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冥的思想乐园

2008年8月18日星期一

重新整理“关于幸福的讨论”

mahler2004a:开 篇先说几句废话,我是非常不愿意让自己的文字成为《读者》式的感悟文字,那样只能起到软绵绵的挠痒痒功用,挠痒痒的感觉很快意,挠到最合适的部位,还能催 泪,变成一种非常小资的场景。我一旦鼓起萎靡的精神要写点东西,总希望这些东西能惊醒某些人、刺痛某些人,我希望是打人耳光那种痛快,而不是挠痒痒那种媚 俗的场景。不过今天看起来要破例一回。
希罗多德的《历史》,正在看,非常有感悟。古人一定是有某些光辉的特质没有被我们继承下来,这在下面这个关于“幸福”的故事里表露无疑。
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在其权势的顶峰时会见了游历在外的雅典哲人梭伦。梭伦是雅典法律的制订者,说起这次游历的由来真是很有趣,原来雅典人发过 重誓在十年内必须遵守梭伦制订的法律,唯一的例外看起来就是他梭伦本人改变或者取消这些法律了;梭伦为了避免上述压力,借口调研为名外出游历十年,这种守 法精神和超脱气度我在今人中间没有见到过。
克洛伊索斯领梭伦去参观他的宫殿,把一切华美的与珍贵的东西拿给他看,随后问他怎样的人才是最幸福的。
梭伦回答的第一名是一名战死疆场的勇士,第二名是一对体力过人,拉了牛车去神殿祭神,最后在那里一睡不起的兄弟。克洛伊索斯发火了,说:“雅典的客人啊!为什么您把我的幸福这样不放到眼里,竟认为它还不如一个普通人?”
梭伦的回答是十分精彩的,试摘录最精华的部分如下:“……悠长的一生使人看到和体验到他很不喜欢看到和很不喜欢体验到的许许多多的东西。……就 你所提的问题来说,只有在我听到你幸福地结束了你的一生的时候,才能够给你回答。毫无疑问,纵然是豪富的人物,除非是他很幸福地把他的全部巨大财富一直享 受到他临终的时候,他是不能说比仅能维持当日生活的普通人更幸福的。……拥有巨大财富的不幸的人只在两方面优于幸福的人;但幸福的人却在许多方面都超过了 前者。……然而这样的人(指无病无灾善终的人),在他死之前,勿宁应当称他为幸运的人,而不是幸福的人。……不管在什么事情上面,我们都必须好好地注意一 下它的结尾。因为神往往不过是叫许多人看到幸福的一个影子,随后便把他们推上了毁灭的道路。”
国王当然觉得对面这位智者不但很迂腐,而且实在是很愚蠢,愚蠢到竟然忽视当下的巨大的幸福。
过了不久噩运降临到国王身上。先是梦见唯一健康的次子(长子为聋哑)被铁制利器刺死。克洛伊索斯虽百般阻止梦的应验,他儿子还是在一场离奇的事 故中被利器误伤致死。再过几年,克洛伊索斯自以为得到神的鼓励,居然远征波斯,最后又在一串离奇的机缘巧合下被居鲁士的军队全歼,国王也做了居鲁士的俘 虏。
从前国王曾去神托那里求他的长子聋哑的事情。神托的答复是你儿子还是聋哑比较好,一旦你听到他讲话时,那将是不幸的一天。后来城陷时,有一个不 识克洛伊索斯的波斯人要冲上去杀他,此时他的儿子在悲愤中突然高喊出话来,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他父亲当时不知道是应当是悲是喜的心境。
身带枷锁的克洛伊索斯被居鲁士放在点燃的木堆上准备活活烧死。这时克洛伊索斯想起梭伦的话,即活着的人没有一个是幸福的。他三次念诵梭伦的名 字。这时居鲁士也犯了好奇,让翻译问这是谁的名字。克洛伊索斯回答说:“是这样的一个人,我宁愿付出我的巨大财富以便使所有的国王都能和这个人谈话。”克 洛伊索斯把梭伦的话讲给居鲁士听,并认为这话与其说是专门对他讲的,勿宁说是对所有的人讲的,特别是对那些自以为幸福的人们讲的。居鲁士也是一个特别有气 度的人,听到这时,觉得自己正在活活烧死一个过去也曾和他现在一样幸福的人,感到后悔万分,立刻下命灭火。这时恐怕有阿波罗神显灵,下起暴雨把火熄灭了。
克洛伊索斯在这场巨大的不幸后恢复了智慧(看来智商的发展真是和人的境遇反向的)。当他看到居鲁士的士兵四处劫掠时,他问居鲁士那些人忙忙碌碌 在干什么。居鲁士说:“他们正在掠夺你的城市并拿走你的财富。”但是克洛伊索斯说:“不是我的城市,也不是我的财富。这些东西已不再有我的任何份儿了,他 们正在掠夺的都是你的财富啊。”
我读书时被上述这三个充满智慧与气度的人感动地怔住了。所以请原谅我只能做些《读者》式的引申,我不能设想我有比他们更高明的思想。
我从前能够尖锐地看出身边的人出了点问题,但我没法概括地归纳,现在我可以了,他们恰恰是错把“幸运”当作“幸福”了。很多人只是幸运而已,包 括出生、所受教育、体力或智力上的优势,这些都只是幸运而已。一个高智商的少年大学生,应当想到他一定对应着远方一个不幸的低能的白痴。依照上海的平均工 资,一个月入万元的白领一定对应着四五个拿低保的穷人。我个人的感觉,我身边的幸运的人都麻木地认为那些优势是他应得的。
为什么要挥霍自己的幸运呢?为什么继续以财富作为“幸福”的度量衡,去挑战自己的幸运呢?要知道上天一分钟之内就可以把这些优势剥夺去。希望每 个象我一样中等智慧的人能及早搞清楚这一问题,不要等到要被火烤的时候再彻悟。不要再去崇拜那些出道以来就没干过什么好事情的豪富了,也不要再去崇拜一夜 成名的巨星了,一个崇拜这种现象的社会,必然是一个没有幸福感的社会。
投资大师彼得.林奇做出退休决定的关键时刻是他46岁生日那天。他突然想起他的父亲就是46岁时去世的。“当你意识到自己竟然比自己的父母活得 还要长寿时,你就会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原来自己和他们一样也要离开人世;……自己能够活着的时间实在是非常短暂,而之后的死亡却将会是无比漫长的。”
我自己的父亲是45岁时去世的,如日中天的时刻。所以我很早就把生活按照45岁要死这种规划过,我从来不能勉强自己去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和看 不惯的人相处,哪怕这件事这个人和财富有巨大的联系。我那时当然不知道彼得.林奇46岁感悟这回事。我现在陪夫人去护理院看望她90岁的瘫痪和神智不清的 老外婆,我每次进那个门,看到一群相同毛病的老太太,在那里毫无质量得活着,我必然想到这又对应着多少短命的壮志未酬的人啊。人的死也是那么不幸福的事 情,大多数人不能死在“刚刚好”那种时刻,总是很多事情还没干的时候被催着去死,抑或在生不如死的时候插着鼻管“奇迹”般地长寿。
前一阵正有友人要跟我探讨奋斗的事情,他觉得男人45岁以前应该不顾一切去奋斗,否则真是太愧对人生了。又是45岁,多熟悉的字眼啊,我只能说我的想法恐怕跟你不一样。我觉得,45岁以前不知道45岁可能会死的人,恐怕愧对人生的概率更高一些。
为什么现在的人幸福感很低?因为他们滥用“幸福”这样的字眼,错把尘世上的一点点优势或者说幸运当成幸福。如果能够依着梭伦给出的定义,审慎地,宗教般地对待“幸福”这样的命题,可能会解决部分问题。这就是我读这个故事后的感悟。
­
剑舞龙吟:写得很好啊。
­
张志雄:很不错.建议你读圣经,在那儿你会得着的.
