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冥的思想乐园

2008年8月31日星期日

自以为是比无知更危险

自以为是比无知更危险

作者:张志雄/文   [2008-08-18 20:52:50 ]

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不会以如此高价去买股票,也不可能在价值如此高估时不抛

  上证指数从6000多点下来,不少人仍重仓持有,直至3000点以下,市值至少损失一半。
  在上证指数3000点以上继续坚持买入持有的人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有经验的趋势投机者,他们认为只要大趋势向上,就不怕回调,坚决拿住。这在名著《股 票作手回忆录》中有充分的介绍;另一类是所谓的“价值投资者”,我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不会以如此高价去买股票,也不可能在价值如此高估 时不抛。而这些人更像是成长股理论的信奉者,他们相信企业的业绩会不断高速成长,股价也随之高涨,不必理会市场大势的上下波动。
  对于趋势投机者来说,只要他们看出趋势逆转,一定会杀跌出局,所以当市场大跌后,从5000点至3800点都是卖点,市值损失三成已是极限。真正的死多头是第二类的“价值投资者”,他们自以为找到了且能运用的投资真理,结果却损失惨重。
  一位朋友最近将人们对风险的认识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风险一无所知,糊里糊涂地投入股市,糊里糊涂地赚钱,糊里糊涂地赔钱。这种人在股市中数量最多,但一般钱财投入并不多,而且也会在股市暴跌中被震出局,损失不会十分巨大。
  第二个层次是对风险一知半解。这类人往往是从前一层次演化而来,在市场中日子久了,总结了一套防范风险与赢利的模式。他们不外乎是技术分析、价值投资、成长投资等某一系统的信奉者,并在一段时间内颇为成功,于是沾沾自喜,以为找到了打开财富大门的金钥匙。
  一旦市场形势骤变,处于第二层次的人往往比对风险一无所知的人损失严重,原因是他们有恃无恐,以为自己的方法能抵抗所有风浪,暂时的损失并不可怕,最终一定能赢回来。
  对此,我是有教训的。1996年,我和一位朋友较早地提到了价值(成长)投资,后者在四川长虹等股票上赚了不少钱,而我则在《上海证券报》搞“中国上市公司行”,名震一时。但后来四川长虹一蹶不振,“成长股”郑百文还闹出了丑闻,对我们的冲击颇大。
  几年后的反思是,我们选择推崇这些股票,未必符合“价值加成长”的金科玉律,而是市场紧接着流行类似的理念,大家都买这类股票,互相抬举,价格越买越高而已。
  及至2005年年底,我又在自己的杂志上推荐了招行与万科,从当时看,它们的股价确实便宜,今后每年上涨30%是有可能的。后来这两只股票却涨了许多 倍,原因是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地产与金融板块成为股市的生力军,招行与万科则是龙头中的龙头,股价又被众机构一次又一次推了上去。而它们(尤其是万 科)在2008年又重蹈了十年前四川长虹的覆辙。不过,我这次没有在媒体上发表对“成长绩优股”的留恋之情。
  第三层次是以为对风险无所不知或接近无所不知。第二层次中总有幸运者,在多年的股市生存战中脱颖而出。这种人固执地相信自己是因为掌握了投资真谛,而不是运气,才由生存而壮大。
  他们成为股市中的“狂人”,到处宣扬自己的投资信念或哲学是多么的坚不可摧,赢得大量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信众。
  第三层次中不乏所谓的“价值投资者”。2007年10月左右,也就是沪深股市将达最高之时,价值投资“狂人”的疯狂也达到了顶点。在此之前,全球“价 值投资者”崇拜的“圣人”巴菲特在香港市场出清了全部的中石油,在中国的家门口演示了一场经典的价值投资。这让中国的价值投资“大师”无法自圆其说。他们 的口号是“买入好(伟大)的公司然后持有”,中石油算得上中国的好(伟大)公司吧?H股价格也比A股便宜太多,为什么巴菲特就清仓了呢?他们先是解释这与 政治因素有关,巴菲特明确否认后,他们终于怀疑导师巴菲特不理解中国了。
  当时的气氛着实怪诞夸张。一位写了两本巴菲特介绍书籍的研究者,竟向另一位用巴菲特来营销的私募基金经理献诗,这首诗又被后者的博客公开了。价值投资 经常用“龟兔赛跑”中的乌龟自喻,来形容自己是多么耐心与坚持,献诗认为被歌颂者的几年业绩已远远超过巴菲特,所以称之为“会飞的乌龟”。我原本与两位先 生的关系都不错,却终于忍无可忍发表文章,表示我们宁愿做有弱点却神经正常的兔子,也不做怪诞的会飞的乌龟。
  旧事重提,我知道有人又要评论这是不“厚道”之举。他们以为只要闭上眼睛,或喝杯“忘情水”,就能把我们刚在大牛市上演的愚行都通通忘记。遗憾的是,这只会在股市中诞生更多的自以为是的“狂人”,上演更多更大的闹剧。■

什么成长速度才合适

什么成长速度才合适

作者:张志雄/文   [2008-07-21 01:00:50 ]

一家中国好公司只要成长到一定规模,在今后30年里,每年能达到平均利润率增长15%就是奇迹了

  上市公司的利润增长率到底怎样算正常?1957年到2003年,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前五位年收益表现最佳的“幸存者”的平均每股年利润增长率,分 别是14.75%(菲利普·莫里斯公司)、12.38%(雅培实验室)、11.59%(百时美施贵宝公司)、10.44%(小脚趾圈公司)和12.16% (辉瑞公司)。排名第六名的可口可乐也才11.22%。标准普尔500前20家最佳“幸存者”在这46年间,每股利润增长率的平均值为9.70%,整个指 数的平均值则是6.08%。
  与此相比,哪怕一家中国好公司,只要它成长到一定规模,在今后30年里,每年能达到平均利润率增长15%就是奇迹了。
  2006年,中国大牛市来了,上市公司利润也开始疯涨。到了2007年前三季度,包括金融在内的公司业绩同比增长67.5%,剔除盈利极好的金融公司,增长也高达57.6%。晕啊。反用巴菲特曾经的比喻,就是一个身体不好疯狂纵欲多日的色鬼,来到妓院,胃口全无。
  到了这地步,我心中的锚起作用了。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引爆全球金融动荡,我知道中国的经济景气度迟早要下降,整体公司利润下滑不可避免,及至政府加速调控,知道大势不妙,赶紧在2008年1月彻底抛空了股票。
  2008年年初,大部分机构预测,今年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仍能成长30%左右。我当时就不信,因为他们的预测基础无非是从去年的数字打个五折或四折而已。半年过去了,一些机构已改口上市公司全年净利润增长15%左右了。
  那么明后年呢?乐观的估计是几乎不增长,悲观的想法可能是负增长。
  回到股市。我身边不少朋友,在2007年上证指数上涨不到3000点,就惊慌不安,上了3000点,早就清仓啦。可今年股指从6000多点跌回 3500点,他们毫不惧怕,高喊已进入估值合理区域了,应该战略性建仓啦。我直言相告,去年形势一片大好,你们谨小慎微,今年凄凄惨惨,你们却勇猛精进。 就因为股指跌多了?若去年政府银根再放松点,股指上涨到8000点乃至10000点,你们认为5000点以上也是合理的?
  最后就是中国宏观经济了。在这方面,我是外行,但仍可以利用常识,判断基本是非。2007年,中国的GDP增长率是11.9%,大家知道是很高,但是 高到什么程度呢?不少专家觉得,今年GDP若在10%以下就出了问题,明后年真到8%,那天就塌下来了。政府赶紧放松调控,否则……
  我今年四十有三,正巧感受到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大好时光。我觉得这么大的经济体今后以8%的成长速度上升,并不慢啊,至少不会引发大萧条吧(如果一直“大跃进”,倒有可能)。
  我手上有本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名著《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他应用购买力平价进行货币转换(而非市场汇率的方 法),指出中国2003年的GDP水平相当于美国的74%或日本的两倍以上。从2003年起,中国只要以4.98%的速度增长,在2015年就会超过美国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到2030年经济总量相当于世界GDP的四分之一,人均收入相当于西欧在1990年的水平。
  麦迪森估计,2003年-2030年,全世界GDP年平均增长率是3.23%,与1990年-2003年的3.21%差不多,美国是2.56%。
  一些人可能很难理解GDP增长率每年相差个2%意味着什么。我们退到离现在近200年的1820年,当时的中国、印度与欧洲分别占世界GDP的 32.9%、16.0%和26.6%,而美国只占1.8%。但130年后的1952年,美国占27.5%,只比29.3%的欧洲少些。为什么?这130年 间,美国的GDP平均增长率是3.76%,比全世界的平均速度1.64%“只”多了2个百分点,中国的GDP增长速度是0.22%,占世界GDP的百分比 便从32.9%暴跌至5.2%。
  巴菲特一直说自己管理资产有天赋,其中的一份天才就是可以“透视”什么速度是正常的,什么速度是不正常的。比如,1999年巴菲特就在美国《财富》杂 志上著文,认为1982年至1999年的美国17年大牛市不会在今后的17年内重演,并以前面的17年(1966年至1981年)的道琼斯指数在1000 点原地踏步为例,论证这个预见。
  当时美国的投资人士正沐浴在泡沫中,展望未来十年道指3万点哩。十年快过去了,道指竟然真的就是在1万点左右徘徊。这时我们才发现,有些事情是避免不了的,不管有人认为这是多么不应该不正确。■

流言与股市

流言与股市

作者:张志雄/文   [2008-07-07 12:14:40 ]

“流言止于智者”,或什么“大道不通小道频传”,这在金融市场不适用

  曾经,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市场中收集各种流言。17年前,我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办的《上海证券交易专刊》工作,这些流言要向总经理汇报。时间久了,领 导建议我在报纸上开辟专栏,专门分析流言的来龙去脉,以起到管理投资者心态与预期的作用。但当时的一些有“质量”的流言,与现在一样,都属于可能施行的政 策,说它对还是错呢?那时还年轻,没有技巧来搪塞这些流言,也就罢了。
  1999年,我在《财经》杂志上开专栏,由于市场处于大牛市,怎么对流言说三道四都没关系。2001年,大熊市来了,我赶紧停笔,祸从口出,别做替罪羊了。这次应是再续前缘。
  我正认真准备哩,忽见中国证监会开会,强调“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对涉及资本市场谣言传播等违法违规活动的责任追究,严厉打击、坚决惩治恶意造谣惑众的行为”。我知道官方维护市场稳定的良苦用心,但却犯愁了:会不会有一天也变成了打击对象?
  为了给自己吃颗定心丸,这儿得解释一下流言(谣言)与股市相伴相生的常识。
  并不是所有低级的流言都是谣言。比如,4月底在3000点附近“救市”前所传的限制“大小非”抛售份额的流言,就比较低级。因为它明显是鼓励“大小非 ”抛售嘛,额度表示了稀缺,人都会迷恋稀缺资源,原本不准备抛售的“大小非”,为了不浪费额度,也会机械地去做抛售。换句话,选择总是困难的,在卖和不卖 之间,如果“大小非”是自由的,他们也许就会等等看看;既然有额度,不妨就按额度抛吧。但这则流言很快成了政策。想来想去,怀疑有人趁大宗交易扩展市场, 联想到交易所在权证及Topview垄断信息上的急功近利,也许是暗度陈仓。面对模糊暧昧的事,只能用猜想去代替。
  现在,还有一则十分低级的有关政策的流言在传播,那就是政府可能暂停“大非”流通来救市。说它“十分低级”,是因为它在上次大熊市中被反复证明不单是 无效的,而且是有害的。它只会不断延缓熊市的进程。原本股改就是拨乱反正明确投资者的预期,现在不是又要走回头路吗?不幸的是,如果市场不断下跌,我猜这 流言还真会拿出来再使一回。
  至于允许融资融券与推出指数期货交易等“救市”流言,我建议有关方面在没有理解流言与市场相伴相生或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得三思而行。现在有人发布 或传播做空市场的言论,追查起来,除了说他们天生爱捣乱对社会有仇恨不爱明天,没法追溯他们的利益动机。没有做空的机制下,他们是赚不到钱的。一旦允许做 空,利益动机就比较明显了,做空者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散布”做空对象不利的言论。
  不要说在国内,即使在国外,人们要接受做空者的“别有用心”,可能都有点困难。其实,人们既然要做空,他们一定有理由,为什么他们不能把这些都说出 来?反之,做多者的言论占据了我们媒体的大部分版面,2008年以来,从“红一月”一直讲到“红六月”,现在正在享受着“红七月”的美丽憧憬,但前半年都 是错的——你说这些观点是谣言、流言还是真理?
  在许多人的潜意识里,做多代表了“明天”、“光明”、“乐观”乃至“看好中国”;而做空代表了“昨天”、“阴暗”、“悲观”乃至“看淡中国”。可树不 会长到天上去,股市不会只涨不跌。恰恰相反,我有时倒怀疑某些做多者在不恰当的市场阶段发表言论是别有用心(当然他们也有权利这么做)。比如“512”大 地震时,有人就将股市名之为“义市”,希望大家托住股市。我觉得在不分析市场的具体基本面情况下,让散户们把自己的辛苦钱白白地消耗掉,给“大小非”机构 或投机者出货提供机会,莫名其妙。要抗震救灾,我们完全可以把股市中赚来的一部分钱捐掉嘛,那不更直接更明白?股市可不是发电厂或水电站或飞机场,不能“ 消极”啊。
  当然,有人会说我们强调打击的是“恶意”的、“违法违规”的谣言啊。不过,“谣言”何为真何为假,我们真的分得清吗?证监会前副主席王益违法违规的“ 谣言”传了几个月了,才被证实。之前许多人相互传播证实这则消息,都成了恶意造谣者?归根结底,包括股市在内的金融市场就是个流言的集散地,也正因为流言 的多样化与歧异化,才让市场每天波动甚至暴涨暴跌。事后回顾,市场上绝大多数的流言都是“谣言”,它们虽让不少人惊慌失措,损失巨大,但是市场不可缺少的 组成部分。
  俗话说,“流言止于智者”,或什么“大道不通小道频传”,这在金融市场不适用。市场中有许多的智者,但他们也被各种情绪与流言左右,不断做出非理性的 选择。否则,为什么只有巴菲特等少数人赚大钱呢?他们的赚钱之道再简单不过了:在人们恐惧中买进,在人们贪婪时抛出。■

黃 金 冒 險 號:傻 仔 入 局 (陶傑 08-08-31)

黃 金 冒 險 號:傻 仔 入 局 (陶傑 08-08-31)
    
    
    俄 國 侵 略 格 魯 吉 亞 , 一 個 月 之 後 , 普 京 覺 得 有 點 上 當 , 說 格 魯 吉 亞 是 美 國 設 下 的 局 , 目 的 是 製 造 危 機 , 讓 共 和 黨 的 麥 堅 當 選 , 還 令 烏 克 蘭 和 波 羅 的 海 歸 順 北 約 。
    
    這 倒 奇 了 , 如 果 是 一 個 陷 阱 , 普 京 還 要 往 裡 踩 , 普 京 的 智 商 有 多 少 ? 恐 怕 跟 《 水 滸 傳 》 裡 的 林 沖 不 相 上 下 。
    
     《 水 滸 傳 》 有 一 場 , 叫 做 「 林 沖 誤 入 白 虎 堂 」 : 高 衙 內 看 中 林 沖 的 老 婆 , 為 了 除 掉 林 沖 , 找 兩 個 人 提 著 一 口 寶 刀 向 林 沖 叫 賣 。 林 沖 想 到 高 衙 內 的 父 親 高 太 尉 也 有 一 口 好 刀 , 就 把 刀 買 下 來 , 一 心 想 給 高 衙 內 看 看 。
    
    買 了 刀 , 當 夜 高 太 尉 就 派 人 來 , 請 林 沖 進 府 獻 看 。 林 沖 拿 著 刀 , 走 進 太 尉 軍 機 重 地 白 虎 節 堂 , 四 周 無 人 , 遲 疑 之 際 , 高 太 尉 出 來 , 說 林 沖 拿 刀 來 行 刺 , 呼 喚 手 下 綁 了 , 打 了 一 頓 , 刺 配 滄 州 。
    
    「 豹 子 頭 誤 入 白 虎 堂 」 , 是 林 沖 受 迫 害 的 引 子 , 世 代 以 來 的 中 國 讀 者 , 只 會 同 情 林 沖 , 氣 憤 高 太 尉 父 子 恃 權 欺 壓 善 良 。 但 林 沖 也 是 個 笨 蛋 : 走 在 路 上 , 無 端 受 賣 寶 刀 的 小 販 誘 惑 , 人 家 說 是 好 刀 , 叫 他 買 , 他 就 買 , 這 是 現 代 社 會 的 消 費 病 態 狂 , 今 天 許 多 人 欠 了 一 身 名 牌 「 咭 數 」 , 就 是 林 沖 這 一 類 缺 乏 理 智 的 shopping 狂 。
    
    第 二 點 最 不 可 饒 恕 : 買 了 刀 , 明 知 道 高 衙 內 跟 自 己 過 不 去 , 他 調 戲 過 你 林 沖 的 老 婆 , 林 沖 怎 會 想 到 跟 高 衙 內 的 爸 爸 攀 附 獻 刀 ? 此 一 動 機 , 顯 示 林 沖 不 是 頭 腦 簡 單 , 就 是 其 實 想 挨 近 權 力 中 心 , 不 是 真 正 的 「 好 漢 」 。
    
    第 三 是 喪 失 警 惕 。 白 天 買 了 寶 刀 , 為 什 麼 高 太 尉 馬 上 就 知 道 了 , 還 派 人 上 門 發 出 賞 刀 的 邀 請 ? 只 要 想 一 想 , 高 太 尉 跟 調 戲 自 己 老 婆 的 那 個 惡 少 是 一 對 父 子 , 把 前 幾 天 的 事 一 起 聯 想 , 就 會 知 道 所 謂 寶 刀 , 只 是 餌 , 請 你 上 門 , 直 登 白 虎 節 堂 , 是 一 個 假 局 , 林 沖 胡 裡 胡 塗 踩 進 去 , 以 後 風 雪 山 神 廟 , 慘 得 不 得 了 , 再 逼 上 梁 山 , 是 自 己 太 傻 了 。
    
    普 京 也 一 樣 。 打 進 了 格 魯 吉 亞 , 才 說 這 是 美 國 的 設 局 。 俄 國 人 就 會 問 : 如 果 這 是 真 的 , 你 普 京 為 什 麼 會 中 計 , 替 麥 堅 助 選 , 把 烏 克 蘭 也 推 向 歐 美 呢 ? 美 國 就 是 想 重 開 冷 戰 , 因 為 剿 拉 登 、 打 阿 富 汗 , 局 勢 差 不 多 了 , 新 的 軍 火 武 器 發 明 了 沒 處 燒 , 俄 國 送 上 門 來 , 正 好 。
    
     開 打 的 一 天 , 選 在 奧 運 開 幕 的 八 月 八 日 , 一 場 盛 宴 , 花 園 在 放 煙 花 , 幾 位 大 佬 還 在 舉 杯 同 歡 , 外 面 早 就 鎗 林 彈 雨 了 , 這 是 一 齣 江 湖 片 的 平 行 剪 接 戲 。 布 殊 看 煙 花 , 若 無 其 事 , 回 國 後 就 動 作 。
    
    香 港 的 打 工 仔 , 辦 公 室 政 治 凶 險 , 有 一 個 主 管 , 叫 你 開 會 時 自 己 向 老 闆 提 出 你 那 個 好 正 的 proposal , 就 要 當 心 : 這 麼 好 的 主 意 , 為 什 麼 他 不 剽 竊 過 去 自 己 呈 獻 , 反 而 叫 你 獻 寶 ? 當 心 這 是 白 虎 堂 的 局 計 。

星 期 天 休 息 : 香 港 社 會 政 治 經 濟 的 終 極 困 局 (陶傑 08-08-31)

星 期 天 休 息 : 香 港 社 會 政 治 經 濟 的 終 極 困 局 (陶傑 08-08-31)
    
    
     台 灣 前 總 統 陳 水 扁 因 挪 用 公 款 被 查 , 泰 國 前 總 理 他 信 也 因 貪 污 倒 台 。 民 主 選 出 來 的 領 袖 , 有 時 是 選 民 沒 有 眼 光 , 有 時 根 本 是 沒 有 幾 件 好 貨 選 得 下 手 , 選 出 一 個 貪 污 犯 時 有 所 聞 , 但 民 主 的 好 處 是 台 上 的 人 貪 瀆 而 不 稱 職 , 時 限
  一 到 , 必 須 下 台 。 而 且 如 果 司 法 相 對 獨 立 , 任 內 的 貪 污 必 受 追 究 , 即 使 把 國 家 資 產 轉 移 給 子 女 , 也 確 保 其 禍 延 子 孫 , 下 一 代 一 起 蒙 羞 。
  
     陳 水 扁 身 敗 名 裂 , 不 足 以 證 明 民 主 普 選 的 失 敗 , 因 為 民 主 同 樣 也 產 生 廉 潔 不 貪 的 馬 英 九 。 陳 水 扁 的 金 權 醜 聞 揭 發 出 來 , 公 義 伸 張 , 民 怨 有 所 宣 洩 , 馬 英 九 的 民 望 也 上 升 而 得 益 , 民 主 的 意 義 不 在 於 保 證 能 選 出 好 人 , 但 可 以 監 察 壞 人 , 一 旦 濫 用 國 民 的 信 用 做 壞 事 , 一 定 沒 有 好 下 場 。
  
    香 港 特 區 政 府 遭 遇 管 治 危 機 , 因 為 既 無 普 選 , 民 意 的 渠 道 就 會 堵 塞 。 香 港 如 果 沒 有 民 主 , 本 來 沒 有 問 題 , 只 須 滿 足 兩 個 環 境 條 件 : 第 一 是 政 府 擁 有 對 民 意 的 準 確 判 斷 ; 第 二 是 政 府 有 正 確 的 強 勢 , 第 三 是 人 民 的 要 求 不 高 。
  
    前 殖 民 地 時 代 , 這 三 點 都 基 本 做 到 。 前 英 國 殖 民 地 政 府 是 一 個 外 來 政 府 , 香 港 以 武 力 奪 來 , 異 族 統 治 , 在 政 治 的 道 德 上 不 合 法 。 但 殖 民 地 政 府 對 民 意 的 判 斷 很 準 確 : 五 六 十 年 代 , 難 民 遍 地 , 大 陸 封 閉 , 香 港 人 的 要 求 不 高 , 只 要 吃 得 飽 、 有 一 片 地 方 安 身 。 殖 民 地 政 府 維 繫 正 確 的 強 勢 管 治 , 建 立 廉 潔 的 公 務 員 團 隊 , 鼓 勵 上 海 和 潮 州 南 來 的 實 業 家 興 辦 紡 織 、 膠 花 、 玩 具 實 業 , 英 國 代 為 在 歐 洲 打 拼 出 口 市 場 , 難 民 變 為 廉 價 勞 工 , 勞 工 可 以 積 聚 資 本 當 小 老 闆 , 小 老 闆 可 以 變 身 為 大 亨 , 經 濟 的 脈 絡 暢 通 , 社 會 的 氣 氛 自 由 , 市 民 安 逸 於 溫 飽 , 造 就 香 港 奇 跡 。
    
    今 日 的 香 港 特 區 , 民 意 無 法 在 一 個 民 主 公 正 的 立 法 會 通 達 體 現 , 又 因 地 產 壟 斷 , 經 濟 的 脈 絡 不 暢 通 。 香 港 人 今 天 創 業 很 難 從 小 企 業 做 起 , 因 為 昂 貴 的 租 金 扼 殺 了 任 何 萌 芽 的 企 業 生 機 。 一 波 小 業 主 捱 不 起 貴 租 倒 閉 了 , 又 有 另 一 批 不 知 死 活 的 新 老 闆 想 做 弄 潮 兒 , 結 果 是 地 產 的 汪 洋 把 小 業 主 一 波 接 一 浪 地 吞 噬 掉 , 殖 民 地 時 代 社 會 向 上 爬 的 階 梯 , 基 本 已 經 塌 毀 。
  
     貧 富 懸 殊 甚 麼 時 候 都 有 , 懸 殊 其 中 有 階 梯 , 社 會 有 希 望 ; 沒 有 了 階 梯 , 社 會 動 盪 。 香 港 十 年 以 來 , 最 大 的 問 題 是 社 會 的 不 公 義 結 構 已 成 : 地 產 商 堵 塞 了 經 濟 血 液 的 脈 絡 , 普 選 要 等 到 二 ○ 一 七 年 才 「 起 步 」 , 則 民 意 的 管 道 也 在 一 個 結 構 奇 特 的 立 法 會 中 無 從 流 通 。 政 府 如 何 維 持 正 確 的 強 勢 ? 即 使 公 務 員 , 一 九 九 七 年 之 前 入 職 的 享 有 長 俸 和 子 女 留 學 的 教 育 津 貼 ; 一 九 九 七 年 招 聘 的 , 待 遇 低 了 一 等 , 許 多 是 短 期 合 約 , 沒 有 長 俸 , 津 貼 也 少 了 許 多 。 「 梁 展 文 事 件 」 是 舊 時 代 的 公 務 員 在 新 時 代 又 享 受 了 一 切 好 處 , 連 新 一 代 的 政 務 官 也 大 感 不 公 , 公 務 員 士 氣 受 打 擊 , 行 政 主 導 又 如 何 維 持 ?
  
