德布里奇市(Woodbridge),08年售出705套法拍屋,平均售价213,416元。

  3、加州德美古拉(Temecula),08年售出575套法拍屋,平均售价324,572元。

  4、加州布伦特伍德市(Brentwood),08年售出545套法拍屋,平均售价376,466元。

  5、加州皮瑞斯市(Perris),08年售出513套法拍屋,平均售价184,064元。

  6、加州Antelope,08年售出489套法拍屋,平均售价228,136元。

  7、亚利桑那州女王溪(Queen Creek),08年售出434套法拍屋,平均售价195,087元。

  8、加州Hesperia,08年售出423套法拍屋,平均售价175,430元。

  9、佛州圣露西港(Port Saint Lucie),08年售出413套法拍屋,平均售价133,070元。

  10、加州Lincoln,08年售出410套法拍屋,平均售价327,413元。

  中评社香港1月17日电

2009年1月17日星期六

巴菲特预约王传福:50辆比亚迪e6明年5月送抵奥马哈

2008年12月22日 07:29 理财周报  理财周报记者 罗裕/文


  王传福:e6定价20万元 计划2011年打入欧美市场

  理财周报:F3DM已经实现量产,能否透露一下比亚迪发展电池技术量产车的整体思路及双模概念?
  王传福:我们有两个策略,一是不依赖于政府,二是不依赖于充电站。先推出针对上班族的用车,而推出针对城市出租车的用车则是终极的目标。F3DM主要针对上班族,不依赖于充电站。不需要政府短时间内投入很多设施,就可以实现的电动车时代。
  关于双模车的概念,像美国人用插入式的,但是中国普通老百姓就不容易懂插入式。在中国我们用双模这个概念,因为中国人用手机都喜欢双卡、双待、双模,双模就是两模,有电就用电动车,电用完了就自动转到混合动力,非常好理解。因此我们就叫DM,是为了适合中国的文化。如果真正有一天充电站普遍都有了,那双模就变成一模,那就是纯电动车。因此我们做双模也是被迫的,因为没有充电站,必须要挂一个发动机,以防一旦没电,车子无法正常使用。短途用电,长途用油,这个概念倒没有什么太多的创新,关键是要把它实施出来,能够把它进行商业化。
  理财周报:在F3DM量产后,比亚迪会针对美国市场开发相应的电动车型么?另外充电站的问题,比亚迪打算如何解决?
  王传福:F3DM之后的下一款车型是e6,模具件已经做完了。这个车车体很宽,本身设计是四轮驱动,我们设计成总功率200千瓦,百公里的耗电18度,10分钟可以充50%,要充满的话,回家慢充比较好,既便宜也能充得足一点。
  e6这款车型就是为美国市场设计的,价格大概在20万元人民币以内, 不到3万美元。巴菲特也很喜欢这个车,第一辆车他要去看,他希望我们明年5月份在他们召开董事会期间拿50辆车去。
  另一目标就是中国的出租车市场,希望把深圳的出租车全部换成e6,让深圳的空气变得更干净,迎接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我们也希望北京、上海都把出租车换成类似这样的车。出租车基本上是城市范围,若干个点修一个充电站,而且充电站和加油站不一样,楼上楼下都可以建。充电站就像个冰箱那么大,不涉及到安全问题。但是最好要有一个大的电网做支持,如果没有,比亚迪有整套快充或者组合技术,通过这个电池对汽车电池进行大电流放电,五分钟可充完,不影响整个电网的波动。这是e6主要的技术,预计明年下半年上市。
  理财周报:比亚迪有没有电动车进美国的时间表?
  王传福:我们现在还没有成文的方案,但现在我们双方都表示要加速,我们比亚迪有一个打入欧美市场的计划,可能这个计划会加速,比如2010年把所有的运行、论证这些程序做完,2011年开始在美国和欧洲卖我们的双模车,我觉得可能会提前。
  理财周报:为什么选用F3平台作为首款量产双模电动车型?在价格上有什么优势?
  王传福:主要是F3比较便宜,像这样的车1.56吨的车身,加速时间10秒以内,卖到十几万也不贵。但是F3DM跟F3比是有一点贵,比F3又多了五六万,因为我们有很多成本需要消化。与丰田相比,他们大概在2010年到2011年开始卖,他们的里程是40-60公里,我们是80-100公里,比它们高。他们的价格和我们没法比,他的普锐斯卖到29万,加那么大个电池还不卖到30多万吗?我们的价格至少把它的价格除以2再减一点。我们的价格绝对是市场能够接受的价格。
  理财周报:在混合动力以及电动车方面,国外公司申请了很多专利,尽管比亚迪公司在这方面技术有所突破,在未来国际市场上如何跨越专利方面的问题?
  王传福:关于专利问题,实际上丰田的方案最大的麻烦就是专利问题。我们要按照它的方案做的话那就死定了。它的方案确实搞得很独特,你绕不开它的专利,很多人都绕不开。其实它的专利不会卖。但是比亚迪的方案是比亚迪的专利,简单可靠,我们有一整套的专利, F3DM申请了650个专利,包括电池、系统,哪怕是充电器的插口。关于这块的专利我们一年有1300个,包括汽车和IT两个行业加起来。而且我们这个模式是介于大电池、小内燃机的前提下,和别人的方案不一样,因此我们非常有创新,而且我们是第一个比丰田提前两年商业化,我们有很好的战略部署和规划。

巴菲特会晤比亚迪王传福 称国际资本将首选中国

2009年01月18日09:58  来源:=700) window.open('http://img.hexun.com/medialogo/10010.gif');"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height>'700')this.height='700';" style="border-width: 0px;" border="0">

  中新网1月18日电 香港文汇报报道,最近在美国底特律举行的车展期间,携电动汽车F6DM赴美参展的比亚迪总裁王传福,会晤了美国股神和公司战略股东巴菲特,这是巴菲特入股比亚迪之后,双方的首次正式会晤。据透露,股神巴菲特看好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技术型企业。
  巴菲特表示,他对比亚迪及王传福带领的团队十分有信心,比亚迪汽车作为中国汽车业的后起之秀,不仅在研发和生产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推出了具有国际水平的燃油汽车,并在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领域走在世界的前列。他表示,估计未来会有大批像比亚迪一样的中国技术型企业崛起,中国未来会是国际资本的一个首选投资目的地。
  比亚迪公司公关部有关人士表示,此次二人的会晤,将有利于比亚迪汽车在北美的准入和市场拓展,并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在底特律车展上,王传福表示,已经与中美能源进行合作,在北美市场展开渠道和网络建设,比亚迪汽车预计将在2011年正式进军美国市场。此次会晤,双方还进一步探讨了新能源合作计划,并借助巴菲特在美国的强势影响力和中美能源的网络,比亚迪有机会提前实现进军美国的计划。

匯控神話,源自務實!

林奇:林奇一向對獨立股評人東尼(Tony Teasor)的分析和見解,深有共鳴。券商眾聲齊唱淡,事前卻大手沽空,利益衝突,彰彰明甚,而「司馬昭之心」,可謂「路人皆見」。

誠如東尼所言:「去年大摩仍看匯控有150元,不久後卻降至100元以下(日前更大削至52元)」。林奇不禁要問,大摩怎麼可以在一年間,把看法來一個三百六十度的大逆轉?是以,咁多行死,唔見佢(大摩)死呢?

而 林奇另一偶像,投資大師林森池老師在其《平民資本家》一書解構了「匯控神話」(詳見第204頁),林森池老師認為神話其來有自:「務實」為先:「匯控股息 的現金流就是創神話所在。1977至1986期間,每股派息每年平均增加20.8%,平均派息率佔純利49.3%。1987至1996期間,每股派息每年 平均增加17.9%,平均派息率佔純利38.3%。1997至2006年間,每股派息每年平均增加13.6%,平均派息率佔純利59.8%。」

匯 控神話來自務實,而股息增長率正是關鍵所在。今日,各散戶投資者因為憂慮匯控無法如常保持股息增長,甚而至削減派息,又或最壞的情況是全不派息,以過度經 濟嚴冬;加上為了增加銀行的一級資本充足比率,匯控或有供股集資的可能。此外,全球自次按風暴、金融海嘯後的經濟持續不景;以及「去槓桿化」的衝擊,或拖 累匯控全球業務的增長和收入;匯控的市賬率相對全球同業為高等,凡此種種,均著著令匯控股價持續受壓。

一面倒的利淡消息或令人目眩;或為 他人所迷惑。反過來說,匯控有何利好消息呢?林奇只想指出,若各散戶投資者不太善忘的話:匯控極大的利好消息可以有:首支外資金融機構回中國A股市場上 市,料中央政府會大開綠燈;美國樓市經奧巴馬的救市方案而逐漸回穩;出售恆生銀行(00001)的全部或部分控股權予中資機構或中資基金(林奇料機會不 大,除非買家能以較高的市賬率進行洽商,惟出售部分恆生控股權以引入中資機構或中資基金作策略性的股東,從而雙贏,則或有可能。 )

林奇 同樣堅信匯控是優質的股份,而優質股份應可帶來理想的回報。情況一如1989年6月5日,匯控收報6.5元,20年後的悠長歲月,經濟循環,未曾止息,暮 然回首,很多能在20年前作出逆市舉措並堅持逆市買入一如匯控等優質增長股的散戶投資者,相信時間已證明了其20前的投資決定,就像萬科第二大股東劉元生 先生一樣,同樣是來得非常正確的。

匯控利淡消息:

1)憂慮匯控無法如常保持股息增長,甚而至削減派息,又或最壞的情況是不派息
2)為了增加一級資本的充足比率,匯控或有供股集資的可能
3)全球經濟不景及去槓桿化的衝擊,或拖累匯控全球業務的收入
4)市賬率相對全球同業為高
5)高盛及大摩連續唱淡匯控前景,目標價分別是49元及52元
6)惠譽降匯控評級至負面

匯控潛在的利好消息:

1)或能以首支外資金融機構回中國A股市場上市
2)奧巴馬救市方案持續出籠,美國樓市逐漸回穩
3)出售恆生銀行的全部或部分控股權予中資機構或中資基金

林奇有關匯控的部分舊文:

匯控大跌,其來有自!
http://hk.myblog.yahoo.com/lynch200705/article?mid=3080

20年前的匯豐控股
http://hk.myblog.yahoo.com/lynch200705/article?mid=537


匯控股災 中學基金也損手
商會醫學會無一倖免

《明報》
2009/01/17

文:何珮欣、陳健佳

投 資匯豐控股(00005)可謂深入香港各階層,近期匯控股價狂瀉,影響更無遠弗屆,連深水南昌街的廠商會中學,未來有沒有錢購買新電腦,都與匯控股價榮 辱掛上。上述中學添置新設備的資金,部分來自「廠商會中學教育基金」,中華廠商會會長尹德勝透露,基金於匯控的投資迄今已損手近20萬元(以昨天收市價 64.2元計算,未計已收股息)。

廠商會教育基金80元買入

除了中華廠商會旗下基金外,原來連香港壓鑄及鑄造總會、醫學會、香港大學都因投資匯控而損手。

尹德勝表示,該會03年成立200萬元「廠商會中學教育基金」,用以支持旗下兩間學校——廠商會中學及廠商會蔡章閣中學,其中一半資金,即約100萬元投資在匯控,「大概80元買入,依家已經損了手啦」。幸學校短期內沒有資金需要,暫未見實質影響。

尹續說,基金另持有小量現金,其餘則投資在中電(00002),「一向覺得好穩陣,而且錢又唔多,諗住買一、兩隻股份就可以,唔使買基金,又要手續費、管理費」。

此外,香港壓鑄及鑄造總會理事丁兆君亦稱,該會去年斥資約100萬元,以每股100元買入匯控,故已蝕35.8萬元。他表示這是用作長線投資,而且已有虧損,故暫時不會沽出。

除了商會外,作為港人「愛股」的匯控也是不少公私營機構的首選,醫學會更累積有過千萬元的匯豐股票。會長謝鴻興表示,歷屆都主要買匯豐作保值投資,去年初,匯豐股票的總值,佔投資總額三成多,會內有建議減磅,但不獲通過。現時匯豐跌價,相信已大縮水,但不會沽出。

港大:聽取基金意見調整組合

港大財務處處長林炳麟稱,港大有把部分盈餘去作投資,主要投資保本產品,也有約三成投資股票,當中少於5%放在匯豐。匯豐股價急跌,他未知影響多少,稍後會聽取基金經理意見,決定是否要重整組合。

儘管不少組織以匯豐為最穩妥的投資產品,但也有人能「逃過大難」。根據08年3月的核數報告,坐擁739萬元資產的民主黨,總幹事陳家偉稱該黨沒有沾手股票,所有資產都作港元定期存款,因為黨規不准將黨產用於投資產品,即使匯豐歷年穩定派息,也沒有買入。

不過,散戶似乎仍對匯控有無比信心,耀才證券董事陳啟峰表示,昨日仍有很多散戶查詢匯控,「香港人始終於匯控有情意結,連已經沒有交易多時的客戶都落盤,其實大部分都預咗會再跌,只係今日買少少,到50幾元時再入」。



高盛看49元 料今年虧損

《明報》
2009/01/17

匯 豐控股(00005)自遭摩根士丹利「唱淡」後,被一沉百踩。昨日高盛大幅降低其目標價至49元,為主要券商中最低,更把匯控列入「確信沽售名單」。匯控 連跌4日後,昨再挫近3%至64.2元。被視為激進投資者的英國基金經理Eric Knight,則堅稱匯控應盡快填平美國次按「黑洞」,否則,股價難以向好。此外,惠譽昨宣布調低匯控的信貸評級展望,由穩定降至負面,而匯控旗下匯豐融 資(HSBC Finance)的信貸評級更由C級降至D級。

Knight:須盡快填平次按黑洞

過 去兩年抨擊匯控股價疲弱的英國維權股東Eric Knight,旗下基金Knight Vinke Asset Management的投資總監Glen Suarez回覆本報查詢時,重申匯控應設法「處理好」美國次按的問題,否則股價只會愈來愈弱,「你不能貸款給沒法還錢的人(次按貸款人),你必會虧本, 並須削減派息。」他直言匯控的資產負債表已明顯轉弱,因此北美業務虧損龐大是意料中事。Suarez更表明,匯控應集中發展中國及亞洲新興市場,「這是匯 控的未來」。但他拒絕透露其基金有否減持匯控。

高盛估全年不派息

高盛給予的目標價除了較大摩「震撼」,其對匯控的預測亦教市場吃驚。高盛預期,今年匯控將會錄得14.5億美元的虧損,並將會全年都不派股息,意味匯控從不減派息的「神話」破滅。然而高盛估計,匯控去年會維持與前年一致的派息水平,即每股7元。

高 盛本來認為匯控僅削減派息22%,改觀的原因,在於其首席經濟師預期,美國樓市將從高位大跌四成,失業率攀升至9%,令按揭貸款壞帳惡化,並令匯控旗下北 美消費融資旗艦匯豐融資,今明兩年虧損高達198億美元,另外再須為商譽減值撥備95億美元。此外,金融市場波動,預料集團的證券投資將錄得280億美元 的減值損失。

匯控自被大摩降目標價至52元後,加上歐美銀行相繼公布嚇人的業績,而匯控市帳率仍高於同行,令匯控股價累積下跌12%,從 周二的73元,跌至昨日的64.2元,為10年低位。不過,歐資券商Dresdner Kleinwort上調匯控投資評級至「買入」,認為現價已全面反映減派息的因素,匯控股價最少值90.4元。


東尼轟券商亂踩匯控
兩年半後反彈上150元


《明報》
2009/01/17

獨 立股評人東尼(Tony Teasor)一直視匯控(00005)為愛股,「大笨象」接連遭券商「唱淡」,東尼憤憤不平,認為券商報告並不可信,「去年大摩仍看匯控有150元,不 久後卻降至100元以下(日前削至52元)」。他仍堅信匯控相對其餘美國銀行,實力強勁,價值實在被低估,「約兩年半之後,當美國樓市回穩,匯控應可反彈 至150元」。東尼承認,中資銀行的長遠投資回報會比匯控優勝,但他不會「換馬」,深信匯控是優質的股份,而優質股份應可帶來理想回報


匯控遭惠譽降至負面評級

《明報》
2009/01/16

評級機構惠譽國際調低匯豐控股前景評級,由穩定調至負面,長期信貸評級則暫時獲確認為AA。

惠譽指出,匯控長期信貸評級在中期可能被調低,原因是環球經濟及市場下滑,美國以外業務收入減少及資產轉壞的壓力增加。

通用CEO瓦格纳:我们都能做到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7日 01:55 经济观察报

  周洁

  尽管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包括通用汽车在内的“美三大”仍然在家门口的车展中挑起了大梁,他们试图告诉政府和纳税人救助贷款的资金究竟被用到了哪里。

  事实上,这一点通用已经做到了。通用汽车旗下的2009款土星Vue双模混合动力车将在美国新当选总统奥巴马的就职典礼上充当礼宾车,从底特律到华盛顿,这次名为“驶向变革之路”的巡游活动还将沿途呼吁公众降低能源消耗。

  通用迈出了自我救赎的艰难步伐,并把电气化视为未来发展的方向。在北美国际车展期间,本报记者在底特律采访了通用汽车董事长兼CEO瓦格纳。

  经济观察报:美国政府对汽车业的救助贷款有很多附加条件,通用是否满足这些条件?

  瓦格纳:的确如此,美国政府已经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和要求,其中包括如何使我们的劳动力成本更具有竞争性,也给出了具体的参照基准。事实上,在我们递交国会的具体方案中也已经证明了通用是有生存能力的,而且这些所有的具体措施我们都能做到。

  经济观察报:通用的自我修复能力体现在哪里?未来会有什么自救措施?

  瓦格纳:通用存在很多成功的竞争对手,但通用的竞争优势在三方面:一是通用的产品和技术超过了大多数竞争对手,至少不比他们差,这是最重要的;二是随着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通用在全球的业务布局更具领先优势;三是就美国市场而言,我们接下来的任务是控制成本、节省开支。在这方面,通用汽车从 2007年以来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包括业务重组、员工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的处理等。通用在未来的竞争中还将是一家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公司。

  经济观察报:这场金融危机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瓦格纳: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有两件事情最值得思考,一个是油价的上涨,这使我们必须思考怎样才能使我们更快摆脱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推进我们在新能源产品方面的研发工作;另一个是,我们的业务模式怎样才能更加灵活,比如说如何与员工签署更具灵活性的工作合同,避免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背负沉重的负担。

  经济观察报:与工会的商谈有何进展?

  瓦格纳:在过去的三四年间,通用和主要工会组织,尤其是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之间做了大量的沟通,以解决劳动力成本的竞争力问题。接下来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最近几周,我们正跟工会有非常密切的沟通,在接下来的四周内就会有一些相关的结果公布。

  经济观察报:通用是否重启了与克莱斯勒的合并谈判?

  瓦格纳:与克莱斯勒的合并谈判并没有重启,我们两个公司之间的初步沟通已经在几个月前停止了。实际上,合并的意义在于集合双方的资源来共同控制成本,增加双方的收益,但是现在市场整体疲软,在这个时期,我们认为在未来6个月内,更应该先做好自己的事情。

  经济观察报:如何解决成本控制与通用多品牌战略之间的矛盾?

  瓦格纳:这两者间的确存在矛盾,我们也正在对通用的全系品牌进行重新审视,雪佛兰、别克、GMC和凯迪拉克等4个核心品牌是肯定要保留的,其他的品牌除了悍马,我们也在考虑土星、萨博以及庞蒂亚克等品牌的未来发展,对于这些品牌,我们将缩减产品数量。

  经济观察报:通用的雪佛兰Volt纯电动车一次充电续航里程是40英里每加仑,而比亚迪宣布自己的纯电动车一次充电续航里程是250英里每加仑,对此你怎么看?通用是否考虑在车用电池领域与比亚迪合作?