­
mahler2004a:张主编,《新约》部分是我最喜欢读的。^_^
­
张志雄:要以一个信徒的角度度啊.
­
Julien:有信仰的人真幸福!
­
金银:除了做礼拜的时候,牧师布道的时候,带领读一读。在家,从来很少读,一本圣经,这么多年没有读完过。需要忏悔,似乎已经将虔诚丢失,且难以找回。
­
金银:连着看了2遍,谢谢 。
­
mahler2004a:
以下是引用张志雄在2008-7-21 11:24:00的发言:
要以一个信徒的角度度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主编我再说一个真实的故事,可能是我这个人太理性了。2005年我和太太去菲律宾旅游,去的那天早上,我们寄养在丈母娘家的狗走失了,中午太 太的外婆又发生脑溢血(就是我文章中提到过的外婆),在马尼拉的大教堂里我太太默默祈祷,说如果外婆转危为安了,抑或狗找回了,她就信仰天主了;后来这两 件事都发生了,但我仍然认为那不过是巧合而已。
《圣经》的道理,99%我都非常接受,但关于那些神迹的部分,理性让我没法完全相信。所以我现在只是自己研读,不去教堂凑热闹。^_^
­
张志雄:你夫人信了吗?
­
mahler2004a:以下是引用张志雄在2008-7-21 12:49:00的发言:
你夫人信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了,还起了什么HOSANNA这种名字;不过女孩子主编大人您是知道的,什么事情都不会很深入刨根问底的。她读《圣经》的态度十倍于她读书的态度,不过看起来还是很肤浅的,希望我这样实话实说不会刺痛她^_^。
­
阿乡:这才是真正的问题,可惜答案不容易找.老张,能讲讲你对宗教的看法吗?如何才能不能做到"信"呢?第一关我就过不去
­
张志雄:你错了,女人要比男人容易进天国.男人在信仰上容易自以为是,我过去就是,其实,信仰的大敌恰是理性,以为啥都能知道.你夫人信了,很好,跟她走吧,上帝已到你身边,晚信不如早信,早早幸福吧.
­
munger:以下是引用张志雄在2008-7-21 13:03:00的发言:
你错了,女人要比男人容易进天国.男人在信仰上容易自以为是,我过去就是,其实,信仰的大敌恰是理性,以为啥都能知道.你夫人信了,很好,跟她走吧,上帝已到你身边,晚信不如早信,早早幸福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了信仰,就放弃理性?
恕俺愚钝?主编可否指点一二.?
­
maoweiyang:主编能讲讲自己当时怎么克服这个大敌的么?
我现在也遇到一些问题,想试试读《圣经》,但我会总去琢磨,这样恐怕读不进去啊
­
枯草:以下是引用munger在2008-7-21 13:16:00的发言:
有了信仰,就放弃理性?
恕俺愚钝?主编可否指点一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生忧患识字始,有时蒙昧也是种幸福......
­
张志雄:总而言之,放弃理性,才能入宗教.明天,我打一篇讲道,把这问题说得很明白.
­
豆豆:以下是引用张志雄在2008-7-21 13:35:00的发言:
总而言之,放弃理性,才能入宗教.明天,我打一篇讲道,把这问题说得很明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说的真好,谢谢,我信仰佛教,可是看了更多的书,问题却更多,原来是要放弃理性,一语中的,谢谢主编。
等主编的文章
­
然而:认真过好每一天吧,只要是踏实的,快乐的,那就无愧了。
­
深圳青鸟:写的好!
我没有宗教信仰,也不认为信仰就和理性对立,愿听高见
­
城市夜鱼:读了LZ的文章,内心沉重且刺痛.
在父亲45岁的时候失去他,本人与楼主经历相同......
自省常常把降临的不幸理解为不公平,也常常把当前自己身上发生的幸运归结为幸福,归结为理所当然的事,享受幸运却不虔诚的对待幸运,期待幸福却不胸怀信仰的追求幸福.惭愧之致.
楼主好文!
­
呆若木鸡:写得很好!让我想起释迦牟尼那句话:
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
张志雄:顺便一说,佛教以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太骄傲了.我们成不了神,我们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必须蒙神的恩典才能得救,仅靠自己是不够的.所谓原罪,就是我们与神的距离.
­
呆若木鸡:宗教跟政治一样,是很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
各大宗教的核心都是教人向善,认同这点就行了,其他细节不一定要深究。
­
和光同尘、求同存异比较好
­
秋高云散:主编看来是个基督徒。
我被人拉到教堂学经班学习,去过很多次,但是终因对什么都太较真而无法入门。不过对基督教的很多东西还是很欣赏的,有一个教友说了一句话我很以为然,她说,上帝不能直接帮你,但是上帝身边聚拢的人可以帮你。能把那么多人聚拢在上帝身边,上帝就真的存在了。
­
ppmw123:等主编的文章。我一直没搞懂的是到底是神\佛救了我,还是自己救了自己;是神\佛本来就在,还是神\佛在人心中。
­
bobo:以下是引用呆若木鸡在2008-7-21 14:46:00的发言:
­
宗教跟政治一样,是很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
各大宗教的核心都是教人向善,认同这点就行了,其他细节不一定要深究。
­
和光同尘、求同存异比较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鸡兄说的有理,本来还想和主编辨一辩“放下屠刀”,还是算了吧!
­
放下“我执”,和光同尘,呵呵
­
张志雄:所以,我一般不在网上谈论,免得喋喋不休.今天是我觉的LZ离神很近,圣灵要求我说而已.再重复一遍,信仰不要你理性辩论,也辩不清.
­
huangjunfeng:hh .《成事在天》里第一篇就讲到了这个小故事。我觉得感性的层次比理性高一点。就好象很多的累计...
­
Duke:信仰不要你理性辩论,也辩不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那不就是"不可说,不可说" 啦:)
­
梨园人家:有点懵
­
柯林王:写得很好啊。
­
gq518:尚 无机缘信教拜佛。以我感悟,有了信仰,灵魂的旅图就可以画圆了,就和谐了。不必把理性看的过高,人其实终究是个感性动物。科学永远有做不完的试验研究,理 性也有永远推演不完的逻辑,宏观上看不到边际,微观上找不到终极,强大的科学和理性并不能给我们心灵的安宁,强力只能战胜自然,只有爱才可以养育众生。所 有的心其实只是一颗心,她就是“神”,任何人都是她的子民。
­
bobo:以下是引用张志雄在2008-7-21 15:04:00的发言:
所以,我一般不在网上谈论,免得喋喋不休.今天是我觉的LZ离神很近,圣灵要求我说而已.再重复一遍,信仰不要你理性辩论,也辩不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还是很期盼主编能费心“布道”!!!
