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冥的思想乐园

2009年5月12日星期二

猜测 :下一次牛市和后果——sgs

1 结论 // 不愿看长文章,看看结论可以了。
2 背景分析 // 相关的介绍,一些笔记和想法。
3 房产补充
####### 正文
1 结论和建议
2009-2010会有一个巨大但短暂的股票牛市,最后是在
过高的通货膨胀下快速崩溃。
类似情况
美国的1980,中国的1994,然这次规模更大,程度更深。
目前买入原材料股票,在政府开始加息时候买入黄金矿产股票。
在 5日均线和50日均线出现死亡交叉后,卖掉股票转入长期国债。
如果买了投资的房子,可以考虑在目前泡沫期间卖掉。
如果实在有需要要买,必须现金,或固定利率。不必
考虑一般的浮动利率。
如果正在付按揭,最好换到固定利率的按揭
2 危机的小与大
为理解方便,作一个相对简单,但可以度量的定义:
降息可以解决的危机为小危机,其他为大危机。
危机周期:上一个股票顶峰到下一个股票顶峰。
显然2000-2007的美国科技股票崩溃和后来房地产新
泡沫的恢复,属于小危机,主要依靠2003-2004保持一年
的1%的低利率就恢复了。
2007-2010?的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和美元最后新泡沫。
房地产是居民最大的金融投资,它的破灭意味,只有
依靠美元直接注入,拉动gdp增长。
所有拉动,都是有代价,尤其政府的低效操作。
2.1 2000-2007 周期回顾
上一个美国危机周期2000-2007,依靠房地产,拉动了经济,必然拉动了
股票,石油,黄金等更大飙升,最后在物价压力下,
政府被迫加息,马上美国房地产2006到顶,开始
下降而不可收拾。(很巧,格林斯潘也是2006初离开美联贮Fed)
次贷危机,Fed犹豫了一年2006-2007,最后在2007年9月降息。
决心以牺牲物价上升,拯救美国金融业。然后3月拯救了bearsStearns
7月拯救FannieFreddie,油价已经飙升到了147,通货膨胀压力
越来越大了。于是9月,Bernanke在拯救雷曼时候,
希望通过放弃这个公司,表明政府开始考虑通货膨胀,不再一味
拯救陷入债务的金融公司。但是,事情超出预期。连锁带来
aig citi等最大的美国银行,保险公司。整个金融系统几乎
停止运作,最后只有政府作为最后担保,向这些最大的金融机构
注资拯救,降息到零,还有配套巨大的财政刺激,
然后市场重新开始运作。
回过头看,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似乎没有。
一种是现在情况,短期陷入停顿,然后政府刺激,重新增产,等待
将来的巨大通货膨胀的到来。
还有一种,Fed注入流动性,拯救要破产的公司,然后物价
继续上升,油价继续上涨150-200或更高, 最后在巨大物价压力下面
政府加息,总危机爆发,而且政府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政府如果继续降息,注入流动,物价已经极高,冲击了一般人
的日常生活,不太可能;
如果加息收紧银根,马上各种金融公司资不抵债,纷纷倒闭。
贷款买房人,难以还贷,很可能负资产。
各种企业没有贷款,生产下降。失业率迅速上升。
两个方法,区别在于中间多一个,短暂的金融停顿。最后都是
停滞和恶性通货膨胀的幽灵再次回来。
这是政府最喜欢的凯恩斯主义的最终噩梦,在高膨胀,高失业 ,
后左右为难,黔驴技穷。
80,90年代弗里德曼那末流行,不是
没有原因的。一个思潮的胜利,往往不是它自己有多好,在于
对手有多糟糕。人们总是在,穷途末路时候才会反思,采取
新的思路。
2.2 通货膨胀危机的解决经验
1979-1982的美国恶性通货膨胀如何解决?
还是高加息,美国1980年最高加息到20%的难以想像的高点可以
解决短期通货膨胀压力。就像戒毒,这是最难过,也必须过的
阶段。以前的透支,主要在这个时候还了。
戒毒後的恢复,从1982-2007的20多年繁荣经验看
最后的长期解决还是减税,发展中下企业,科技突破等市场手段带来
新的繁荣。美国的运气也很好,这段时间电脑科技到了高速发展阶段,