    否 決 普 選 , 中 方 眼 前 勝 了 一 仗 , 但 麻 煩 的 後 遺 症 卻 由 香 港 特 區 政 府 長 期 承 受 。 殖 民 地 時 代 , 香 港 的 工 商 利 益 階 層 沒 有 辦 法 向 倫 敦 唐 寧 街 告 港 督 的 狀 , 也 無 法 在 英 國 投 資 , 親 近 英 國 首 相 與 工 貿 部 大 臣 , 從 而 繞 過 港 督 , 獲 得 甚 麼 第 一 手 消 息 , 上 議 院 沒 有 爵 位 分 給 他 們 , 港 督 可 以 在 沒 有 民 主 的 前 提 之 下 , 準 確 掌 辨 民 情 , 維 持 有 公 義 的 強 勢 行 政 管 治 , 這 些 才 是 種 種 香 港 當 日 賴 之 以 繁 榮 安 定 的 優 勢 , 今 日 已 經 不 復 存 在 , 因 為 香 港 已 經 接 入 儒 家 君 臣 父 子 政 治 文 化 的 傳 統 。
    
     加 上 香 港 人 的 要 求 高 了 : 連 中 國 奧 運 精 英 來 香 港 表 演 , 特 區 政 府 派 贈 門 票 , 輪 不 到 的 市 民 , 會 大 罵 政 府 , 而 政 府 也 把 一 萬 張 門 票 扣 起 來 , 分 給 許 多 特 權 人 士 。 一 個 弱 勢 政 府 , 越 受 既 得 利 益 的 各 路 勢 力 掣 肘 , 越 無 法 實 現 「 公 義 施 政 」 , 本 來 民 主 可 以 有 效 促 進 公 義 , 或 至 少 阻 嚇 陳 水 扁 和 他 信 之 流 在 台 上 濫 權 的 不 公 , 但 這 條 路 也 堵 塞 了 , 香 港 遂 成 為 全 世 界 一 個 四 不 像 的 地 方 : 民 主 不 民 主 , 獨 裁 不 獨 裁 , 行 自 由 市 場 之 政 則 助 長 地 產 的 經 濟 壟 斷 而 擴 大 貧 富 懸 殊 之 不 公 , 行 開 倉 派 米 之 舉 又 怕 陷 入 社 會 福 利 主 義 的 死 路 。 民 意 的 訴 求 無 法 展 達 , 只 有 在 一 個 民 選 議 席 有 限 的 議 會 塞 進 最 激 進 最 對 抗 的 草 根 人 物 , 但 政 府 為 了 打 壓 , 則 更 須 倚 仗 「 功 能 組 別 」 許 多 不 稱 職 或 自 動 當 選 的 貴 族 , 另 加 保 皇 政 黨 回 頭 勒 索 、 上 下 其 手 , 民 粹 更 向 街 頭 爆 發 。
  
     今 日 香 港 外 逢 國 際 通 脹 的 風 雨 , 內 有 一 個 畸 形 制 度 的 內 耗 扭 曲 , 十 年 實 驗 , 落 入 了 一 個 政 經 的 怪 圈 , 無 論 誰 做 特 首 , 香 港 都 走 不 出 這 個 怪 圈 , 這 不 僅 是 香 港 人 和 特 區 政 府 今 後 須 面 對 無 了 期 的 陣 痛 , 其 實 也 是 中 國 在 誤 解 和 排 斥 民 主 之 下 的 現 代 化 過 程 中 遇 到 的 終 極 困 局 。

对本杰明·格雷厄姆的采访

我想说,我生命中所享有的快乐至少有一半来自于精神世界,来自于文学和艺术中的美好的事物和 文化。每个人都可以几乎免费地享受这些,只是需要有起始的兴趣和一点点努力来欣赏展现在你眼前的这许多财富。..如果可能的话,把初始时的兴趣变成持久的 努力吧。一旦你发现了生命中的文化所在, 千万别让它溜走。

摘自本杰明·格雷厄姆在他的8 0岁寿辰庆典上的讲话

在研究了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实践和理论之后,许多读者会为无缘向大师直接请教而感到遗憾。下面的采访记录也许能够或多或少地弥补一下这种失望的心情。因为所有这些采访都是在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晚年进行的,所以能够概括他的生涯与思想。

本杰明·格雷厄姆:投资价值理论之父仍然放心不下

约翰·夸特

摘自《机构投资者》,1974年6月。经允许重印。

在2 0世纪6 0年代的一次电视访谈节目中,当一位年轻的操盘手大谈特谈激进型投资时,有观众提到了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名字。虽然这位年轻的操盘手对格雷厄姆只知其名,并不十分了解,但这位冒冒失失的基金管 理人轻率地妄加评论道:“老本杰明的麻烦在于他并不了解今天的市场。”而现在,几年过去了,这位操盘手以及他的那帮曾经辉煌一时的伙伴们的名声,早已被后 人所创造出的更为出色的业绩所湮没。而“老本杰明”依然声名远播,继续提倡真实投资价值理念,无风险利润理念、以及关于机构投资的重要事项。这些理念似乎 在突然之间又受到人们的追捧。

本杰明·格雷厄姆,虽然已经是7 9岁的高龄了,仍然精力充沛。近来,格雷厄姆正在他的俯瞰加利福尼亚的海岸线的公寓里,忙着对他的即将付梓的年度最畅销书《证券分析》(由本杰明·格雷厄 姆、大卫L. 多德以及西尼·考托合著, M c G r a w - H i l l出版社出版,7 7 8页)进行最终地修改。作为一个古典派的学者和译者,他在用英语进行的著述中引用了从奥卫德到相关的最近出版的西班牙小说的内容,本杰明·格雷厄姆仍然被 公认为投资行业的掌门人。事实上,在本杰明·格雷厄姆之前,证券分析根本算不上是一门行业。在2 0 世纪4 0年代中期,格雷厄姆在一次演讲当中提出证券分析应当成为一门行业,后来由此产生了注册金融分析师行业。与此同时,他也把他的理论付诸实践,积聚了大量财 富。他把实践经验总结成为一本为对投资所知不多的人们写的书- 《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也是一本一版再版的畅销书。“大体上来说”,一位投资圈内经常冷嘲热讽的人士也不得不承认, “有史以来,关于投资管理方面的好书,有一半出自本杰明· 格雷厄姆的笔下。”

谁人之过

“叫我本好了,”他对一位来访者说着,一边把一束纸放到旁边,这是今天他对他的书进行的修订 和更新的成果。在他这样的年纪,多数人会沉溺于对往事的回忆当中,而本杰明·格雷厄姆仍在忙于修正他的思想。然后,他彬彬有礼地、柔和地问道:“来点儿下 午茶好不好?”在这个晴朗的、有些寒意的冬季的下午,本杰明·格雷厄姆身着方格布衬衫,黑色西装,打着红色的领结。他的行动有些迟缓,有时不得不拄着手 杖,但在谈到投资业的发展时,他的态度仍然是斩钉截铁的。

“在过去的1 0年间,华尔街的表现是有史以来最差的,” 本杰明·格雷厄姆断言,接着他又解释说,“也许我不该这么说,不过,既然我已经快到8 0岁了,我想我可以怎么想就怎么说。如果回顾过去所发生的事情,简直会令人对理性的预期感到绝望。首先,伴随着非理性投资,华尔街的整个体系几乎要崩溃 了,更有甚者,我这一辈子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一些事情发生了,经纪行居然会因为生意多得没法处理而破产。这件事值得重视,因为它表明迅速地赚大钱的欲望超过 了正常的基本的业务方面的考虑。”

在1 9 7 2年底和1 9 7 3年初,指数不断创下新高,本杰明· 格雷厄姆反复地说,“就数字上而言,这次与1 9 7 0年的那次崩盘非常类似。我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人们怎么会那么不谨慎以致于在1972年底和1973年初重蹈覆辙。”

本杰明·格雷厄姆所说的“人们”,当然他主要是在指责那些机构投资者,正是他们,包括大型养 老基金,抛弃了通常的谨慎作风而转而采取激进的态度,导致了1 9 7 2年的那次灾难性的股市波动。他怀疑那些大型基金的管理人的智慧, 他们竟然在债券收益率只有8个百分点的时候,争取得到1 2个百分点的回报率。在双层次市场不复存在之后,虽然已经没有很大的影响,但本杰明·格雷厄姆对于那些仍然在使用的互相关联的做法感到非常忧虑。这些做法 包括:依赖未来的收益进行的目前价格相对较高的投资品种,短期和相对业绩的衡量,应用标准周转率来显示争取更好业绩的努力, 通过b系数和价格波动分析来衡量风险的大小。

苏格拉底式的对话

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观点,被人们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总结,比如说,“赚钱的第一步骤是不赔钱 ”、“必须防备股价出现大的逆转”等,去年在兰乔拉考斯特举行的,由唐纳森( D o n a l d s o n )、勒扶金( L u f k i n )、詹雷特( J e n r e t t e )组织的货币经理人会议上,受到了非同寻常的重视和提倡。会议的目的在于讨论某些证券行业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与会者之一,查尔斯D.埃利斯(他也为本书 提供了不少资料),从那以后,把本杰明·格雷厄姆在会议上所做的贡献与苏格拉底在雅典对年轻人的演讲相提并论。

这个类比非常恰当。首先,所使用的语言是希腊语,本杰明·格雷厄姆对这种语言很精通,事实 上,他曾经为亚当·斯密指出斯密的著作《金钱游戏》中一处希腊语引文的错误。然而,更重要的是,正如查尔斯D. 埃利斯指出的,与本杰明·格雷厄姆讨论的人主要是第四代投资经理人,他们长期以来认为本杰明·格雷厄姆和多德的著作(初次出版于1 9 3 4年)像库里尔和艾夫斯一样过时。对他们来说,与本行业的鼻祖发生冲突毫无疑问是令人烦恼的,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不能理解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观点,这也使 得格雷厄姆感到烦恼。

“我在会议上所听到的一些东西使我大吃一惊”,他说, “我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些机构的投资管理人会沦落到放弃稳健投资的观点而企图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高的可能回报。他们给我的印象是他们成为投资操作的奴隶而 不是主人。我之所以说奴隶,是因为他们竭尽全力达到他们的老板或者与他们签定合同的人对他们的希望,也就是通过管理数额巨大的金钱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回 报。就定义上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们承诺的业绩是不实际的。”

“他们为此所付出的努力,”本杰明·格雷厄姆接着说, “使他们不得不在对基金的管理中主要采取投机的方式。当我倾听他们谈话的时候,我无法想像他们的投资方式最终能带来什么结果,除了后悔,也许还有一些严重的法律诉讼,以及理财概 念整体上的声名扫地。” 在那次会议上,本杰明·格雷厄姆曾向一个基金管理人提问,如果他确信市场将有大幅下跌,这对他的操作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回答是:“什么影响也没有。对我来 说,惟一有意义的是相对业绩。如果市场崩溃了,而我管理的基金崩溃的程度小于整个市场,我觉得就行了。我完成了我的工作。” “我对此感到忧虑,”本杰明·格雷厄姆告诫他,“你不这样认为吗?”

另一次,一个与会者声称他无法区分投资者和投机者之间的差别。本杰明·格雷厄姆用低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嘀咕着,“那是这个时代的愚蠢。” 又有一次,他问道:“在你们所管理的基金中,是否有标准周转率之说?”

“是的”,一个与会者回答,“大约2 5个百分点到3 0个百分点之间。”

“你们有没有调查过如果周转率低一些,会怎么样呢?” 本杰明·格雷厄姆接着问。大多数与会者承认他们从来没有调查过。其中一个曾经调查过,他说,“大多数情况下,周转率越高,业绩会越差。”

“那么也许有什么其他理由使你们保持这么高的周转率?”本杰明·格雷厄姆追根究底。

“哦,我们受雇佣来管理金钱,”一个与会者坦承,“我们的老板和客户希望我们是积极的管理人。我们是受雇佣来积极尝试的。”

泡沫破灭

在会议接近结束之时,话题转到了成长股和回报率上。本杰明·格雷厄姆提高了声音问大家:“你 们根据什么如此认真地谈论7 . 3个百分点的年平均收益率,而股票价格在第一年上冲了4 0个百分点而在第二年下跌了2 0个百分点?”他又问:“股票市场又怎么能获得超过公众持股公司的主要利润增长率的回报率呢?” 对这些令人尴尬的基本性问题,基金经理人们给不出满意的答案。本杰明·格雷厄姆把他对于成长股的看法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充分阐述,“如果有一支股票每年的盈 利增长率为1 5个百分点,这是非常高的盈利,不过我们只是打个比方而已。只要市盈率保持现有水平,购买者能够得到1 5个百分点的回报,如果有红利的话再加上红利。这样的收益对其他的投资者也是很有吸引力的,所以他们也会想要拥有这支股票。于是,其他的投资者购买这支股 票,这样,股价和市盈率就会被抬高。这使得股票价格的上涨超过1 5个百分点,这支股票的吸引力就更大了。既然更多的投资者被可能有的回报率诱惑,股价就会脱离其基本价值而上涨,这样就产生了泡沫。美丽的泡沫越来越大, 直到最终不可避免地破裂。换句话说, 如果人们买入时价格较低,股价会上涨,人们会觉得满意而继续购买,股价就会继续上涨,如此循环。然而事情不会永远如此。股票价格会上涨得过多,但不会永远 上涨。”

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当有人问本杰明·格雷厄姆会议的参与者是否从讨论中学到了什么。“没学到 什么有价值的。” 格雷厄姆沮丧地下了结论。那么他的告诫在4年里两度被事实证明是中肯的,本杰明·格雷厄姆是否因此感到释怀呢? “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个不公平的问题,”他回答,“人性就是人性。在经历了一段人人都说‘本杰明·格雷厄姆在他那个年代是对的,但是..’的日子之后,很 自然地,会不由自主地感到有些气愤。”

那么为什么那些投资经理人看到过高估值的泡沫从1 9 7 0 年之后遭到两次破灭后,他们中的更多人,甚至是所有人并没有向接近于本杰明·格雷厄姆和多德的基本理论回归呢? 本杰明·格雷厄姆微微一笑,扶了扶眼镜。对这个问题他已经反复考虑过多次了。“我个人认为这是股票行情记录器的巨大磁力的结果,”他带着批评的口吻说,“ 这些家伙在商业学校里开始学习时,是拜读格雷厄姆和多德的著作的, 而且我敢说,我们的书给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金融方面的书总是有许多人阅读,然后又弃之不顾,我们的书当然也不例外。这样的说法让我多少有些也许是不应该有的安慰。”

不过,他接着又说,“当他们来到华尔街时,他们以前学到的那些原理和概念看起来似乎仅仅是具 有理论意义的。我猜想当他们从事金融工作而工作的业绩是由股票行情记录器来衡量而不是由工作的稳健性来衡量的时候,他们就把理论观点抛弃在一边不顾了。他 们转向他们所谓的实用的观点, 而几乎把我认为是稳健的方法抛诸脑后。”

何谓稳健

任何读过《证券分析》的人都知道,本杰明·格雷厄姆的稳健投资方法的概念强调净资产价值和低 倍数作为标准,并且用利率来衡量价格的高低。他的对立者经常批评说这套方法适用于几十年前,现在已经过时了。但实际上,这套方法已经进行修订以便跟上时 代。在1 2年前出版的第4版中,比前一个版本的价值衡量的部分增加了5 0%的内容,并且基于商业发展和政府致力于避免经济出现大的萧条的理由,认为自由化是正确的。“这套方法,在实践中的用途是不言而喻的, 除了在6 0年代后期利率上升,像那样的事情是我们无法预料的。”

现在,他说,假如现行的利率不是4.5%而是7.5%或8%, 可以以利率的4/3作为分水岭(这反映了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观点,股票投资应比债券投资多获得至少1/3的收益,“因为股票投资比债券投资麻烦得多”)。 “我们又回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人们所习惯的倍数水平。”至于1 9 7 3年的股票市场,是对过高的倍数水平迟到的调整。

那么今天这些参数又应该是多少呢?“假设DJI 的10年平均盈利的参数是6 0,用4/3乘以7 . 5%,由此得出道·琼斯指数应为大约6 0 0点。如果用过去1 2个月的盈利来代替1 0年平均盈利,则得出的应为大约7 5 0点。这两种计算方法都使现在实际的道·琼斯指数显得很高,”他警告说。

近几年来,使本杰明·格雷厄姆兴高采烈的是价值被低估的情况得到了普遍的重视。用他的话来 说,根据格雷厄姆和多德的基础理论,股票市场“充满了便宜货”。这些便宜货是集中在某些特定行业吗?本杰明·格雷厄姆认为不是的, 它们跨越了行业界限。他又说,他不再认为应当根据某一行业过去的表现,对管理水平的虚拟的价值判断,以及其他不能用数量性的标准进行衡量的因素来挑选富有 吸引力的投资机会。“我年纪越大越有经验,”他说,“我就对除了数字本身以外的选择判断的准确性越没有信心。”

新的结合

为了有助于从价值被低估的情况中,选择出最稳健的投资目标,本杰明·格雷厄姆一直在试图找出 把数据结合起来的新的方式。但他进行的试验并不是要放宽稳健价值的标准。事实上,当他为即将出版的第5版进行准备时,本杰明·格雷厄姆说他发现自己“回到 了从前的投资理念”,特别是“如果你想稳扎稳打的话,你应当以净资产价值为出发点并坚持不变。”“这并不是说不应该考虑其他的因素,”他又说,“但是无论 你采取什么其他因素,都应当符合谨慎的观点。” “这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应该是非常重要的投资原则。这项原则实际意味着今天那些典型的好公司常常不能为稳健投资提供一个可行的基础。就价格而言,所 谓的好公司往往引入投机因素。”

本杰明·格雷厄姆最近发现的用数学方法评估1 9 6 8年以前的市场的投资的系统是一个公式,并不一定会载入他的书的第5版中。这基本上是他的中心价值方法的改进,但更适用于个别公司而不是D J I。应当在下列3个标准达到最低时购买股票:. 根据前一年盈利的低倍数(比方说,10倍) . 股价相当于历史最高价的一半(表明已有相当大程度的缩水). 净资产价值根据这个公式,购入的股票可以在利润达到5 0%时出售, 否则这项交易可能会在一段时间比如说3年以后结束。

本杰明·格雷厄姆一直在检验这个公式,迄今为止,是“相当令人满意的”。如果考察1 9 6 8年以来的市场情况,事实上,我所做的检验可以上溯到1 9 6 1年,根据这个公式,可以发现很多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有一次,我用这个公式选出1 0 0家公司的股票作为样本加以测试,结果表明购买其中的5 0家公司的股票会得到利润丰厚的回报。不过,事实上,本杰明·格雷厄姆承认,“测试结果正确得令我也感到迷惑不解, 当然我得花更多的功夫来继续研究。但至少,这项测试表明这种方法在今天看起来的确是合乎逻辑的。”

那些开始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些,并更多地把注意力转向资产方面的投资管理人,可能更容易接受本 杰明·格雷厄姆的新方法。然而那些仍处于提高业绩否则就会被解雇的压力之下的投资管理人就不大可能对他的新方法怀有极大的兴趣,正如他们以前对本杰明·格 雷厄姆的其他较为谨慎的建议不感兴趣一样。首先,这是一个纯粹的机械性的公式,不涉及对公司或行业的基础性研究。而且,用这种方法发现的投资机会大多数是 不大受欢迎的公司-资产数额巨大但缺乏魅力,这种现象往往很难用成长理论来解释。除此之外,用这种方法需要超乎寻常的耐心,这对于相信业绩应该每季度进行 衡量的投资者来说,是没有什么吸引力的。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某支股票的价格比它的历史最高价格下跌了5 0个百分点,那么在进行b系数分析时,它在风险评级中会列入风险较高的等级,尽管它的市盈倍数很低或者资产雄厚。因为如此,本杰明·格雷厄姆认为b系数分 析“荒谬”就不足为奇了。他说“投资管理人的工作就是利用股价波动来赚钱”。

承诺,承诺

本杰明·格雷厄姆所提倡的稳健价值投资需要有适当的环境,当然包括改变客户和投资管理人的思 维方式。按照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观点,需要对投资管理人提高其业绩的方法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应该停止过高承诺的行为,即使是隐含性的承诺也不可取。提高业 绩的承诺应当限制在“确实能够达到”的范围之内。

“摆脱目前混乱局面的惟一方法是通过某种形式的联合或集体行动,”本杰明·格雷厄姆认为,“ 投资经理人们应当达成共识,像绞干机脱去衣物的水分那样把他们所做的承诺限制在可行的范围之内。”当然,那样就产生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如果所有投资经理 人都承诺达到一个平均结果,那么他们怎么能指望得到高于平均水平的更高的佣金呢?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一个解决办法或者进行补偿的新方法,”本杰明·格雷厄 姆承认,“但这个问题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

本杰明·格雷厄姆关于对提高业绩的体系进行巨大改变的观点可能会遭到圈内人士的嘲笑。不过这 对于本杰明·格雷厄姆来说,算不了什么。他在6 0年前与纽伯格·亨德森( N e w b u rger Henderson)和洛比( L o e b )一起进入投资界起,尽管人们对他的话常常当做耳边风,他依然我行我素。本杰明· 格雷厄姆与杰罗姆·纽曼一起管理他们自己的基金直到1 9 5 6 年退休。一位与他同时代的人曾说本杰明·格雷厄姆是一位“作风强硬的家伙。不管华尔街的其他人说些什么,他总是进行他认为是稳健的投资。”几乎每个曾与本 杰明·格雷厄姆共同工作过的人谈起他都会有类似的赞扬。

年轻的批评者认为本杰明·格雷厄姆太过于理论化,而无视他在管理基金方面的成绩,他运用自己 的理论在实践中使自己管理的基金蓬勃发展长达3 0年之久。他们对此的忽略是不应该的,虽然由于事隔已久,遗忘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本杰明·格雷厄姆离开政府雇员保险公司G E I C O(那是他的辉煌业绩之一)主席的位置已经快2 0年了,并已经结束他的管理投资基金的生涯。

事实上,许多年以来,本杰明·格雷厄姆对他退休后平静的不受打扰的生活感 到很满意,他在拉霍亚度过冬季,在法国南部度过夏季。他不再投资于股票市场。(“为什么我要更富有呢?”)而且,除了修改《证券分析》,他近来所做的惟一 与股票有关的事情是改写《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记叙了1 9 7 0年之前我的所思所想,”本杰明·格雷厄姆说,“我很高兴地听说这本书相当畅销。” 与本次采访一样,本杰明·格雷厄姆去年在兰乔拉考斯特会议上对第四代基金管理人的发难之类事情很少发生。不过,有人批评他由于近来相对地与世隔绝,而脱离 现在的机构投资的现实情况,因此他不应该对年轻的基金管理人过于苛刻。本杰明·格雷厄姆对这类批评仍然很敏感。“我有个缺点就是记忆力非常好。下一个5月 份我就有8 0岁了,我尽力区分如此高龄的两个方面,一个老人的主观的悲观情绪,以及我由于对股票市场观察了这么多年而产生的客观的悲观情绪。”这位马上就要进入8 0岁的老人最后说,“我可不是个乐天派,我放心不下。”

=====================================

选取便宜股票的最简单的方法

摘自《医学经济》杂志1 9 7 6年9月2 0日特别报道。版权所有。经《医学经济》杂志允许重印。

你很难发现比本杰明·格雷厄姆对于股票市场的知识更渊博,更了解股票真实价值的秘密的人。他被公认为证券分析师们的师长。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与人合著的《证券分析》成为证券行业的圣经,而且因为他选择股票的业绩成为华尔街的传奇。

3 5岁时就成为百万富翁的本杰明·格雷厄姆,退休以后居住在加利福尼亚。近年来,他致力于提炼出他运用了将近5 0年的选股方法, 并把这些方法总结为易于实行的原则。现年8 2岁的本杰明·格雷厄姆最近与投资顾问詹姆斯B. 雷合作,建立一个以这些原则作为基础的基金。本杰明·格雷厄姆相信应用这些原则管理自己的投资的人能够获得15%或更高的收益。

坐在拉霍亚临海公寓的书房里,本杰明·格雷厄姆向《医学经济》(Medical Economics)的西海岸编辑巴特·谢里登(Bart Sheridan)勾勒出他的投资方法的基本轮廓。高级助理编辑兰顿·麦卡特尼(Laton McCartney)列出了他们谈话的要点。

问:您能否告诉我们您是如何得出简化的格雷厄姆技巧的?

答:哦,过去几年,我一直在试着通过一些简单的标准找出选择价值被低估的股票。我的研究表明 通过这种方法找出的投资组合在长期内能够获得两倍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业绩。研究时期长达5 0年,不过在较短的时期内,这种方法会更有效。这令我很感兴趣,我觉得应当把它付诸实施。

问:你是否运用您的这种方法选择成长股?

答:不。我认为那些所谓的成长股投资者或者一般的证券分析师,并不知道应该对成长股支付多少价钱,也不知道应该购买多少股票以获得期望的收益,更不知道股票价格会怎样变化。而这些都是基本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无法应用成长股那套理论来获得合理的、可靠的收益。

问:那么传统的运用公司的计划盈利或市场份额来衡量股价的方法好不好呢?

答:那些在理论上是重要的,不过它们在决定为某种股票支付多少价格以及何时应当出售方面的实 践意义很小。惟一能够确定的是有时很多股票定价过高,而有时它们定价过低。我所做的调查研究表明对于一个广泛分散的投资组合来说,能够预先知道合乎逻辑的 买点与卖点,而不必费心去衡量影响特定公司或行业的前景的基本因素。

问:那种不考虑基本因素的思维方式,会被今天的许多分析师视为异端邪说。

答:也许是这样的。但我的研究成果表明那种思维方式是有用的。需要采取的第一绝对规则是必须买那些股价低于所值的股票。第二,必须买很多种股票以便使这种方法能够奏效。最后,必须确定一个卖出点。

问:一个医生或者像我一样的普通投资者,能作到这些吗?