­
对于信仰,不管是基督还是佛教,我一直很迷惑,很不喜欢自己“怀疑论者”的状态!
­
呆若木鸡:以下是引用gq518在2008-7-21 16:16:00的发言:
尚无机缘信教拜佛。以我感悟,有了信仰,灵魂的旅图就可以画圆了,就和谐了。不必把理性看的过高,人其实终究是个感性动物。科学永远有做不完的 试验研究,理性也有永远推演不完的逻辑,宏观上看不到边际,微观上找不到终极,强大的科学和理性并不能给我们心灵的安宁,强力只能战胜自然,只有爱才可以 养育众生。所有的心其实只是一颗心,她就是“神”,任何人都是她的子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兄弟慧根颇深,不用信教拜佛也已顿悟!
­
张志雄:木鸡,哪这么容易.
­
woshimucai:看来主编是信基督了。
也许太年轻,我不信神信佛,我信“心”。
幸福来自于心,不是来自于神佛。
­
Julien:对 于宗教我也有很多想法,我不是无神论者,人当然是渺小的,无助的。但我不主张加入有组织宗教的组织(但一般也不反对,进庙或教堂我是心怀敬畏之心的),朴 素的信仰是可以接受的。但其中一点我非常认同主编,就是信仰是以信为先的,失去这个前提就没得谈了,所以这件事是不需要争论的。
­
太空: 今天上网看到这个帖子倒不奇怪,看到主编的留言才惊得目瞪口呆,一直以来只知道主编对基督教颇有好感,没有想到竟是个虔诚地基督徒。从主编写得文章和编得文摘可真看不出来,一直以来以为主编对宗教的态度和胡海差不多哩。
­
小呆:所谓迷信,就是在没有充分了解的时候盲目地相信或不相信。
­
lvhb:自知离幸福还很远,所谓六根不净,不知研读了圣经之后会不会有长进
­
gq518:以下是引用呆若木鸡在2008-7-21 17:15:00的发言:
­
兄弟慧根颇深,不用信教拜佛也已顿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闻君之言,我也呆若木鸡,呵呵,还待悟者点化。
­
禅心:看了这么多朋友的观点,也想聊几句。
我对三大宗教都了解点皮毛,世家是基督教,家里大部分亲戚是伊斯兰教,工作中的业务关系有些是居士(佛教的俗家弟子)。前一段在阴历初一4点多 到一个附近著名的佛寺里拜,惊讶很多年轻人要比中年以上要多。很虔诚,很幸福!常和居士客户聊天,聊他们的信仰;有一点倒和主编相似,爱读书,大量的印刷 书籍佛经典故,无偿送给很多愿意读书的人。他们谈到的就是快乐,生活很愉快,朋友也很多,国内的居士之间南北互相去旅游探访,其乐融融!
佛寺和清真寺以及教堂,给受众的感受大部分都是一样的;信仰是发自内心的,是真诚的,是爱心的蔓延;他不是外来的,都是从内心去感召你,爱护 你,关心你;无论是摩西十诫,还是古兰经上的约定,以及佛家的教导,都是以善为本,以爱关照世界;所以你如果问我有神灵吗?!我说不知道。
不知道......不知道......,唯一能确认的是,我的心能感受到爱的存在,幸福的存在!
­
静水流深:没有终极性的所谓目标,最后还是虚无!我初信,非常期待主编的布道!感谢主!
­
静水流深:
When I say..."I am a Christian"   当我说我是基督徒时
I'm not shouting "I am saved"    我并不是在叫喊着「我是得救的」
I'm whispering "I get lost!"     而是在低声的说「我曾经迷失过,
"That is why I chose this way.""  所以我选择了这条路」
When I say..."I am a Christian"   当我说我是基督徒时,)
I don't speak of this with pride.   并不是因为我觉得比你高一等
I'm confessing that I stumble     而是承认我一直在蹒跚而行
and need someone to be my guide. 所以我需要一位生命中的向导
When I say..."I am a Christian"   当我说我是基督徒时
I'm not trying to be strong.    我并不是在显示自己很强壮
I'm professing that I'm weak    而是在承认自己的软弱
and pray for strength to carry on. 并祈祷寻求继续前进的力量
When I say..."I am a Christian"   当我说我是基督徒时
I'm not bragging of success.    我并不是在吹嘘我的成功
I'm admitting I have failed     而是在承认自己的失败
and cannot ever pay the debt.   并且没有能力偿还所背负的债
When I say..."I am a Christian"   当我说我是基督徒时
I'm not claiming to be perfect,   我并不是在自我宣称我是完美的
my flaws are too visible      而是让你看到我生命中的瑕疵是这么的明显
but God believes I'm worth it.   但主相信我是有价值的
When I say..."I am a Christian"   当我说我是基督徒时
I still feel the sting of pain     我还是会感到痛如针剌
I have my share of heartaches  但我有主来分担我的心痛
which is why I seek His name.   所以我会继续寻求祂的名
When I say..."I am a Christian"   当我说我是基督徒时
I do not wish to judge.      我并不是在评价你
I have no authority.       因为我没有那样的权柄
I only know I'm loved.       我只知道我是被爱着的。
­
­
­
jw:我父母亲都是虔诚的基督徒,每周都去教堂好几次.前几年他们在我的床头挂了个十字架,说这辈子最大的希望就是你们兄弟俩都信基督教.父亲常说:一切听从主的安排.
对于宗教,我是不肯定也不否定,是个不可知论者.
­
mahler2004a:谢 谢主编,愿早日听到你的布道。作为一个古典音乐的爱好者,我对基督教产生那种亲近的感觉其实是不可避免的,我建议所有信教或准备信教的朋友,花3个小时完 整地听一遍巴赫的《马太受难曲》(有些短一点的版本2小时也有),那种震撼无法形容。听过《马太》之后如果哪位有兴趣多接触一点古典音乐,我愿意效劳。
­
ZQ:对于宗教,我也是个不可知论者。
不反对,也不过于支持,怕形成过于强烈的意识形态。
撇开每个宗教都有宣传的超现实事迹(现在还无法证其没有,或者有)不谈,个人感觉宗教都是比较完整的哲学体系,并带有深厚文化背景,且能给信它的人带来精神慰籍。
关于幸福,真是不可说了,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定义吧!而且每个人应该都是按自己的理解去追求的吧!
­
parrk:宗教的门类太多,但多于伊丝兰主义有非常强烈的关系.
至于宗教的起源,还是追溯到了哲学里
把宗教作为一种处世哲学来看待,未尝不可.
至于张主信奉宗教,也在意料之中,与张主的性格有着非常强烈的关系.
