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冥的思想乐园

2008年11月8日星期六

曹仁超:政府多數低估bailout代價

政府多數低估bailout代價

自從英國政府推出bailout方案,令倫敦股市一度上升後,bailout已成為大部分投資者最歡迎嘅方案。翻查歷史,bailout並非乜嘢新方案,早喺美國政府成立初期,首任財長Alexander Hamilton曾經向一間銀行提出發債畀政府作為抵押品,吸收資金去增加貸款。當年該銀行負責人William Duer接受上述條件,但美國立國後首次金融危機無法停止──此乃著名嘅「Panic of 1792」,美國政府債券價格大跌,政府又向銀行借錢去支持政府債券價格,結果引發銀行出現倒閉潮,最後William Duer(當年國會議員)宣布破產及被關入獄(被債權人控告)。四十五年後嘅1837年,美國總統Martin Van Buren面對Second 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出現財政危機,總統拒絕bailout,銀行破產,存款人只能收回部分款項,銀行股東一無所有;銀行破產後亦引發美國經濟衰退,以當年規模媲美大蕭條。1897年美國財政部面臨破產(無法應付別人用美鈔換黃金),由JP摩根個人聯同其他銀行成立私人syndicate,借出6500萬美元價值嘅黃金畀美國財政部贖回美鈔,令美國政府逃過破產命運,但唔少參加該計劃嘅銀行因自己手上嘅黃金唔足夠而破產。1907年,同樣危機出現,唔少銀行已唔願意參加,JP摩根把邀請番嚟嘅銀行家關响自己嘅私人圖書館裏(East 36th街),直到凌晨五點各銀行家同意簽名為止,JP摩根才放佢地返屋企。到1914年,聯儲局成立,調控金融嘅責任由聯儲局負責。上述例子證明,無論bailout或唔bailout,其實都有後遺症。

最近由Luc Laven及Fabian Valencia共同研究,1971年美元浮動滙率制度下响三十七個國家共四十二宗bailout事件,發現事發前政府皆低估為bailout所付出嘅數目(睇嚟呢次財長保爾森亦犯咗同樣錯誤,例如AIG已一再要求增加撥款)。據兩位學者研究所得,平均bailout代價係該國GDP 13%。如上述結果有參考價值,美國政府呢次bailout代價應係2萬億美元,而非7000億美元。由於三十七個國家中發展中國家佔大多數,如只參考日本呢類已發展國家,bailout代價係GDP 24%,令日本經濟進入十年失落期。

Dunne及Henwood研究日本、南韓、挪威、瑞士已發達國家嘅bailout,發現呢D國家皆出現低通脹率、低債券息率、失業率較穩定,而危機後第三年股價才上升(日本更陷入通縮)。如參考前科,未來美國通脹率將回落,利率維持低水平,失業率唔會急升,而美股到2010年先至會回升!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