答:肯定能。

问:那我应该如何开始呢?

答:列出一张尽可能详尽的单子包括所有目前价格不高于过去1 2个月盈利的7倍的普通股。只要查阅《华尔街日报》或其他主要日报的股票行情表所列的市盈率即可。

问:为什么市盈率应该是8倍,而不是比方说,9倍或者5倍呢?

答:决定在给定时刻出多少钱来购买股票的方法之一是看看债券的收益率是多少。如果债券的收益 率较高,你想以低价买股票,因此寻求相对较低的市盈率。如果债券收益率下降,你会愿意为购买股票支付较高的价格,因此接受较高的市盈率。作为对股票定价的 经验法则,我只选择那些盈利-价格比率(也就是市盈率的倒数)至少是目前最好的公司债券(3A级别)的平均收益的两倍。

问:举个例子好吗?

答:好的。只要把债券的收益乘以2,再用1 0 0去除。最近的A A A债券的平均收益大约是7%。乘以2,得到1 4%,用1 0 0除1 4,结果大约是7倍。所以运用我的系统建立投资组合,今天为某支股票支付的最高价格是其盈利的七倍。如果某支股票的市盈率超过7倍,就不该把它包括在投资 组合中。

问:如果AAA债券的收益下降到,比方说,6倍呢?

答:那么能够接受的市盈率就会上升。6乘以2等于1 2,用1 0 0去除,因此最高市盈率是8。不过,我个人认为,千万不要买市盈率超过1 0倍的股票,不管债券收益降低到了什么程度。

问:好的。那么,现在根据您的公式,只能购买市盈率在7倍以下的股票。就这一个条件吗?

答:噢,这种方法提供了选出一个比较好的投资组合的基础, 不过应用另一个标准,能做得更好。你应当选择这样的投资组合,其中的股票不仅满足市盈率条件,而且该公司的财务状况令人满意。

问:怎样才能判断这一点呢?

答:你可以用多种办法进行检验,不过我最喜欢用下面的这个简单的法则:一个公司应当拥有两倍于它所欠下的。检验这一点的简便方法是看所有者权益对总资产的比率, 如果该比率在5 0%以上,这家公司的财务状况就称得上是稳健的。

问:什么是“所有者权益”?

答:简单说,就是公司的净值,当你把负债从资产中扣除以后得到的数额。

问:是否需要一个会计来为我计算呢?

答:用不着。从公司的年报中,你可以很容易地得到总资产和所有者权益的数字,或者,可以让你的经纪人为你提供这些数字。

问:您能给我举个运用该法则的例子吗?

答:比方说,一家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是3 000万美元,总资产是5 000万美元,所有者权益对总资产的比率是6 0%。既然该比率超过了5 0%,这家公司通过了测试。

问:那么现在有没有满足这项条件而市盈率又低于7倍的呢?

答:有的。虽然不像1 9 7 3年和1 9 7 4年股市大跌时那么多了, 但还有不少。

问:一旦我完成了选择的过程,确定了要购买的股票, 我怎样来建立投资组合呢?

答:从统计上来说,买的股票家数越多,获利的机会也就越大。包含3 0家股票的投资组合可能是比较理想的最少数目了。如果资本有限,你可以进行“零股交易”,买卖少于100股的股票。

问:这些股票我应该持有多长时间呢?

答:首先你应当确定一个利润目标。超过成本5 0%的目标已经相当不错了。

问:您的意思是我应当把目标定在所买的每一支股票上利润都是50%?

答:是的。只要股票上涨了50%,卖掉它。

问:那么如果达不到50%的目标呢?

答:你必须预先限制你的持股期限。我的研究结果表明两到三年是最恰当的。因此我推荐下面的法则:从购买时算起的第二年年底之前还没有达到目标价位,无论当时价格高或低,都把它抛掉。比方说,如果你在1 9 7 6年9月买的股票,你应该在1978年年底之前把它抛掉。

问:我应当怎样处理卖股票得到的现金呢?是否应再投资于满足选股条件的其他股票?

答:在通常情况下,是的,不过应根据市场环境随机应变。如果出现像1 9 7 4年那样的大跌,当你发现许多好公司的股票市盈率非常低时,你应当充分利用这种时机,把你准备投资的资金的7 5%用于购买普通股。相反地,当市场整体上价格过高时,你很难发现符合条件的股票进行再投资。在这种时候,你应当把少于2 5%的资金投资于股票,其他的投资于美国政府债券。

问:运用您的策略,我能得到怎样的收益呢?

答:显然,你不可能在每支股票上都获得5 0%的收益。如果你预定持有一支股票的期限满了,你必须卖掉它,所获的收益会减少甚至可能亏损。不过,在长期中,加上红利并减去佣金,你能得到一年平均1 5%以上的总的投资回报。总体而言,红利的数额会超过佣金的。

问:这是您根据您的研究在50多年里获得的回报吗?

答:是的。这项结果对于较短的连续性的期限,比方说5年来说也是如此。我认为更短的期限很难证明这一策略的正确性。比如说,在1 9 7 3年到1 9 7 4年的股市大跌中投资者在账面上是亏钱了,但如果他坚持运用这一策略,他在1975年到1976年能够恢复过来, 在整个5年期中,仍然能够得到1 5%的平均回报。如果那种情况重现的话,投资者应当有所准备,安然度过股市下跌的时期。

问:现在道·琼斯指数大约1 000点,许多股票达到了5 年来的最高价位,是否有可能出现像6 0年代末7 0年代初在股票定价过高后出现的那种大跌?

答:我并不相信我或者任何其他人在预言市场将要发生的事情上具有什么特殊力量,但我确信,如果价格水平高得很危险,市场进行大的修正的概率的确很大。在我进行的测试中,有很多定价过高的时期,价格具有吸引力的股票很少,这证明了一项警告,市场价格整体而言的确是太高了。

问:您能否对如何运用您的方法总结一下要点所在呢?

答:投资者在长期中坚持运用这些简单的标准需要有耐心, 这样统计概率才会是有利的。

廉价股票的样本

下列股票满足本杰明·格雷厄姆在文中所推荐的选择股票的标准-市盈率在7倍以下,并且股本对资产的比率在5 0%以上。所有这些股票都是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请看表1 3 - 1)。

表13-1 廉价股票的样本

公司股东持股总资产股本-资产市盈率( 1 9 7 6 当前价格

名称( 百万美元)( 百万美元)比率(%) 年8月1 6日) ( 1 9 7 6年8月1 6日)

糖业联合公司9 2 1 2 0 7 7 3 3 67/8

阿蒙普克- 匹兹堡公司5 0 6 5 7 7 7 1 0

阿姆斯达公司2 3 0 4 4 1 5 2 6 4 41/4

蓝色贝尔公司1 6 4 3 0 2 5 4 5 3 97/8

联邦公司8 1 1 2 4 6 5 4 2 55/8

联邦纸业公司1 5 3 2 9 1 5 3 5 3 73/4

戈登珠宝公司8 6 1 4 7 5 5 5 1 03/4

格朗特威尔公司8 0 11 7 6 9 4 1 33/4

哈斯科公司2 0 6 3 5 8 5 8 6 2 27/8

赫戴罗工业公司1 2 6 1 9 0 6 6 6 1 61/8

霍顿·米弗林公司5 4 8 7 6 2 6 1 2

休斯-哈切尔公司2 6 4 7 5 4 6 7

简任公司4 0 6 5 6 2 5 1 81/4

乔治森(尔利M) 公司7 8 1 2 2 6 4 5 3 7

雷恩·布瑞斯特公司7 6 1 3 7 5 5 6 113/4

里斯里·菲公司3 1 6 2 5 0 6 8

麦克·科德公司4 8 6 8 7 1 6 1 6

密歇根真空管公司4 2 6 5 6 5 6 2 01/2

穆瑞俄亥俄公司4 7 7 8 6 0 7 2 01/4

诺瑞斯工业公司11 9 1 9 6 6 1 6 3 73/4

欧马克工业公司7 8 1 2 9 6 0 6 113/4

里维斯兄弟公司7 3 1 0 8 6 8 6 3 0

瑞捷尔纺织公司8 2 1 4 8 5 6 5 1 63/4

路丝服装公司4 8 6 4 7 5 6 1 05/8

斯帕顿公司2 3 3 5 6 6 6 81/4

乌阿可公司5 7 8 7 6 6 6 2 1

华莱士-莫雷公司1 0 5 2 0 9 5 0 7 1 83/8

西部出版公司1 0 3 1 6 3 6 3 6 1 63/8

威尼伯格鞋业制造公司2 3 4 0 5 7 7 2 3

雷尔公司2 9 2 1 8 1 6 1 7 1 7

=======================================================

与本杰明·格雷厄姆在一起的一小时

小哈特曼L. 巴特勒( Hartman L. Butler, Jr.,C.F.A)

经《金融分析师》杂志允许重印,1976年11月、12月号,版权所有。

巴特勒:格雷厄姆先生,非常感谢您给我这个机会在今天下午来拜访您。当鲍伯·米勒听说我们夫 妇将到拉霍亚,他建议我来拜访您并带上我的录音机。我有那么多希望能够报道的事情。首先,让我们从一个众人瞩目的问题开始,与“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相关, 在新闻的标题中通常简称GEICO。

格雷厄姆:好的。事情是这样的,那帮人到了我们的办公室,进行了一番谈判之后,我们用7 2万美元买下了该公司的一半股份。后来,这家公司在股票市场上的市值超过了1 0亿美元。这是件令人震惊的事情。但是证券交易委员会强迫我们把该公司的股票在股东中进行分配,因为,根据法律上的技术问题,投资公司不允许持有保险公司 1 0% 以上的股份。杰瑞·纽曼和我在G E I C O的经营中下了不少工夫,尽管我们都已经退休多年。我很高兴我现在与它毫无关系了,因为它现在可是损失惨重了。

巴特勒:您认为政府雇员保险公司( G E I C O )能够生存下去吗?

格雷厄姆:是的,我想它会的。并没有基本性的理由决定它为什么不能生存下去,但是很自然的, 我问自己为什么这家公司不顾导致巨大损失的可能性而一味快速扩张。想到他们在一年之内能够输掉那么多的钱,真让我不寒而栗。真是难以置信! 近年来,为数不少的大公司一年之内能损失5 000万到1亿美元,真是令人吃惊。现在的有些事情在过去真是闻所未闻, 能够输掉那么多钱的人简直是天才。

巴特勒:回首您在投资领域的生涯,您认为什么是主要的发展或是主要的事件?您在1914年就进入华尔街了吧?

格雷厄姆:哦,首先发生的事对人们来说是很典型的。一开始工作时,作为特别优待,我一周的薪 水是1 2美元,而不是像别的年轻人一样得到1 0美元。下一件大事是两个月以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证券交易所因而关闭。我的薪水减到1 0美元,这对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来说是很普遍的。接下来的一件事对我来说的确非常重要,股票市场持续上涨了1 5年之后,在1929年崩盘了。

巴特勒:您是否预见了-您感到惊恐吗?

格雷厄姆:没有。我只是知道当时的股价过高了。我对那些投机者宠爱的股票袖手旁观。我觉得我所做的投资是很好的。但是我当时负债经营,这是个错误。我不得不在1 9 2 9年到1 9 3 2年这段时期艰难度日。从那以后,我再也不会重蹈覆辙了。

巴特勒:当时有没有人预见到1 9 2 9年的股市崩盘呢?

格雷厄姆:巴布森( B a b s o n )预见到了,但是他5年之前就开始卖股票了。

巴特勒:那么在1 9 3 2年,您又回到了股市上吗?

格雷厄姆:哦,我们艰难地度过了那段时期。到了1 9 3 7年,我们已经把财务状况恢复到了1 9 2 9年的水平。从那时起,我们的经营非常顺利了。

巴特勒:对于1 9 3 7年到1 9 3 8年的那次股市崩盘, 你们是否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格雷厄姆:哦,那次股市崩盘使我们根据一位董事的建议,对操作程序做了一些改变,他的建议很 有见地,所以我们采纳了他的意见。我们放弃了正在试图做的一些事情,而集中精力做好我们持续取得成功的业务。我们干得很好。在1 9 4 8年,我们进行了对G E I C O的投资,从那以后, 我们成了声名赫赫的人物。

巴特勒:在那以后惟一的一段熊市中,也就是1 9 4 0年到1 9 4 1年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格雷厄姆:那是一段典型的挫折时期。即使在那时, 我们也赚到钱了。

巴特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你们仍然是赚钱的?

格雷厄姆:是的。我们在生意上并没有遇到真正的问题。这就是我为什么会失去兴趣的原因。在1 9 5 0年之后,我们就没有遇到过挑战。到了1 9 5 6年,我决定退休,并来到加利福尼亚来安度晚年。我觉得我已经把业务做到了这样的程度,不再有什么根本性的问题需要解决。我们沿着令人满意的基础前进,所 遇到的问题也不过是以前遇到过的老问题再次出现罢了, 我对解决这些老问题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大约6年以后,我们决定出售格雷厄姆-纽曼公司,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是继任者的管理不十分令人满意。我们觉得没有什 么让我们特别有兴趣的东西。如果我们愿意,我们可以把生意做得很庞大,然而我们把我们的公司限制在不到1 500万美元资本金的规模上,这在如今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让我们感兴趣的问题是我们是否能够每年挣到最大收益率。总的数额不是问题所在,而是我们能够做 到多少年回报率。

巴特勒:您是何时决定写您的经典著作《证券分析》的?

格雷厄姆:事情是这样的,大约在1 9 2 5年,我想我在华尔街已经工作了11年了,对它够了解的了,应该写一本关于华尔街的书。然而不幸的是,在我开始写作之前,我对主题的灵感多于我对它的了解。因此我决定先从教书开始。我在哥伦比亚商业学院做 了一名附加课程的讲师。在1 9 2 8年,我们有了证券分析和融资的课程,我想课程的名称是投资,我当时教150名学生。那时华尔街正处于鼎盛时期。结果到了1 9 3 4年我才与大卫·多德一起开始写作。他是我在第一年教的学生。当时他是哥伦比亚商业学院的一名助教,很渴望学更多的东西。很自然地, 他在我们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该书的第一版在1 9 3 4年问世了。事实上,与此同时我的一部剧作在百老汇登上了舞台,但只持续了一个星期。

巴特勒:您的一部剧作在百老汇登台演出?

格雷厄姆:是的。“宝贝庞帕度”(“Baby Pompadour”) 或者叫做“忠于马里尼斯”(“True to the M a r i n e s”)。这部剧作以不同的名字制作了两次,没有取得成功。幸运的是,《证券分析》要成功得多。

巴特勒:那就是人们经常提到的“那本书”,对吧?

格雷厄姆:人们把它称为“格雷厄姆和多德的圣经”。哦,现在我已经对证券分析的细节问题失去 了大部分兴趣,虽然许多年以来我辛辛苦苦,全神贯注地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我觉得这些细节问题相对来说是不重要的,而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使我对整个行业在 细节方面的发展持反对态度。我认为我们只要用一些技巧和简单的原则就可以做得很成功。关键之处在于总体原则正确并坚定不移。

巴特勒:我个人的经验是必须对不同行业进行研究,才能辨明管理方面的巨大差异。我认为这是分析师所能解决的问题。

格雷厄姆:哦,这一点我并不否认。但是我对于分析师们总体而言,在运用这些选股方法时,能在 多大程度上取得成功怀有很大的疑问。我在过去几年着重强调的是投资于构成板块的股票。尽量购买满足价值被低估的简单标准的一组股票,不管它们属于什么行 业,也不必过多关注个别上市公司。我近来写了一篇有关选择普通股的三个简单的方法的论文,刊登在你们的研讨会论文集中。我刚刚结束长达5 0年的研究,应用这些简单的方法选择构成板块的股票, 事实上可以用于穆迪的工业股板块。我发现这5 0年来结果非常好。这些股票的涨幅大约是道·琼斯股指的两倍。所以我的热情从选择个股转移到了板块方面。我所期望的是大多数年份普遍利率两倍的收益率。也 可以应用红利的发放情况作为标准或者资产价值作为标准。我的研究表明盈利标准能够产生最好的结果。

巴特勒:我总是认为我们用市盈率而不是盈利收益作为标准真是太糟了。认识到一支股票的盈利收益是2 . 5%比认识到它的市盈率是40倍要容易得多。

格雷厄姆:是的。盈利收益的概念更科学,也更合乎逻辑。

巴特勒:如果有5 0%的红利支出,可以用盈利收益的一半推测可持续的红利收益。

格雷厄姆:是的。基本上,我想盈利回报应该是利率的两倍。但是,在大多数年份,利率低于A A A债券所支付的5%的利率。因此,我制定了两个界限。即使利率低于5 %,最高倍数为1 0,另一个倍数是现行的A A A债券利率的7倍,因此最高倍数在7~1 0之间。我的研究就是基于这一范围做出的。去年我在芝加哥荣获了莫罗道夫斯基(Molodovsky)奖。

巴特勒:我知道您的这项研究已经基本完成了。

格雷厄姆:想像一下,看起来似乎有种用不着费多少工夫就得到好的结果的傻瓜都会用的办法。这简直好得不像是真的。但是我能告诉你的是根据我从业6 0年的经验, 它能够经得起我所能想出来的任何测试。我想试着请别人来提出批评意见。

巴特勒:由于某种巧合,就像您成为一位并不很活跃的作家一样,很多从事证券分析的职业分析师开始发展随机漫步理论。您对这种理论怎么看?

格雷厄姆:哦,我相信他们都是非常努力并且认真的。对我来说,很难发现他们的理论与实际投资 业绩之间有什么站得住脚的联系。事实上,他们说市场是有效率的,是因为人们在此时刻不可能得到比已有更多的信息。这也许是对的,但是如果说信息传播得如此 广泛以致于所产生的价格是合乎逻辑的,这就大错特错了。我不明白为什么人们说华尔街上的交易价格就是正确的价格,而正确价格的定义到底是什么。

巴特勒:从事实际分析的分析师们不能够为学术界的辉煌理论提供更多的补充和拾遗,这真是太遗憾了。

格雷厄姆:哦,当我们谈论买股时,就拿我本人来说,我在很实际地谈论美元和美分,利润和损 失,主要是利润。我要说如果每股有5 0美元流动资金的股票售价是3 2美元,那么它是个值得注意的股票。如果你购买了3 0家像这样的公司的股票,你肯定能赚钱。这样做不会亏钱的。这种方法有两个问题。其中之一是,如果你以流动资金的2/3的价格买股票,你所购买的是否就是 价值被低估的板块?我们自己的投资经历证实了这一点。第二个问题是,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巴特勒:那么是否有其他的方法呢?

格雷厄姆:哦,我今天下午一直在讲的是运用简单的标准来衡量证券的价值。然而,其他人试图去做的是选出施乐公司和3 M公司, 因为它们的长期前景较好,或者判断明年半导体行业会有较好的表现。这些看起来都不是令人信赖的方法。其他很多方法都比这些方法要好。

巴特勒:您在30年前是否也这么说了呢?

格雷厄姆:哦,没有。我在3 0年前对此并没有采取这样的否定态度。但是我所采取肯定态度的是你能够找到足够的个别公司的价值被低估的事例。

巴特勒:主张有效市场理论的人们在某种程度上把水搅浑了,是吗?

格雷厄姆:哦,他们声称如果他们关于有效市场理论的基本论点是正确的,人们应当研究股票价格行为,并尽量从中获利。对我而言,这并不是个鼓舞人心的结论,因为我在华尔街6 0年所看到的是人们并不能够成功地预测股票市场的变化。

巴特勒:那是当然了。

格雷厄姆:你所要做的事是听听《华尔街周刊》( Wall Street We e k )的说法,你能看出上面没有任何一篇文章具有股票市场将要发生什么事情的权威性或特殊见解。这些文章的作者们和那些经济学家们都有自己的观点,如果你问他 们,他们很愿意表述他们的观点。虽然如此,我认为他们不会坚持说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巴特勒:您对于指数基金怎么看?

格雷厄姆:我对指数基金的看法很鲜明。我有种感觉,机构的基金,至少它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开 始时应当以指数的概念加以管理,比方说,从标准普尔5 0 0种股票中选择1 0 0或者1 5 0支个股。然后交给基金的管理人斟酌处理的权力,只要他们愿意为他们所进行的改变承担个人责任。我假设给他们的报酬基本上或者以指数的方式加以衡量,比方 说,标准普尔指数, 或者以经理人进行改进的程度衡量。不过目前对此事进行的讨论中,大部分基金经理人不愿意接受这种观点,不接受的原因主要是他们认为,这种观点并非没有道 理,但是它并不适宜,因为不同的投资者有不同的要求。我对他们所说的不同的投资者有不同的要求的说法从来没有信服过。所有的投资都要求有满意的回报,而我 认为满意的回报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几乎相同的。所以我觉得过去2 0年的经验表明投资者根据标准普尔指数就能够做得比进行大量的工作、搜集情报和讨论更好。

巴特勒:格雷厄姆先生,您对一个有志于成为证券分析师和注册金融分析师的年轻人有什么建议吗?

格雷厄姆:我想建议他们研究股票市场的历史记录, 研究他们自己的能力,来确定他们是否能够找出一条投资的途径以达到他们的目标。如果他们已经这样做了,不管别人怎么做,怎么想,或怎么说,坚持走自己的 路。我们以前在我们的生意中就是这么做的。我们从来不随波逐流,我认为这对于年轻的分析师的成长是有好处的。如果他们读过《聪明的投资者》, 我觉得这本书比《证券分析》更有用, 并且从他们认为可能会获利的方法中进行选择,我向他们推荐坚持走自己的路这种方法。我有个侄子,数年前进入华尔街时来向我咨询。我对他说,“迪克, 我要告诉你一个切实可行的建议。你以平均1 5%的折扣购买封闭型的投资公司。让你的朋友们每月以一定的折扣价格投资于这些公司,这样你始终操纵这个游戏,事情会一帆风顺的。”他照这样做了, 在此基础上,他比较容易地开始了事业。后来,牛市来临,他转向了其他领域,做了很多投机生意。不过我认为,至少他在开始的时候是在稳健的基础之上的。建立 了稳健的基础,你就成功了一半。

巴特勒:您是否认为华尔街或者典型的分析师或基金经理人从激进型基金、成长性崇拜、个人独断的公司股票、双层市场中吸取了教训?

格雷厄姆:没有。他们过去常说他们什么都没忘记, 也什么都没学到,我说那些华尔街上的人,总体而言,他们什么都没学到,却把所有的都忘掉了。我对他们将来是否会有改观也没有信心。我觉得这个贪欲的行业, 存在着过度的希望,恐惧等等, 只要人类存在就会时时刻刻伴随着我们。巴格浩特(B a g e h o t),这位英国经济学家曾说过一段名言,描述了恐慌是如何发生的。总体而言,只要人们有钱,就可以输钱,人们进行投机并把钱输掉,这样就发生了恐慌。我对 于华尔街持嘲讽的态度。

巴特勒:不过华尔街上有一些独立思考的人在这个世纪里,他们的业绩不错,是吧?

格雷厄姆:的确,在华尔街取得成功必须具备两项要素。首先,你必须正确地进行思考; 其次,你必须独立地进行思考。

巴特勒:是啊,正确地而且是独立地。太阳将要在拉霍亚升起来了,你认为华尔街将会有怎样的阳光?

格雷厄姆:哦,自1 9 7 4年年中以来,当股票市场探底后,那儿一直阳光灿烂。我猜想华尔街始终未曾改变。现在的乐观情绪将会是过度的,继之而起的悲观情绪也将会是过度的。情况又 会周而复始,这就是所谓的“费里斯”(F e r r i s)轮,或者跷跷板,转椅,无论叫什么名字。而目前, 我的观点是,股票就总体而言还没有价值过高。然而似乎没有人担心1 9 7 0年和1 9 7 3年到1 9 7 4年的悲剧在未来大约5年内有可能重演。你可以在道·琼斯平均指数上下个注。

巴特勒:这是一次非常令人愉快和振奋的采访。我们盼望着在夏洛茨维尔(C h a r l o t t e s - v i l l e)收到您的回忆录手稿。十分感谢您, 格雷厄姆先生!

