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冥的思想乐园

2008年11月21日星期五

Kemp:石油供应赶上需求?恐为镜花水月

Kemp:石油供应赶上需求?恐为镜花水月

(John Kemp是路透专栏撰稿人,以下内容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路透伦敦11月19日电---国际能源总署(IEA)发布的2008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中,将石油业描述成如同困在轮子上的仓鼠,未来20年中必须得越跑越快,才能跟得上石油需求的增长步伐。

展望报告中估计,石油业必须发掘出每日6400万桶的新产能,才能满足需求的增长,因一方面预计到2030年日需求将增加2100万桶,而另一方面现有的油田预计日产量将会减少4300万桶。

这意味着所需新产能超过目前产能(每日8200万桶)的75%,且所需资本支出若以目前市价计算,约在5万亿美元左右,超过日本、德国或中国的年度经济产出。

这份展望报告暗示,要想全部落实这些新产能,需要付出艰巨的努力,成功的希望并不大。只有当油价出现结构性上涨,才能有足够的动力和资源,使得前述投资计划成为可能。那样,在可见的将来,石油消费者就得适应油价的大幅上涨。

油田情况

展望报告基于全球580个大型油田详细数据,以及对其馀7万个较小型油田的推测,估算现有油田的产量将以每年6.7-8.6%的速度递减。

以下为研究油田时的发现:

1.超巨型油田(储量大于50亿桶)的产出下降速度,远远小于巨型油田(储量大于5亿桶)和大型油田(储量大于1亿桶)。超巨型油田的产出下降速度为每年3.4%,而巨型油田和大型油田分别为6.5%和10.4%。

2.中东油田的产出下降速度(2.7%)明显低于全球整体降幅(5.1%)。欧佩克油田减产速度(3.1%)明显低于非欧佩克国家(7.1%)。

3.同一个油田,产量达到最高位後的减产速度(5.1%),慢于产量不足高位85%後的减产速度(5.8%).

4.令人惊讶的是,虽然同一个油田的减产速度会随时间推移而加速,但1970年前开发的油田减产速度(3.9%)却往往低于80年代及2000年代投产的油田(分别为7.9%和12.6%)。

5.最後,陆上油田的减产速度(4.3%),远较大陆架油田(6.6%)和深海油田(13.3%)慢。

差异从何而来?

那麽这些差异是怎麽造成的?产量下降速度因油田而异,取决于油田产油时压力下降、渗水、油的粘性以及油田渗透度等。

另外,这还取决于生产状况以及开发投入,譬如缝隙填实、油井维修、油井套管更换、注水和注气等,这些工艺有助于提高产油。

多数超巨型油田和很多巨型油田在中东的欧佩克成员国,多数是在1940年代至1960年代发现的。这些油田的天然压力和油田特点均非常有利,而国家石油公司的开采速度适当,令压力得以保持,且注水等开发维护工作也发挥了作用。

而1980年代以来投产的油田多数规模较小,且往往位于近海和深海,因此若以每桶石油计开发成本要高得多。所以私营石油公司为了收回巨大的资金投入,并实现股东回报最大化,就只能拼命加快采油速度。

供不应求

若油田产量一如预计地以每年6.7-8.6%的速度下降,那麽到2015年时,现有油田的产量就将从目前的7000万桶(另有1200万桶液化天然气)下降至5100万桶,到2030年时进一步降至2700万桶。

而到2030年时,全球每日的石油需求将达到1.04亿桶。基于国际能源总署的推算,已探明但尚未投产的油田可贡献每日2300万桶的产能,尚未探明的油田估计能贡献每日1900万桶,外加950万桶液化天然气,710万桶非常规油如奥里油(orimulsion),470万桶油砂油,还有640万桶因采油工艺改善带来的增产。

巨大资本投入能否实现?

但如此巨大的投入,就需要油价大幅上涨才能有足够的动力和资源。其可行性如何呢?

首先成本受景气循环影响很大。在2000-2007年间,每年的上游资本支出从1200亿美元跃升至3900亿美元。而国际能源总署估计,投资增长有三分之二是由于单位成本上升。

钻探支出约占石油资本支出的一半。随着需求增加,浮式鉆机和半潜式平台利用率达到百分百,自2004年1月以来,浮式鉆机的日租金上升了350%,半潜式设备租金更暴涨750%。

而其他成本,譬如水泥、钢铁、铝、地震勘测和熟练工人等成本,也都在该行业景气繁荣期间大涨。不过水泥、钢铁、铝等原材料的价格近来已经大幅下跌,劳工和鉆机的成本亦将面临向下压力。

现在还不清楚,基于2008年景气高位来预计2008-2030年的投资成本,是否恰当。

不过市场因素正推动石油业的修正,原油需求和供应成本,均呈现周期性和结构性的下降。

所以现在还没到绝望的时候。(完)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