  瓦格纳:目前我们还没有考虑和比亚迪进行合作,但是肯定会对比亚迪的发展保持关注,包括刚才提到的那些技术性问题以及他们在电动增程等领域的相关发展情况。事实上,我认为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对电动车产生兴趣对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是一件好事。一方面,这将极大地促进相关基础设施的发展,另外一方面,如果关注电动车发展的汽车厂商越来越多,政府也会对这个行业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我们没有跟比亚迪进行过具体的沟通,因此没有办法和大家谈太多的细节。

2009年1月16日星期五

赵丹阳致投资者的一封信----2008

  亲爱的投资者:
  
  您好!
  
  2008年中国发生了太多的事情,终于过去了,2009年将会是充满希望的一年。在此,赤子之心向全体投资者祝福: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08年赤子之心香港基金投资回报率为-18.84%,同期恒生指数下跌48.3%,国企指数下跌51%。从绝对回报看,我们深表歉意。
  
  回到股市,上证综指从07年最高位6124点下跌到最低位1664点,下跌了72.83%,国企指数从07年最高位20609点下跌到最低位4792点,下跌了76.75%。从历史上看,主流市场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产生如此巨大的跌幅实属罕见。就今天的市场而言,股市泡沫已基本洗净,股市未来走势将取决于对未来经济的预期。
  
  1980年美联储前任主席Volcker将利率提升至20%时,全球的恶性通胀终于被塞回了魔瓶,全球经济进入了为期二十多年的低通胀高成长时期,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后,互联网极大地提升了全球人类社会劳动生产效率,让全世界更多的人分享了全球经济的增长。美国、欧洲、日本、中国、俄罗斯、印度不再是割裂的经济体,彼此之间互相影响,全球经济进入一体化年代。
  
  2000年美国的经济进入顶峰,互联网的泡沫破裂使美国进入衰退期。格林斯潘为了挽救美国经济,01年9.11后又再次大幅降息,使03年美国利率降至45年最低点,在1%的位置停留了有一年半,造成了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埋下了次债风波的种子。美国今天的实质问题是,过去20年大量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至中国、印度,互联网和通讯泡沫过后,美国的创新又未跟上来,暂时没有形成大的新兴产业,而房地产和金融只能在低利率下暂时繁荣,不能作为主导产业长久支撑整个国家。今天,美国政府和家庭的资产负债表上都是负债过多,需要”去杠杆化”削减负债率,更重要的是,产业的空洞化造成了企业和家庭的经常性损益受到破坏。如果说金融风暴是资产负债表的修正,那消费的衰退就是企业和家庭损益表的修正。除非美国短期内形成一个总量很大的新兴产业,否则这种修正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回头看,格林斯潘只是运气不好,如果不是美国近年的创新没有跟上,世界将是另外一个演变过程。
  
  中国2001年加入WTO后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互联网通讯技术的普及使中国在承接全球制造业转移过程中受益匪浅。由于人民币和美元实质的类挂钩形态[1],在出口产业占GDP比例越来越高时,按“蒙代尔三角”理论[2],中国央行操作的困难度越来越大。
  
  2005年后,人民币升值预期逐渐变成了全球共识,有日本的历史为鉴加上美元的低利率和贬值压力,驱使全球资本都想进入中国,分享中国成长。伴随着出口的快速增长,更多的表现是外汇储备的暴涨。这么多货币进入中国后,主要的宣泄口就是房地产和股市,一个完美的泡沫形态在中国形成。如果上述原因带来货币数量的增加,那奥运会催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带来的就是货币乘数的形成,两者相乘的结果就是人类的疯狂。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中国今天的痛楚是在走向市场化经济过程中必修的一课,就像97后大多数香港人不再会过度透支买楼买股。正如前日本央行行长所说,回头看1985-1989年的日本经济泡沫,即使重新演绎,也很难完全避免。
  
  相比美国,中国的基本面要好很多,首先是政府和家庭负债率不高,尤其是家庭部分,高储蓄率使资产负债表上有大量现金,冬天来临之时有现金可以过冬。更重要的是,中国仍旧是全球制造业最有竞争力的地区,也就是说中国未来的损益表仍然是最坚挺的。
  
  回到A股和H股,我们相信2009年中国股市将会形成重要的底部。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要寻找中国未来十到二十年能够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企业,投资的本质就是分配资本,我们把资本分配给最有核心竞争力、最有效率的企业,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大自然的春夏秋冬息息相生,每一轮严酷的寒冬将会淘汰那些内在体质不健康不适合生存的物种,每一棵倒下的大树周围将会生出更多强盛的新苗——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是推动自然界和社会进步的永恒动力。谁是中国未来的沃尔玛、丰田、微软、宝洁……彼得林奇一生寻找到很多 Tenbaggers[3],谁会是我们未来可以赚十倍的公司呢?
  
  每个人的一生中,总会有若干次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些重要的转折关头,如何处理和面对将会对其一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我们一起来分享约翰·邓普顿爵士的投资心得。
  
  牛市因为悲观情绪而诞生,因为疑虑交加而成长,因为乐观情绪而成熟,因为亢奋狂喜而死亡。极度悲观弥漫时,正是买入的最好良机,而极度乐观洋溢时,正是卖出的最好良机。市场极度低迷之时,别浪费时间操心你的头寸萎缩或者亏损加大。不要和市场上其他人一样只知防御,相反地,你应该起而攻击,寻找纷纷中箭落马的价值股。
  
  2008年1月2日A股信托清盘前夕,我们在致投资者的信中,提出了若干个问题:什么样的公司值得长期拥有,什么样的公司只能阶段性持有;自我的恐惧和贪婪,宏观经济和通货膨胀。到2008年底,我们已经找到了大部分答案,对于其他仍然困惑的部分,我们期待09年和投资大师巴菲特相遇时,得到求证。我们会用一生的时间去完善我们的投资理论体系。
  
  赤子之心,坦诚伴您。
  
  赤子之心总经理 赵丹阳
  
  2008年岁末

2009年1月15日星期四

汇丰控股美元注资永辉集团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1日 00:41 证券日报

  福建最大的商贸零售企业永辉集团终于得到了汇丰控股(00005·HK)旗下汇丰直接投资(亚洲)有限公司(下称“汇丰直投”)注资永辉集团7500万美元的资金,这是国外私募基金投资国内超市额度最大的一宗。注资永辉集团的是汇丰直投旗下的并购基金。12月17日,汇丰直投内部人士证实,全部投资金额 11月已完成注入,汇丰直投早在2006年初就开始与永辉的创业团队接触。

汇丰控股:规模扩张的代价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5日 10:10 中银国际

  新浪提示:本文属于研究报告栏目,仅为分析人士对一只股票的个人观点和看法,并非正式的新闻报道,新浪不保证其真实性和客观性,一切有关该股的有效信息,以沪深交易所的公告为准,敬请投资者注意风险。

  报告作者:袁琳撰写日期:2008-12-31

  考虑到当前的经济环境,我们调整了汇丰控股的盈利预测,将08-10年每股收益预测下调15.1-20.3%。由于全球宏观经济环境恶化,我们认为汇丰控股的盈利提升空间有限(09年和10年预计每股收益分别同比增长6.0%和12.4%)。我们预计汇丰控股的资本充足率将保持在较高水平,即使没有进一步融资也能够维持股息的绝对值水平(08年和09年预期1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7.4%和7.5%,08年上半年渣打集团预计为7.4%)。然而,09年信贷减值、可能进行资金募集/削减派息或会对短期内股价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对汇丰控股维持卖出评级,将目标价格从90.00港币下调至 72.00港币。

汇丰控股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4日 21:51 新浪财经

  【MarketWatch伦敦1月14日讯】北京时间1月14日晚间消息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周三在研究报告中表示,汇丰控股集团可能需要300亿美元融资并将其股息减半。此前市场普遍认为汇丰控股是全球银行业中状况最好的公司之一,而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报告对这个观点提出了挑战。

  汇丰控股集团(HSBC Holdings) (HBC) (UK:HSBA) (HK:5)是欧洲最大的银行业集团,这家公司在信贷危机爆发以来从未接受政府资助,这在银行业中显得很特别。

  而在很长时间以来摩根士丹利都对汇丰控股持看空观点,该机构在去年11月曾预计汇丰控股存在250亿美元资金缺口,并预计该集团有可能通过融资150亿美元并将其股息削减一半的方式来弥补这个缺口。

  但是现在摩根士丹利则认为,汇丰控股集团需要融资200亿美元至300亿美元资金,并且仍然需要将其股息减半。

  在以安尼尔-阿加罗尔(Anil Agarwal)为首的分析师团队发表的这份研究报告中,摩根士丹利称汇丰控股集团分支机构的资本状况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好。按照摩根士丹利计算,汇丰控股集团旗下的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的资金储量是香港银行业公司中最低的之一,预计该部门可能需要融资58亿美元。

  此外,汇丰控股集团此前已经向旗下英国和美国业务部门提供了大约110亿美元资金,因此集团能够提供的缓冲空间有限。

  据摩根士丹利预计,汇丰控股旗下美国部门将继续蒙受亏损,并且需要再获得50亿美元资金。摩根士丹利表示,不能排除汇丰控股集团集团两年内冻结股息的可能性。

  摩根士丹利同时指出,汇丰控股集团也无法避免全球信贷危机的影响,其盈利前景也受到了威胁。

  号称是“在你身边的世界银行(world's local bank)”的汇丰控股集团57%的贷款源自美国和英国,在信贷危机当中这些资产的风险性很高。此外,香港和新加坡经济也陷入衰退,拉丁美洲的经济也出现了严重下滑。