以上

北极:我不是唯物主义者,看过一些宗教的东西,也曾试着读过《圣经》。我目前的结论:接受宗教,但坚决反基督教(含天主教、东正教)。
顺便转一篇我看过的道教内丹学派的作品。
王沐:《悟真篇》的基本精神
《悟真篇》收入于《道藏》、《释教大藏》、《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子部》中,在《文献通考》、《宋史 ·艺文志》中也均有著录。《四库提要》说它与魏伯阳《参同契》均为道教丹法正统著作。近人丁福保《道藏精华录百种》中,赞之为“辞旨畅达,义理渊深,乃修 丹之金科,为养生之玉律”。可见在三教中对它更加重视的程度。它在丹法方面既总结了宋朝以前的丹法丹诀,又继承了《参同契》的修炼奥义。但它是为内功造诣 较深的人讲述的,所以不从基本功夫讲起,也没有按丹法步骤作系统的安排,诗词隐晦,次序颠倒,使初读的人易感深奥。
但《悟真篇》本书虽未涉及入手功夫,而在著者其他三种著作中,则提示较详。他所著的《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 ⑴中对丹法筑基口诀已有系统记载,在《金丹四百字》《张紫阳八脉经》内也叙述了入手功夫的具体方法,这些都可以补《悟真篇》的不足。所以本篇将四种著作合 参,加以整理,以便由浅入深,拨开迷雾,略示张伯端丹法全面的轮廓。至于如何进一步融会贯通,由此及彼,是在读者自悟,本文仅略示端倪,以作参考资料而 已。
《悟真篇》丹法主张,是先命后性,先有为后无为,但并不是在入手开始时就只讲丹诀,不讲修心,不过按照丹法内炼步骤,每阶段有所偏重,实际并非独修的。
张伯端的丹法思想,由四种著作合参可以看出在初步奠基阶段,是性命双修的;到了第二阶段即炼精化炁阶段,主要则偏重命功;第三阶段即炼炁化神阶 段则性功多于命功;第四阶段即炼神还虚阶段,则纯入性功。所以它主性主命的比重程度,是随功法进度而变化的,但入手功夫是在其他三书中,《悟真篇》则是由 第二阶段论起的,所以把命功放在前面,最后则纯入性功,即《悟真篇外篇》中发挥禅理的诗歌论颂,他以此为性功的譬喻,以便学者领悟本源。
至于《悟真篇》读法,则不能尽从表面词义研究,清付金铨在《悟真四注》中说: “丹经有微言,有显言,有正言,有疑似之言,有比喻之言,有影射之言,有旁敲侧击之言,有丹理,有口诀,似神龙隐现,出没不测,东露一鳞,西露一爪,所以 读者必须细心寻求也。”《悟真篇》绝句第三十七:也说“卦中设象本仪形,得象忘言意自明,举世迷徒惟执象,却行卦气望飞升。”这就是告诉读者不要在形式上 打圈子,以致陷入迷阵之中,必须从正面、反面、夹缝中、边缘外、找出真正含义;更从比喻词、影射词,暗喻的隐语中,反语的机锋内,寻其含义,破其哑谜。然 后六辔在手,驰骤由心,掌握主流,一以贯之,才能剥去掩饰的外衣,看到它本来的面目,例如精气神三种内炼主要成份,在来翁葆光《紫阳真人悟真直指详说三乘 秘要》中,举出“精”的代号就有29种,“神”的代号有37种:
精 ——坎、庚、四、九、金、月魄、兔脂、老郎、坎男、真铅、白雪、金液、水虎、金华、黑铅、丹母、玉蕊、虎弦气、黄芽铅、黑龟精、潭底日红、素练郎君、白头老子、黑中有白、兔髓半斤、生于壬癸、九三郎君、上弦金半斤、坎戊月精。
神 ——离、卯、甲、东、三、八、木、日魂、乌髓、姹女、青娥、真汞、木液、火汞、火龙、金乌、雌母、流珠、红铅、朱砂、交梨、玉芝、真火、水银、日中乌、龙 弦气、赤凤髓、砂里汞、离之己、山头月白、青衣女子、碧眼胡儿、乌肝八两、生于丙丁、二八姹女、朱砂鼎内、下弦水半斤。⑶
以上精、神两种代号,仅列其一部分,就可以说明丹经用语,五花八门,故设迷障,以掩真诀。本来宗教宣传的目的是引入信仰的,何以丹经竟如此隐晦 ?盖道教丹法,内部所秘,选徒较苛,盟誓乃传。而且在关键问题上,不著文字,师徒面授,口口相传,所以写书之时,非常戒慎,秘母言子,合本逐末,比猜谜语 还难。不过读者果能明暸了几个关键性的要点,寻出线索脉络,则豁然贯通,并非难事。因为它的比喻内容,不外八卦卦象、五行生克、河图数字、外丹名称,以及 烧炼器具,花草形象,假借日月阳阴变化,引用四季节令推移。实际去其表面,直探真诀时,不过以人身精气神为基础,运用道功,使其互化,聚集丹田,互为凝 结。然后静坐调息,以意导引,逐步加深,使五官百骸,充满活力。因而在行功中气血通畅,经络内摩,使生机活跃,充分发挥生命力的本能,所以能健身防病,推 迟衰老。丹经虽设种种譬喻自神其说,实质上并非特别神异,而仅是一种苫行内炼功夫的养生方法而已。
道教思想是唯心的,但精神却是积极的,它的思想是企图支配宇宙,控制自然,所谓逆行成仙,不仅应用在炼养 上,也扩大到宇宙观中, “逆行”即扭转正常规律,一切归炼士指挥,它的理想是可以呼风唤雨,可以变化四时,可以驱役百灵,可以起死回生;在人体上、认为能用本体机能疗疾,可以用 炼养方法推迟衰老甚至长生。即《阴符经》所说:“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而《悟真篇》一书,即是充满这种宗教精神的。这虽然是幻想,但因为有这种精 神,才认为只要丹法运用恰当,则长生可致。本书绝句第五十四:“药逢气类方成象,道在希夷合自然,一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即是这种积极精神的 体现。我们并不是认为这种思想不是主观的唯心的,而是说明道教精神的特点虽以无为为目的,但其修炼过程是有为的积极的现实的。应用到南宗丹法上,也是主张 先用“渐法”即按步骤按阶段行功;后用“顿法”即功夫达到一定阶段即发生突变的成就。《悟真篇》绝句第四十二说:“始于有作人难见,及至无为众始知,但见 无为为要妙,岂知有作是根基”、全部丹法,就是用这一精神贯串起来的。
《悟真篇》所指有作,即对人的身体机能加以修复、补充、增益、推进到更高一层的健康境界。
张伯端丹法著作,《悟真篇》为其自著,已无疑义。其他三种著作:《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金丹四百字》也都已收入《道藏》中,《张紫 阳八脉经》则由李时珍引入《本草纲目》之内。三书源流明确,师传系统相同,确属南宗清修一派。虽然来俞琰怀疑《金丹四百字》为白玉蟾托名;也有人怀疑《玉 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系明道士李朴野自著,但此类说法均属个人臆测,并无充足证据,自无须多作考据。
总的来看,道教丹法系养生法的一种,如果在研究中加以洗炼,去掉宗教色彩和长生幻想,则内容一些具体操作方法,还是值得重视的。
张志雄:我不在这儿布道,只是转述.希望大家也不必把这儿变成争论的场所,那可比投资还要容易引起纷争.大家看看就可以了.
