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镇》
鹿野
从比利时的小镇Leuven出发,沿途都是恬静原野,优美的村庄和田园,经过卢森堡,到达美丽的大学城德国海德堡。海德堡大学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神学、哲学、医学等学科在德国号称排名第一。
海德堡建于12世纪,依山面河,山上有规模宏大的中世纪的古堡;内卡河(Neckar,莱因河支流)缓缓流淌穿城而过,古石桥横卧江面;海德堡的建筑以 18世纪的巴洛克风格为主,城内青砖红瓦。断垣古堡、中世纪教堂、小河石桥、古老街道,典雅的咖啡馆,构成一幅时光倒流的美景。
露天集市上穿着老派的海德堡大学教授在买冻火腿、冻猪脚,古意盎然的老城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折射出浪漫和迷人的色彩。小河对岸山坡上是一些古朴精美的别 墅,沿着河边的小路被称为哲人之路。黄昏在这里散步的、跑步的、骑车的,都有可能是大大有名的哲学家或神学家。据说当年康德每天下午四点整必然到哲学家小 道上走一走。黑格尔任教海德堡大学时,也经常在此沉思漫步。2005年10月3日的黄昏,我也故作深刻状走在这条名闻遐迩又看似平常的河边小道,眺望河对 岸山上的古堡和古城,遥想当年大师们在此的无限清景,似乎寻找到了一种高尚的感觉,不由念道起刚学到的歌德同志的一句诗“我的心失落在海德堡的夏日中”。 哲学家小道旁的一个花园的门口竖着一支向上平伸的手掌模型,掌心里写着简单的一句话:“HEUTE SCHON PHILOSOPHIERT?”可译为“今天你哲学了吗?”
跨过内卡河上的小桥,漫步回到海德堡城中心的小广场已是傍晚。找 了间露天咖啡馆坐下,看着最后一缕落日余辉照在广场周围的街道、教堂。突然旁边一个教授模样的人跟我打招呼:“CHINESE?”我回应“YES”,原来 是一个海德堡大学中文系汉学家。我问他怎么知道我是中国人,而不是日本人,他笑道:从前都是日本人,现在多是中国人,要么也是韩国人。他问道“怎么会来到 海德堡?”,我玩笑道“国庆节,找清净”。他说:“今天(10月3日),也是德国国庆节。”我有些诧异。他说:“1990年10月3日柏林墙倒塌,德国统 一,定为国庆日,全国放假一天。”汉学家突然严肃起来:“在德国统一的事情上,许多德国人对东方的中国人民心存感激。”我再次诧异起来,他笑道:“昔日东 风吹倒墙啊。”我指了指对面古老的教堂问:“大学教授,特别是哲学家也常去教堂吗?有位哲学家说上帝已经死了。”汉学家说:“当然去。上帝死了,那位哲学 家也就疯了。你可能不相信,在欧洲如果没有教堂,三分之一的人可能会疯,三分之一的人可能会傻。” 汉学家接着说:“我个人对中国人充满钦佩,你们没有教堂,靠自己顽强地活着,不容易。欧洲人精神上有什么困难和问题都可以推给教堂和上帝”。面对他真诚的 称赞,我有点头晕,又油然有一种崇高悲壮的感觉,中国人民,无论在嘈杂的城市,还是在偏远的山村,面对无尽的人生苦难,都是靠自己独力支持,在天地之间无 知无畏地活着,多么坚韧、坚强,的确不容易。
海德堡是二战时德国少有的幸免于战火的城市,她和巴黎一样,某种意义上是靠城市本身的魅力救了自己,据说当时的盟军将领对海德堡这座古老学术之城心存敬畏,加上好几个高级将领毕业于海德堡大学,这也许是命运对历史的安排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