  对于汇丰控股集团而言,另一个问题是近来美元汇率走强造成的,因为该公司都是以美元派息。

  摩根士丹利将汇丰控股集团的股价目标由75港元调降至52港元,并重申了对该股“低于大盘表现”的评级。

  周三香港股市中,汇丰控股股价下跌了4%,收于70港元。伦敦股市早盘,该股下跌了近8%,即市值大约缩水了80亿美元。

  除了摩根士丹利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机构也对汇丰控股集团持看空观点。维权投资集团Knight Vinke长期以来都在敦促汇丰控股进行改革,主要是针对众所周知的、在美国等发达市场的涉及风险资产过多的问题。

  据冲基金机构Eton Park向监管机构披露的资料,该机构在几个月之前就对汇丰控股集团建立了空头仓位。

2009年1月14日星期三

基辛格谈经济危机下的中美关系

《财经》记者 王欢 2009年01月14日

中美应成为“核心伙伴”,台湾不会成为“根本性障碍”

  【《财经网》专稿/记者 王欢】在此次中美建交30周年的一系列纪念活动中,1972年秘密访华并推动中美关系最终走向正常化的关键人物——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当数美方代表团中最耀眼的人物。1月13日,基辛格在一个小型记者会上畅谈了在当前经济危机下对中美关系的看法,并展望了未来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
  在谈及当初秘密访华进行建交谈判的亲身经历时,基辛格对《财经》记者说:“通常两个国家的外长会晤,总会讨论一些非常具体、务实的问题,但是当时我和周恩来会晤,以及之后毛主席和尼克松总统会晤时,中美两国之间没有贸易,也没有生意往来。因此只能谈些着眼于长期发展的战略性问题。”他认为,在目前中美之间复杂相互依赖(complex interdependence)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当前的经济危机下,更需要延续这种战略观和全局观,排除某些具体问题对中美关系的干扰。
  基辛格特别提到中国和美国之间经济的互相依赖性。由于中国大量持有美国国债,可能会使美国人更易掉入消费主义的陷阱,而美国也非常期待中国能对技术转移和投资敞开大门。基于如此的复杂相互依赖关系,基辛格认为在搭建新的国际秩序时,中国和美国应是一对“核心伙伴”。
  在基辛格看来,尽管之前召开过若干地区或全球性质的金融峰会来为目前的经济危机寻求解决之道,但是各国在应对这场金融危机时仍是采取各自为政的做法,制定的只是针对本国利益的经济政策。
  他认为经济危机也是全球政治体系“失序”所致。1月12日,基辛格发表了一篇题为《国际新秩序的机遇》的文章,他在文章中表示,目前的经济危机实际上同全球范围内的政治危机相伴相随。历史上再也找不到任何一个时期能像现在一样同时在若干地方发生着剧烈的变革。随着美国神话的幻灭,各国都在最大程度地重新界定自己的利益和优先任务,当各种各样的利益和优先任务不能契合时,只能导致混乱,因而无益于解决目前的经济危机。
  当在记者会上被问到如果奥巴马请他为对华政策献计献策,他将如何支招时,基辛格说:“我会告诉他,中美关系只能往更高层次推进。”他说,目前有太多的问题需要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紧密合作,比如能源、环境、核不扩散等一些全球性问题。所有这些全球性问题都只能在全球层面加以解决,自然中国和美国之间无可避免地需要展开合作。
  基辛格也谈到,两国体制和价值观的差异还将继续存在。他说36年前之所以秘密访华,就是因为如果提前宣布肯定会招致很多反对,因为当时大多数美国人虽然对中国人并没有敌意,却不认同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主义体制。
  基辛格说,今后也还会有诸多充满保护主义的声音,也还会有人继续制造麻烦。但是,美国的决策者应该致力于发展同中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虽然基辛格坦言他只和奥巴马短暂相遇一次,时间不过四五分钟,但是奥巴马团队内几乎所有处理外交事务的成员他都十分熟悉。基于此,基辛格说:“我对两国关系的继续发展非常乐观。”
  对于未来执行美国外交政策的关键人物希拉里,基辛格说:“她曾和我交谈数次,我们已经相识很长时间了。我十分确信她会是一个非常有能力、很有才智的国务卿。”在谈到希拉里可能采取的对华政策时,基辛格十分有把握地说:“我非常有信心希拉里制定的对华政策将是相当积极的,虽然每个国务卿都会有自己的一套政策,但是她不会偏离前任国务卿的意志。”
  至于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台湾问题,基辛格说,美国不会背离《上海公报》中写明的“ 一个中国”的原则。他谈到,他和中国刚开始打交道时,双方在是否承认台湾的问题上矛盾激烈,但是之后还是达成了《上海公报》,至今美国也在反复表明支持“ 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任何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企图。“我对两岸关系的进一步改善抱有希望,我不认为台湾会成为中美关系的根本性障碍。”基辛格说。■

中石化集团将在曹妃甸开建一座千万吨级炼油厂

路透北京1月14日电---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称,随着曹妃甸原油商业储备基地工程的启动和曹妃甸工业园区港口、码头设施的完善,将在曹妃甸开工建设一座千万吨级的炼油厂.

周三刊登在中石化新闻网的报导称,该炼油厂将委托集团旗下燕山石化负责工程的前期建设.

去年稍早,集团旗下中国石化(0386.HK: 行情)(600028.SS: 行情)曹妃甸30万吨原油码头正式投产,年接卸能力为2,000万吨,中国石化将通过该码头向附近的天津炼厂和燕山炼厂提供原油,并意在北方建立商业原油储备中心.

此前有报导援引国家能源局官员称,河北曹妃甸等已进入第二批国家石油储备基地规划.(完)

欲了解更多详情,请点选中石化新闻网网站(http://www.sinopecnews.com.cn/)

--报导 邵晓忆; 审校 刘瑞芬

2009年1月13日星期二

部分QFII出动抄底A股

《财经》记者 范军利 2009年01月12日
部分QFII投资者已开始悄然布局A股。
瑞银、马丁可利等均已出手;资金汇出方面的限制也是QFII留在A股的原因之一

  【《财经网》专稿/记者 范军利】在全球经济衰退已成事实,金融危机对中国影响仍未定论之时,部分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者开始悄然布局A股。
  1月12日,瑞银集团中国证券部总监袁淑琴在出席会议时向《财经》记者证实了“瑞银抄底A股”的传言。她透露,瑞银QFII2008年11月开始大量买进A股。当月买入数量已超过此前两月受金融危机影响时卖出的总量。
  袁淑琴称,进入2008年12月,瑞银QFII更是大笔出击,“连续买很多”。截至2008年底,瑞银QFII的现金持有量比2007年底已经下降了很多。
  根据沪市大宗交易数据,瑞银QFII席位仅2008年11月6日一天,便耗资逾3亿元以买方身份成交14家蓝筹股,涉及股权4567.27万股。
  另一家QFII马丁可利投资管理公司近日也开始行动。“我们最近的现金持有比例保持在5%左右,因为我们对未来A股走势很有信心。”马丁可利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柯世锋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柯世锋认为,2008年A股全年下跌65%,创下A股18年历史之最,但从估值角度看,目前A股的平均市盈率和市净率都处于历史低位。马丁可利在中国A股市场的总投资约为22亿美元。
  袁淑琴坦承,经历过2008资本市场最为动荡的一年后,2009年仍将是比较艰难的一年,全球经济衰退已成事实,经济增长至少要两年、甚至更长时间才会恢复。她表示,2009年上半年,一些大的坏消息会继续爆发,挑战脆弱的全球金融体系。
  在非金融领域,全球需求放缓,将导致企业利润下滑,工业生产领域将不断传出比较负面的消息。这些都会成为未来几个月严重影响投资者情绪的因素。
  但是,袁淑琴认为,保增长已成为中国政府最主要的任务。尤其是政府近期出台的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及信贷、税收等领域的具体措施都是QFII投资者对A股市场竖立信心的基础。“今年往后的一段时间,我们投资者会有更多更为实质的投资行动。”
  除去易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周期性行业板块,QFII投资者对一些内需性的、消费类领域如医疗卫生、农业等板块较为看好。
  另据《财经》记者了解,根据相关监管政策,QFII在资金汇出方面有诸多限制,这也是导致其在跌市中停留A股的原因之一。
  为避免短期内国外资金恶性撤资,相关政策在QFII资金汇出方面有较为严格的管理。如,在本金汇出的要求上,封闭式中国基金管理机构在汇入本金满三年后,可委托托管人持规定的文件向国家外汇管理局申请分期、分批购汇汇出本金。每次汇出本金的金额不得超过本金总额的20%,相邻两次汇出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三个月等。
  袁淑琴建议,弱市中,可以通过增强上市公司分红派息回报股东能力、建立挂钩股指型基金应对“大小非”、以及发展机构投资者力量等措施恢复投资者信心。■

2009年1月12日星期一

“悲惨线路”如何改头换面?