pagim:幸福就是明明白白活在当下。
­
当时:
所幸的是这么多年我一直睡觉前读读《圣经》,这是我个人习惯。世事烦扰,读圣经能让我入眠安稳睡得很香。有时候心情不好时,也在圣经里面寻找答 案。对于宗教信仰,中国人是很缺乏的,或者是不相信,所以中国农村很多老人自杀非常多,非常可惜。农村老人自杀原因是子女们的漠视和自身的孤独,在我看来 是宗教信仰的缺失。例如魏东的自杀,如果他是经常看圣经的话,起码会非常珍惜他的生活,会非常热爱生活。(在此,我不想探索他自杀的背后原因,但从余华的 悼文看出他为人很好)
圣经说:“如今,我们所剩的唯有信、有义、有爱。最大的就是爱”,圣经又说:“光本是佳美的,眼见日光是可悦的。人活多年,就当快乐多年,然而 也当想起黑暗的日子,因为这日子必多,所要来的都是虚无。”---这句话让我很震撼,因为亲人的离去,使自己觉得日光是非常佳美的而又难得,我们活着就是 为了记念逝去的人们。
人为妇人所生,
日子短少,多有患难。
出来如花,又被割下;
飞去如影,不能存留。
树或被砍下,
还可指望发芽,
嫩枝生长不息,
其根虽然衰老在地里,
干也死在土中;
乃至得了水气,还要发芽,
又长枝条,像新栽的树一样。
但人死亡而消灭,他气绝,竟在何处呢?
“所以,我们不丧胆。外体虽然毁坏,但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
我个人的看法是--看圣经时候要虔诚的看,不要带有中国式的怀疑。正如坦普顿做投资时候先做祷告。
­
parrk:
宗教还是要有点社会基础来看,会特别好
张主持的能力足以用自己的人身观去看待自己信仰的宗教了
而对于许多人,由于没有布道者,因此自己看的时候,差异过于悬殊,虽然许多时候支派的理解是允许与肯定存在的,但显然,基本定义上的不同,则有点说不过去了
这点还是要适当注意方好
当然,以上是我的个人见解,友善提醒而已
张志雄:《寇世远研经集选编》
信心的实际
读经:希伯来书12:2
圣经称主是“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他是我们信心的开始,也是我们信心的结束。我们所讲的仰望主,最基本的内容,就是仰望主给我们信心。 因为信心是从他而来,而且他给我们信心是一直到底。信心的创始成终,都在乎他。记得主耶稣在地上的时候,门徒曾对主说:“求主加增我们的信心。”(路 17:5)这也应当是我们今天的祷告。
我们现在要按着信心的实际——不凭眼见、不看环境、不要凭据、不问理由、不讲条件、不计利害和不是死的——用查经的方式,从圣经里各找出一些鉴戒与榜样,使我们得着光照和有所效法。
壹、不凭眼见
一、多马的鉴戒
第一,信心的实际,必须是“不凭眼见”。保罗告诉我们说:“我们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林后5:7)眼见的,那还叫什么信 心呢?看不见信,才叫信。主耶稣曾责备多马说:“你因看见了我才信,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约20:29)原来多马要求的信心是看得见的;我看得 见,才信,我若看不见,就不信,这十足代表今天不信神者的想法。他们要求眼见,你把上帝显出来给我看看,你把耶稣请出来给我看看,我若是看见了,就信。这 种凭眼见的要求,都在信心之外,又怎能称为信心。
新约圣经如此记载,主耶稣当年从死里复活的第一个晚上,门徒在聚会时,因怕犹太人,门都关了。主耶稣站在他们当中,这幅图画实在令人感动。当主 向他们显现时,第一句话就是“愿你们平安!”说了这话之后,跟着有两个很重要的动作,请大家不要忽略,那就是主把手给他们看,那手上有钉痕,又把肋旁指给 他们看,那里也有枪扎的伤痕,这些就是平安的代价。以赛亚告诉我们:“神说:恶人必不得平安。”(赛57:21)恶人没有平安,犯罪人失去平安,所以他一 见门徒的面,就对他们说:“愿你们平安!”这是真的平安,不像世人所赐的。世人说:“平安了!平安了!”其实并没有平安。主所赐给我们的平安,是用流血的 代价换来的,因为人唯有在罪得赦免之后,才有真正的平安。只有主才有资格说:“我留下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 胆怯!”主这个应许曾记载在约翰福音第十四章,到了第二十章,这应许就兑现了。从应许到兑现,中间有一个十字架;经过十字架,主就把那应许的平安兑现给门 徒。这时门徒一看见,就喜乐了。
当时十二个使徒中,有一个是卖主的犹大,他已经吊死了,有一个是曾经三次不认主的彼得,他已经回头了,但是内中还有一个名叫多马的,这时居然离 开不知何往,因此当主耶稣在七日的第一日晚上,复活后向门徒显现的时候,多马却不在,他就失去了这一周的平安。其他的门徒看见主,喜乐了,而他却没有得着 主的赐福,也没有平安喜乐。失去平安喜乐的多马,因他有着怀疑,里面有着不信的恶心,所以到了次一个主日,他来到门都关着的屋里聚会时,主耶稣又向他们显 现。多马曾告诉过那些弟兄们说:“我非看见他手上的钉痕,用指头探入那钉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总不信。”这时主在又一次显现中,就对多马说:“伸过 你的指头来,摸我的手,伸出你的手来,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总要信!”这时多马也不要摸了,因为他已看见了,就呼叫:“我的主,我的神!”主耶稣就对 他说:“你因看见了我才信,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多马的凭眼见才信,可作为我们的鉴戒。我们千万不要作多马,求主拿掉我们里面疑惑不信的恶心,好 让我们享受平安与喜乐。
二、迦拿地大臣的榜样
另外我们要提出一个榜样,就是迦拿地的大臣,他实具有不凭眼见的信心,这个榜样记载在约翰福音第四章。有一次主耶稣又到了迦拿,就是从前他变 水为酒的地方。有一个大臣,他的儿子在迦百农患病,他听见耶稣来到,就求耶稣下去医他那病得快死的儿子。主耶稣并没有跟他一起回家,只是对他说:“回去 罢,你的儿子活了!”那大臣全然相信主的话,一点都没有疑惑,就这样回去了。正下去的时候,他的仆人迎见他,说他的儿子活了,那大臣随即查问什么时候见好 的,正是主耶稣对他说你儿子活了的时候。
主的话一说出来,句句带着能力,因为主的话就是能力。起初凭着这个话,有了天地万物,至今天地万物还是靠着这个话——全能者的命令——一直被托 住。感谢主,出于主的话,没有一句不带能力。这迦拿地的大臣,他的儿子本来就快要死了,因为信主的话,他的儿子就活了,实在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他和主耶稣 说话的地方,距离他家很远,在那里根本看不到他儿子,主一说,他就信,果效就立即应验在他儿子身上。所以一个神迹的产生,我们知道具有两个必须的条件:一 是神的大能,一是人的相信。神的大能加上人的相信,神迹就产生了。主耶稣在家乡的时候,那些人因不信他的话,耶稣就不多行神迹。这不多行神迹,并非主的能 力有限,实因他们没有信心。他们没有信心与所听的道调和,或与主的应许调和,所以主就在那里不多行神迹奇事。今天我们要有一个真正的信心——一个不凭眼见 的信心。
贰、不看环境
一、彼得的鉴戒
我们应有的信心,乃是不看环境的信心。我们常常眼看环境,但一个真正有信心的人,是定睛在主的身上,不去看环境,单单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主。
若找一个鉴戒,那就是彼得。马太福音第十四章记载,门徒半夜里看见主在海面上行走,就甚惊慌喊叫起来。主耶稣连忙对他们说:“你们放心,是我, 不要怕!”彼得说:“主,如果是你,请你叫我从水面上走到你那里去。”“如果是你”,这句话是何等的没有信心!他一开始打了一个问号在那里,这个信心就有 问题了。所以主对他说:“你来罢!”彼得虽从船上下去,在水面上走往耶稣那里,但因见风甚大,心中一害怕,就要沉下去,便喊着说:“主啊,救我!”这时的 呼救,倒是蛮有信心的。当彼得行在水面上,先是定睛在主身上,以后一移到周围的环境,他就软弱到将要沉下去。他在这里给我们留下一个非常严肃的鉴戒。今天 我们都会传这个道,我们也常听这个道,但是等到外在的风浪有一天临到我们(听的人和讲的人)身上,你我是不是能够不看环境而单单仰望主呢?