2008年8月30日星期六

《The Little Book That Builds Wealth (建立财富的小宝书)》

《The Little Book That Builds Wealth (建立财富的小宝书)》, 作者:Pat Dorsey。

基本策略:

  • 发现能在很多年里产生超过平均水平利润的公司。
  • 等待这些公司的的股票价格跌到内在价值以下,然后买进。
  • 持有这些股票直到公司业务变坏、股价过高,或你发现到更好的投资对象。这一持有期应该是以年计而不是以月。
  • 如果需要,不断重复这一过程。

护城河:

  • 着眼于“护城河”,可以使你避免买入一些短期内利润高速增长,但没有扩城河的公司。这些公司的利润/股价会很快下跌。
  • 如果你买入有强扩城河的公司,可减少永久性损失的机会,这些公司的生存能力要强得多。
    • 可口可乐/微软,可以在不成功的新产品中损失很多钱,但不会对它们的生存产生致使影响。
    • 麦当劳可以犯很多错,而这些错对其他公司来说可能是致使的,但对它来说可能只是暂时的低谷,仍然能很快重新振作。

假的护城河:

  • 出色的管理层:尽管在一些情况下,出色的经营策略和执行能力,能够使一家企业在困难的行业里取得成功。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行业特征要重要得多:好行业中经营得很一般的公司的长期资本回报,都要大大超过难以有护城河的行业中经营得最好的企业。
  • 出色的产品:创新、出色的产品,只能带来短暂的高收益,如果没有真实的护城河,竞争/模仿,会很快挤占这种利润。但在一些情况下,出色的产品确实能帮助创造实在的护城河。
    • Hansen Natural,推出了取得巨大成功的Monster动力饮料,并以此为基础和百威集团建立了长期的渠道协议(护城河)。
  • 规模:在竞争激烈的行业里,领先的市场份额会很快地被侵蚀:柯达,IBM(PC),Netscape,通用汽车。尽管在一些情况下规模确实能创造护城河,但在很少情况下,规模本身就是护城河的来源。
    • 市场份额本身不说明问题,更重要的是了解为什么会有高份额,才能判断这种份额是否能维持。
    • 在一些情况下,市场份额极度分散的行业里,各家公司都有很强的护城河:矫形设备公司(转换成本很高)。
  • 执行力:除非是有很难复制的业务流程,大多数情况下,竞争会使暂时拥有的效率优势很快失去。

护城河:无形资产

  • 品牌/专利/牌照:从客户那里得到额外报酬。核心在于是否能收取相对竞争能力更高的价格,否则价值不大。
  • 品牌:
    • 索尼,虽然是一个知名品牌,但现在很少有人愿意为买索尼品牌付更多的钱(苹果能)。
    • Tiffany,同样品质的钻石,价格比竞争对手高50%。
    • USG,建筑材料供应商,同样的产品价格要高10%~15%。它在工程公司中建立了高质量的信誉。
    • 品牌能降低客户的寻找成本,但知名品牌并不一定意味着定价能力。因为如果你的品质更高的话,成本也会更高。
    • 品牌的最大风险是它会失去吸引力。
  • 专利能成为护城河,但也有不少风险。专利有时间期限,而且专利权可能受到法律上的挑战。
    • 小心依据于少量/单一专利的公司。关注有能力持续产生专利产品的公司。
  • 政府牌照是有效的护城河,但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公司的价格/利润受到政策监管。最好的情况是需要政府牌照,但价格/利润上受到的监管很少:医药业。
  • 有力的护城河:能像垄断企业一样收费,又不会像垄断企业一样受到监管。
    • 信用评级公司:Moody's的经营利润率高于50%,资本回报率150%。
    • 老虎机生产商:严格的政府审批程序,使该行业的进入成本极高。
    • 盈利性高等教育机构:得到政府认可才能接受政府教育经费,转学分。
    • NIMBY(not in my backyard)“不要在我这里”企业:垃圾场/采石厂。要获得一系列的政府批准,成本很高。运输成本使得外来竞争很弱:40~50英里范围外就没竞争力。而炼油厂也有NIMBY特征,但因为份量轻,运输成本比例低,外来竞争容易。

护城河:转换成本

  • 银行的帐户转换成本很高,ROE平均为15%。
  • 财务软件:Intuit QuickBooks,竞争产品如微软的Money很难有特别新的功能,而转换成本很高。
  • 后台处理:数据库(Oracle),数据的证券托管(Fiserv, State Street)。
  • 成本比例不高但性能关键的供应商:Precision Castparts,飞机引擎和发电机中用的超强金属部件。
  • Photoshop/Illustrator/AutoCAD的学习成本很高。
  • 实验设备企业:Waters Corporation,新设备/技术人员成本高,从易耗产品中赚钱,资本回报率超过30%。
  • 在消费领域,转换成本通常都很低,因此很少有这类护城河。对零售/餐饮企业来说,很难建护城河。个别像沃尔玛/Home Depot通过规模,Coach通过品牌,建立了护城河。
  • 转换成本可能难以被观察到,因为这需要你对客户的经历有深切的了解。但转换成本可以成为非常有力、持续时间很长的护城河。而且转换成本可能在很多行业/领域里出现。

护城河:网络效应

  • 用的人越多,越有竞争优势,成为良性循环。非常强劲的护城河。赢家通吃。
  • 信用卡:一定的网络效应,持卡人越多,接受的商户越多;商户越多,持卡人越多。
  • 微软:强有力的网络效应,你不会用Windows产品就无法在今天的商业社会里生存。
  • 具有网络效应的企业通常在较新的行业里,以信息/知识为基础,而不是有形物为基础。因为有形物是“独占性”商品,一人用了别人就不能用了。而信息/知识是非独占性,可以无限人分享。
  • eBay占有美国网上拍卖85%的份额。但它在中国的经历也显示,在快速发展/客户喜好不明确的市场,网络效应可能受到威胁。
  • 交易所:期货交易所的网络效应最强,因为它所交易的合约有独特性。股票交易所的网络效应相对较弱,因为股票可以在不同的交易系统里进行交易。因此,网络效应在“封闭式”网络里最明显。网络的“可开放性”显示了其效应的强度。
  • 具网络效应公司的特征:网络规模与效应非线性。网络增加,单位收益增加。Western Union:分部越多,用它系统汇钱的人越多。
  • 第三方物流:Expeditors/C.H.Robinson,网络效应强大。连接用户和运输公司。使用者越多,效率越高。
  • Corporate Executive Board:针对大公司发行“最佳方式”报告。

护城河:成本优势

  • 成本优势体现在价格是客户购买时主要考虑因素的市场里。大多数是在“产品差异化”小的行业里。CPU/飞机制造/汽车,虽然都很复杂,但对顾客来说,功能上差别不多,成本是主要考虑因素。
  • 成本优势可能很快失去,关键是竞争对手是否容易复制。成本优势的来源可分为:操作流程、位置、资源。
  • 我们都知道西北航空/戴尔电脑是靠“操作流程”上的成本优势取胜,问题是为什么大家都知道它们的做法后,它们的成本优势仍能维持。
    • 很多原因使主要航空公司没有复制西北航空的做法:工会结构弹性差/高成本中转机场使它们无法像西北航空那样运行“点到点”线路/西北航空的统一舱位模式与他们的差异化舱位模式不相符。原有航空公司要得制西北航空,就要全部推倒重来。
    • 但对新的模仿者来说,西北航空已锁定了有利的线路和机场,而且锁定了一系列的新飞机订单。更重要的是,当原航空公司意识到西北航空的威胁时,它已足够强大。而新模仿者会很快被大公司扼杀在摇篮里。
    • 戴尔电脑起初和西北航空一样,原有厂商要模仿它的直销模式,就必须推倒重来。而新的竞争者也确实模仿它,并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 Gateway和Dell在1996年时的规模/盈利差不多。但由于它们一些决策上的错误使它们失败。Micron经营其他业务使它的效率不能像Dell 一样高。Gateway为了差异化和进入零售业而开零售店。
  • 但成本优势最终也会削弱/失去。而且,如果你的成本优势很大程度上靠了竞争对手的失误的话,更要当心。
    • 今天Dell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目前PC市场中笔记本的份额越来越高,而Dell在笔记本上的成本优势不明显(一体化生产,不像台式机那样拼装)。
    • 西北的护城河也不如当初那样强,部分原因在于大航空公司的经济状况越来越差,无力像以前一样打击JetBlue/AirTran这样的后起者。而这些公司可以复制西北航空的策略。
  • 依赖于“位置”的成本优势,更持久,因为难以复制:采石场/水泥厂/部分钢铁厂。
  • 拥有低成本的自然资源:矿产/纸浆(巴西的桉树成长期为7年,其他地区要10~20多年)。

规模优势:

  • 相对规模优势比规模的绝对值重要得多。
  • 建立广泛的渠道成本很高,但建立可边际成本很低。
    • UPS比FedEx的资本回报率更高,因为UPS的递送网络分散:大批运送车。而FedEx的隔论快速用的飞机的固定成本更高。
    • Darden Restaurants:Red Lobster连锁海鲜饭店,运送网络在运送海鲜上有优势。
    • Stericycle:收集/处理医疗垃圾。
  • 规模化成本优势:炼化厂/游戏生产(Electronic Arts发行成本高)/付费电视(BskyB用户最多,可为内容支付更高的价格)。
  • 小市场中的垄断者:市场小到只能容纳一家公司。
    • Graco:高端商用泵。市场容量不大,研发投入比例高,它的产品所产生的效果对最终用户来说很明显,而成本比例又不高(用于喷涂)。
    • Blackboard:针对大学用的学习系统。
    • 私有交运系统:飞机场。

丧失护城河:

  • 技术产品领域,技术进步太快,很容易丧失优势。这已是广为人知。但对应用技术的公司来说,这种影响可能更大,且少为人关注:柯达/报纸/长途电话/交易所的场内交易员(NASDAQ的影响)。
  • 行业格局变化,特别关注分散行业里的整合:零售业中大卖场的出现大大削弱了供应商的定价能力。
  • 全球化中一些依赖位置优势的护城河消失:巨大的劳动力成本差异使运输成本不重要。
  • 关注“不理性”竞争者:1980年代,Rolls-Royce从政府得到补助,大幅降价,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利润水平。
  • 不当扩张:微软进入太多没优势的领域。
  • 当一家能够持续涨价的公司,遭遇顾客对价格的抵制时,是护城河开始减弱的信号。
    • Oracle:原来一直能收取高额的维护费用,而现在第三方公司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受到认同。

发现护城河:

  • 分行业护城河比例
  • 一些行业中怎么做都难有高的回报,而一些行业中错得厉害都能取得高回报。
    • 资产管理公司:进入成本很低,太“成功”成本很高,需要有庞大的销售系统。成规模后护城河很容易维护。Janus:投资风格不再适合,原先出色的 收益表现变得很糟;内幕交易丑闻,面临诉讼;明星基金经理离开;管理资产减少一半。但在经营利润率经历了11%的低谷后,很快就回复到了25%的水平。
  • 在科技领域,软件企业比硬件企业更容易建立护城河。
  • 电信企业的护城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有利的监管环境或特殊的市场定位使它对竞争者没吸引力(如美国的乡村地区)。主要是在美国以外的地区。
  • 媒体企业虽然面临压力,但整体还是有不错的护城河。
    • 内容库:Disney/Time Warner。
    • 发布渠道:Comcast,多样性/广泛性,减轻内容最终失去吸引力的影响。
  • 医疗公司同样面临法规风险。销售产品(药/设备)的公司比销售管理服务(HMO)的公司更容易有护城河。
  • 直接面对消费者的企业通常很难有护城河。主要是因为转换成本低。
    • 流行的时装品牌/餐饮连锁经常会因为它快速的增长和每月新开多少店而引起关注,但实际很难抵抗竞争者的模仿。一些公司确实建立了护城河,如Bed Bath & Beyond/Best Buy/Target/Starbucks,但这些企业通常是通过在好象年里在一系列细小的细节上都做多而成功。是可能,太不容易。
  • 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公司与消费型企业正相反。具有护城河的比例相当高:IMS Health(处方药)、Dun & Bradstreet/Equifax(信用历史)、Stericycle(医疗垃圾)、Moody's(债券评级)、FactSet(金融数据整合)、 Blackbaud(针对非盈利机构的募资软件)。
  • 金融服务公司也容易产生护城河。投资银行/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期货交易所。但在保险行业,除了个别企业(Progressive/AIG),护城河很难,因为转换成本低。
  • 消费品行业有很多护城河。消费品牌需要很多年/很多钱才能建立起来。
    • 但要当心品牌价值不深:Kenneth Cole/Tommy Hilfiger(服装);受卖场自有品牌影响:Kraft/Del Monte(食品);低劳动成本改变行业:Ethan Allen/Steelcase(家具)。
    • 不要忽略特定市场品牌:McCormick(香料)、Mohawk(地毯)、Tiffany(珠宝)、Sealed Air(包装)。
  • 工业产品行业除个别企业外,很难有护城河。如最大的矿产公司:BHP/Rio Tinto。但在特定市场会有机会。
  • 能源行业比金属原料更容易有护城河。天然气企业从难以运输/输送中得益。石油从OPEC和高开发中受益。
    • 管道业中有不少护城河:类似自然垄断。
  • 公用事业依赖于监管环境。

大老板:

  • Steven Kaplan(University of Chicago):从边际上来说,针对新公司的投资者应该更注重于投资于一个强有力的业务,而不是强有力的管理团队。
  • 巴菲特:当一个拥有出众能力名声的管理层,试图制服一个拥有行业环境不利名声的业务时,没受到影响的是业务的名声。
  • David Neeleman:拥有成功的历史,但他成立的JetBlue仍然面临很大困难。虽然开始时,因为新飞机维护成本低,和新的员工成本相对低,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成本都上升。
  • 对CEO来说,要在没护城河的地方创建它,或在有护城河的地方摧毁它,都不容易。

财务做假指数

看到Societe General的分析师James Montier所写的一篇报告,提到他所设计的一个“财务做假指数”,感觉挺有意思,也觉得挺有借鉴意义。

他的这个指数从6个方面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评估:

1。“净利润”和“经营现金流”的差额越来越大。一般来说,管理层调节“净利润”的能力要大于调节“现金流”,因为净利润涉及对折旧、坏帐等各种因素的估计。

2。应收帐周转日延长。这说明应收帐的增长速度要快于销售增长。这可能是所谓“渠道流滑”——把库存转移到客户那里。

3。库存周转日延长。显示销售低于预期。

4。其他当前资产/销售额比增加。上面的2和3是广泛运用的分析指标,一些公司可能会把原本应属于应收帐/库存的帐目转到“其他当前资产”这个黑洞里。

5。折旧/固定资产原值比减少。可能显示管理层减少了折旧计提。

6。总资产高速增长。一些公司通过不断扩张来内在收益率不高的现实。

以上每项如果属实,就得1分;如果不存在这种情况,就得0分。这样,得6分的公司,就是6种情况都存在,做假指数最高。而任何一项都不存在的,就是0分,做假指数最低。

当然,如作者所指出的那样,这一指数只是一个研究的起点,而不能说指数高就一定做假,指数低就一定不做假。不过,据作者的统计,在1993年到 2003年的10年间,高“做假指数”的公司,在美国市场上,年收益率比市场低8%,在欧洲市场上,比市场收益低5%。而如果同时有高估值(比如高P/S 指标)和高“做假指数”的公司,则其表现更是要明显低于市场水平。

六 千 年 前 20080830 黃 金 冒 險 號 .陶 傑

  六 千 年 前 20080830 黃 金 冒 險 號 .陶 傑
  
  
  
  格 魯 吉 亞 為 什 麼 發 生 戰 爭 ? 要 看 看 地 圖 。
  
   這 個 國 家 夾 在 黑 海 和 里 海 當 中 的 一 片 土 地 走 廊 , 北 面 是 俄 羅 斯 , 南 面 由 西 至 東 : 土 耳 其 、 阿 美 尼 亞 、 阿 塞 拜 疆 。 在 地 理 上 , 格 魯 吉 亞 就 像 九 龍 塘 , 隔 一 座 獅 子 山 , 北 面 是 新 界 , 南 面 是 深 水 、 油 麻 地 、 觀 塘 。
  
  如 果 想 像 在 六 千 年 之 前 ─ ─ 只 是 想 像 而 已 , 不 要 毛 躁 , 不 是 真 的 ─ ─ 新 界 住 了 一 批 生 蕃 , 拿 着 弓 箭 、 石 炮 , 爬 到 獅 子 山 頂 , 俯 瞰 九 龍 塘 這 個 小 國 , 說 廣 播 道 住 着 他 們 的 族 裔 , 要 支 持 廣 播 道 獨 立 。
  
  為 什 麼 ? 因 為 其 實 有 一 條 水 管 , 由 觀 塘 穿 過 九 龍 塘 , 搭 到 深 水 去 灌 溉 農 田 , 而 且 水 管 還 繞 到 深 水 後 , 還 向 南 伸 延 , 一 直 南 通 旺 角 、 大 角 咀 和 尖 沙 咀 , 令 那 的 農 夫 可 以 種 田 。
  
  新 界 的 生 蕃 有 池 塘 和 河 流 , 有 很 豐 富 的 水 源 。 獅 子 山 下 這 條 水 管 , 不 關 他 們 的 事 , 但 另 外 在 香 港 島 , 另 有 一 群 人 強 丁 壯 的 土 著 , 隔 着 一 個 維 多 利 亞 港 , 向 九 龍 這 邊 喊 話 : 尖 沙 咀 、 旺 角 、 油 麻 地 , 都 跟 我 們 港 島 結 盟 了 , 你 們 九 龍 塘 、 深 水 和 觀 塘 , 什 麼 時 候 也 加 入 我 們 這 一 方 呢 ?
  
   港 島 那 邊 天 天 喊 話 , 新 界 的 生 蕃 早 就 毛 躁 了 , 他 們 拿 着 弓 箭 長 茅 , 站 在 獅 子 山 頂 , 俯 瞰 着 九 龍 半 島 , 天 天 在 怒 吼 。 眼 看 觀 塘 的 水 , 源 源 從 西 至 東 , 橫 向 經 過 九 龍 塘 , 向 深 水 一 帶 流 淌 , 港 島 的 土 著 , 又 時 時 派 代 表 到 九 龍 來 親 善 訪 問 , 彼 此 殺 野 豬 宰 山 羊 , 燒 烤 宴 客 , 獅 子 山 頂 的 生 蕃 , 豈 能 不 氣 得 哇 哇 亂 吼 ?
  
  一 直 想 翻 越 獅 子 山 , 殺 下 來 , 只 是 苦 無 機 會 。 這 一 天 , 九 龍 塘 幾 個 村 民 , 在 廣 播 道 這 個 地 方 , 發 生 爭 執 , 打 傷 了 幾 個 人 。 獅 子 山 頂 的 蕃 人 , 遠 遠 看 到 了 , 火 速 回 報 給 那 邊 鼻 孔 穿 着 一 根 牛 骨 的 酋 長 。 酋 長 大 怒 : 他 們 敢 欺 侮 我 們 的 人 呀 ? 大 軍 翻 山 越 嶺 , 殺 將 過 來 。
  
  這 時 , 港 島 的 太 平 山 頂 , 出 現 一 道 黑 黑 的 狼 煙 。 九 龍 塘 、 觀 塘 、 深 水 幾 個 部 落 看 見 了 , 雀 躍 不 已 , 大 家 高 呼 : 我 們 的 靠 山 快 要 派 救 兵 過 海 來 幫 我 們 了 ! 隨 新 界 蕃 兵 在 九 龍 塘 一 帶 燒 房 子 、 姦 淫 婦 女 , 深 水 、 旺 角 、 九 龍 城 , 紛 紛 宣 布 , 向 香 港 島 的 大 土 蕃 歸 順 了 。
  
  後 事 如 何 , 由 於 缺 乏 文 獻 記 載 , 無 從 稽 考 , 但 今 天 的 九 龍 塘 是 豪 宅 區 , 港 島 是 金 融 中 心 了 。 格 魯 吉 亞 就 是 當 年 的 九 龍 塘 , 石 油 管 道 鋪 在 地 底 , 從 里 海 邊 阿 塞 拜 疆 的 巴 庫 , 繞 進 本 國 , 南 下 土 耳 其 , 這 條 油 管 不 受 俄 國 控 制 , 運 到 歐 洲 可 以 暢 通 無 阻 。
  
  古 往 今 來 的 戰 爭 , 都 是 同 一 回 事 , 不 論 六 千 年 前 的 獅 子 山 下 , 還 是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黑 海 邊 , 所 不 同 者 , 是 兩 方 的 首 領 , 鼻 子 沒 有 穿 上 一 條 牛 骨 , 而 是 都 着 西 裝 。

陶 傑 短 評 : 政 治 大 頸 泡 症20080830

立 法 會 選 舉 開 鑼 , 去 年 議 員 表 現 , 結 算 總 賬 , 表 現 最 差 劣 的 「 十 大 」 之 中 , 大 多 數 是 「 功 能 組 別 」 人 士 。
立 法 會 的 功 能 組 別 , 今 日 還 有 何 「 功 能 」 ? 由 議 員 表 現 來 看 , 有 飲 紅 酒 功 能 , 食 雪 茄 功 能 , 瞌 眼 鲻 和 曠 課 的 功 能 。 況 且 許 多 功 能 組 別 , 即 使 有 一 名 代 表 , 也 不 能 保 障 其 行 業 的 利 益 。 例 如 飲 食 界 , 今 天 飲 食 生 意 難 做 , 誰 都 知 道 最 大 問 題 是 高 昂 的 租 金 , 租 金 問 題 , 又 來 自 地 產 商 。 立 法 會 功 能 組 別 的 議 員 , 如 果 由 商 人 的 政 黨 人 員 來 出 任 , 則 商 人 政 黨 與 地 產 商 又 有 天 生 的 血 緣 關 係 , 西 瓜 偎 大 邊 , 又 怎 會 為 飲 食 業 解 決 高 租 金 的 問 題 ? 何 況 地 產 界 也 有 一 名 功 能 組 別 議 員 在 議 會 , 你 有 利 益 , 我 也 有 利 益 , 功 能 組 別 漸 淪 為 裝 飾 品 , 長 期 堵 塞 正 常 的 民 意 渠 道 , 香 港 的 政 制 , 長 期 形 成 「 大 頸 泡 」 現 象 , 又 怎 會 不 因 一 宗 八 號 風 球 而 把 天 文 台 長 以 民 粹 來 鬥 得 五 勞 七 傷 ?
香 港 的 政 局 , 是 一 門 死 棋 。 立 法 會 既 不 能 有 效 監 察 政 府 , 惟 有 靠 傳 媒 。 但 傳 媒 日 益 自 律 , 日 漸 不 敢 批 評 阿 爺 , 為 顯 風 骨 , 只 會 把 政 府 高 官 開 刀 。 特 府 「 行 政 主 導 」 不 彰 , 傳 媒 踢 爆 施 政 謬 誤 , 立 法 會 才 懂 得 跟 進 , 如 梁 展 文 事 件 , 爆 發 於 立 會 休 會 期 間 , 民 憤 沸 騰 , 威 力 不 僅 超 越 了 議 事 堂 , 還 領 導 覑 立 法 會 選 舉 的 方 向 , 不 論 何 人 做 特 首 , 也 不 論 下 屆 立 法 會 是 否 建 制 派 當 道 繼 續 分 豬 肉 , 香 港 已 經 陷 入 結 構 性 的 不 可 管 治 之 症 。 九 七 大 限 , 如 何 投 票 , 以 奧 巴 馬 一 個 Change字 為 宗 旨 , 選 能 為 功 能 組 別 和 社 會 帶 來 變 革 的 人 , 即 使 如 此 , 也 能 力 有 限 , 因 為 港 人 已 經 選 擇 了 此 一 停 滯 的 共 業 。

记近期观察到的一些情况

注意到最近的大股东增持和行业收购: 新兴铸管 钢铁 大股东增持 PB:1.3
有研硅股 半导体 大股东增持 PB:1.9
福建水泥 水泥 行业收购 PB:1.5
祁连山 水泥 行业收购 PB:2.4
华新水泥 水泥 行业收购 PB:1.6
有研硅股其他均为上有工业企业,PB基本在1.5左右。是否可以理解为产业资本收购此类企业的心理价位在PB1.5附近?
以下是
当前主要上游行业市净率水平:
钢铁 PB:1.4
化纤 PB:1.7
建材 PB:2.2
化工 PB:3.9(不理解化工为何如此高?)
石化 PB:2.9
(这3个行业单纯看PB太片面)
有色 PB:2.7
煤炭 PB:3.7

石油 PB:3.5

目前似乎还未看到服务、消费品类企业有增持或收购行为。产业资本对这类企业如何估值还不是太明确,有待继续观察。

其实PB只是参考指标,相信产业资本更关注的是重置成本和企业未来创造的现金流。

再看按净资产收益率折算的殖利率。据上证报统计上半年净资产收益率8.3%(去除20%的投资收益约7.8%),折算为一年期净资产收益率为16.6%(去除投资收益15.6%)。再目前市场PB大约2.8,那么目前股票的殖利率约5.57%,大于目前银行国债到期利率4.277%。考虑到目前企业利润率处于高位有向均值(12%)靠拢的需要,似乎股票还不那么具有吸引力。

2008年8月29日星期五

上市公司上半年成本上升增速下降 每股收益创新高 (上证报08.8.30)

  ⊙本报记者 王璐

  

  沪深两市半年报披露今日正式落下帷幕。从统计数据看,与我国宏观经济稳定运行及上半年经济增速回落的特点相契合,已披露半年报上市公司 上半年整体业绩虽然处于增长通道,但增速下降,净利润同比增长率16.4%。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仍有0.2325元,创近年来半年度每股收益新高。

  据本报统计,截至8月30日,两市1619家上市公司如期披露了2008年半年报。这些公司上半年共实现营业收入56455.26 亿元,同比增长28.1%;营业收入总额占上半年我国GDP总值130619亿元的43.2%;完成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总额5527.39亿元,同比增长 16.4%。平均每家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87亿元,净利润3.41亿元。实现投资净收益合计1508.49亿元,占利润总额比重20.4%。

  按加权平均法计算,1619家公司今年中期平均每股收益0.2325元,同比增长7.12%;尽管这一增幅和去年同期52.6%的 增幅不可同日而语,但该项指标仍然创下近年来上市公司半年度每股收益的新高。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2121元,同样高于去年同期水 平。另外,1619家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22%,同比下降0.52%;平均每股净资产2.83元,较2007年同期增长13.8%;平均每股经营性 现金流0.3元,降幅50.95%。

  和往年一样,蓝筹企业在上市群体中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据统计,上证50样本公司上半年完成营业收入总额219171.61亿元,占全部公司营业收入总量的51.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3860.16亿元,占总量的比重达到69.8%。