作者:罗伯特•赖特(Robert Wright) 2009-01-12

在伦敦西北部的Golders Green维修场,伦敦地铁公司(London Underground)一辆没有车门的列车停在那里。(车门)所有的主要部件都已磨损或积满油污。维修场的工人正清洗所有的东西,并更换车门的橡皮密封条和其他破损的部件。Golders Green是伦敦地铁北线(Northern Line)的两家主要修配场之一。

法国公司阿尔斯通 (Alstom)负责维护北线地铁列车,该公司提供的更好的车门维护服务,是地铁北线得以运转的因素之一。北线线路较长且路线复杂,运载的乘客数量比其它线路更多。该线路于1890年开通,包括世界上深层地铁隧道中最古老的部分。因经常晚点和过于拥挤,乘客称其为“悲惨线路”。

这种印象可能难以消除。实际上,负责北线运营的三家公司——阿尔斯通、负责维护线路基础设施的私人企业Tube Lines和公营部门伦敦地铁公司——的经理们都承认,这条线路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不过,北线已成为参与各方合作时,公私合营和私人财务协议如何带来益处的一个范例。它还显示出,全面调整财政激励措施及对一个复杂交通系统中明显棘手问题长期形成的做法进行重新审查的强大效力。

由于不断发生严重故障,2006年地铁列车平均运行里程将将3万公里,而现在有时能达到7万公里。因轨道故障造成的晚点减少了55%,同时信号故障也减少了59%。目前北线是伦敦地铁中最不容易晚点的线路。

Tube Lines地铁公司运营的北线和Jubilee线的机车工程师理查德•汤姆森(Richard Thomson)表示,以前的列车故障中,很大一部分是因车门未能正常开合造成的,因此现在车门维护工作得到了优先考虑。汤姆森谈及那些车门时称,“在糟糕的时期,曾经一天发生多达35起故障,现在一周能遇到一起故障都不容易”。

然而,正是这三家公司之间的关系在2005年10月达到冰点之后,情况才开始改善的。对于tripcocks(列车遇到红灯的一种制动装置)可靠性的担忧,曾导致北线完全关闭数日。

对于英国交通部(Department for Transport)让自己与Tube Lines进行公私合营,伦敦地铁公司从来就不愿意,该公司相信其担忧是有道理的。Tube Lines指责阿尔斯通维护不力,并认为伦敦地铁公司反应过度。

Tube Lines的运营主管李•琼斯(Lee Jones)表示,这一插曲是(我们关系的)最低点,但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他表示:“这是我们首次被推到一起,我们当时也的确必须解决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

阿尔斯通与Tube Lines重新谈判了合同,将阿尔斯通的业绩指标纳入Tube Lines的30年协议(截至2032年)之中。阿尔斯通最初与伦敦地铁公司签署的20年协议(截至2015年)中的激励措施没有那么严格。

管理人员们还在确保需要维护的列车开往合适的修理场方面取得了进展——过去,由于糟糕的可靠性和时刻表排定方面的问题,此项任务被复杂化。

如今,阿尔斯通按照先后顺序,向伦敦地铁公司提供需要在每个修理场进行检修的车辆名单。目前,几乎所有的列车都会在每天晚上到达正确的修理场。伦敦地铁公司北线总经理杰夫•埃利斯(Jeff Ellis)表示:“现在列车准确驶往目的地的可靠性接近90%,开始的时候只有40%。”

Tube Lines将其它问题归因于北线的轨道。出现信号不可靠的问题,是因为轨道上劣质的绝缘接头已破损。伦敦地铁公司允许Tube Lines在10个周末的时间关闭北线的查令十字(Charing Cross)支线,以加快更换受影响的轨道。

伦敦地铁公司2008年1月重新设计了北线的时刻表,增加了该线路繁忙的Bank支线上的列车数量,并考虑到了上下车乘客人数增加的因素。目前这些列车的日运输量为逾80万人次。

作为伦敦地铁公司的一名经理,埃利斯对此的承认令人注目,他甚至承认,目前的安排优于伦敦地铁公司员工负责一切时的传统体系。他表示:“在很多方面,我们目前做得比原来好得多。”

不过,可靠性的提高,也使得更多乘客放弃伦敦的公共汽车和其他交通工具来乘坐地铁,这增加了地铁的拥挤程度。Clapham Common至Stockwell的线路在最拥挤的情况下,仅次于地铁系统中最糟糕的中央线(Central Line)的路段。

由于北线在高峰时段已满负荷运行,目前无法解决这一问题。2012年初引进新的信号系统后,应该能使问题得到解决。新的信号系统可以使列车在电脑控制下运行得更快,间隔也更近。在安装新信号系统的同时保持地铁运行,将是北线运营者面临的下一个重大挑战。

译者/君悦

LEX专栏:中国REITs生不逢时?

主意不错;可惜时机不佳。在全球房地产市场遭遇数十年最急剧的滑坡之际,中国正加快相关计划,以求让开发商通过公开上市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REITs)筹集资金。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上周在电视讲话中强调称,中国想要从这些结构化工具近期的糟糕表现中吸取教训,去年全球结构化工具比股市的表现还要差13%左右。

这一建议在理论上是有道理的。每一个重大的国际资金池,都已将房地产风险从银行转移到该国股市。现金拮据的开发商可能巴不得有机会分散筹资途径,即使这意味着以折扣价将房地产售予某个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而投资者面对拥有一部分亮丽大厦或购物中心的机会,很容易被打动。

但是,任何依靠杠杆来增进回报的工具,都是典型的牛市玩艺。英国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遭受了最沉重的打击,如今它们的定价反映出,市场认定房地产价值从峰顶至谷底将出现50%的跌幅,比上世纪90年代的下滑严重一倍。它们也许不会很快复苏,因为净营业收入的恶化(空置率上升、租金下跌、促销激励更大)往往滞后于经济周期。作为回报率的一大推动力,房地产销售呈现疲态:上周二,中国最大的上市开发商万科(Vanke)表示,去年销售额下跌约9%,其中12月份的跌势尤为剧烈。

在拟定其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规则体系方面,中国需要审慎行事。杠杆率应当借鉴多数亚洲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设定45%这一明智的上限,而非像美国那样不设上限。债务安排的平均期限最好接近英国(大致为10年)而非日本(3年)。股东基础应以大型机构为主,像美国那样,而非依靠对冲基金的热钱。在新加坡,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已从相对于资产净值呈现80%的溢价,摆动至80%的折扣,即便基本收益几乎没有变动。这样的工具显然不适合强加给弱势的散户投资者。

比亚迪欲借电动轿车实现突破

在恐怕不是进入汽车业的好时候,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就更是如此。至少在半个世纪以来,没有哪家初创公司能够发展成为大型汽车制造商。

但中国电池和汽车制造商比亚迪股份(BYD Co.)的创始人、主席王传福认为他存在这样的机会。

上 个月,比亚迪股份开始在中国市场销售充电式油电混合动力车,比美国和日本的类似尝试领先至少一年。这款名为F3DM的轿车可以使用家庭插座充电,同时还拥 有行驶过程中能给电池充电的小排量汽油引擎。这是比亚迪计划向全球推出的一系列电动轿车的第一款,在中国之后,它计划最早在2010年在欧美市场推出。

预计王传福周一将在底特律的北美国际汽车展上向美国消费者介绍F3DM。该车展周六向公众开放。他的这一冒险之举吸引了业内资深人士和投资者的注意,其中包括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

Bloomberg News/Landov
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
王 传福的策略是,利用电动轿车的低门槛进入市场。没有多少产品像开发和生产燃油汽车那么复杂,这类汽车使用成千上万的精密机械部件组装而成。但电动轿车只采 用基本的马达和变速箱,零部件相对较少。除了完善电池本身之外,电动轿车的制造更容易,成本也更低,从而可以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王传福在位于深圳郊区的比亚迪总部接受采访时称,像我们这样的后来者想同通用汽车(GM)等有着100多年汽油发动机制造经验的老牌汽车厂家竞争几乎没有获胜的希望。凭借电动轿车,我们可以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电 动轿车要想大行其道,前方的道路并不平坦。高昂的汽油价格开始下降,这可能会降低公众对替代燃料汽车的接受程度。此外,要说服消费者尝试未经考验的技术, 比亚迪还需要打消西方不信任中国制造的态度。电动车的安全性也受到质疑,被普遍视为电动轿车商业化关键部件的锂离子电池有时可能出现过热甚至起火的现象。

王 传福说,比亚迪的电池采用了新技术,因此比其它型号的锂离子电池更加安全。他还说,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能够降低成本,这是打动消费者的另一个因素。在中 国,F3DM的定价是人民币15万元(约合22,000美元),比亚迪预计在美国的售价将与此接近。而雪佛兰(Chevrolet) 的混合动力车Volt预计2010年面市时的价格至少为4万美元。

比亚迪的另一个潜在优势是:10多年专业生产电池的经验。王传福 1995年向表哥借款人民币250万元成立了这家公司,生产手机电池。如今,比亚迪已成为全球第二大锂离子电池生产商。该公司去年的收入为212亿元 (31亿美元),共有13万名员工。去年9月,艾奥瓦州能源生产商MidAmerican Energy Holdings投资2.3亿美元,收购了比亚迪10%的股份。巴菲特是MidAmerican的最大股东。

MidAmerican董事长苏德伟(David Sokol)说,比亚迪吸引投资者的原因之一是其1万名工程技术人员,许多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和技校生。王传福在中国创造了物美价廉的研发力量。

作 为比亚迪的第一款电动轿车,F3DM更像是纯粹的电动轿车,而不像目前已经上市的油电混合动力车。充满电后,它可以完全靠电池行驶50至60英里。而丰田 汽车(Toyota Motor)的普锐斯基本属于汽油燃料轿车,电动引擎可以在低速时推动轿车,在加速时给汽油引擎助力。F3DM在设计上同通用雪佛兰的Volt类似,但其 推出时间比Volt早两年,比定于2009年末推出的丰田充电式混合动力车早一年。

其它进入这一领域的非传统竞争者包括挪威的Think Global、英国的Lightning Car Co.和加州的Tesla Motors及Fisker Automotive。它们也都计划很快推出用锂离子电池驱动的轿车,或是已经小批量接受订单。新兴竞争对手的增加可能给底特律汽车厂家构成威胁,三大厂 家一直寄希望于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轿车能够帮助它们扭转局面。

在中国,比亚迪是增长最快的独立汽车厂家之一。尽管中国轿车需求放缓,但对其 传统小型车F3和F0的需求仍在增长,使其缩小了同中国两大独立汽车品牌奇瑞汽车(Chery Automobile)和吉利控股(Geely Holding Group)之间的差距。2008年四季度,F3是中国最畅销的车型之一。德国咨询公司Roland Burger高级研究员沃尔夫冈•伯恩哈特(Wolfgang Bernhart)说,比亚迪可能是最有希望成为打入西方汽车市场第一人的中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计划在2009年底之前推出全电动轿车比亚迪e6,这款 轿车一次充满电后能够行驶180英里。这将是有一个里程碑式的推进。