摩西是被称为神家尽忠的人。当他四十岁出来作工时,不愿继续住在法老的王宫中享受罪中之乐,他要出来和他的同胞一同受苦。当他看见一个埃及人打 希伯来人的一个弟兄时,他左右观看,见没有人,就动了肉体,把那埃及人打死了。后来他就因此逃亡到米甸旷野,一住四十年。神就在那里训练他的信心眼睛,不 再看左右环境,单单抬头仰望他。就像神吩咐挪亚所造的方舟,只有上边留有透光之处,别外均无窗户,因之在方舟里,只能往上看,不左右看,也不能朝下看。神 在米甸旷野训练摩西四十年之久,让他看见神是无所不在的,不再单单看有没有人,以至没有人就用自己的办法。摩西经过四十年的训练,学会了单单以信心仰望 神,然后神才用他。我们今天求主怜悯,不要把我们也训练上四十年。我们要从这些鉴戒上,学会当学的功课,让我们的眼睛不看环境,单单仰望那看不见的神。
二、保罗的榜样
在不看环境这方面,保罗是一个最好的榜样。使徒行传第二十七章记载,保罗被押解坐船到罗马该撒那里去受审,航行途中遇到狂风巨浪,写 “使徒行传”的路加说:“太阳和星辰多日不显露,又有狂风大浪催逼,我们救的指望就都绝了。”处此场合,保罗却能在众人面前站起来,劝他们放心用饭。这时 候,大家性命攸关,没有一点安全感,如何还能吃得下饭,但是保罗却劝他们吃饭。他说出一句名言:“……我信神他怎样对我说,事情也要怎样成就。”这个信心 是不看环境的信心,因为他如看环境,太阳和星辰多日不显露,狂风大浪催逼,真是非软弱下来不可,但他不看这些,只相信神的话语。神曾差遣使者对他说:“保 罗,不要害怕,你必定站在该撒面前,并且与你同船的人,神都赐给你了。”这是一个不看环境的信心,单单把信心建立在神的话上,所以他能够满有信心,信心就 产生力量,使他在动乱的环境中,站起来劝大家放心吃饭。
保罗和西拉在监牢内,半夜祷告唱诗赞美神,他们若是看环境,又怎能唱诗赞美神呢?今天撒但不一定要诱惑你去犯罪,它最厉害的手段,只是堵塞你的 口,让你赞美不出来,让你没有感谢,只要你不感谢赞美神,它就成功了。感谢神,保罗能在那么一个动乱的环境中,摆出了信心的见证:“我信神他怎样对我说, 事情也要怎样成就。”
我有一个小小的见证,用来作为插曲。有一次我到监狱里去传道,看守所长是我们弟兄,他告诉我说在这种场合情况很乱,要不要找几个人去帮忙我维持 秩序,我问如何维持秩序,他就取出好像是鞭子似的家伙,我想这未免太不调和了,我去传福音给他们,还要藉着鞭子去维持秩序,这不像话,我说:“谢谢,这些 不必了!”他说:“等一下,你将很难控制环境,他们会乱喊乱叫。”我说:“靠主嘛!”就这样进去了。说是靠主,这是不错的,可是一到那个环境里,你一开始 讲道,他们就在那里又喊又叫,大吹口哨,什么都乱来,情况乱七八糟,没有人管制约束他们。外面环境一乱,我心里也乱了,在此内外夹攻下,乱来乱去,我就讲 不下去了,因为我怎么讲,他们也不听,后来我忽然向他们建议:“朋友们,好不好让我们来作一个祷告?”我一提到祷告,他们就哄堂大笑说:“什么祷告,真是 开玩笑!”他们既不信主,当然不知何为祷告。且不去管他们,只顾自作祷告。
等我祷告结束以后,再继续讲道,虽然外面环境初无改变,还是老样子,唏哩哗啦在乱嚷乱叫,但有一样改变了,就是我里面的心境改变了。我心里一改 变以后,感谢主,我就安静下来,诗篇中播出神的声音:“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诗46:10)我们要休息,要安静,我们一休息一安静下来,神就动 工。
记得我那时在讲各各他山上的三个十字架,正讲到强盗的悔改。外面环境开始还是乱的,我且不管它,我里面一定静下来,被主控制,力量就出来了,这 力量就能控制外面的环境。原谅我用“心境”、“环境”等心理学上的名词。里面的心境决定外面的环境;假如里面心境不安定下来,你就要受外面环境所左右,等 你里面心境一安定下来,你就能左右外面环境。所以我们最要紧的是里面安定,让主与你同在,你实在知道能力出来,外面环境再乱,神有办法能控制它,慢慢地, 环境就安静下来,到了后来,环境竟相当安静。那天神动工,有很多人悔改。这个经历我实在不能忘,这是我曾经失败过的见证。所以我们千万不要看外面的环境, 当从心里仰望那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主,就能在动乱的环境中,为主耶稣作美好的见证。
叁、不要凭据
一、基甸的鉴戒
信心是不需要凭据的。很多时候,我们常常讲,我们需要凭据,信心若是没有凭据,又怎么知道是信心呢?你的信心建立在哪里呢?其实,我们的信心就建立在神的话语和应许上,不需要另找外面的凭据。
士师记第六章讲到要凭据的基甸。当时以色列人因受米甸人压制虐待的缘故,极其穷乏,呼求神。神就呼召基甸,要他起来作工去击打米甸人,从米甸人 手里拯救以色列人。但他信心软弱,需要神给他凭据,于是藉羊毛和露水向神要凭据。一次不够,再要一次,一连两度向神要凭据。对这件事情,我们今天也不能要 求太高,有些弟兄姊妹实在需要凭据。“主啊,你要我这样作,求你给我一个凭据。没有凭据,我怎样去作呢?”我以前就曾要求过凭据,实在要过。神也实在怜悯 我们,体恤我们软弱,也就给我们凭据。
但请注意,那只是在刚刚蒙召的时候,许多人在初蒙召的时候,好像是有求,神都必应;你求什么,神就给什么。那实在是神体恤你的软弱,知道我们信 心太弱,必须给你凭据,不然的话,你就要跌倒,信不下去。可是慢慢地,跟随主走了一段道路以后,反而觉得你要求什么,都没有了,神也不再给你什么有形的凭 据了,神就叫你坚心依靠他,单单仰望他。只有神的话是唯一的凭据,此外什么都不需要。但对一个初信之人,初蒙召的人,或者是我们初奉差遣去作工的人,神往 往给你凭据,这是有的。但是感谢主,我们慢慢地也就感觉这些凭据都不需要了。
基甸当时要从露水和羊毛上找凭据,等于说两次在那里试探神,但神也容许他,让他好起来开始接受呼召。这是基甸给我们留下的一个鉴戒。
二、百夫长的榜样
现在我要从路加福音第七章中,选出一个不要凭据的信心榜样。
“他们到了耶稣那里,就切切地求他说,你给他行这事,是他所配得的。因为他爱我们百姓,给我们建造会堂。耶稣就和他们同去。离那家不远,百夫长 托几个朋友去耶稣,对他说,主啊,不要劳动,因你到我舍下,我不敢当;我也自以为不配去见你,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路7:4-7)