  盈利能力方面,1619家公司中1400家上半年盈利,219家公司亏损,亏损面13.5%。盈利公司中,上半年每股收益超过1元的有34家, 其中,*ST宝硕、新安股份、潍柴动力等公司每股盈利能力都在3元以上。有51家盈利公司打算实施分配方案,其中拟派现公司33家,拟分红金额合计高达 362.2亿元,较2007年16家公司77.46亿元的分红金额增加284.74亿元。

  从统计数据中我们还发现,上半年上市公司整体业绩的发展态势与宏观经济形势保持了较高的一致性,即稳中有升。

  分行业来看,一批上市银行的业绩格外抢眼。据粗略统计,14家上市银行上半年共实现净利润2303.77亿元。换言之,全部公司净利润 总量的41.7%是由14家上市银行贡献的。相比之下,电力企业因面临来自原材料上涨和电价难涨两头的压力,利润空间极度萎缩,电力行业上半年毛利率排在 倒数第二。与此同时,一批原本属于绩优范畴的电力企业如上海电力、华能国际、漳泽电力等均出现较大额度亏损。

  生产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还直接导致上市公司营业成本的直线上升。据统计,1619家公司上半年主营业务成本总额 38201.49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32.8%。就单个公司而言,上半年主营业务成本增加的公司数量达到1211家,占样本公司的74.8%。

  有关人士表示,正是由于成本、费用的上升以及投资收益的缩水,使得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增长趋缓。展望下半年,从乐观角度来说,也许下半年 略为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有望促进上市公司业绩回暖;但从悲观的角度来说,由于融资条件趋紧、原材料成本压力较大、外部需求减弱等三重因素尚未明显改善,上 市公司盈利要实现高增长仍然面临较大压力。

2008年8月28日星期四

俄罗斯打算重绘欧洲地图

作者:格鲁吉亚总统米哈伊尔•萨卡什维利(Mikheil Saakashvili)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 2008年8月29日 星期五

俄罗斯为何入侵格鲁吉亚?现在一切真相大白。通过非法承认格鲁吉亚领土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独立,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Dmitry Medvedev)已清楚地表明,莫斯科的目标是用武力重绘欧洲地图。

这场战争决不是因为南奥塞梯或格鲁吉亚。莫斯科方面筹划多年,正通过此次侵略来重建帝国、增强对欧洲能源供应的控制,并惩戒那些相信民主能够在其邻 国蓬勃发展的人们。欧洲有理由感到担忧。令人感激的是,国际社会大多对此次入侵予以谴责,表明了对格鲁吉亚领土完整和主权的坚定支持。

我们的首要责任是指出俄罗斯的伎俩。莫斯科声称,入侵格鲁吉亚是为了保护南奥塞梯地区的该国公民。过去5年来,它居心叵测地为这一借口进行着准备, 通过在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非法签发护照,“制造”供其保护的俄罗斯公民。俄罗斯对少数民族这种关心的虚伪之处,可以用一个词表达出来:“车臣”。

这种虚伪已经演变成了伪善和犯罪。自俄罗斯入侵以来,该国军队一直在上述两个地区对格鲁吉亚人的村庄——包括冲突区以外地区——进行“清洗”,他们 纵火、奸污和杀人。人权组织已证明了这些行径。莫斯科没有让科索沃的先例重演:当时西方出面阻止了种族清洗。在格鲁吉亚,俄罗斯利用种族清洗来巩固其武力 吞并的成果。

俄罗斯的其它谎言也已被揭穿。最惊人的莫过于在入侵前夕荒谬地声称格鲁吉亚正在南奥塞梯实施种族屠杀,已有2000名平民遇难。一周后,莫斯科承认 只有133人丧生。其中绝大部分是军队的伤亡,是在俄罗斯入侵之后出现的。但种族屠杀之说的目的已经达到。在一个媒体对内容饥不择食的时代,弥天大谎仍行 之有效。

俄罗斯意在重绘欧洲地图的攻势,凭借的是散布假情报的手段。梅德韦杰夫本周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声称, 格鲁吉亚对南奥塞梯发动了进攻。事实上,我们的部队进入冲突地区,是在俄罗斯坦克驶入我们的领土,经过罗基(Roki)隧道挺进格鲁吉亚的南奥塞梯之后。 梅德韦杰夫还宣称,俄罗斯对格鲁吉亚领土没有任何不良企图。那它为什么轰炸并占领格鲁吉亚的城市,譬如哥里(Gori)?为什么占着我们的战略港口波季 (Poti)不走?

莫斯科还指望“历史健忘症”能够起作用。它希望西方会忘记其在阿布哈兹实施的种族清洗,这场清洗驱逐了逾四分之三的当地人——格鲁吉亚人、希腊人、 犹太人和其他人种——只留下控制之中、占少数的阿布哈兹人。俄罗斯还希望我们忘记,南奥塞梯不是由当地人治理的(本月的种族清洗之前,当地近一半居民是格 鲁吉亚人),而是由俄罗斯官员管辖。战争开始时,南奥塞梯事实上的总理、国防部长和安全部长全都是与该地区毫无瓜葛的俄罗斯族裔。

俄罗斯入侵图谋(靠散步假情报和武力吞并)的下一步是更换政权。如果莫斯科方面可以将格鲁吉亚的民选政府赶下台,那它也可以恫吓欧洲其他民主政府。这将止于何处?以我们对俄罗斯——尤其是其当前政体——的了解,情况不令人乐观。

上周,捷克前总统瓦茨拉夫•哈维尔(Vaclav Havel)为我们敲醒了警钟:“俄罗斯并不真正清楚自己始自哪里,止于何处。”他指出,俄罗斯现政权比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Leonid Brezhnev)时期的苏联“狡猾得多”。他应该是清楚的——上一次俄罗斯入侵一个欧洲国家时,他就在第一线。

梅德韦杰夫眼下正对乌克兰和摩尔多瓦发表威胁性的言论,并在克里米亚岛重施在格鲁吉亚用过的签发俄罗斯护照的伎俩。其中传递的信息十分明确。俄罗斯将为所欲为。

我相信,西方对俄罗斯最有力的回应,是保持团结和坚定,并立即向(格鲁吉亚)提供物资和政治支持。如果莫斯科试图利用其致命手段推翻我们的政府,让 我们用民主手段来抗击——这一手段使欧洲-大西洋地区保持了60多年的和平局面。用欧洲的政治和金融制度来支持格鲁吉亚,是最有力回应。令人遗憾的是,这 已不再是我们这个小国的事情,而是关系到西方能否坚守立场,捍卫一种维护国际安全的原则性做法,并让欧洲地图保持原样。

商业与水(经济学人)

Business and water
商业与水

Running dry
日益干涸

Aug 21st 2008 | NEW YORK
From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Everyone knows industry needs oil. Now people are worrying about water, too
每个人都知道工业需要石油。如今,人们也为水资源而忧虑。


“WATER is the oil of the 21st century,” declares Andrew Liveris, the chief executive of Dow, a chemical company. Like oil, water is a critical lubricant of the global economy. And as with oil, supplies of water-at least, the clean, easily accessible sort-are coming under enormous strain because of the growing global population and an emerging middle-class in Asia that hankers for the water-intensive life enjoyed by people in the West.

化学制品公司Dow的首席执行官Andrew Liveris 断言:”水是21世纪的石油。”和石油一样,水可以说是全球经济的重要润滑剂。和石油相似,由于全球人口增长和向往和西方人一样享受奢华水生活的亚洲中产 阶级的日渐涌现,水资源的供应正面临巨大压力──至少是清洁,容易抽取的水资源情况是如此。

Oil prices have fallen from their recent peaks, but concerns about the availability of freshwater show no sign of abating. Goldman Sachs, an investment bank, estimates that global water consumption is doubling every 20 years, which it calls an “unsustainable” rate of growth. Water, unlike oil, has no substitute. Climate change is altering the patterns of freshwater availability in complex ways that can lead to more frequent and severe droughts.

原油价格已从其先前高位回落,但对于活水使用的关注度却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一间名为高盛投资银行估计全球水资源消耗量20年翻一番,他们称之为” 无法承受”的增长率。水,不同于石油,它没有其他替代品。气候转变也正在以复杂的方式改变着活水可用模式,这些方式可引致更频繁和严重的旱灾。

Untrammelled industrialisation, particularly in poor countries, is contaminating rivers and aquifers. America’s generous subsidies for biofuel have increased the harvest of water-intensive crops that are now used for energy as well as food. And heavy subsidies for water in most parts of the world mean it is often grossly underpriced-and hence squandered.

无法律约束的工业化正在污染着河流和含水土层,这在贫穷国家里情况尤为常见。美国对生物燃料工作的确大力支助已使那些”耗水”作物的收成增加,而且使其可作为能源和食物两用。而在世界范围内的大多数地区,对水资源支助的费用高昂意味着水是非常低价的,因而造成了浪费。

All of this poses a problem, first and foremost, for human welfare. At the annual World Water Week conference in Stockholm this week, delegates focused on measures to extend access to clean water and sanitation to the world’s poor. But it also poses a problem for industry. “For businesses, water is not discretionary,” says Dominic Waughray of the World Economic Forum, a think-tank. “Without it, industry and the global economy falter.”

这些现象都首先带出一个问题──困扰人类福利的问题。这个星期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年度世界水资源周会上,代表们集中讨论了增加洁净水资源可用性和世 界范围内贫穷人口卫生条件的诸多方法。但那也带出一个工业问题。”对商业贸易而言,水并不是可任意挥霍的,”智囊团组织”世界经济论坛”的Dominic Waughray说道:”如果缺水,工业和全球经济会衰退。”

Water is an essential ingredient in many of the products that line supermarket shelves. JPMorgan, a bank, reckons that five big food and beverage giants-Nestlé, Unilever, Coca-Cola, Anheuser-Busch and Danone-consume almost 575 billion litres of water a year, enough to satisfy the daily water needs of every person on the planet.

超级市场货架上许多产品的必要成份是水。摩根大通估计食品饮料界五强──雀巢、Unilever、可口可乐、Anheuser-Busch和达能── 一年耗差不多575亿公升的水,这个量足以满足全球人口的日均总需水量。

Although agriculture uses most water (see chart), many other products and services also depend on it. It takes around 13 cubic metres of freshwater to produce a single 200mm semiconductor wafer, for example. Chipmaking is thought to account for 25% of water consumption in Silicon Valley. Energy production is also water-intensive: each year around 40% of the freshwater withdrawn from lakes and aquifers in America is used to cool power plants. And separating just one litre of oil from tar sands-a costly alternative fuel made viable by high oil prices-requires up to five litres of water.

尽管农业的用水量最大(如图表),但其他很多的产品和服务业也都依赖水资源。例如,制造出一块2分米长的半导体晶片需消耗13立方米的水。在硅谷 里,制造芯片的用水量估计占总量的25%。能源制造业也是耗水大户,美洲每年约4成从湖泊和水土层抽取的淡水,用作为能源工厂(电厂、水厂等)散热。而从 焦土沙 ──这种因原油价格高昂而获得生存空间的昂价替换燃料──中去分离出只是一公升的原油,则需要五公升的水。

Quality matters as much as quantity. According to the World Bank, around 90% of the rivers in China near urban areas are seriously polluted. The overall cost of water scarcity-from pollution and the depletion of groundwater-is estimated to be 147 billion yuan ($21.4 billion) a year, or almost 1% of China’s annual output. In 2007 poor water-quality cost China some $12 billion in lost industrial output alone.

质量和数量同样重要。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中国境内城市区域附近的河流有大约90%污染严重。由于水污染和地下水消耗所带来的水资源不足的总体代价 估计约为147亿人民币(21.4亿美元),大约是中国年度财政支出的1%。2007年,仅就水质低劣问题,中国的工业产值就缩减了120亿美元。

Elsewhere, Taipei City in Taiwan no longer allows companies to tap its groundwater, because of shortages. Firms in drought-ridden Australia have lived under stringent water restrictions for years. Southern Company, an electricity utility based in Atlanta, temporarily shut down some of its power plants last summer because of a drought. Indeed, according to a survey by the Marsh Centre for Risk Insights, 40% of Fortune 1000 companies said the impact of a water shortage on their business would be “severe” or “catastrophic”-but only 17% said they were prepared for such a crisis.

在其他地方,由于地下水短缺,台湾台北市不再允许私采地下水。在饱受旱灾困扰的澳大利亚,苛刻的水资源条例约束着各公司。坐落在亚特兰大的公用电力 公司Southern Company,去年夏天基于旱灾理由,关闭了旗下的一部份电厂。事实上,根据Marsh Center公司的一份危机窥探调查显示,<<财富>>杂志中世界1000强的40%都表示水资源短缺带来的冲击是”极严重的” 或”灾害性的”──但只有17%的公司表示他们水源危机有所准备。

Not all companies are sitting still. Since 1995 Dow has reduced the amount of water it uses per tonne of output by over a third. Nestlé cut its water consumption by 29% between 1997 and 2006, even as it almost doubled the volume of food it produced. And at Coca-Cola bottling plants from Bogotá to Beijing, schools of fish swim in water tanks filled with treated wastewater, testament to the firm’s commitment to clean all its wastewater by 2010 (it is 84% of the way there).

并非所有的厂商都毫无动静。从1995年起,Dow公司就将每吨产品的用水量减少了超过三分之一。在1997年和2006年间,雀巢公司将水消耗量 减少了 29%,而且是在其食品产量几乎翻倍的情况下,在可口可乐公司从波哥达(哥伦比亚首都)到北京的装瓶厂的装着中水的水缸里,很多群鱼在畅游,这是公司履行 义务的证明,可口可乐公司在2010年会处理其排出的所有废水(现在的废水处理率为84%)。

Cynics say such programmes are mere public relations. There is some truth to this. Companies that use freshwater in areas where it is scarce are understandably unpopular. Activists have attacked both Coca-Cola and Pepsi, for instance, for allegedly depleting groundwater in India to make bottled drinks. Coca-Cola took the matter to court and was exonerated by an independent commission, which blamed a regional drought for water shortages, but activists were not mollified. Coca-Cola has responded by redoubling its attention to water-for instance, by backing a scheme in Kaladera to teach villagers how to harvest rainwater and irrigate crops more efficiently. “Regulatory licences to water are not enough,” says Jeff Seabright of Coca-Cola. “We need a social licence-the OK from the community-to operate.”

有愤世嫉俗者表示,这些项目不过是公司出于营销目的而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公关策略罢了。这种说法也有现实支持。在水资源短缺的地区,使用活水的公司 自然不会受欢迎。例如,激进分子们已为在印度境内制造瓶装饮料而使地下水干涸的传闻而攻击可口可乐和百事两间公司。可口可乐公司将案件交由法院处理,独立 陪审团判其无罪,理由是引致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是自然旱灾。但激进分子们并没就此罢休。作为回应,可口可乐已将其对水资源的关注度提升了一倍──例 如,在Kaladeru城内,可口可乐支持了一个教导村民如何更有效地采集雨水和灌溉作物的计划。”常规的水资源采用执照并不足够,”可口可乐公司的 Jaff Seabright表示,”我们需要的是一份全社会性的执照──整个社群都点头的执照去对问题进行操作。”

Cutting water consumption can also make business sense. Using less water reduces spending on water acquisition and treatment, and on the clean-up of wastewater. Some firms have no choice. Elion Chemical in China is working with General Electric to recycle 90% of its wastewater to comply with Beijing’s strict new “zero-liquid discharge” rules, which bar companies from dumping wastewater into the environment. Of Nestlé’s 481 factories worldwide, 49 are in extremely water-stressed regions where water conservation and re-use is the only option.

减低用水量也可使生意运行得更合理。用更少的水可使花在水采集、处理和废水净化的花费减低。很多公司都没得选择。在中国,Elion Chmical公司正在帮助通用公司达到循环使用其废水的90%,这是为了符合北京城严格的”零液体排放”的新标准,这个新标准是要防止企业向自然环境倾 倒废水。雀巢公司全球范围内的491间工厂中,有49间位于水源紧张的地区,在这里只能选择水土保持和循环再用。

Such farsightedness is, alas, only a drop in the bucket. In a drought, even water-efficient factories can run into trouble. Moreover, the water used within a factory’s walls is often only a tiny fraction of a firm’s true dependence on water. José Lopez, the chief operating officer of Nestlé, notes that it takes four litres of water to make one litre of product in Nestle’s factories, but 3,000 litres of water to grow the agricultural produce that goes into it. These 3,000 litres may be outside his control, but they are very much a part of his business.

哎,这种远见只是沧海一粟。当旱灾发生时,水资源利用率高的工厂也会陷入困境。而且,一间工厂的用水量常常只是其公司真实用水量的一小部份。雀巢公 司主管 Jose Lopez说,公司车间厂房里制造一公升产品需花四公升水,但生产其产品原料的农产品的三千公升水也应计算在总用水量里。这3000公升水或许不在他的职 权范围之内,但确是雀巢整个产业链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

水?生命之源,没有石油或许还能生存;没有水等待我们的只有灭亡。高盛认为20年后用水量将翻番。目前没有数据,假设如此,那么到时水可能如石油比金贵。水净化、寻找水源、水循环势必得到大力发展,从投资的角度考虑何时才是进入的好时机呢?早期进入的企业无强大的财力、物力支持无法坚持到黎明,后进的资本无技术优势也没用。参考能源市场的情况,或许再一次在全球范围内出现新兴市场是是个好时机。

呵呵,预测几十年后的事,脑子秀逗了。。。

陶 傑 短 評 : 民 主 投 票 定 風 波 20080829

陶 傑 短 評 : 民 主 投 票 定 風 波 20080829
  
  
  
  颱 風 鸚 鵡 襲 港 , 風 球 變 幻 無 常 , 八 號 風 球 , 遲 遲 不 下 波 , 天 文 台 台 長 林 超 英 慘 成 人 肉 問 責 箭 靶 , 悲 憤 莫 名 , 要 向 公 眾 申 冤 。
  
   到 底 何 時 三 號 , 何 時 八 號 , 甚 麼 時 候 扯 球 , 何 時 落 波 , 一 個 颱 風 , 由 飛 鵝 山 頂 看 過 去 , 跟 與 天 水 圍 望 過 來 , 觀 點 角 度 , 橫 波 側 浪 , 時 時 不 同 。 可 憐 在 「 港 英 」 時 代 , 堂 堂 天 文 台 長 , 隨 時 由 格 林 威 治 調 來 , 專 家 氣 魄 , 一 言 九 鼎 , 說 三 號 就 三 號 , 五 號 就 五 號 , 無 人 異 議 , 今 日 香 港 民 怨 無 從 宣 洩 , 天 文 台 長 隨 時 成 為 出 氣 目 標 。
  
  如 何 改 善 天 文 台 長 的 處 境 ? 只 有 一 個 方 法 , 就 是 掛 幾 號 風 球 , 民 主 決 定 , 由 全 港 各 區 , 投 票 選 出 。
  
   天 文 台 只 須 在 網 上 公 佈 風 速 資 料 , 連 同 颱 風 風 眼 的 影 像 和 地 圖 , 由 新 界 東 、 九 龍 西 、 港 島 等 區 居 民 , 參 考 網 上 颱 風 資 訊 , 再 結 合 自 己 家 中 的 風 力 經 驗 , 網 上 投 票 , 一 起 決 定 應 該 是 幾 號 風 球 。
  
  如 飛 鵝 山 的 九 龍 東 區 , 由 於 有 錢 佬 和 老 闆 眾
   多 , 一 心 想 着 明 天 要 開 工 , 一 起 投 三 號 , 但 山 下 觀 塘 牛 頭 角 平 民 , 認 定 有 八 號 , 則 以 票 數 決 定 , 為 打 工 仔 爭 取 權 益 。 然 後 全 港 九 各 區 , 加 起 來 , 取 其 中 位 數 。 掛 幾 號 風 球 、 何 時 除 下 , 颱 風 的 日 子 , 全 港 實 行 風 球 普 選 , 如 此 天 文 台 長 , 不 但 即 可 每 次 打 風 即 免 遭 市 民 責 罵 , 人 格 聲 譽 受 重 創 , 而 且 民 主 投 票 , 全 港 一 起 決 定 , 由 選 舉 管 理 委 員 會 主 任 法 官 監 票 , 每 次 打 風 之 後 就 少 了 許 多 不 必 要 的 紛 爭 。 三 來 香 港 普 選 , 以 打 風 掛 波 為 試 點 , 爭 議 性 畢 竟 較 低 , 實 習 幾 年 之 後 , 全 港 市 民 適 應 了 「 天 文 民 主 」 , 再 向 「 人 文 民 主 」 進 發 , 總 好 過 天 文 台 台 長 堂 堂 知 識 分 子 , 年 年 遭 受 刁 民 蹂 躪 。

輪 椅 夫 人 20080829 黃 金 冒 險 號.陶 傑

輪 椅 夫 人 20080829 黃 金 冒 險 號.陶 傑
  
  
  
  陳 水 扁 黑 錢 案 , 女 主 角 扁 嫂 , 比 老 公 風 頭 更 甚 。
  
   一 個 女 人 坐 輪 椅 , 本 來 值 得 同 情 , 但 扁 嫂 的 本 事 , 是 把 一 張 輪 椅 坐 得 很 陰 森 ─ ─ 有 一 次 , 阿 扁 當 了 總 統 , 晚 上 十 點 鐘 才 回 家 , 打 開 門 , 看 見 扁 嫂 坐 在 輪 椅 上 , 手 持 一 張 菜 刀 , 她 懷 疑 老 公 在 外 有 了 人 , 大 喝 一 聲 , 揮 刀 要 拼 命 。
  
  非 常 希 治 閣 的 電 影 場 面 : 電 影 《 觸 目 驚 心 》 里 , 男 主 角 的 母 親 坐 在 輪 椅 上 , 關 在 閣 樓 , 輪 椅 緩 緩 轉 過 來 , 原 來 是 一 具 干 屍 。
  
   兇 殺 懸 疑 的 戲 劇 , 如 果 戲 中 的 女 人 坐 着 一 張 輪 椅 , 手 拿 一 張 刀 , 靜 靜 坐 着 , 有 一 隻 小 熊 玩 具 放 在 地 上 , 牆 壁 上 的 時 鐘 滴 答 地 響 着 , 敲 響 了 十 二 點 , 那 張 輪 椅 , 可 以 更 刺 激 觀 眾 的 腎 上 腺 。
  
  配 上 扁 嫂 這 一 張 天 生 刻 薄 的 臉 孔 : 面 無 薄 肉 , 瘦 可 削 骨 , 一 雙 充 滿 怨 恨 的 眼 睛 好 像 要 討 回 前 三 輩 子 的 債 , 不 笑 時 已 經 殺 氣 嚴 肅 , 掀 動 嘴 角 泛 起 一 絲 微 笑 時 , 就 像 動 手 要 剝 皮 的 信 號 , 好 似 從 前 聚 義 廳 明 火 執 杖 之 間 坐 在 虎 皮 椅 上 的 一 個 山 寨 夫 人 。
  
  她 的 輪 椅 , 午 夜 時 份 , 在 總 統 府 的 客 廳 推 着 , 吱 吱 吱 地 走 出 去 , 吱 吱 吱 地 轉 回 來 , 金 屬 冷 峻 的 交 磨 之 音 , 聽 上 去 會 令 人 覺 得 在 磨 刀 。 有 一 場 戲 : 阿 扁 熬 了 二 十 年 , 這 一 夜 , 終 於 憋 不 住 了 , 背 對 着 她 , 收 起 一 張 笑 臉 : 「 今 天 是 我 們 相 識 三 十 年 的 日 子 , 我 推 你 出 去 , 吹 吹 晚 風 , 好 不 好 ? 」
  
  輪 椅 上 的 這 個 女 人 , 半 信 半 疑 , 收 起 刀 子 。 鏡 頭 一 轉 , 阿 扁 把 老 婆 推 上 懸 崖 , 月 光 之 下 , 崖 下 的 浪 花 一 片 白 森 森 , 阿 扁 一 面 陰 陰 笑 着 , 一 面 唱 着 情 歌 , 輪 椅 一 點 點 往 上 推 , 推 到 多 風 的 最 高 點 。
  
  這 時 , 扁 嫂 忽 然 警 覺 了 , 霍 地 回 過 頭 來 , 在 懸 崖 邊 , 阿 扁 拼 命 把 輪 椅 推 出 去 , 女 人 伸 手 抓 他 的 臉 孔 , 嘶 叫 着 , 扭 打 成 一 團 , 到 底 還 是 阿 扁 力 氣 大 一 點 , 最 後 飛 起 一 腳 , 扁 嫂 帶 着 輪 椅 , 在 月 光 和 浪 花 聲 中 飛 墮 下 去 , 發 出 一 陣 裂 人 肺 腑 的 慘 叫 聲 … …
  
  好 在 台 灣 還 有 民 主 , 及 時 把 這 個 女 人 連 同 輪 椅 掃 了 下 去 。 在 一 個 獨 裁 社 會 , 設 想 如 果 慈 禧 太 后 也 半 身 不 遂 , 坐 着 一 張 輪 椅 進 出 坤 寧 宮 和 養 心 殿 , 後 面 由 李 蓮 英 來 推 着 , 清 末 的 十 年 , 不 知 還 會 多 冤 死 幾 人 。
  
  選 總 統 , 要 連 同 夫 人 一 起 選 的 , 有 其 妻 必 有 其 夫 , 十 年 前 , 她 還 是 小 白 兔 般 的 角 色 , 老 公 把 她 扶 上 台 , 她 兩 臂 環 攙 着 阿 扁 的 肩 背 , 笑 得 像 一 個 天 使 , 為 何 轉 眼 一 張 臉 如 此 詭 魅 呢 ? 那 張 輪 椅 , 是 權 力 的 魔 椅 , 坐 上 去 就 變 成 另 一 個 人 。
  