电动车的概念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但目前电动车仍未成为主流,主要原因是电池既笨重又昂贵。直到最近才可以买到能在小空间里(比如在汽车后座下面)存储足够能量、快速充电、全天候工作而不会过热或出现故障的电池。

在这方面,多用于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的锂电池是最有希望的。不过,安全问题导致这类电池的生产很缓慢。通用和丰田都表示,它们在推出电动车上花费更多的时间,以确保电池的安全性。

王传福说,比亚迪的锂电池采用的是化学特性稳定的磷酸铁技术,因此安全性自然就好。他说,电池不会过热到起火的温度。

这 项技术与A123 Systems开发出来的一项技术在设计上类似。这家美国电池创业企业由一群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牵头。通用汽车正着手利用该技术为Volt提供动 力。熟悉A123的人士表示,该公司计划拆开比亚迪的电池,看看比亚迪是否有侵权的行为。A123公司管理人士拒绝置评。

比亚迪表示,它用了10多年的时间开发出自己的磷酸铁锂电池技术,没有侵犯其他公司的知识产权。比亚迪高级工程师罗红斌说,外国人有时候认为每个中国企业都剽窃技术和设计,但我们是花了很多年研究电动车的。

在 早期测试中,评论人士说比亚迪电动车仍有一些问题。比如,F3DM的汽油发动机会发出嘎嘎声,发动起来的时候噪音可能很大。方向盘在转弯的时候也常常发 紧。比亚迪销售和市场营销负责人李竺杭说,公司正努力在向新的市场推出比亚迪电动车前解决这些问题。他说,我们有很多时间能把车做得尽善尽美。

现年42岁的王传福把制造电动车比作和生产电子表一样简单。他说,谁都能设计、生产电子表,但新手基本不可能达到瑞士表那样的精准度。

的 确,比亚迪全电动车e6只有两个发动机(每个由45个部件组成,一个用于驱动前轴,一个驱动后轴)和两个与之配套的变速箱(每个有60个部件)。这就意味 着,除去其他一些小部件,整个系统有210个主要部件。与之相比,比亚迪汽油车F6共有1,400个主要部件:V6发动机就包括840个部件,传动系统有 560个部件。

在深圳的比亚迪工厂,电动车的发动机和电池的生产自动化程度很低,明显给人一种技术含量较低的感觉。成排的工人手工组装发动机和电池,其中大部分是二十岁左右、身穿蓝色制服的女工。

王传福对电池的痴迷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他在大学学习冶金物理和化学。在获得硕士学位后,他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研究部门找到一份工作。他说那是一份舒 的工作,但是他后来感到无聊,决定自己创业,当时中国改革开放正进入如火如荼的阶段。

王 传福与另外二十几个工程师一起创立了比亚迪。在短短几年之间,公司就开始向摩托罗拉(Motorola Inc.)、诺基亚(Nokia Corp.)和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 Co.)等公司销售电池。王传福说,业务每年都在翻番。2002年比亚迪在香港上市。

吸引王传福注意力的一个行业是汽车业,尽管当时他还不会开车。(那以后他开始学开车,现在上下班的座驾是雷克萨斯(Lexus)。)2003年初,王传福决定收购西安一家名叫秦川汽车的小型汽车厂,不过投资者表示强烈反对。

王传福在一次电话会议上透露说,1998年他指示手下20名高级工程师悄悄地改进比亚迪的手机电池技术,以便有一天能用于汽车。他们开发出一款全电动汽车,这款名为Flyer的笨重车型只比高尔夫球车先进一点儿。

受 此鼓舞,投资者赞成比亚迪先设计一款传统汽油车的计划,这样公司可以学会汽车设计和制造的基础过程。2005年中期,比亚迪推出了第一款名为F3的小型轿 车。外国汽车业人士指责F3是丰田卡罗拉的翻版。王传福说,他非常注意不侵犯其他公司的知识产权。他说,通过综合丰田等公司在中国的好点子,比亚迪创很快 造出了自己的汽车。他说,他认为没有比把汽车业的领头羊作为“基准”来学习行业诀窍更好的方法了。

丰田发言人说,不打算就F3的问题起诉比亚迪。丰田驻北京发言人Hitoshi Yokoyama说,通常来讲,如果我们能确定有明显的侵权行为,我们都会准备采取法律行动。

比亚迪一直在不断改进自己的电动车。2008年4月,王传福在北京车展上展示了一款e6的雏形,那是一个令他心潮澎湃的时刻。他在安徽省的一个贫困家庭长大,不到15岁的时候,靠种水稻为生的父母就双双因病去世了。

王传福站在用来庆祝的一片烟花和五彩纸屑中,宣布e6标志着汽车业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他说,我们坚信能够在电动车技术上超越通用、丰田等全球性汽车商。

Norihiko Shirouzu

李嘉诚:长江实业现有业务将保持健康增长

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Cheung Kong (Holdings) Ltd., 简称:长江实业)主席李嘉诚上周五晚间表示,尽管今年的运营环境面临挑战,但他预计长江实业的现有业务仍将保持健康增长。

李嘉诚在该公司的年度晚宴上发表讲话称,因内需强劲,预计中国经济今年将保持8%的增长。

李嘉诚表示,中国大陆经济已具有坚实基础,同时内需也十分强劲,因此预计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仍将维持在8%,这将对香港产生积极影响。

中国央行研究局(Research Bureau)此前称,因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业造成冲击,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放缓至8%。中国2008年经济增长率可能为9.3%。

李嘉诚还称,来自中国大陆的支持可以缓解金融危机对香港的不利影响。

他表示,虽然香港今年的运营环境将更具挑战性,但运营体系和组织架构的加强将确保长江实业维持业务增长。李嘉诚还掌控着和记黄埔有限公司(Hutchison Whampoa Ltd., 简称:和记黄埔),该集团业务涉及电信、港口等多个方面。

道氏三期

作者:罗家聪



环球股市由高峰算起累跌四成以上,毫无疑问是熊市。不过,对于目前是处于熊市的哪个部分或是熊市已完,则众说纷纭,有说熊二,有说熊三,有说去年10月底熊市已经结束。有见及此,在下翻查了Robert Rhea于1932年出版的《The Dow Theory》,这相信是该理论最原汁原味的记载。且看究竟坊间理解了怎么样的道氏理论。

  该理论指出,熊市分为三期,相信大家不会陌生。第一期是对升市绝望(abandonment of the hopes upon which stocks were purchased at inflated prices),第二期是因业务及盈利收缩而沽售(selling due to decreased business and earnings),第三期是不问价值恶性抛售优质股,务求套现部分资产(distress selling of sound securities , regardless of their value , by those who must find a cash market for at least a portion of their assets)。然而,翻遍全书,这三期只作质性划分而已,从来没有说过第一跌浪是第一期、随后的反弹是第二期。

了解道氏理论三类走势

  其实,道氏理论分三类走势(movements)。第一类是区分牛熊、为时数年的主趋势 (primary trend),第二类是最扰乱视线的走势(most deceptive movement),即牛市大调整或熊市大反弹的次反应(secondary reaction),第三类是通常不重要的每天波动(daily fluctuation)。

  道氏指出,次反应通常为时三星期至多个月,幅度一般介乎对上一段主浪的33%至66%; 而牛熊三期则似以一个次反应来区分(each of these phases seems to be divided by a secondary reaction)。于是乎,很多人误以为次反应就等同熊市第二期。

  次反应,即熊市中的反弹,未必是熊市第二期;书中亦没有此记载。Rhea从1899至 1931年认出九个熊市(primary trend),每个熊市分多个主浪(primary swings)及次反应。Rhea点算,66%的熊市反弹介乎20至100天(即三周至多个月),平均47.3天;73%的反弹介乎对上主浪幅度的33% 到66%,平均幅度55.8%。

  由此可见,每个熊市皆有若干反弹,以20世纪初计,由一、两次到五、六次不等;以过去两熊市为例,四、五次反弹亦属闲事。然而,按上文所述定义,这些反弹与熊市第几期没有必然关系;反过来说,若反弹浪与期数有关,那末熊市岂非「闲闲地」有十期八期?或许有人习惯将熊市三期看成是波浪理论的a-b-c浪(a落、b弹、c再落),不过,原始的道氏理论没有这些,而波浪理论较道氏理论迟近四十年才面世。再者,观乎史上多次熊市,绝大多数皆非只有一次大反弹,纵可套上a-b-c浪,有时亦颇觉牵强。

数浪量幅度多此一举

  毕竟,第几期、第几浪只是心理阶段而已。千百年来人心相类似,在贪婪与恐惧下,每次熊市皆见相似模式,此乃道氏三期的基础。然而,一旦将质化的心理因素量化后,很多「统计」都会出现问题,正如科网泡沫爆破后的五次反弹当中,首四次的幅度便是对上主跌浪的66%以上(介乎77%至122%),而其中两次反弹期更超过120天。不能跨时空适用的,就不能算是什么定律或法则;对于统计跌市意义不大,之前已曾论及。既然如斯简单的统计也未能通过,更复杂的数浪计时量幅度,不是显得多此一举么?  对大众来说,正宗数学统计是深奥的。于是,一些基于简单算术的方法大行其道。假使这些简单算术真的科学,照道理一众大学应会教授,但偏偏它们就难登大雅之堂,个中定有原因。道氏理论以至其它技术分析,还是不宜于算术上钻牛角尖;与其死记一大堆来历不明的法则,倒不如明白理论背后的真义,这才算真正领悟人心、参透市场。