这百夫长不要凭据,只要主一句话,这叫作“一句话的信心”,也是最大的信心。所以主称许这百夫长说:“这么大的信心,就是以以色列中,我也没有遇见过。”
我没有作过生意买卖,但听见做生意的弟兄告诉我,生意买卖人中,只要一个电话通知,就可订购多少货物,不需要订立合同,也不需要签章立据,只要 一句话就行了。但我们今天对我们的主,有没有一句话的信心呢?百夫长只要主一句话,不要凭据。“你到我舍下,我不敢当,我也自以为不配去见你,只要你说一 句话,我的朴人就必好了。”为什么他知道只要主一句话,就行了呢?因为他知道:“我在人的权下,也有兵在我以下,对这个说去,他就去,对那个说来,他就 来,对我的朴人说,你作这事,他就去作。”这百夫长是认识权柄的人,他认识了主耶稣的权柄。
今天宇宙中有一个最大的权柄。主耶稣从死里复活以后,他告诉门徒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 徒……”(太28:18)是的,神已将天上地上所有的权柄都赐给了主,权柄在他手里,所以我们可以放胆遵守他的命令去传福音,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
百夫长不要任何凭据,只要主一句话就够了,这是他的信心,可作我们的榜样。在这里我还打算附带提一句,这百夫长为人甚是谦卑。犹太人的几个长老 在主耶稣面前,称这百夫长爱百姓,为他们建造会堂,因此他配得主施给恩典,而他却自承不配。弟兄姐妹,我们今天都是蒙恩的罪人,谁又是配得恩典呢?没有一 个!保罗说:“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林前15:10)他认识他自己是一个罪魁,所以他蒙受的恩典最大,因为罪在哪里显多,恩典就 更显多。我们没有人是配得恩典的,都是白白得来的,不是交换得来的,没有人配拿什么去交换恩典,都是白白得来的。因此,没有人敢说,我配得主的恩典,我配 得主的医治,我配得主的预备,或我配得主的带领;谁都不配,乃是主的恩典,白白赐给我们的。所以这里讲,百夫长一句话的信心,实在是我们最好的榜样。
肆、不问理由
一、退去门徒的鉴戒
知识分子最大的软弱,就是讲理由。信心是不问理由的,不要问为什么。知识分子一向都被训练成专讲理由,凡事都在追求为什么。你不讲理 由,我就不能接受,事事讲理由第一。但我们今日信了主,不是理由搞通了才信的。福音的基本要道,诸如道成肉身的主,从天而降,因着圣灵成孕,从童贞女马利 亚所生,后来被钉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流血舍命,埋葬后第三天从死里复活,然后升天,坐在父神的右边,将来还要再来,审判活人死人,这些基本要道,请问有哪一 点是可用理由讲得通的呢?都讲不通。有哪一点是人的头脑通得过的呢?都通不过。但我们却都能相信。我们一相信,果效就从我们身上出来了。这是什么道理呢? 因为这是属灵的事,不是属世的学问,所以我们要在这里特别的注意,信心不问理由。不是没有理由,乃是不需要理由。神的理由太多,神就是我们的理由。不信的 人才讲理由,小信的人也着重理由,可是我们真正有信心的人是不问理由的。
现在让我们从一段圣经中看一个鉴戒。
“他的门徒中有好些人听见了,就说,这话甚难,谁能听呢?”(约6:60)
当年主耶稣给门徒传讲生命之道。他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人若吃了这粮,就必永远活着。我所要赐的粮,就是我的肉,为世人之生命所赐 的。”(约6:51)又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 他复活。”(约6:53-54)门徒中有好些人听见,就说这话甚难,谁能听呢。今天世上许多人对主耶稣生命之道,具此同感,他们会说:“这话甚难,谁能听 呢?”就因他们要问理由,在理由讲不通时,就没有办法接受。
当时门徒中因此多有退去的,不再和主同行。于是主耶稣就对那十二个门徒说:“你们也要去么?”西门彼得回答说:“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 从谁呢?我们已经信了,又知道你是神的圣者。”(约6:66-69)他们已经信了,而且接受了这生命之道。人一接受这生命之道,就会心窍开通,莫明其妙地 懂得了,主耶稣在地上时曾经告诉门徒说:“我还有好些事要告诉你们,但你们现在担当不了,只等真理的圣灵来了,他要引导你们明白一切的真理。”(约 16:12-13)必须等真理的圣灵来了,人才能明白。不接受真理圣灵的引导,人怎能明白真理呢?属灵的人才能明白属灵的事,一个属世、属血气的人,又怎 能明白属灵的事呢?没有办法!所以问理由,就不是信心了。那一些门徒听了道,只因听不明白,就说:“这话甚难,谁能听呢?”这是要问理由,以后就有退去 的。这些退去的门徒实在是我们的鉴戒。
有一次,我在日本一个大学的退修会讲道,当时有一位日本学生曾来问我说:“我看见许多基督徒的生活,使我十分羡慕,尤其他们遭遇苦难时,竟能站 立得住。我认识一位基督徒,他的儿子在美国遭到车祸死亡,当他接到报丧的电报时,竟能流着眼泪唱赞美诗,还在教会里作见证赞美神,这是什么力量、什么道理 才能叫他如此行呢?我认为希奇并且十分羡慕。我实在也愿意信,无奈我就是信不来。你们基督徒的道理,我委实听不进去,都不是我的理性所能接受的。”
我回答他:“你说得对,我是过来人,你所感受的,我都能领会。不知你们日本语中,有无类似Layman(门外汉)同样的字句?”他说:“有”。 我就向他解释:“Layman的意思,就是门外汉。门都关了,你在门外。窗户上又都张挂着窗帘等物,你想要知道屋内的情形,若在外面窥探,怎么看都是模糊 不清的。你若想一目了然,就必须进去。你若要看得更清楚,那就要登堂入室。愈深入到主里,就愈认识主,也就愈明白主的旨意与属灵的奥秘。若不然的话,你在 门外窥探一辈子,仍然不会清楚的。你的毛病,就是滞留在外边,不肯进去。你只要一进来,那就行了!”