  一 個 扁 嫂 , 一 個 呂 秀 蓮 , 一 把 手 鎗 , 指 着 你 的 頭 , 叫 你 挑 一 個 來 陪 過 夜 , 你

理 想 的 偽 善

下 午 在 香 港 聽 到 陳 水 扁 選 上 台 灣 總 統 , 晚 飯 時 跟 老 婆 說 , 我 們 一 家 人 搬 去 台 灣 創 業 了 。 陳 水 扁 當 總 統 , 證 明 台 灣 的 民 主 是 真 的 , 這 個 訊 息 突 然 非 常 強 烈 地 吸 引 覑 我 到 台 灣 去 發 展 。 當 時 我 和 不 知 多 少 海 外 華 人 一 樣 , 都 為 陳 水 扁 感 到 驕 傲 , 視 他 為 照 亮 台 灣 的 希 望 。 在 我 的 心 中 , 陳 水 扁 那 時 是 代 表 了 台 灣 的 尊 嚴 和 驕 傲 。 在 台 灣 住 下 來 了 , 接 觸 到 不 同 階 層 的 人 , 我 感 覺 到 台 灣 人 的 自 信 心 真 的 較 前 大 了 許 多 。 突 然 間 整 個 台 灣 年 輕 化 了 , 充 滿 年 輕 人 的 活 力 和 衝 動 ; 在 台 灣 待 得 耐 了 , 我 發 現 這 的 確 是 個 令 人 興 奮 的 地 方 。   不 過 , 我 也 同 時 發 覺 , 台 灣 人 的 衝 動 比 年 輕 人 的 衝 動 要 複 雜 得 多 ; 台 灣 人 的 衝 動 造 成 的 摩 擦 , 讓 我 嗅 到 了 仇 恨 的 火 藥 味 。 台 灣 政 治 人 物 的 極 端 政 治 傾 向 和 手 段 , 反 映 族 群 怨 憤 、 撕 裂 發 出 的 令 人 不 安 的 咆 哮 。 年 輕 的 台 灣 充 滿 活 力 , 可 又 全 無 年 輕 人 的 朝 氣 , 有 的 只 是 舊 患 復 發 帶 來 的 呻 吟 , 為 什 麼 ?   初 到 台 灣 , 到 處 聽 到 人 們 說 他 們 愛 台 灣 , 那 時 我 覺 得 這 個 感 覺 理 所 當 然 。 及 至 這 樣 的 說 話 聽 得 多 了 , 我 開 始 覺 得 愛 台 灣 這 個 說 法 有 點 兒 古 怪 。 香 港 稅 低 , 貧 富 並 不 格 外 懸 殊 , 政 府 規 管 人 民 生 活 和 謀 生 的 法 例 不 多 , 雖 然 沒 有 台 灣 享 有 的 民 主 , 可 是 香 港 政 府 對 社 會 和 市 場 的 限 制 少 , 香 港 人 享 有 較 台 灣 人 為 多 的 自 由 。   在 九 七 年 回 歸 中 國 之 前 , 像 我 般 從 大 陸 逃 到 香 港 的 難 民 得 到 的 好 處 何 其 多 ? 可 是 起 碼 在 我 認 識 的 人 當 中 , 便 從 來 沒 有 人 會 把 愛 香 港 般 的 說 話 掛 在 嘴 唇 邊 。 香 港 對 我 好 , 那 又 還 用 說 嗎 ? 過 去 十 年 , 你 說 過 幾 句 媽 媽 我 愛 你 ? 不 將 這 樣 的 話 宣 諸 於 口 , 難 道 你 便 不 愛 媽 媽 嗎 ?   很 多 時 對 覑 你 越 是 愛 的 人 , 「 我 愛 你 」 便 越 難 說 得 出 口 , 當 然 老 婆 除 外 。 跟 老 婆 說 「 我 愛 你 」 , 好 討 她 歡 心 , 正 常 不 過 ; 可 是 國 家 也 要 取 悅 嗎 ? 國 家 又 不 是 受 了 傷 , 何 須 我 好 言 呵 護 ? 故 此 台 灣 人 像 是 受 了 傷 般 地 狂 躁 , 一 方 面 令 我 莫 名 其 妙 , 另 一 方 面 又 令 我 對 台 灣 另 眼 相 看 — — 起 碼 要 認 真 多 看 上 一 眼 , 以 免 看 漏 眼 了 些 什 麼 。   人 們 常 說 愛 是 麻 木 的 , 其 實 恨 更 是 盲 目 的 。 火 遮 眼 , 那 還 有 什 麼 可 以 看 得 清 楚 ? 仇 恨 之 心 也 讓 你 對 那 些 幫 你 發 洩 仇 恨 的 人 特 別 縱 容 。 若 然 幫 你 發 洩 的 人 是 掌 權 的 官 , 那 麼 他 們 更 會 靈 活 利 用 你 的 報 復 之 心 放 肆 濫 權 。 他 們 對 你 說 , 愛 台 灣 吧 , 你 便 感 動 得 熱 淚 滿 眶 , 什 麼 也 看 不 到 了 , 只 是 想 覑 愛 台 灣 , 以 致 見 不 到 他 們 在 做 什 麼 , 這 便 正 中 掌 權 的 人 下 懷 了 , 「 那 麼 就 叫 他 們 愛 台 灣 多 一 些 吧 ! 」 他 們 都 會 這 樣 想 。 他 們 因 此 整 天 纏 覑 你 , 要 你 一 定 要 愛 台 灣 。   又 有 些 人 說 , 他 們 愛 台 灣 , 那 是 為 了 心 理 上 的 平 衡 。 這 就 好 比 那 些 日 日 打 老 婆 , 可 又 不 斷 說 愛 老 婆 的 變 態 男 人 。 執 權 的 大 官 一 邊 貪 污 損 害 國 家 、 人 民 的 利 益 , 又 一 邊 嚷 覑 愛 台 灣 , 好 讓 他 們 得 到 良 知 的 告 解 。 口 口 聲 聲 說 愛 台 灣 , 一 雙 手 卻 忙 覑 接 贓 的 人 , 他 們 對 台 灣 的 傷 害 不 單 只 侵 奪 錢 財 , 更 嚴 重 的 是 道 德 的 敗 壞 ; 他 們 侵 奪 的 社 會 財 富 和 資 源 , 萬 萬 及 不 上 他 們 那 些 愛 台 灣 的 政 策 給 社 會 帶 來 的 損 害 。   民 主 理 想 的 實 現 , 創 造 了 新 的 台 灣 。 有 了 新 的 台 灣 , 不 少 人 便 以 為 是 時 候 實 現 比 民 主 更 宏 大 的 理 想 。 這 個 時 候 , 越 是 充 滿 理 想 的 言 論 概 念 , 便 越 是 聲 價 十 倍 ; 而 學 者 精 英 社 會 賢 達 政 客 官 僚 都 不 忘 滿 嘴 巴 都 是 理 想 , 不 知 不 覺 間 追 求 理 想 便 成 為 了 愛 台 灣 的 同 義 詞 。 愛 台 灣 就 是 追 求 充 滿 理 想 的 未 來 , 故 此 愛 台 灣 也 成 為 了 追 求 理 想 。   我 清 楚 記 得 , 剛 到 台 灣 時 , 社 會 上 下 都 嚷 覑 要 停 建 核 四 發 電 廠 , 結 果 建 到 一 半 便 停 了 下 來 作 廢 。 今 天 電 費 飆 升 、 怨 聲 四 起 , 建 核 電 廠 之 議 再 度 流 行 。 當 日 那 些 將 建 核 四 等 同 世 界 末 日 , 非 要 馬 上 停 建 不 可 的 人 , 現 今 他 們 為 什 麼 不 站 出 來 向 人 民 作 個 交 代 ? 他 們 可 能 以 為 毋 須 交 代 , 因 為 他 們 是 為 社 會 追 求 理 想 , 就 算 那 是 不 切 實 際 的 追 求 又 有 何 相 干 ? 反 正 他 們 都 已 經 過 飽 癮 了 。   對 他 們 來 說 理 想 是 否 可 行 並 不 重 要 , 他 們 只 負 責 追 求 理 想 , 這 個 追 求 會 帶 來 多 少 損 耗 , 那 可 不 是 他 們 的 責 任 ; 他 們 只 是 要 輕 輕 鬆 鬆 瀟 瀟 灑 灑 地 用 最 偉 大 的 口 號 來 愛 台 灣 。 這 種 不 管 台 灣 死 活 的 愛 , 做 起 來 輕 鬆 , 看 起 來 偉 大 , 那 是 多 麼 划 算 的 工 作 啊 。 阿 扁 的 八 年 一 直 凝 聚 覑 這 理 想 主 義 的 氣 氛 , 深 入 社 會 的 每 一 個 階 層 。 八 年 時 間 便 是 荒 廢 在 追 求 這 虛 無 的 理 想 , 阿 扁 八 年 , 國 庫 用 光 了 , 而 一 事 無 成 , 便 是 這 個 原 因 。   今 天 , 阿 扁 海 外 洗 黑 錢 , 終 於 暴 露 出 他 一 家 上 下 分 贓 的 貪 婪 惡 相 。 發 生 這 樣 的 悲 劇 , 那 固 然 是 阿 扁 個 人 道 德 敗 壞 、 政 壇 道 德 薄 弱 所 致 , 但 真 正 的 元 兇 卻 是 偽 善 的 理 想 主 義 及 其 併 發 症 。 阿 扁 是 以 喊 理 想 口 號 治 國 , 只 要 口 號 喊 得 合 情 合 理 , 你 便 會 相 信 我 、 支 持 我 ; 在 你 來 說 , 我 做 不 做 得 到 並 不 重 要 , 反 正 那 只 是 個 理 想 罷 了 。 只 要 我 喊 叫 的 理 想 表 示 我 愛 台 灣 , 那 麼 我 便 有 刀 槍 不 入 的 護 身 符 。 只 要 舉 起 一 塊 愛 台 灣 的 招 牌 , 那 麼 不 管 是 做 好 事 還 是 做 壞 事 也 沒 有 人 管 了 , 不 幸 不 少 人 出 於 私 利 而 選 擇 了 後 者 。   阿 扁 的 八 年 爛 政 讓 人 民 看 穿 了 理 想 主 義 是 如 何 虛 偽 、 如 何 空 洞 , 故 此 他 們 放 下 理 想 選 擇 了 馬 英 九 來 拼 經 濟 。 可 是 馬 政 府 團 隊 又 可 有 看 破 理 想 主 義 的 幻 象 、 吸 取 阿 扁 追 求 理 想 八 年 的 教 訓 , 洗 心 革 面 從 此 多 做 實 事 、 少 談 理 想 ?   我 對 這 個 並 不 樂 觀 。 你 看 , 以 曾 巨 威 為 首 的 賦 改 會 傳 出 來 的 話 題 , 不 便 全 是 充 滿 理 想 主 義 色 彩 、 不 切 實 際 好 高 騖 遠 的 嗎 ? 他 們 不 都 是 像 阿 扁 和 他 的 官 員 那 樣 , 一 味 抓 緊 掌 權 的 機 會 追 求 理 想 , 不 顧 今 日 台 灣 經 濟 有 多 低 迷 、 人 民 生 活 多 拮 据 , 一 天 到 晚 只 是 在 想 點 子 加 稅 。 像 賦 改 會 這 樣 的 言 論 又 怎 不 教 人 不 寒 而 慄 ? 好 心 啦 , 請 你 們 真 的 為 人 民 的 利 益 多 多 覑 想 , 做 點 實 事 吧 ! 今 日 台 灣 的 經 濟 已 給 重 稅 壓 得 透 不 過 氣 來 , 不 減 稅 鬆 綁 讓 經 濟 好 起 來 , 讓 更 多 人 有 工 作 , 窮 人 的 生 計 只 會 更 加 難 過 。 好 心 啦 , 請 你 們 先 讓 台 灣 的 經 濟 好 起 來 吧 , 到 國 家 富 強 了 起 來 才 追 求 你 們 偉 大 的 理 想 吧 。 可 以 嗎 ? 這 個 要 求 不 是 太 不 合 情 理 吧 ? !   陳 水 扁 海 外 洗 黑 錢 一 案 , 我 看 也 只 是 冰 山 一 角 。 陳 水 扁 已 經 被 國 民 黨 打 成 過 街 老 鼠 , 到 整 座 冰 山 崩 塌 , 真 相 大 白 , 陳 水 扁 還 可 以 鑽 到 哪 裡 去 ? 他 會 否 丟 下 殘 廢 的 老 婆 一 走 了 之 ? 如 果 逃 走 了 , 他 自 己 的 問 題 是 解 決 了 , 但 那 對 民 進 黨 將 是 個 大 災 難 。 阿 扁 跑 掉 , 他 的 罪 孽 便 全 都 壓 到 民 進 黨 的 頭 上 去 , 讓 整 個 民 進 黨 代 他 贖 罪 。 這 個 罪 孽 將 壓 得 民 進 黨 永 不 超 生 , 那 麼 民 進 黨 就 真 的 給 阿 扁 害 死 了 。   陳 水 扁 面 對 的 司 法 壓 力 只 會 有 增 無 減 , 故 此 他 一 走 了 之 的 引 誘 亦 將 越 來 越 大 。 他 走 了 留 下 的 罪 孽 將 壓 扁 民 進 黨 , 令 他 們 永 無 翻 身 的 機 會 , 那 對 馬 政 府 來 說 當 然 是 有 利 的 了 。 故 此 馬 政 府 不 必 派 人 去 監 察 他 , 怕 他 逃 掉 。 民 進 黨 反 而 非 要 派 人 看 守 住 他 不 可 , 因 為 留 下 來 , 他 便 一 個 人 揹 起 整 個 罪 孽 ; 只 消 跟 他 一 刀 兩 斷 , 民 進 黨 便 可 以 輕 鬆 爬 起 來 了 , 他 逃 走 了 民 進 黨 反 而 將 暗 無 天 日 。   馬 政 府 看 來 會 徹 底 追 查 陳 水 扁 海 外 洗 黑 錢 , 把 有 關 的 商 家 一 併 揪 出 來 給 予 應 有 的 法 律 懲 罰 , 從 此 了 斷 所 有 的 官 商 勾 結 。 故 此 馬 政 府 應 該 抓 緊 這 個 機 會 , 加 強 打 擊 所 有 貪 污 弊 案 的 政 治 人 物 和 官 員 , 以 消 除 烏 煙 瘴 氣 以 重 整 政 壇 的 道 德 。 陳 水 扁 罪 大 惡 極 , 但 他 的 罪 孽 會 給 台 灣 商 界 和 政 界 帶 來 道 德 重 整 的 機 會 , 那 會 給 台 灣 締 造 說 不 盡 的 好 處 。 陳 水 扁 對 台 灣 的 貢 獻 看 來 就 只 有 這 一 點 了 。

坐看雲起時 : 如果遠方有戰爭 080828

坐看雲起時 : 如果遠方有戰爭 080828
  
  
  
  俄 國 入 侵 格 魯 吉 亞 , 是 哄 動 國 際 的 大 事 , 一 九 三 八 年 , 希 特 拉 揮 軍 入 侵 捷 克 , 當 時 的 英 國 人 還 以 為 希 特 拉 只 想 收 復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戰 國 恥 的 失 土 , 萬 萬 沒 想 到 這 是 一 場 人 類 浩 劫 的 序 幕 。
  
  二 十 一 世 紀 可 能 從 此 改 造 。 香 港 人 沉 浸 在 奧 運 的 氣 氛 和 所 謂 「 梁 展 文 風 波 」 的 喧 噪 裡 。 這 種 事 也 算 「 風 波 」 ?
  
   香 港 人 太 安 於 逸 樂 了 , 不 識 人 間 一 個 「 慘 」 字 。 坦 克 和 荷 槍 實 彈 的 陸 軍 , 開 進 格 魯 吉 亞 的 村 莊 , 獸 兵 兇 神 惡 煞 , 向 平 民 亂 槍 掃 射 , 這 才 是 真 正 的 風 波 。
  
   外 國 傳 媒 報 導 戰 爭 , 喜 歡 從 人 情 味 的 小 事 入 手 , 以 小 見 大 。 華 文 報 紙 報 導 格 魯 吉 亞 多 輕 描 淡 寫 , 讀 者 對 國 際 新 聞 沒 有 興 趣 , 電 訊 社 也 每 天 流 水 作 業 報 導 俄 軍 派 了 多 少 兵 、 格 魯 吉 亞 死 了 多 少 人 。 數 字 是 事 實 的 根 本 , 是 這 類 正 路 的 新 聞 , 只 有 冷 冰 冰 的 資 訊 , 少 了 一 個 字 , 叫 做 「 情 」 。
  
  英 國 《 衞 報 》 有 一 段 報 導 是 這 樣 寫 的 :
  
   「 奧 克 六 十 七 歲 , 他 的 拖 鞋 在 前 廳 的 地 板 上 。 在 廚 房 裡 , 他 的 午 飯 還 沒 有 吃 完 。 在 桌 子 上 有 一 幅 他 年 輕 時 的 黑 白 照 片 , 在 前 蘇 聯 的 黑 海 之 濱 , 當 時 他 還 年 輕 , 赤 裸 上 身 作 大 力 士 狀 。
  
  但 此 刻 他 倒 臥 在 大 門 口 的 血 泊 中 。 這 一 天 是 八 月 十 二 日 , 奧 克 在 吃 午 飯 , 聽 見 門 外 一 陣 坦 克 逼 近 的 隆 隆 聲 。 他 打 開 門 , 頭 伸 出 街 外 , 看 見 俄 國 軍 隊 的 坦 克 開 進 他 的 村 子 。 幾 哩 之 外 就 是 謀 求 獨 立 的 南 奧 塞 梯 了 。 這 時 候 一 顆 流 彈 打 進 他 的 腦 袋 。 他 的 屍 體 在 街 上 仰 躺 了 一 個 月 , 已 發 出 屍 臭 , 屍 身 變 黑 。 鄰 居 想 為 他 掩 埋 屍 體 , 但 進 村 的 俄 軍 不 許 。 奧 克 的 女 兒 住 在 首 都 迪 比 力 斯 , 還 不 知 道 父 親 被 殺 的 消 息 。 」
  
  西 方 新 聞 的 寫 作 方 式 , 充 滿 影 像 動 感 。 像 這 段 新 聞 , 記 者 的 筆 就 是 電 影 鏡 頭 。 先 來 一 個 所 謂 「 環 境 shot 」 , 向 讀 者 展 示 廳 房 、 餐 桌 、 照 片 等 生 活 細 節 , 製 造 一 股 懸 疑 感 。 筆 鋒 一 轉 , 突 然 出 現 一 具 屍 體 , 然 後 再 詳 細 交 代 死 因 , 最 後 俄 軍 入 侵 的 戰 爭 大 背 景 才 隱 隱 浮 現 。 學 過 英 文 新 聞 寫 作 的 人 , 都 會 明 白 西 方 新 聞 以 小 證 大 , 「 一 沙 一 世 界 , 一 花 一 宇 宙 」 , 從 小 處 入 手 , 這 種 寫 作 手 法 , 叫 做 「 倒 裝 三 角 型 」 。
  
  外 國 新 聞 報 導 評 論 , 這 是 魅 力 所 在 。 戰 爭 是 人 類 的 不 正 常 活 動 , 沒 有 人 在 搗 鬼 , 也 沒 有 所 謂 新 聞 。 中 國 宣 稱 「 以 人 為 本 」 , 西 方 的 文 化 生 活 , 早 就 以 人 為 本 了 , 從 文 藝 復 興 時 期 , 達 文 西 的 油 畫 摒 棄 了 畫 耶 穌 和 上 帝 , 畫 聖 母 和 天 使 , 第 一 個 把 「 人 」 的 肖 像 帶 到 世 上 , 令 蒙 羅 麗 莎 永 垂 不 朽 。 人 的 價 值 觀 從 此 確 立 , 永 垂 不 朽 。
  
  我 喜 歡 看 戰 爭 的 回 憶 錄 , 閱 讀 戰 爭 的 報 導 , 不 是 為 了 隔 岸 觀 火 , 而 是 居 安 思 危 。 今 天 我 們 在 享 用 美 食 , 穿 着 華 衣 , 享 受 相 對 自 由 的 空 氣 和 天 倫 之 樂 。 但 在 幾 千 哩 的 地 方 , 同 一 時 間 有 許 多 平 民 晴 天 霹 靂 , 命 運 逆 轉 , 只 因 為 莫 斯 科 的 一 個 狂 人 總 統 , 要 完 成 他 的 「 大 國 之 夢 」 , 為 了 證 明 自 己 , 一 拍 桌 子 向 地 圖 一 指 , 派 出 幾 萬 大 軍 把 無 數 家 庭 殘 酷 地 壓 碎 。
  
   我 喜 歡 聽 上 一 代 的 人 述 說 戰 爭 的 故 事 , 因 為 他 們 親 歷 其 境 。 何 東 爵 士 的 孫 兒 何 鴻 毅 說 , 他 讀 小 學 的 時 候 , 涉 水 過 河 去 上 課 , 日 本 人 的 飛 機 在 上 空 開 槍 , 子 彈 像 跳 棋 一 樣 擊 在 水 上 。
  
  金 庸 先 生 說 他 讀 小 學 時 的 故 事 。 他 從 杭 州 到 浙 江 衢 州 上 課 , 日 軍 的 飛 機 在 浙 江 扔 鼠 疫 細 菌 彈 。 班 上 一 個 同 學 中 了 鼠 疫 菌 , 在 班 主 任 的 帶 領 下 , 金 庸 把 同 學 的 屍 體 放 在 搭 架 上 , 用 草 蓆 蓋 好 , 抬 到 郊 外 埋 葬 。
  
   這 是 催 人 淚 下 的 故 事 。 查 先 生 極 力 反 對 戰 爭 , 與 英 國 的 哲 學 家 羅 素 一 樣 , 他 常 常 說 , 沒 有 經 歷 過 戰 爭 的 人 , 不 知 道 戰 爭 的 殘 酷 。 不 錯 , 我 們 對 戰 爭 的 印 象 , 都 是 荷 李 活 電 影 或 電 腦 遊 戲 。 戰 爭 對 於 這 一 代 年 輕 人 , 只 是 特 技 虛 擬 的 一 個 Game , 他 們 太 幸 福 了 。 過 分 的 幸 福 , 會 衍 生 愚 昧 的 。
  
  天 空 小 說 家 李 我 也 告 訴 我 他 在 珠 江 口 經 歷 戰 亂 的 故 事 。
  
   那 時 他 十 七 八 歲 , 在 廣 州 跟 隨 一 個 「 大 天 二 」 — — 也 就 是 江 湖 大 佬 , 專 責 運 送 煙 土 。 有 一 夜 他 把 煙 土 放 上 一 艘 小 船 , 在 河 道 上 行 走 , 日 軍 在 河 邊 巡 邏 , 大 光 燈 向 他 照 過 來 。 李 我 掏 出 腰 間 的 駁 殼 槍 , 向 大 燈 打 了 一 響 。 燈 光 立 時 盲 了 , 馬 上 跳 水 逃 遁 。 第 二 天 在 河 邊 的 一 條 村 莊 上 岸 , 看 見 日 軍 挨 個 在 搜 身 。 村 民 說 : 「 昨 夜 有 個 游 擊 隊 打 死 了 一 個 日 軍 , 現 在 蘿 蔔 頭 在 搜 捕 那 個 英 雄 。 」
  
  經 歷 過 戰 爭 而 又 生 存 的 人 , 是 命 運 的 眷 顧 。 為 什 麼 死 於 流 彈 的 是 他 而 不 是 我 ? 戰 神 肆 虐 的 時 候 , 就 像 胡 亂 伸 手 抽 獎 。
  
   在 戰 爭 片 中 , 最 令 人 難 忘 的 是 波 蘭 導 演 波 蘭 斯 基 的 《 鋼 琴 戰 曲 》 , 還 記 得 片 中 那 個 猶 太 鋼 琴 師 嗎 ? 德 軍 進 城 把 他 的 家 人 抓 進 集 中 營 , 他 半 途 逃 脫 , 跑 到 一 座 廢 墟 。 德 軍 的 坦 克 開 進 來 , 隔 着 一 堆 殘 垣 敗 瓦 , 坦 克 追 着 他 向 他 重 炮 開 轟 , 就 像 一 個 人 追 着 一 隻 夏 日 的 蚊 子 來 打 , 啪 、 啪 、 啪 , 生 命 的 價 值 是 如 此 卑 微 而 渺 小 , 鋼 琴 家 身 邊 的 斷 牆 一 座 座 被 炮 彈 炸 碎 , 還 是 拼 命 奔 跑 , 比 每 一 發 炮 彈 早 半 秒 , 最 後 他 活 了 下 來 。
  
  今 天 我 們 活 得 好 好 的 , 有 一 碗 飯 吃 , 雖 然 不 是 魚 翅 , 有 一 口 茶 喝 , 雖 然 只 是 普 洱 而 不 是 紅 酒 , 就 應 該 感 恩 。 在 關 於 戰 爭 的 文 學 作 品 中 , 有 一 首 余 光 中 的 詩 「 如 果 遠 方 有 戰 爭 」 最 為 感 人 。 高 中 的 時 候 , 我 讀 了 這 首 詩 , 一 口 氣 背 下 來 , 以 後 天 涯 海 角 , 旅 行 到 很 遠 的 地 方 , 寂 寞 的 時 候 , 我 會 在 心 中 唸 一 遍 :
  
   「 如 果 遠 方 有 戰 爭 , 我 應 該 掩 耳 , 或 是 該 坐 起 來 , 慚 愧 地 傾 聽 ? 應 該 掩 鼻 , 或 應 該 深 呼 吸 , 難 聞 的 焦 味 ? 我 的 耳 朵 應 該 聽 你 喘 息 着 愛 情 , 或 是 聽 榴 彈 宣 揚 真 理 ? 」
  