2009年1月11日星期日

何时错过列车没有痛苦

我曾经得到另一条改变生活的建议,它试用、明智、有效。我在巴黎的同学,认为我不必跑着赶地铁,他说:“我不会去追赶列车。”
蔑视命运。我一直教我自己拒绝追赶时间表。这可能只是一条很小的建议,但它印在了我的脑海中,一种控制我的时间、行程和生活的感觉。错过列车,只有在你追赶它时才是痛苦的!同样,不能达到别人对你期望的成功,只有在它也是你所追求的东西时才是痛苦的。
你凌驾于斗争与名利思想之上,而不是之外,只要你愿意这样选择。
只要是你的决定,放弃一份高薪职位带来的回报会超过金钱带给你的效用(这似乎很疯狂,但我试过并且确实如此)。这是向命运说出“去他妈的”的第一步。如果你确定了自己的标准,你对自己的生活会有大得多的控制。
大自然给了我们一些防御机制:如伊索寓言中写到的一样,其中之一就是把我们不能(或没有)吃到的葡萄想成酸的,但如果你更加主动地在之前就鄙视并拒绝葡萄,你的满足感会更大。主动出击,主动辞职,只要你有勇气。
你在一个自己设计的游戏里更加难以失败。
从黑天鹅的角度讲,这意味着只有你让小概率事件控制自己的时候,你才会受到它的影响。你要总是控制你自己做什么,把这当成你的目标吧。
不过,所有这些思想,所有这些归纳的哲学,所有这些知识问题,所有这些疯狂的机会和可怕的损失,在下面这个形而上学的问题面前都变得简单。
我有时惊讶于为什么人们会因为一顿不好吃的饭、一杯冷咖啡、一次社交挫折或粗鲁的接待而伤心一天或感到愤怒。人们难以看到自己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概率。我们很容易忘记我们活着本身就是极大的运气,一个可能性微小的事件,一个极大的偶然。
想象一个10亿倍于地球的行星边上的一粒尘埃。这粒尘埃就代表你出生的概率,庞大的行星则代表相反的概率。所以不要再为小事烦恼了。不要再像一个忘恩负义者,得到一座城堡,还要介意浴室里的霉菌。不要再检查别人赠与你的马匹的牙齿,请记住。你就是黑天鹅。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一半对一半——如何与黑天鹅打成平手

一半时间我是一个超级怀疑主义者,另一半时间我坚定不移地相信事物的确定性,而且是非常顽固地相信。当然,当其他人,尤其是那些被我称为文化市侩的人持轻信态度的时候,我是超级怀疑主义者;当其他人看上去持怀疑态度的时候,我是轻信者。我对证实的事物持怀疑态度,但只是在错误的代价很高的时候,而对证伪的事物不持怀疑态度。掌握大量数据并不一定能够证实什么,但一个个例就可以证伪。当我怀疑存在疯狂随机性时,我保持怀疑态度;当我认为只存在温和随机性时,我选择相信。
一半时间我讨厌黑天鹅,另一半时间我热爱黑天鹅。我喜欢为生活带来细节、正面意外、画家阿佩勒斯的成功、不必花钱的礼物的随机性。很少有人理解阿佩勒斯故事中的美。实际上,大部分人通过压抑自己体内的阿佩勒斯来避免犯错。
一半时间我对自己的事务超级保守,另一半时间我超级冒险。这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只不过我在其他人冒险的地方实行保守主义,在其他人谨慎的地方冒险。
我不怎么在意小的失败,而是在意大的终极性失败。我更担心“极具前景”的股票市场,尤其是“安全的”蓝筹股,而不是从事投机的公司,前者代表看不见的风险,后者则不会造成意外,因为你知道它们的波动性有多大,并且可以通过只进行小额投资来控制亏损面。
我不担心广为人知和耸人听闻的风险,而担心更为险恶的隐藏风险。我不担心恐怖主义,而担心糖尿病。我不担心人民通常担心的问题,因为它们显而易见,而担心我们的意识和正常过程以为的事物。(我也必须承认我担心的东西不多,因为我努力只担心有记可施的事情。)我不担心困境,而担心失去机会。
最终存在一个小小的决策法则:当我能够受到正面黑天鹅事件影响时,我会非常冒险,这时失败只是很小的影响;当我有可能受到负面黑天鹅事件的袭击时,我会非常保守。当每个模型中的错误对我有好处时,我会非常冒险;当错误对我有害时,我会非常多疑。这可能并不十分有趣,但这正是别人没有做到的。例如,在金融业,人们使用脆弱的理论来管理风险,把狂野的思想置于“理性”的审视之下。
一半时间我是思想者,另一半时间我是一个理智的实践者。我对学术问题保持理智和务实,对实际问题保持哲学思考。
一半时间我很肤浅,另一半时间我想避免肤浅。对于美学我很肤浅,对于风险和回报我避免肤浅。我的唯美主义让我把诗歌置于散文之上,把希腊人置于罗马人之上,把尊严置于优雅之上,把优雅置于文化之上,把文化置于学识之上,把学识置于知识之上,把知识置于智力之上,把智力置于真理之上。但这一区别只是针对不受黑天鹅影响的事。我们的本性喜欢理性,除了面对黑天鹅的时候。
我认识的一半人称我对权威不敬(你已经看到我对那些柏拉图化的教授的评价),一半人称我对权威奉承(你已经看到我对休特、拜耳、波普尔、彭加莱、蒙田、哈耶克和其他人的崇拜)。
一半时间我讨厌尼采,另一半时间我喜欢他的散文。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第壹流plus牛年投資哲學的迷思

林奇:一篇發人深省,集各家大成的文章。

《壹週刊》
第983期
2009/01/08
文:蔡東豪


永不言敗,永不說不。

把好主意寫下來,因為今天的好主意到了明天就變成壞主意。

股票市場有很多百萬富翁,當中不少初次踏足股票市場的時候,是億萬富翁。

二月是最少投資錯誤發生的月份。

我買入的股票是否股神沽出的?

「大傻理論」中,大傻的樣子跟自己起床後未刷牙的樣子有點相似。

世上有三個秘密沒人知道︰可口可樂的秘方、英女王的財富、和黃究竟賺幾多。

抄襲不是罪,自古文章一大抄,人從互抄中進步。本文54%先抄後改良,31%直接抄,15%自己想。

沒持有股票的人沒發言權,因為針不拮到肉唔知痛。

不要跟股票談戀愛,因為股票不知道你愛它。

愛情之中,最煞風景不是第三者,而是理性。

轉持另一隻股票,你犯錯的機會從100% 升至200%。

世上大部分事情是易學難精,投資卻是難學難精。

股票市場是由誠哥、四叔、大摩、大劉、索羅斯五個人控制。

有些股票永遠不會為你賺錢。

你不會明白一隻股票——直至你擁有它。

顧客永遠比經紀窮。

股市的「底」是你認為跌無可跌,再跌一半。

你不可以拿「相對表現」去交租。

投資的最大問題,是所有人都起碼賺過一次錢。
我這樣做不是為錢。
「各花入各眼」和「見仁見智」是有分別。
人誰無錯,最重要是夠錢「埋單」,否則不要犯錯。
你會輸掉大部分「五五波」。
世上沒有內幕消息。

投資者發達的秘訣是無時無刻保存本金,然後把握一生之中只來一兩次的賺大錢機會。

不要聽股票經紀的電話,叫他留口訊。

當上市公司的剪報厚度超過一吋,這股票可以沽。

公司的年報出現以下字眼——「Synergy」、「協同效應」、「一加一等於三」,立即沽。

公司名字出現「盈」字的股票碰不得。

連續兩年蝕錢,基金經理開始知道誰是真正朋友。

輸掉一半後追回一半,你仍輸掉25%——這條數點計?

股價上升是因為你在買入。

假如莎士比亞在生,他是大行策略師。

分析員寫長篇大論的分析報告,因為他不夠資料去寫一份簡單的分析報告。

我相信我做得來,雖然我從來未做過。

「願景」值幾多錢?哪裡出售?

上市公司年報最後幾頁的數據最重要。

上市公司年報中找不到的數據是最最重要。

上市公司年報中找得到管理層千方百計不想你知道的數據是最最最重要。

地產富豪對香港社會的貢獻,是教曉我們取勝心︰做人要贏,每次都要贏,要贏到連自己都想像不到。


輸錢不要緊,最緊要不輸鬥志。這是地產富豪的話。

投資是因為中國,而不是投資中國。

所有企業需有三種人︰發夢者、生意人、賤人。

買股做「蟹」痛,遠不及賣股後狂升痛。

假如你不能說服你的太太這是一個賺錢機會,這就不是一個賺錢機會。

假如這投資主意是在你認知範圍以外,千萬不要擴張你的認知範圍。

你咁叻,點解你不是有錢人。

賺錢離不開五件事︰Buy Low、Sell High、Collect Early、Pay Late、Avoid Tax。

有錢人等於好人、叻人、有教養的人——這就是香港價值。

上市公司主席擁有榮譽博士學位,而自稱為博士,我們忍不住笑之餘,不要忘記沽股票。

股東會上,股民訴說:「三年啦!三年之後又三年,十年都嚟緊頭啦,主席」。

世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不是天各一方,而是好股就站你面前,你卻不知道它存在。

「希望在人間」是說給失敗者聽的謊言。

「病向錢中醫」是由醫生流傳出來。

股票市場是賺錢的地方,因此絕對要跟紅頂白,而非鋤強扶弱。

淡市時少玩,因為氹仔可以浸死人。

一間上市公司最大詛咒是全部分析員一致看好。

股市是一頭「我行我素」的動物,不管投資者的期望、地位、聲望、分析技巧等,只服從一個定律——供求。

想發達要經過「悶」這一關,光輝背後,苦悶相隨。

對子女的投資是一生一世。

變窮百式的第一式︰收到信用咭月結單,只付最低還款額。

遇疑問,先把投資減半,然後細心研究。

假如我是財經演員,我要做劉德華。

避開倒霉的人,因為「霉氣」是可以傳染。

太早發現一件事造成的傷害,比太遲相差不遠。

寧要模糊的正確,也不要精確的錯誤。

若有人跟你講投資,用上希臘或拉丁字母,儘快走開。

當一個人不再愛一隻股票,這股票哭鬧是錯,靜默是錯,活著呼吸是錯,死了都是錯。

曾經有一隻真誠的股票放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失去的時候,我才後悔,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如果上天能夠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這隻股票說三個字︰我愛你。

