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冥的思想乐园

2008年9月25日星期四

金融危机 源自分配不公

金融危机 源自分配不公

昨文指出:美国企业的报酬模式,会诱发管理人员为了推高短期利润,而不惜要股东冒上长远的风险。因为只有这样,企业的股价才容易上升,他们手上的认股权证才有正差价可赚。然而,这只能视作出现金融危机的一种技术性原因,并非根源性的原因。真正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分配制度。

 

社会的财富要透过人们的努力才能创造出来,单纯只有资本,自己不会增值的。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企业生产出来的财富只回报给投资者,而非实际参与工作的人。参与工作的人不是没有报酬,但他们的工资主要与人力市场的供求挂勾,而不是与公司的利润挂勾。企业在派息时只派给拥有股权的人,不会派给参与工作的人。

 

这种被资本主义社会视作天经地义的分配模式,令财富大量涌入少数股权拥有者手里,大量参与工作的持份者却无法分享;以至社会上资本积累的速度远快过新生的需求。因为,有钱人即使大量挥霍,也只能花掉他们新增财富的一个小部分。他们本来已甚么都有,没有太多的东西再要去买;因此,他们的财富增加不会同步地为社会带来新的需求。相反,社会的基层虽有很多东西想买,但因为企业生产出来的财富他们不可分享,他们有需要也没钱买,以至社会上的有效需求不足。

 

由于资本积累快,新生需求慢,导致社会上积累起来的资本,没法流入实体经济去创造新的财富;因为实体经济早已产能过剩,增加生产也没法把产品卖出去。在这种情况下,金融系统就出现了异化,无法发挥它应有的功能──把多余的资金引导去实体经济,继续增加生产以改善人类的生活。

 

手上的资本愈积愈多的人,找不到投资的机会,只好去投资炒卖。投资银行于是应运而生,设计出不同的衍生工具,给资本拥有者对赌。而资本拥有者亦为了保住自己财富的购买力,不得不积极地进行财富管理,不断地转换自己财富的储存模式。他们一时持有美元,一时又持有欧元;一时投资新兴市场的股票,一时又把资金转投衍生工具;他们有时会追求债券市场的稳定收入,有时又会去商品市场进行投机。结果金融市场变得愈来愈畸形,外汇交易大过全球贸易总额,商品交易大过社会的消耗。以至金融市场上的活动,不但无法支持实体经济,反而扭曲实体经济,甚至破坏实体经济。

 

很多学者都说,今次美国的次按危机是由于信贷过度宽松所造成,但是为甚么金融机构会胡乱借钱给没有能力还钱的人呢?更根本的原因是社会上资金累积过多,并且缺乏好的投资渠道。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透过改变生产成果的分配模式,令新生需求可以与资本积累同步增长;这样,经济才有持续增长的可能性。

(转载自2008924am730C观点)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