  詩 人 把 叫 床 和 槍 聲 並 列 , 想 像 險 奇 , 確 實 , 當 你 還 有 得 聽 叫 床 的 時 候 , 請 多 珍 惜 , 明 天 即 使 沒 有 炮 彈 , 歲 月 會 把 枕 邊 的 人 , 化 為 一 堆 枯 骨 。

無 證 是 福 20080828 黃 金 冒 險 號 .陶 傑

無 證 是 福 20080828 黃 金 冒 險 號 .陶 傑
  
  
  
  四 年 後 , 奧 運 移 師 倫 敦 , 倫 敦 的 官 員 話 中 帶 骨 : 英 國 早
  
  已 是 民 主 國 家 , 不 須 要 藉 辦 奧 運 來 證 明 甚 麼 。
  
  這 句 話 無 意 中 刺 了 許 多 人 的 痛 處 。 然 而 確 實 當 人 到 了
  
  「 不 須 要 自 我 證 明 」 的 時 候 , 就 活 出 了 境 界 。
  
  蓋 茨 是 世 界 首 富 , 他 吃 每 頓 飯 , 不 必 都 用 紅 燒 翅 做 頭 盆
  
  , 天 鵝 肉 和 穿 山 甲 雙 拼 , 然 後 虎 鞭 燉 人 參 、 熊 掌 燴 燕 窩
  
  , 一 盆 盆 排 出 來 , 因 為 到 了 今 天 , 創 意 、 慈 善 、 智 慧 的
  
  名 牌 播 揚 在 外 , 蓋 茨 是 第 一 個 創 立 隨 和 的 「 IT 裝 」 的 人
  
  : 格 仔 襯 衣 , 坐 在 一 張 高 凳 上 , 玩 着 Power Point 做 展 銷 會
  
  , 當 這 個 人 本 身 已 經 是 名 牌 , 就 不 必 天 天 一 身 Gucci 和
  
  Armani ─ ─ 人 活 到 財 富 和 名 氣 都 浮 遊 自 在 的 時 候 , 不 必
  
  再 證 明 甚 麼 了 , 這 才 是 福 。
  
  在 世 上 有 太 多 時 時 要 刻 意 證 明 自 己 的 人 : 他 遲 到 半 小 時
  
  , 說 剛 剛 才 跟 Donald 吃 過 午 飯 , 由 特 首 辦 趕 來 ; 問 他 下
  
  星 期 天 有 沒 有 空 , 他 婉 辭 , 說 下 星 期 約 了 老 布 殊 和 芭 芭
  
  拉 , 在 阿 拉 斯 加 上 郵 輪 , 不 是 一 般 的 Royal Carribean ─ ─
  
  這 艘 破 船 , 五 年 前 他 就 坐 膩 了 , 這 次 他 坐 的 是 布 殊 家 族
  
  的 私 人 遊 船 , 不 過 George Junior 沒 有 空 , 他 要 在 白 宮 應 付
  
  格 魯 吉 亞 危 機 , 這 次 無 法 join 大 家 , 一 早 Say 了 Sorry 。 大
  
  家 都 靜 下 來 , 你 眼 看 我 眼 , 不 止 心 生 肅 敬 , 還 暗 中 為 他
  
  上 一 個 約 會 的 Donald 高 興 : 嘩 , 原 來 拐 七 搭 八 的 Donald 跟
  
  在 座 的 我 們 一 樣 , 都 間 接 是 美 國 總 統 一 家 的 密 友 。
  
  香 港 是 一 個 有 機 會 就 要 「 晒 冷 」 的 城 市 : 手 上 有 何 籌 碼
  
  , 袋 中 有 幾 張 金 咭 , 是 哪 個 機 構 的 VIP 會 員 , 有 意 無 意
  
  , 如 果 不 晒 出 來 , 擒 七 打 八 地 就 找 不 到 將 來 商 機 發 展 的
  
  着 力 點 。
  
  然 而 富 而 不 必 時 時 自 我 證 明 , 才 叫 做 貴 。 因 為 在 刻 意 證
  
  明 自 己 的 過 程 里 , 證 明 成 功 了 , 固 然 會 帶 來 一 時 的 亢 奮
  
  ; 但 口 袋 里 的 那 批 亮 晶 晶 的 名 字 拋 售 完 畢 , 還 有 沒 有 新
  
  的 貨 源 ? 須 要 不 斷 開 拓 , 其 實 也 很 痛 苦 。
  
  倫 敦 的 首 相 府 在 唐 寧 街 , 是 一 座 平 民 風 格 的 小 公 寓 , 沒
  
  有 白 宮 的 草 地 噴 泉 , 首 相 在 里 面 辦 公 起 居 , 廚 房 與 一 般
  
  民 居 一 樣 在 樓 下 。 有 一 次 , 舉 行 內 閣 會 議 , 愛 爾 蘭 共 和
  
  軍 的 火 箭 炮 從 後 街 射 過 來 , 落 在 首 相 府 的 後 花 園 , 首 相
  
  馬 卓 安 探 頭 朝 窗 外 看 了 看 , 宣 布 散 會 。
  
  中 國 文 化 本 來 很 推 許 這 種 哲 學 : 許 地 生 的 「 落 花 生 」 ,
  
  父 親 教 兒 女 , 在 後 園 種 植 , 最 好 種 花 生 , 果 實 埋 在 泥 土
  
  里 , 不 是 花 花 綠 綠 結 在 樹 上 。 上 一 代 潮 州 人 發 達 了 , 還
  
  是 一 碟 干 燒 兩 面 黃 , 一 匙 醋 , 一 勺 白 糖 , 送 以 一 碗 粥 。
  
  人 活 到 不 必 刻 意 證 明 自 己 的 時 候 是 有 福 的 , 因 此 奧 運 在
  
  倫 敦 , 在 英 國 人 一 片 自 嘲 中 , 世 界 一 樣 在 期 待 。

陶 傑 短 評 : 阿 Rain 是 民 族 英 雄 20080828

陶 傑 短 評 : 阿 Rain 是 民 族 英 雄 20080828
  
  
  
  韓 國 歌 星 Rain 出 席 北 京 奧 運 閉 幕 禮 , 與 一 批 港 台 歌 星 大 唱 華 語 歌 , 即 引 起 韓 國 公 憤 , 大 罵 Rain 賣 國 。
  
  遭 到 中 國 利 用 , 大 唱 華 語 曲 , 向 國 際 發 出 錯 誤 訊 息 , 以 為 韓 國 是 中 國 的 附 庸 。
  
   中 國 有 民 族 主 義 亢 奮 症 。 韓 國 一 樣 有 , 而 且 論 偏 激 、 偏 執 、 橫 蠻 , 韓 國 民 族 主 義 的 癲 狂 指 數 原 來 不 低 於 其 鄰 國 。 阿 Rain 登 台 京 奧 唱 歌 , 為 何 一 定 是 淪 為 中 國 的 附 庸 ? 為 何 不 能 換 一 個 角 度 , 其 實 是 阿 Rain 深 入 敵 後 , 成 功 領 導 一 班 中 台 藝 人 狂 歡 , 當 夜 表 演 , 論 台 型 、 魅 力 、 領 袖 風 範 , Rain 比 其 他 一 眾 中 港 台 歌 星 出 眾 , 為 何 不 是 阿 Rain 將 中 港 台 變 成 了 他 大 韓 民 族 歌 神 王 國 的 附 庸 ?
  
  民 族 主 義 激 起 的 憤 青 精 神 病 , 癥 結 就 在 這 : 只 執 迷 其 一 , 看 事 物 不 識 其 二 , 更 不 知 這 個 世 界 還 有 許 多 另 類 角 度 之 其 三 其 四 。 韓 國 人 不 必 氣 急 敗 壞 , 閉 幕 禮 之 夜 , 阿 Rain 的 風 采 其 實 與 碧 咸 相 當 , 這 一 點 早 由 國 際 承 認 : 因 為 「 倫 敦 八 分 鐘 」 預 告 , 一 眾 英 國 舞 蹈 人 , 趕 上 紅 巴 士 之 際 , 人 人 打 出 一 把 雨 傘 , 下 雨 , Rain , 才 會 「 開 遮 」 , 這 個 動 作 , 就 是 英 國 佬 撐 Rain 的 意 思 , 曲 線 大 讚 Rain 的 歌 藝 威 冠 奧 運 之 意 。 精 神 狀 態 平 衡 一 些 好 , 做 人 太 過 激 憤 , 只 會 精 神 分 裂 。 Rain 哥 是 民 族 英 雄 , 不 是 韓 奸 賣 國 賊 , 明 白 嗎 , 一 眾 韓 懵 們 ?

俄国为何必须承认南阿独立?

作者: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Dmitry Medvedev)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 2008年8月28日 星期四
本周二,俄罗斯宣布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地区独立。这并非轻率做出的决定,也充分考虑了后果。但我们必须在一切可能的后果和对形势的清醒认识之间权 衡轻重——这些形势包括阿布哈兹和奥塞梯人民的历史,他们自由表达的独立意愿,过去几周内悲剧性事件,以及国际上此类举动的先例。

并非世界上所有民族都拥有自己的国家地位。许多民族都快乐地生活在与其它民族共享的国境线之内。俄罗斯联邦就是一个例子:许多民族和国民和睦共存。但有些民族无法忍受在其他民族的监护下生活。处理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民族之间的关系,需要极度小心。

共产主义分崩离析之后,俄罗斯甘心接受了“失去”14个前苏联共和国的事实。这些共和国成为了独立国家,尽管有大约2500万俄罗斯人留在了不再属 于自己的国家。其中有些国家在对待少数民族时不能给予他们应得的尊重。格鲁吉亚就立刻剥夺了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自治区”的自治权。

格鲁吉亚政府关闭了阿布哈兹人民在苏呼米的大学,理由居然是阿布哈兹人据称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语言、历史或文化,因此不需要一所大学,你能否想象阿布 哈兹人民对此会有何感受?新独立的格鲁吉亚使其少数民族经历了一场邪恶的战争,导致数以千计的民众流离失所,播下了不满的种子,而这种不满只会不断加剧。 这些都是一触即燃的火药桶,就摆在俄罗斯家门口,而俄罗斯维和部队竭力阻止它们点燃。

然而,西方国家无视局势的微妙,无意地(或有意地)助长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人民自由的希望。他们与格鲁吉亚总统米哈伊尔•萨卡什维利 (Mikheil Saakashvili)紧密勾结;而这位总统上任后的第一项举措就是打破了另一个自治区阿扎尔的自治,同时毫不掩饰其压制奥塞梯和阿布哈兹人民的企图。

与此同时,西方国家不顾俄罗斯的警告,迅速承认科索沃地区脱离塞尔维亚,非法宣告独立。我们一贯主张,在科索沃独立之后,不可能再告诉阿布哈兹和奥 塞梯人民(以及世界各地许多其它群体),适合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的做法不适合他们。在国际关系中,不能对某些国家应用一种规则,而对其他国家应用另一种规 则。

注意到预警信号后,我们不懈地劝说格鲁吉亚签署一项协议,承诺不对奥塞梯和阿布哈兹人民使用武力。但这遭到了萨卡什维利的拒绝。在8月7日至8日的夜里,我们明白了他这样做的原因。

只有疯子才会这样孤注一掷。他真的以为,俄罗斯会坐视不顾,听任他对沉睡中的茨欣瓦利城发动全面攻击,杀害数百名爱好和平的平民(其中大多数是俄罗 斯公民)吗?他真的以为,当他的“维和”部队向俄罗斯军队开火(他们本应与其俄罗斯战友共同阻止南奥塞梯的麻烦),俄罗斯会袖手旁观吗?

俄罗斯别无选择,为了挽救生命只能反击。这不是我们选择的战争。我们对格鲁吉亚领土没有任何不良企图。我们的军队进入格鲁吉亚,摧毁发动攻击的基 地,然后便撤离了。我们恢复了和平,但无法抚平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人民的担心与渴望——当萨卡什维利(在美国和北约(Nato)其它一些成员国的合谋与怂 恿下)不断表示要重整人马,收复“格鲁吉亚领土”时,我们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此后,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共和国的总统请求俄罗斯承认两国独立。

我肩负着一个重大决定。考虑到奥塞梯和阿布哈兹人民自由表达的意愿,根据联合国宪章(UN charter)和其它国际法的基本准则,我签署了一项法令,俄罗斯联邦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我们与格鲁吉亚人民的友谊历史悠久,对他们的遭遇深 感同情。我真诚地希望格鲁吉亚人民有朝一日能拥有他们应得的领袖,一位关心他们的国家、与高加索地区所有人民发展互敬关系的领袖。俄罗斯将为实现这一目标 提供支持。

论起居调摄功法

论起居调摄功法

面宜多擦,发宜多梳,目宜常运,耳宜常凝,齿宜常叩,口宜常闭,津宜常咽,气宜常提,心宜常静,神宜常存,背宜常暖,腹宜常摩,胸宜常护,囊宜常裹,言语宜常简便,皮肤宜常干沐,食饱徐行,摩脐擦背,使食下舒,方可就坐.

所论精要至极,可使人毕生受用无穷

2008年8月27日星期三

陶 傑 短 評 : 「 倫 八 」 寒 酸 解 讀 2008-8-27

陶 傑 短 評 : 「 倫 八 」 寒 酸 解 讀 2008-8-27
  
  
  奧 運 閉 幕 禮 , 倫 敦 八 分 鐘 出 場 , 造 成 民 意 大 撕 裂 , 愛 國 憤 青 認 為 「 倫 八 」 製 作 寒 酸 , 不 敢 與 中 國 的 排 場 硬 碰 , 因 為 「 英 貧 中 富 」 , 中 國 人 民 吐 氣 揚 眉 ; 相 反 , 有 一 批 具 有 國 際 視 野 之 民 意 認 為 , 金 錢 無 法 堆 砌 品 味 , 倫 敦 八 分 鐘 風 格 清 新 , 論 人 文 風 格 , 則 是 「 英 優 中 劣 」 。
  
  此 時 , 張 大 導 現 身 , 竟 然 大 讚 「 倫 八 」 創 意 夠 棒 , 指 出 自 備 巴 士 平 台 , 摒 棄 大 會 舞 台 , 勇 於 突 破 , 體 現 了 文 化 特 色 。 張 藝 謀 是 中 國 大 藝 術 家 , 權 威 無 敵 , 一 句 頂 一 萬 句 , 但 如 此 明 長 他 人 志 氣 , 暗 滅 自 己 威 風 , 張 大 導 話 中 有 話 , 有 如 開 幕 禮 的 一 個 「 和 」 字 , 內 涵 豐 富 , 值 得 研 究 。
  
  「 倫 八 」 明 衝 京 奧 而 來 , 在 倫 敦 , 誰 都 知 道 英 國 人 最 擅 長 等 巴 士 排 隊 , 何 以 當 夜 上 巴 士 表 演 , 一 夥 乘 客 演 員 竟 然 爭 先 恐 後 上 車 ? 分 明 是 揶 揄 「 國 人 」 搭 巴 士 的 搶 包 山 姿 態 。 然 後 一 個 小 女 孩 從 車 門 走 出 , 竟 然 踏 在 乘 客 的 背 上 前 進 , 這 是 甚 麼 意 思 ? 是 諷 刺 「 走 向 世 界 」 的 中 國 只 是 一 名 兒 童 , 還 是 該 女 童 是 維 多 利 亞 女 皇 象 徵 , 踏 在 中 國 人 民 的 背 上 橫 行 ?
  
  然 後 倫 敦 高 官 發 話 挑 釁 , 指 倫 敦 早 已 民 主 , 不 必 藉 奧 運 來 證 明 自 己 , 這 句 解 畫 , 配 合 當 夜 表 演 的 倫 敦 人 , 個 個 表 情 輕 鬆 歡 快 , 呼 吸 議 會 民 主 的 自 由 空 氣 , 此 一 暗 喻 , 張 大 導 沒 有 理 由 看 不 懂 。 看 懂 而 大 讚 , 又 是 甚 麼 意 思 呢 ? 凡 有 血 性 的 中 國 人 , 都 要 大 喝 : 奧 運 閉 幕 式 , 中 國 就 是 好 過 倫 敦 那 寒 酸 貧 窮 平 常 的 八 分 鐘 , 不 要 受 張 大 導 誤 導 才 好 。

夢 後 空 虛 20080827 黃 金 冒 險 號.陶 傑

  夢 後 空 虛 20080827 黃 金 冒 險 號.陶 傑
  
  
  奧 運 閉 幕 , 原 來 還 要 經歷 一 個 「 後 奧 運 空 虛 心 理 症 候 期 」 , 許 多 人 回 到 鳥 巢 , 看 見 人 去 巢 空 , 昨 天 還 是 億萬 人 山 人 海 的 歡 呼 , 今 天 卻 一 片 荒 漠 , 好 似 超 現 實 畫 家 達 里 的 畫 面 , 沒 有 幾 個 人 能經 受 得 起 如 此 震 撼 , 很 容 易 發 瘋 。
  
  連 鳥 巢 也 漸 漸 變 成 了 一 具 聖 物 。鳥 巢 的 形 狀 本 來 就 像 一 個 子 宮 , 孕 育 出 一 個 奧 運 盛 世 的 新 中 國 。 現 在 中 國 政 府 準 備向 鳥 巢 動 手 , 改 建 為 夜 總 會 , 許 多 憤 青 受 不 了 , 覺 得 母 親 的 子 宮 受 辱 , 有 如 父 親 的祠 堂 被 拆 , 是 很 褻 瀆 的 事 。
  
  「 聖 物 崇 拜 」 是 一 門 古 老 的 學 問 , 源 自耶 穌 。 耶 穌 釘 十 字 架 之 後 , 最 著 名 的 是 留 下 了 一 塊 裹 屍 布 , 收 藏 在 意 大 利 土 靈 城 ,後 來 經 高 科 技 驗 證 , 裹 屍 布 是 十 三 世 紀 的 仿 製 品 。
  
  還 有 謁 見 耶 穌 出生 的 三 博 士 , 他 們 的 頭 蓋 骨 , 收 藏 在 德 國 科 隆 大 教 堂 的 地 窖 。 在 中 世 紀 , 有 人 兜 售十 字 架 的 一 截 殘 敗 的 聖 木 , 最 聳 人 聽 聞 的 , 是 公 元 十 世 紀 , 有 人 聲 稱 收 藏 了 耶 穌 在嬰 兒 時 施 行 割 禮 後 留 下 的 一 塊 小 小 的 發 了 黑 的 包 皮 , 號 稱 是 耶 穌 留 下 唯 一 的 肉 身 殘餘 ─ ─ 想 一 想 也 對 , 既 然 都 升 天 了 , 耶 穌 沒 有 一 丁 點 的 骨 頭 殘 餘 , 除 了 剛 生 下 來 切下 的 這 一 方 寸 肉 身 。 這 塊 聖 皮 , 據 說 後 來 不 知 去 向 , 如 果 是 假 的 , 證 明 那 時 的 騙 子, 能 想 人 所 不 能 想 , 腦 筋 轉 得 真 快 。
  
  鳥 巢 不 改 拆 , 留 每 年 要 維 修 , 有 人 抗 議 , 鳥 巢 是 「 奧 運 精 神 」 的 象 徵 , 不 應 該 「 商 業 化 」 。
  
  鳥 巢 只 是 其 中 一 屆 舉 辦 奧 運 的 場 館 , 不 是 奧 運 本 身 。 正 如 惠 康 超 級 市 場 , 出 售 可口 可 樂 , 不 可 以 說 惠 康 就 是 可 口 可 樂 的 「 象 徵 」 , 拆 掉 一 座 超 市 , 等 同 摧 毀 了 可 口可 樂 的 招 牌 ? 這 種 錯 亂 的 思 維 , 是 眼 見 一 座 空 場 產 生 的 幻 覺 , 就 是 「 後 奧 運 症 候 群」 。
  
  佛 家 說 得 不 錯 , 不 論 鳥 巢 、 水 立 方 , 都 是 浮 華 的 名 相 , 沉 迷 其中 , 高 潮 過 後 , 生 理 虛 脫 了 , 自 陷 在 精 神 的 虛 妄 之 中 。 奧 運 從 來 是 一 盤 生 意 , 商 業化 有 什 麼 不 對 ? 耶 穌 的 包 皮 , 如 果 今 天 拍 賣 , 一 樣 會 賣 得 千 億 天 價 , 買 家 一 定 是 中國 富 豪 , 梵 蒂 岡 不 會 有 異 議 。
  
  因 此 , 夢 醒 了 , 不 要 貪 戀 昨 夜 狂 歡 的回 憶 。 鬧 鐘 響 了 , 你 身 邊 那 個 同 居 的 男 人 , 嘴 巴 還 在 啣 一 口 事 後 煙 , 盯 着 天 花 板 出神 ? 把 煙 蒂 從 他 嘴 角 拔 掉 , 把 襯 衣 扔 給 他 , 啐 一 口 : 去 去 去 , 起 床 吧 , 今 天 又 是 正常 的 一 天 。

2008年8月26日星期二

须具备对ROIC进行快速心算的能力

须具备对ROIC进行快速心算的能力

不一样的境界,用于自勉

须具备对ROIC进行快速心算的能力

好的投资者既需要良好的大局观,也需要对数字很敏感。定性分析的能力和定量分析的能力都很重要,二者不可偏废。只知道用数据往死里分析而没有大局观的人,往往只关注了枝节性的、零碎的、局部的信息,而忽视了全局性的、根本性的信息,难以成为好的投资者;同样,仅有定性分析能力和大局观但对数字不敏感的人,容易陷入不切实际的幻想和浪漫,容易忽视安全边际和最起码的数学常识,在行情逆转时往往受到了不必要的巨大损失,要知道:幻想和浪漫及买价过高从来就是价值投资最大的敌人。

价值投资者对价值的观点是:价值有3种源泉——资产价值、盈利能力价值、成长的价值,因此,估值方法的选择须以竞争优势的强度而定,对于无竞争优势的公司、只有一般竞争优势的公司、有强大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的公司,其估值方法是不同的。

用Ohlson模型来刻画一下,价值的计算公式就是:



这其中的逻辑很简单,就是:成长只是价值的一个因素,当公司ROIC超过WACC时,成长是正面因素;当ROIC低于WACC时,它是负面因素。因此,关注ROIC的驱动因素,才可谈“价值创造”,单纯讨论成长性是毫无意义的。

因此,投资者须对公司的ROIC有较好的理解和把握,而且对ROIC得有很好的心算能力。

ROIC跟ROE一样,是衡量公司财务绩效的重要指标,但ROIC与ROE比起来有一些明显的优点:1、ROE衡量会计利润与净资产的比值关系,而净利润本身就属于一个容易操纵的因素,ROE易受异常财务杠杆的影响。而ROIC衡量的是NOPLAT与投入资本IC的比值,衡量的是经营利润率,而且剔除了资本结构变动的影响;2、ROIC便于直接与资本成本相比较,这是ROE不具备的优点。

但ROIC不像ROE能直接找得到,ROIC的计算需要费一些周折,好的投资者就需要在细节处比别人更强一些、更快一些、更熟练一些。好的投资者须对ROIC有快速心算的能力。

ROIC的公式很简单:

ROIC=NOPLAT/IC

NOPLAT=EBIT*(1-t)

IC=经营性营运资本经营性长期资产=全部股东权益有息负债-非核心资产

EBIT=营业利润财务费用-非核心投资收益(要注意的是:现在的利润表格式不一样了,营业利润包括核心投资收益和非核心投资收益)

因此,计算ROIC的关键是对公司业务能进行快速分解,快速阅读公司资产负债表及报表附注,分解出公司的“核心资产”和“非核心资产”;快速阅读公司的利润表,分解出公司的“核心收益”和“非核心收益”。

之所以强调“快速心算”能力,其实主要是强调运算的速度,好的投资者绝对是应该对数据很敏感的,而不是拿着Excel比划或者拿着计算器算半天。

分析公司的历史数据时,要具备对ROIC快速心算的能力,一阅读报表,脑海里就要浮算出一系列的数据:近几年公司的IC一般是多少?未来IC是否会大量增加?目前非经营性资产有多大的规模?公司的营业利润率一般有多高?其中非核心投资收益又有多大比重?未来的税率会有变动吗?

看着这些数据,脑海里要能闪电般的计算出EBIT大概是多大,NOPLAT又是多大,公司的IC是多少,ROIC是多少。对此应该能进入一种“有能力无意识”的状态,如公司历史的ROIC大概维持在25%以上,我们就马上能断言这是一家值得跟踪的公司,如心算出来公司的ROIC一直低于10%,我们也能马上断言这是一家平庸的公司。

之所以强调心算能力,一方面是锻炼自己的数字敏感性,另一方面也是研究的需要。尽管我们需要精耕细作,但现实生活是多变的,有时候投资机会稍纵即逝,容不得我们花上十天半月的慢慢算。

心算出来的东西未必相当精确,但对ROIC的心算则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久而久之,那种商业感觉和灵感就出来了。投资更多的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而艺术性的东西,好多是不需言传的或者拿出来反复算的。像巴老一年能读1万多份报表,我想固然他有天才,但更多的原因应该是他抓住了其中的关键,具备一种超强的心算能力和快速估值的能力。不然的话,怎么可能一年读1万多份年报呢?