這隻股票本來幾好,最衰管理層係賊。

「踏實」好過「疊水」。

股市上升,所有人都是數學家;股市下跌,所有人都是哲學家。

投資是個人性格的延續。

股票市場只有兩種情感︰貪和怕。

跌市是要經過警誡、悲觀、失望、絕望的心路歷程,才會到底。

市場不會打敗一個投資者,它只提供一個機會讓投資者打敗自己。

分析員的職責是告訴你已知的事,並使它變得混淆。

我們口口聲聲說這是長期投資,但每一分鐘都在煩惱。

只要有足夠金錢,所有「必勝方程式」始終會賺錢。

人生最痛苦的時候是機會來臨,而你發覺自己未準備妥當。

女人遇到衰運時,她買一對鞋;投資者遇到衰運時,他買一本「投資天書」。

假如你不喜歡狗做你的伙伴,習慣把書作為最佳伙伴,記住你的伙伴不可以是股票。

沒有一個行業比投資需要更多的辛勞、聰明、耐力、紀律和幸運。

投資猶如性交,沒性交時你不停去想它,性交時你又去想其他東西。

有點錢、有點閑、有點愛好、有點權,這就是人生。

中國市場不是潛力很大,而是已經很大。

八小時睡覺、八小時炒股、八小時戀愛。

股市猶如啤酒,如果沒有泡沫就不是啤酒了。

女性性感內衣生意最大的敵人,不是經濟不景氣,而是婚姻。

股票經紀反正信不過,一定要找一個漂亮的。

能改變男人的東西中,酒最厲害,其次是女人,然後是權力,最後才是真理。

長期投資來自出了事的短期投資。

世上最可怕的事情,是目睹一個人一步一步走向失敗——他自己不知道,但所有他身邊的人都知道。

男人分開上半截和下半截;上半截是修養,下半截是實力。如果下半截不成,上半截肯定好極有限。

香港人最想見到,是一個從無到有的人,憑機智和際遇,爬上生命和事業最高點,然後在公眾目光下倒下來,從有到無。

將煩惱帶回家的投資者,不會太成功。

假如李嘉誠報讀MBA課程,他現在企業王國的主要業務是生產玩具。

投資者最決斷的一日是明日。

投資會損害自信心,我們漸漸覺得投資世界浩大,自己很渺小,所有錯失都是因為自己不足。充滿自信的人會對所有人說︰「我沒有錯,只是早人一步。」

買股票賺了錢,要請朋友食飯,要買禮物獎勵自己;輸了錢絕少會節衣縮食,朋友從來不主動請你食飯(因為他們可能輸得更慘),這條數我不懂得計算。

散戶的最大恐懼,是坐著不動。

為何這股票今天下跌?原因很簡單,賣家多過買家。

散戶最大的恩物,是大戶經常犯錯。

假如你不明白,這件事情一定很重要。

資本市場的功能,除了為優秀企業提供資金,還有向尋求資金的劣質企業說不。

假如你只擁有一個鎚仔,所有東西都像釘。

招股書最重要資料,是主席背景介紹,內容超過十行中文字,這間公司不可碰。

「一分鐘經理」、「三分鐘社論」、「五分鐘閱讀」——「十分鐘股神」時間足夠有餘。
要玩的話,要抵得痛。

當所有人都拼命從股市逃出來,卻有一群人奮不顧身衝進去,很難想像他們憑藉的是什麼。

我最多埋怨自已運氣不好,從來沒有懷疑自己的才華(第一個估中出處有獎,電郵到
pf@nextmedia.com)。
一個有勇氣的投資者代表大多數。

兩位財經演員吃飯,這頓飯不會超過一小時。

教導小朋友理財的最佳方法,是向他們借錢。

信念是相信自己不相信的東西。

把100元變成110元要付出努力,把10億元變成11億元是理所當然。

有錢人的最大希望,是做回窮人,而繼續擁有源源不絕的錢。

讀CEO訪問文章,我只看文中照片,留意CEO的大班枱上有沒有股票報價機。

買股票是為賺錢,小心那些談什麼「過程」的人。

團隊精神是所有人聽從我的命令。

《財經演員台詞百科》的第一條:當你無話可說的時候,就不要說話。

股價上升1%,投資者的IQ上升10%。

你要視每一項投資當作是押上性命,但全世界沒有另一個人會關心。

有些時候會感到自己戰無不勝,不用怕,這些時候不會長久。

我把一元送給你,我們兩個人之間有一元。但如果我給你一個主意,我們每人有一個主意。

我大聲不代表我惡,公司冇錢賺不代表公司不好。

市場上有些永遠冇錢賺的公司,它們特別懂得集資和花掉集來的資金。

恒指告訴你昨天,不是明天發生的事。

牛市最需要關注是怎賺最多錢,而非牛市何時完結。

穩賺良方只得一條:早早套現離場。

古今中外股災的共同之處是沒有人預計到。

Paper Loss 是輸到入肉兼好痛的 Loss。

一夜成名是經過長年累月努力。

全世界都有為過高股價自圓其說的行業。

撈底死的人跟高位入貨死的人都是死。

假如讀者跟隨我一年前在本特刊推介,買入2800,輸50%。

蔡東豪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港交所上市委員會副主席。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蔡東豪第壹流:中國人的光榮

2009/01/01
文:蔡東豪

一個月前電台拍檔劉少坤在節目介紹一篇文章,文章部分內容震撼至令我墮入其中,一直思考著,我把所想的整理後介紹給讀者。這篇文章是麥堅時企管顧問 Gordon Orr在《麥堅時季刊》撰寫的《Seven Ways China Might Surprise in 2009》,其中一個預言是中國政府宣佈2020年全國一半車輛用電池發動,並立即投放數以百億元做電動車科研。這個預言大膽至極,不要說全國一半車輛,即使只是一成也有機會改變中國以至全球政治、經濟、環保等領域。

電動車是汽車工業的烏托邦,幾十年來不斷有人研究,但成果一直欠奉,至今仍未有汽車生產商能推出價廉物美的電動車。大家可想像到,製造汽車是複雜和需要龐大投資的工業,由外行人去推動電動車發展,成功機會微乎其微,但由汽車業自行推動卻出現矛盾︰假如電動車真的普及起來,現有燃油車相關資產可能一文不值,即「倒自己米」,因此汽車業界對電動車發展一直以來的態度是愛理不理,一方面做些少功夫應酬環保分子,另一方面確保電動車停留於實驗階段。

全球汽車業現陷於危機,主因除了經濟不景和油價波動,最重要是生產商態度傲慢,漠視消費者對汽車要求的轉變,只顧製造耗油量大的車輛,碰上油價急升和環保意識抬頭,令生產出來的汽車跟市場脫節。面對危機,汽車生產商醒覺到發展電動車是刻不容緩。

汽車業在發展中國家處於起步階段,所背負的燃油車包袱較輕,繞過發達國家燃油車發展路途,把資源專注於發展電動車,既合理又配合時勢。有一個科技詞語形容這類跳級式發展,叫Leap frogging,意思是後進參與者繞過現有較落後、較昂貴、效率偏低技術,直接跳向最新技術。最明顯例子是發展中國家電訊市場沒走過固網電話之路,一步就跳進流動電話階段。

發展中國家的汽車業,論規模,中國最龐大,她的燃油車包袱其實不輕。可是細看之下,這個包袱不只單由中國背負。中國汽車業已有二十多年歷史,行業由中外合資企業壟斷,所說的中外合資,一直以來生產技術由外方提供,中方只配合技術以外範疇。這些年來外方一直不願意轉移核心技術到合資企業,中國汽車業實在由外資汽車企業控制著。近年中資企業頻頻走出去收購外國破產車廠,目的就是希望得到生產技術。因此,中國汽車業所受到的打擊,短期經濟損失有外資企業分擔,長期經濟果實卻可獨自享用。

中國是全球最大石油入口國之一,對石油需求將不斷上升。近年中國不惜老遠跑到非洲、中亞等地開拓石油資源,無非是不想過於依賴傳統石油出產國。可是,在蘇丹、尼日利亞等政權不穩國家進行石油工程,中國一直負上間接幫助暴政罪名,不停受發達國家道德衞士批評;一心只想開拓石油來源,卻惹來滿城風雨,中國有苦自己知。石油政治已成為所有國家領導層最煩惱課題。假如發展電動車可大幅減低對石油入口的依賴,又可避免犯上政冶不正確罪名,對國家領導人來說是美妙音樂。

香港政府推行政策面對最大的阻力來自財閥,由財閥組成的利益集團經過幾十年千錘百煉,已成為一頭猛獸。由港英到特區政府,施政單位或是默許、或是出手一起幹、或是委屈至「眼淚在心裏流」,跟財閥關係已到了難捨難分境界。相反中國政府推行政策,特別是環保這類牽涉龐大商業利益的政策,不時顯出無後顧之憂的決心,出手乾淨利落。全力推動電動車發展,中國將一躍成為全球環保道德霸主。

麥堅時的預言是2020年中國一半車輛是電動車。從零開始,這目標看似遙遠,但有誰敢質疑中國下定決心後的一股力量?問題是中國政府是否願意這樣做。政治上,中國可減低對石油依賴,提高國家穩定性;經濟上,損失有數得計,受重創的大都是中外合資車廠,現在鼓勵企業提早轉型,長遠未必是壞事;環保上,推動電動車是無可置疑的趨勢。當其他國家左顧右盼,得個講字的時候,今年中國率先向全球宣佈,將不惜代價Do The Right Thing,全國支持電動車工業。我期待這一天來臨,這真正是中國人的光榮。

究竟電動車的目標數量是一半或一成已不重要,這宣佈將影響全世界。有一間香港上市公司身處這驚天動地轉變中,下星期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