“我怎么进去呢?我的难处,就是进不来!”这很简单,我就借用奥古斯丁一句非常宝贝的话“相信在先,明白在后”来帮助他。你要明白吗?那就要先 相信。你信了,就会明白。什么叫信?“信”就是接受。使徒约翰说:“凡接待(即接受)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约 1:12)所以接受就是相信,你相信接受,就请进来。你一进来,就能一目了然。你先不要问为什么,你要把那个理由钉死在十字架上。马丁路德就曾说过,凡是 有信心的人,乃是把他们心中一切的问题都钉死在十字架上。所有疑惑都没有了,这才是信心。我就告诉他常用这个办法,“本于信,以致于信”。你要从信开始, 不要从怀疑批判开始。你需用世界的一套方法,去研究世上的学问,但你要明白神的话,就得用神的方法,神的方法就是“信”。
后来他在没有办法中,愿意姑且照我所讲的去试一试,姑且先信了再说。他一信,真是奇妙,等我回到台湾后,竟接获他的来信说:“我照你的方法来试 试,真是希奇,如今我居然也能相信接受了。”这就是说,信进去了,然后就能够慢慢地明白,一步一步被带领,更多地进入真理,这叫作不问理由的信心。你愈问 理由,就落在理由的陷阱,被理由捆绑在里面出不来了。我再说,我们不是没有理由,乃是不需要理由。要讲理,谁又能得神讲理呢?神就是理由,而且是个最大的 理由。因此,我们今天就不需别的理由来帮助。西方人有句话说:“当理由站不住的时候,信心起来代替它的地位。”我们今天对主耶稣基督是凭着信心相信他,一 切建立在信心上,不是建立在理由上。倘使我们对全本圣经所释放的真理是建立在理由上的话,那很危险,因为有一天理由若是垮了,那个时候,你整个信仰也就会 垮台。可是我们的信仰不是建立在理由上,乃是建立在对神话语的相信上,是建立在对神应许的接受上,所以我们的信仰建立在磐石上,永示动摇。
二、亚伯拉罕的榜样
这方面最好的榜样,就是亚伯拉罕。他实在是一个不问理由最典型的榜样。他一百岁的时候,神给他生了以撒,真是宝贝。以后,神要他把撒 带往摩利亚山上,献为燔祭。这个时候,他没有提出一句问话,连心中都没有一个问号,这真是太难了。如果我们是亚伯拉罕,一定要问个明白,也许我们要怀 疑:“我当初没有儿子时,神要赐给我,既已赐给我了,为什么忽然又要拿去献为燔祭,这岂合乎神的公义与慈爱?而且神从来不曾要人将儿子杀掉,为什么他如今 要我这样行呢?”亚伯拉罕如果要讲理由,够多的理由可以提出来,他正可以逐一去问:“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可是他连一个“为什么”都没有,他把所有 的“为什么”都钉在十字架上。
圣经告诉我们说,亚伯拉罕所信的,是那使无变有的神,是叫死人复活的神。我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在亚伯拉罕那 个时代,还没有人从死里复活过,他是第一个相信从死里复活的,所以希伯来书告诉我们说:“他以为神还能叫人从死里复活,他也仿佛从死中得回他的儿子来。 ”(来11:19)他真是相信死了还能复活,他相信他的儿子虽然死了,神还能使他复活,这多奇妙,真是一个信心之父。圣经说,亚伯拉罕信神,神就此称他为 义。“因信称义”,就是这样由来的。所以这是一个不问理由的信心榜样。
伍、不讲条件
一、雅各的鉴戒
信心是不讲条件的。今天有许多人,你倘若劝他相信主,那条件可是多得很。“唉,我病在床上,耶稣若能把我医好了,我就相信。”“我现在失业在 家,耶稣如果给我安排一个合乎理想的工作,我就信。”失恋的青年会提出这样的条件:“神若赐给我一个美满的对象,我就信。”有一次我到医院去探望一位主内 姊妹的丈夫,他病得已很沉重,尚未信主,我们劝他信主,他却提出条件。他说:“你们的耶稣能够治我的病吗?他若能治好了我的病,我再信他。”后来我似乎很 不应该,说了比较重的话,我说:“耶稣又没欠你的债,他不欠你什么,你为什么定要他非医治你不可呢?今天我们的信是如此:主啊,我相信,因为你是宇宙独一 无二的主宰,又真又活的神,我相信你是人类的救主。不管我的病能痊愈也好,不能痊愈也好,生也好,死也好,我都要相信你。你肯这样祷告吗?”他说:“那不 行,我若信上半天,结果还是死掉了,那又信来干什么?”现实啊,真是现实得不得了!他不知信主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这道,他更是听不进去。他们要讲条 件,许多人,你劝他信主,就要讲条件。
我们在这里再把一处圣经看一下:
“雅各许愿说,神若与我同在,在我所行的路上保佑我,又给我食物吃,衣服穿,使我平平安安地回到我父亲的家,我就必以耶和华为我的神。我所立为柱子的石头,也必作神的殿。凡你所赐给我的,我必将十分之一献给你。”(创28:20-22)
二、但以理三友的榜样
我乐意选择但以理的三个朋友,作为不讲条件的信心榜样。我想,弟兄姊妹也必会同意我这样选择的。
但以理书第三章记载,有几个迦勒底人,在尼布甲尼撒王前控告但以理的三个朋友:沙得拉、米煞和亚伯尼歌不拜王所立的金像。尼布甲尼撒王就吩咐人 把他们带来,当面问他们三人说:“你们不事奉我的神,也不敬拜我所立的金像,是故意的么?你们再听见乐器的声音,若再不俯伏敬拜我所造的像,必立时扔在烈 火的窑中,有何神能救你们脱离我手呢?”他们对王回答的一段话,真是宝贵,我们还是要看一下经文:
“少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对王说,尼布甲尼撒啊,这件事我们不必回答你,即便如此,我们所事奉的神,能将我们从烈火的窑中救出来。王啊,他也必救我们脱离你的手。即或不然,王啊,你当知道我们决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但3:16-18)
但以理这三个朋友的信心是不讲条件的。不管神救他们也好,不救他们也好,就是信他。他们就是不拜假神,不拜偶像。这就是但以理三个朋友摆出来的信心榜样。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