快速估值的能力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奢望,但对业务的快速分解、对公司资产、收益的快速分解,快速心算出公司的ROIC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李笑来: 如何摆脱经验主义的局限

李笑来: 如何摆脱经验主义的局限
曾经在《把时间当作朋友》的最后一节,提到过“需要太长时间才可以获得的经验很难传递,就是因为缺乏现有的经验作为支撑……”——这是“经验主义”的局限。实际上在上一篇《想明白(之二十一)》里,提到很多人归纳和演绎的时候,本质上说的是同样的事情,因为归纳依赖经验,然而经验存在局限:首先,个体的经验有限;其次,群体的经验有限;最后,不仅存在无法通过个体或者群体经验获得的知识,还存在与现有经验相悖的知识。(对此我曾在《把时间当作朋友》4.b里曾详细解释。)
很多人来信问我,“如何摆脱经验主义的局限呢?”——这显然是高估了我的一个问题。因为我已经尝试着尽量解释清楚了,但显然做得不是很好。事实上,谁都无法完美地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最终每个人都要依赖他的经验来回答这个问题。然而,仅因为不可能就放弃也不尽然正确,尽管这听起来像是个悖论,但每个人都生活在悖论中:因为每个个体都是在无意义的生命中寻求意义。所以,如果非要让我说出一些步骤的话,也并非不可能。
1. 深刻了解经验的局限
摆脱经验主义局限的第一个技巧就是“了解经验主义的局限”。尽管相对的比例很难确定,但是很多的重要知识都具备同样的属性:“了解本身已经基本等同于掌握”。“经验主义存在局限”就是这样的知识。然而,很多的时候许多人会因为恐惧而放弃这种在知识,转而不顾是否准确地再次依赖“现有的、明知道并不完整的经验”。这就好像尽管从道理上每个人都能明白“在游泳池里如果肢体抽筋了的话,只需要仰在水中不动就肯定不会沉下去”,然而最终却几乎没有谁会那么做——那一瞬间巨大的恐惧会打败绝大多数人。同样的道理,无论有人为他们讲解过多少遍,听得时候他们无论点了多少次头,当股市大跌的时候,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割肉而不是补仓(这第二个例子显然会引起显然的争议——看不出道理在哪儿的读者请自行忽略这个例子)。所以,摆脱经验主义的局限,不仅需要对道理本身的了解,最终还需要勇气 ——事实上,求知的路走到一定程度后就必须依靠勇气,而不再需要更多的智商。
2. 时时刻刻保持警惕
深刻了解了经验之局限之后,所需要做的就是时时刻刻保持警惕。要知道,我们每个人都会无比真爱自己好不容易“归纳”而来的经验,乃至于我们中的很多人常常变成这样的人:“手里有个锤子,然后看什么都像钉子”。经验需要归纳,更需要经过“演绎”论证;很多的时候,不仅归纳经验需要很长时间,通过演绎论证归纳出来的经验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在确定之前,最好要知道每次运用经验都可能存在风险。实际上,有很多的时候,“确定”是永远做不到的事情,于是,在运用已有经验的时候怎么小心都不过分。俗话说“小心驶得万年船”说的就是这个,只可惜,大多数人其实并没有理解这句话。
3. 使用记录使自己能够记住更多的经验
保持记录是很好的习惯。我个人过了26岁才真正习得保持记录的方法和习惯。随后的十多年里,我越来越体会到保持记录的重要性。原本以为,如果能够保持良好的记录,自己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一次以上,可是最终发现有些错误因习性甚至人性本身而生,所以,即便保持记录也不可能完全避免,但毫无疑问的是因保持记录肯定回避了很多次。冒险家们航海的时候,不仅详细书写航海日志,并这是公开共享,是他们避免未来之危险的最重要手段。今天,所谓的博客(blog: web-log),在一些人的手里也具备同样的功用(即便大多数人只不过是记录一下心情,发布一下自恋的照片而已——我个人认为自恋不是缺点。)
4. 用观察与阅读汲取他人的经验
观察与阅读是扩充有限的自我经验的最好手段。平时多想想“他们为什么会这么想?”“他们为什么那么做?”“他们为什么那么看?”而不是用“傻逼!”来评价那些与自己的想法、做法、看法不一样的人。其实每个人每时每刻都有观察的机会,但绝大多数人仅因为自己的态度而失去积累、成长的可能。读书很多的时候不见得一定要有目的,大可像不识字的清风那样无故乱翻书——因为很多的时候,有用的知识是偶然获得的。时间久了,就会发现,偶得的知识不仅重要,并且非常多—— 只不过,很多人因为片面而又肤浅地理解“人生应该有目标”,而失去了偶得的机会。
5. 经常尝试使用类比跨越未知与已知的障碍
类比思考几乎是跨越已知与未知之间的鸿沟的唯一手段。小学老师说“其实地球的构造跟煮熟的鸡蛋差不多”,就是用类比方式让学生从已知(煮熟的鸡蛋)跨越到未知(地球的构造);中学老师说,“原子内部的构造其实与太阳系的构造差不多”,学生们瞬间理解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我经常鼓励学生只要有时间就要看杂书 ——越杂越好,多多益善。为什么呢?因为读杂书会大大提高一个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理解能力的一种)。阅历丰富、博览群书的人,肯定拥有更强的理解能力,因为他们在遇到未知的时候,更有可能迅速地在自己已有的知识中找到可以用来类比的信息。
6. 运用时间积累;耐心等待不能跨越时间的经验。
遇到不解的问题,遇到不确定的想法,最好马上记录下来。不一定非要急着获得答案——因为很多的时候,马上获得解答是不可能的。就像上面曾经提到过的那样, “很多的时候,不仅归纳经验需要很长时间,通过演绎论证归纳出来的经验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所以,一定要保持足够的耐心。要知道有些阶段无法跨越。生动一点的类比是,“十月怀胎”就是需要十个月,这事儿谁也改不了:无论谁多么聪明——再怎么聪明也需要十个月才能把孩子生下来;无论谁多有劲——使劲就可以出来的肯定不是孩子。很多人不懂等待的必须,而最终的结局是,等也等了——不等也得等,时间才不理你究竟是谁——等来的结果却是另外一个,反正不是可以通过耐心等待应该获得的那个。

『陶 傑 短 評』 : 互 相 搔 背 樂 趣 多 (陶傑 08-08-26)

    『陶 傑 短 評』 : 互 相 搔 背 樂 趣 多 (陶傑 08-08-26)
    
    
    「 梁 展 文 事 件 」 因 男 主 角 發 表 自 白 書 , 引 用 蘇 東 坡 受 朝 廷 迫 害 流 放 時 的 名 句 ,宣 佈 辭 去 高 職 , 但 同 時 反 指 對 於 俞 美 人 審 批 時 竟 然 未 有 考 慮 紅 灣 半 島 的 買 賣 事 件 ,「 感 到 驚 訝 」 。 換 言 之 , 如 此 一 件 大 事 , 擺 在 眼 前 , 你 俞 美 人 「 睇 唔 到 」 , 說 沒 有事 , 我 當 然 欣 然 過 檔 , 接 受 高 薪 任 命 , 正 如 一 齣 《 色 , 戒 》 , 其 中 三 場 赤 裸 的 湯 梁人 肉 戰 , 明 明 纖 毫 畢 現 , 但 影 視 處 人 員 看 過 之 後 , 批 出 「 適 合 全 家 欣 賞 」 的 一 級 閤家 歡 上 畫 准 許 證 , 觀 眾 入 院 之 後 投 訴 , 其 過 當 然 不 在 導 演 李 安 、 演 員 偉 仔 與 湯 唯 ,而 在 於 影 視 處 的 官 員 。
    此 一 官 商 人 肉 勾 結 打 真 軍 事 件 , 雖 因 公 眾 壓 力 ,喝 令 戲 院 「 落 畫 」 而 暫 告 一 段 落 , 但 梁 展 文 之 「 驚 訝 」 , 言 下 之 意 , 是 「 你 明 知 紅灣 半 島 是 我 統 籌 , 竟 然 放 我 一 馬 」 , 此 語 與 新 世 界 當 初 公 佈 梁 生 對 紅 灣 半 島 買 賣 「未 列 席 過 會 議 、 未 參 與 決 策 」 不 符 , 因 為 如 果 此 說 是 真 , 梁 氏 不 必 「 驚 訝 」 , 大 可名 正 言 順 做 下 去 。
    搞 成 這 個 樣 子 , 官 商 的 誠 信 也 一 齊 破 產 , 擺 在 市 民 面前 的 「 真 相 」 一 點 也 不 複 雜 : 無 論 何 人 , 手 握 公 務 員 事 務 局 的 審 批 決 策 , 對 於 同 僚過 檔 搵 食 , 都 必 須 遵 照 「 潛 規 則 」 : 今 天 我 批 准 你 , 明 天 是 別 人 也 批 准 我 ; 今 日 我「 揸 正 原 則 」 , 累 及 公 務 員 「 士 氣 」 , 破 壞 潛 規 則 , 明 天 輪 到 俞 美 人 退 休 , 也 命 運相 同 。 此 一 默 契 , 即 已 證 明 今 日 官 場 , 早 已 人 心 思 後 路 , 前 「 港 英 」 時 代 , 豈 會 如此 渙 散 , 一 副 執 定 包 袱 互 打 眼 色 的 末 世 之 狀 ? 今 夕 吾 軀 歸 地 產 , 他 朝 君 體 也 相 同 ,這 就 是 俞 美 人 的 苦 衷 。

『黃金冒險號』:八 分 清 淺 (陶傑 08-08-26)

 『黃金冒險號』:八 分 清 淺 (陶傑 08-08-26)
    
    
    閉 幕 禮 倫 敦 亮 的 一套 , 一 切 從 簡 , 不 跟 中 國 鬥 華 麗 , 一 架 紅 巴 士 , 十 多 個 男 女 , 有 中 年 人 、 小 孩 、 坐輪 椅 的 老 人 , 撐 著 灰 傘 , 暗 喻 倫 敦 的 陰 雨 天 氣 , 乘 單 車 、 趕 巴 士 , 很 平 常 的 一 幅 歌舞 圖 。
    
    用 大 製 作 刺 激 視 覺 , 不 如 小 本 經 營 心 思 。 華 語 電 影 的 出路 , 許 多 人 說 過 , 不 要 跟 荷 里 活 鬥 , 應 走 歐 洲 路 線 : 人 情 小 品 , 以 小 讓 大 , 以 淺 見深 ─ ─ 當 年 的 蘇 聯 , 就 是 不 知 好 歹 , 跟 美 國 鬥 花 錢 軍 備 競 賽 , 結 果 被 美 國 拖 垮 , 歷史 的 悲 劇 經 常 重 複 , 因 為 這 個 世 界 有 太 多 傻 人 。
    
    清 代 的 雜 學 家李 漁 就 說 : 「 即 在 飲 食 居 處 之 內 , 布 帛 菽 粟 之 間 , 盡 有 事 之 極 奇 , 情 之 極 艷 」 , 與法 國 的 狄 德 羅 所 見 略 同 : 「 藝 術 就 是 在 平 凡 中 找 到 不 平 凡 的 東 西 」 , 李 漁 定 論 : 「凡 說 人 情 物 理 者 , 千 古 相 傳 ; 凡 涉 荒 唐 怪 異 者 , 當 日 即 朽 」 。 荷 里 活 的 大 製 作 , 什麼 天 魔 特 攻 、 蝙 蝠 俠 、 盜 墓 迷 城 , 皆 屬 「 涉 荒 唐 怪 異 者 」 , 在 全 世 界 賺 夠 電 腦 打 機族 觀 眾 的 錢 之 後 , 「 當 日 即 朽 」 , 今 天 世 界 影 評 人 選 出 來 的 百 年 佳 作 , 還 是 《 摩 登時 代 》 和 《 北 非 諜 影 》 。
    
    奧 運 閉 幕 禮 , 倫 敦 預 告 , 正 是 由 絢 爛之 極 , 歸 於 平 淡 。 倫 敦 市 長 尊 遜 與 北 京 的 同 行 一 起 出 場 , 身 形 肥 胖 , 一 臉 嘻 笑 , 一件 西 裝 上 衣 只 扣 一 顆 鈕 , 一 面 走 , 一 面 向 兩 旁 的 觀 眾 「 手 指 指 」 。 有 憤 青 即 時 開 罵: 這 個 人 的 態 度 「 不 嚴 肅 」 , 對 大 會 「 不 夠 禮 貌 」 。
    
    但 在 一 眾臉 孔 膠 繃 著 的 官 僚 中 , 唯 有 這 位 背 影 像 當 年 肥 彭 的 市 長 , 才 最 像 一 個 凡 人 。 奧 運 不是 祭 神 的 聖 典 , 也 不 是 殯 儀 , 只 是 一 場 遊 戲 , 遊 戲 不 須 要 時 時 嚴 肅 。 這 個 肥 仔 , 在等 待 接 旗 的 時 候 , 一 臉 天 真 , 像 等 著 收 到 傳 過 來 的 一 盒 朱 古 力 , 這 就 對 了 , 看 到 這裡 , 如 果 閣 下 覺 得 吃 驚 , 不 是 他 的 錯 , 是 習 慣 了 三 星 期 的 色 彩 排 場 , 一 時 未 能 適 應, 是 你 有 問 題 。 不 適 當 的 嚴 肅 , 是 一 種 傳 染 病 , 「 嚴 肅 」 之 下 , 幽 默 諧 趣 的 花 草 不茂 , 極 權 高 壓 的 細 菌 滋 生 。 嚴 肅 的 人 , 揹 著 莫 名 其 妙 的 包 袱 , 自 己 活 得 痛 苦 , 也 想別 人 跟 他 一 起 受 罪 。 凡 事 都 講 深 奧 的 人 , 必 是 嚴 肅 的 信 徒 , 活 潑 輕 盈 , 追 求 淺 白 的奇 趣 , 才 是 創 作 的 高 手 。
    
    看 見 倫 敦 市 長 那 副 沒 正 經 的 樣 子 , 有人 覺 得 他 「 不 夠 莊 重 」 , 正 如 一 九 九 一 年 彭 定 康 來 出 任 港 督 , 不 穿 禮 服 , 不 戴 鴕 鳥毛 的 殖 民 地 官 帽 , 不 持 佩 劍 , 只 穿 一 套 灰 西 裝 , 也 有 許 多 人 覺 得 不 習 慣 , 覺 得 「 堂堂 港 督 」 , 應 該 莊 重 點 , 後 來 肥 彭 喝 涼 茶 、 吃 蛋 撻 , 引 起 哄 動 , 今 天 , 香 港 的 特 首也 抄 仿 這 一 套 , 也 見 怪 不 怪 了 。
    
    倫 敦 的 預 告 八 分 鐘 , 一 眾 躍 動上 巴 士 的 演 員 , 沒 有 俊 男 美 女 , 也 是 所 謂 群 眾 , 但 不 是 機 器 的 螺 絲 釘 , 像 一 群 有 生氣 的 活 人 , 這 就 是 李 漁 說 的 「 人 情 物 理 」 , 人 情 在 物 理 之 先 , 生 命 凌 駕 機 器 , 倫 敦八 分 鐘 不 是 太 Spectacular , 但 一 樣 精 采 , 而 何 謂 精 采 , 視 乎 一 個 社 會 「 人 」 的 定義 是 什 麼 。
    
    
    

如果回到18岁,我想告诉自己…

  原文:What I’d Tell Myself if I Were 18 Again
  作者:Brian Lee
  译者:kami
  校对:端宏斌

  老端注:这是一篇老男人写给小男生看的文章,作者以三十多岁的视角来回顾当年,并给18岁时候的自己留下一些忠告。文章是美国人所写,因此对于我们中国人需要做一些修正,最大的修正莫过于年龄了,适合国人的标题应该是《如果回到22岁,我想告诉自己……》。需要注意的是,本文的作者是一位获得了财务自由的人,换句话说,他已经不需要再为生计而工作了。


  我常开玩笑说,我之所以是现在的我,完全是因为我二十几岁时把一切事情都做错了。那个时候,我什么都不怕,所以经常惹麻烦。我不怕为了创业而借一屁股的债,又或者是辞去高薪的工作只是为了周游世界。
  
  也正因为那时候的我抓住了很多机会(虽然经常以失败告终),才让今天的我学到了许多智慧。相较之下,从失败中吸取的教训比从其他地方学到的东西更加深刻。
  
  现在,我过着幸福的三十岁生活。尽管我还没有掌握到生活的全部,但是我觉得已经足够让自己的生活不太有压力。我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且给未来打下了安全、繁荣的基础。
  
  尽管一切都在顺利的进行,我还是经常想象,如果我回到过去并且把我现在学到的东西教给那个时候的我,事情会变成什么样子。我非常清楚,二十几岁的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和债务以及自己的糟糕决定纠缠。如果我能用另外一种方式去做事,也许在我22岁的时候就能有今天的成就。
  
  你能够想象在22岁的时候就自己当老板并且财务自由么?不,不可想象啊。我那时的花费非常的低,说不定那时我就可以财务自由了!
  
  我也知道说“如果……”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如果我在22岁的时候就能知道这些了,我可能会变得有些骄傲自大。困难让我成长。我喜欢现在的我,我不打算去改变什么。
  但是如果……
  
  如果我回到18岁我会告诉我自己什么呢?
  
  有时候我会想象我在一艘渔船上,离真实的生活千里之遥,慢慢的在湖中漂荡。我不太舒服的躺在木凳上,瞥一眼18岁的自己,然后把自己现在的智慧传给他。
  
  我会告诉他:
  
  •不要太认真
  
  放松点……人生还长着呢。我也知道,似乎世界上最最要紧的事情就是打一个漂亮仗,但是请不要与你的生活擦肩而过。对于你而言,还有大把的时间去创业、写书、创作,去解决那些你考虑的世界问题。
  
  能够在年轻的时候就作出那些成就的确让人印象深刻,可生活的真谛在于经历。最首要的,就是和他人分享那些经历。有时候,当你自己规划好一切,做那些你决心要做的事情,却错失了和他人交流的机会。
  
  所以,要放松点。去享受乐趣,去做一些疯狂的事情,不要把自己绷得太紧。和朋友们一起分享一些美好时光。
  
  •不要急着长大
  
  你那个年龄是很奇妙的:你年岁越大,你越少着急。但你也许却有另外一种思路:你有的时间越少,你越着急。可是事实其实是完全相反的。
  
  18岁的时候,看上去你必须要在自己变得太老之前急冲冲的做完一些事情。你认为自己必须要从大学毕业,找个好工作然后在22岁之前结婚,因为(不知道什么原因)你认为22岁已经老了。
  
  不要把年轻看的那么理所当然!做一个不需要负太多责任的小孩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也许现在的你不太赞同,可当你到了我这个年纪的时候就会明白了。
  
  22岁只是生命的开始。事实上,生活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更有趣。当你对自己和世界了解的越多,就更容易去享受世界所提供的东西。
  
  二十几岁是探索世界、体验新东西的最佳时段。如果你在22岁之前就长大了,你会失去这个最佳机会。18岁的感受绝对不会和25岁的感受一样。
  
  当你有所积累之后,旅行、艺术、文化、运动和冒险都会有一种不同的新面貌。你一层层的叠加起来,每种经验都会比上一次来的更加丰富。
  
  •比物质享受更重要的是经验
  
  如果你面临这样的选择:改善你的生活(自己的公寓、一部新车、一套新衣服等等),或者是减少工作时间去经历更多的事情。那么我建议你选择后者。
  
  当我在你那个年龄的时候,我曾认为只有拥有许多物质才能让女孩子喜欢我。于是我努力的为拥有物质去工作,结果却是因为我太忙而没有了时间去结识女孩子。
  
  埋头工作是成年人的事情。尽可能延长和享受你的青春吧,即使这意味着你要和室友共享一个公寓,并且在镇上骑着自行车乱逛。
  
  另外,女孩子们在那时候总归不会喜欢你的。她们真正想要的是一个有自信、有生活经验的男人。而埋头工作只会推迟这一天的来临。
  
  •要自信
  
  是的,你要建立自信。不管是什么一定要相信自己。不要让自我怀疑毁了你去结识女孩子或者尝试新东西的机会。
  
  我知道我刚刚说了女孩子们不会喜欢你的,但是也不尽然。当你从生活经验中积累了智慧之后,你的杀手锏就是展现你的自信。
  
  一定要表现的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就算你其实不知道。对女孩子而言,最扫兴的就是自我怀疑。如果她仍然不喜欢你的话,要从容的接受现实然后向下一个目标出发。
  
  不要在被拒绝的时候开始怀疑自己。追求成功之前你总是会遭遇无数次的拒绝的。
  
  •不要被束缚
  
  当你有了女朋友,不要太紧张。和不要急着长大的道理一样,不要过早的认定这就是你一生的最爱。对女孩子而言,第二扫兴的事情莫过于遇到一个才18岁就已经考虑要结婚的男人。
  
  轻松的享受当下。另外,在找到真命天女之前你可能会有好几个女朋友。如果没有可以比较的参照物,你如何得知你究竟想要什么呢?
  
  当你日渐长大,你会很自然的对女性越来越有吸引力。我在你那个年龄的时候完全不知道这事情。我认为那个时候的我是最有吸引力的。这是不对的。
  
  我保证,这会随着时间而变得越来越容易。
  
  •不要申请信用卡
  
  假如在我年轻时没有申请信用卡的话,我能够减少10年的财务麻烦。
  
  我知道你感觉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物质生活丰富,但是你要从长远来看这件事情。如果你能够有耐心为更优越的物质生活多等几年,你会诧异的发现你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
  
  如果只是因为你等不及了就刷信用卡购物的话,这将会对你接下来许多年的财政状况产生影响。
  
  只需要为你想买的东西存钱。如果用现金付账的话,你会一直拥有你拥有的,并且能够自由的去做你想做的。
  
  当人们有了债务开始分期付款的时候,他们就成为了工作的奴隶。他们不得不为那些用信用卡刷出来的垃圾而工作。
  
  •每月定期储蓄
  
  你接受这个建议就绝对不会后悔的。给自己开一个零存整取账户,然后每个月存入一定的数额。不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去碰这一笔钱。
  
  就算每个月只能存入10美元,你也一定要坚持,因为这是通向自由的门票。五年或者十年内(当你决定成人的时候),你能用这笔钱去投资一些能带来收入的东西,比如房地产。
  
  •旅行,并且学习一门外语
  
  这件事最好在你刚刚毕业那一年的时候做。那个时候的你成熟得足以体验,又年轻得没有任何责任要去负担。
  
  不要只是参加语言学习班,而是背包游玩欧洲各地。你应该使自己沉浸在一种文化里。选择一个地方,并在那里呆上几个月。
  
  如果你接受了我的建议打算慢慢长大,你就不应该被按揭付款、工作或者一个女孩所牵绊。把你所有的东西打包放在父母家的地下室里,然后去国外生活吧。
  
  其实这个比你想像的更容易实现,尤其是你在国内还没有什么花费的情况下。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在你选择的国家找一份工作。
  
  不要总是和说你母语的人呆在一起,那太没有挑战性了。强迫自己去学习当地的语言,也许一开始会很痛苦,但是它会带来终身享用的好处。
  
  •写日记
  
  买个日记本,无论去哪里都带上它。不需要文辞华丽,只要记下你心中的点点滴滴。
  
  写日记可以让你理清思路。写作这一过程能够让想法从脑袋里的碎片变成文字上的完整,然后再度回到你的思考里面去。
  
  另外,时间的流逝中,你还能让自己的想法留下印记。
  
  •与人交际
  
  在旅途中、在新的尝试中,一定要记得与不同的人的交往。正如我前面所提到的,生命中最有价值的就是与他人分享经历。
  
  你可以从别人那里学到许多的东西。要宽容的去接受各种角度的看法。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别人的苦衷和做法。
  
  你的成功会取决于你的交际网络。在真空中的人是无法成功的。你永远无法预测当你认识新的朋友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样的机会。
  
  •不要急着给自己的人生定义
  
  我在你那个年龄的时候,我总是有一种要把人生全部规划好的压力。我想许多年轻人也都如此,如果他们没有在22岁之前“找到人生的架构”的话会觉得不正常。
  
  大多数的人都是很多年之后才真正找到了人生的方向。而你的二十几岁应该去探索不同的路、犯错误、丢脸以及塑造自己的个性。
  
  慢慢的来规划自己的人生吧。这样的人生大事,你可不能急匆匆的下决定啊。
  
  •咀嚼时光
  
  去体验触觉、视觉、听觉,去感受每一刻。时间消逝的速度超乎你的想像。每一个青春都是特别的,而你会希望它值得在余生中被铭记。
  
  •创业,但不要借债
  
  当你决定创业的时候,不要借贷。大多数创业会失败,这时,一无所有总比什么都没有还一屁股债有利吧。
  
  选择一个入门成本不太大的事业来做,并且一步一步成长,把收益再度投资。选择的业务越稳定越好。在你年轻的时候,散装销售会是一个好的开始。
  
  不要涉入服务行业。当我年轻的时候,我做了个错误的决定——提供T恤设计的服务。服务行业的问题在于如果你想再次获利就必须再度劳动。去找一些做一次工作却能不断收钱的事情吧。
  
  •选择并坚持一件事情
  
  当你周游列国之后,趁年轻你应该选择一份你对它很有热情的工作。不要为钱财担忧,时间到了面包总是会有的。只要你没有债务而且定期储蓄的话,你就不会有问题的。
  
  不要养成经常改变主意的习惯。每一次你改变方向,那些前期工作都白费了。要知道,不懈的努力和持续的发展可以在你选择的领域里影响你成功的程度。
  
  如果你热衷你所作的事情并且能够持之以恒,那么你一定能够成功。
  
  回到现实……
  
  想像“如果”是个很有趣的事情,但事实上,谁都不能改变历史。十年后,我会有一个新的单子,写满那些“我三十岁时应该知道的事情”。我会认真的作每一个决定,享受每一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