bric四国开始放下身段,进入美国主导的世界市场阶段,
中国的硬件,印度的软件,巴西的矿石,
俄罗斯的石油,都给这个繁荣锦上添花。
可谓时来天地皆于力。不过现在到了运去英雄不自由的阶段了。
2.3 中国背景
中国已经和世界连在一起了,进出口占据gdp的70%以上。
石油进口超过50%以上。美国尽管开始衰败,还是世界
主导力量。上海股市和美国股市都是2007.10月几乎同时到顶,
然后在美国金融停顿的2008.10月到底,很清楚表示了美国
对中国的影响了。
当然中国也有自己的独特。
吴晓波文章介绍,当年朱镕基和温家宝最后交接面授机宜,主要确保
守住两个数据,cpi 3%左右或更低,gdp 8%左右或更高。
现在cpi官方数据2008年是5.8,最高达到8%,远远超出了要求。
只有守住8%的gdp的目标了,2008第四季度9.0,2009第一季度
6.1。这就可以理解1-3月发放将近5万亿贷款的冲动了。
这种发放贷款,可能只有1992年南巡时候才可以比较了,1998都
不能相提并论。在邓小平的“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口号下,
地方政府和银行已经是热火朝天了。很快,1993-1994出现了建国最大
的通货膨胀。
2.4 如何对付通货膨胀的中国经验
1994年是中国改革开发经济上最危险的一年。
正好是1978-2008的一半
(1989不是,那是政治危险,经济上相对1994要好一些)。
过不好,非常可能陷入比1989各大的动荡,苏联东欧巨变後,
国际环境对中国非常不利,想看中国笑话,中国崩溃的观点1990没有停过。
朱镕基采取断然措施,除了加息到15%多以外,兼任央行行长,要求
各个银行必须把贷款出的前要回来,钱来留人,否则走人。勉强对付
了通货膨胀压力。
除了加息,减少政府开支的节流措施,更有开源措施:
比如改革中央地方税务制度,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比如降低人民币,主动贬值1:4 到1:8,打开了进出口的市场,
为将来1997的金融危机提前做好准备,否则当时保证贬值,很难。
将来的发展,大家也都看到了。1994-2008是黄金的16年,
主要基础是朱镕基确立的。
可惜最后2003-2008几年,政府
纵容了房地产的泡沫,不断加大国有垄断企业的比重,为
将来危机留下巨大隐患。
陈云评论朱镕基懂经济,确实如此。
2.5 危机後的乐观估计
但人再能干,再聪明,还是有限的,受时代约束。
当年从那里来,将来肯定要还。
1980 Fed主席Volcker解决通货膨胀和1994朱镕基解决通货膨胀,固然
和他们个人能干和铁腕有关。
更主要还是放到当时时代背景:
美国是后来电脑技术和金融业发展,真正使得美国离开危机。
中国的情况是,把中国挂靠到美国主导世界市场上,带来
十多年的繁荣。
2000的科技泡沫崩溃,2008的银行保险的崩溃,开始还债
栽跟头了。
中国也会。现在出口挣来的2万亿贮备,解决了中国的过剩
生产力和保证了较低的失业率,必须用将来美元债务贬值
的代价来栽跟头。
我们不要总是讲美国贬值赖帐,虽然这是
确实的。
但为何你十多年不断买肯定要贬值的东西?我们
自己的原因也很关键。
建立内部强大的消费的国内市场和配套
的金融制度,法律制度,市场经济等制度,难度
远远大于建设厂房,出口挣外汇钱。这也就是
我们1998年开始宣传加强内需,到现在效果不到的原因。
大家喜欢作相对简单,见效快的事情罢了。没有大的危机,
很难主动改变这一点。
现在看不到大的科技革命的曙光,基因科技还在看图
说话,虽然有了图谱,根本不知道后面的机制。好比知道了
物理的电子原子结构,很难应用到化学的高分子的性质,
电子原子结构有用,但不是决定性作用,化学有它自身的
规律。
现在对基因的认识不如物理学对电子,原子的认识,
而基因和疾病,药物的关系远比物理学和化学复杂,未来前景
不容乐观。
目前看唯一有希望的是新能源,看来有些苗头,
电能产生 太阳能,风能,
电池贮备,锂电池 铁电池
电能传输,超导
电能应用 电动汽车
但是他似乎发展速度太慢了,技术发展更新速度远远不能和硅片芯片
的摩尔速度媲美,也许它是能够带领我们走出危机的技术力量,
不过不能指望它能带来类似微电子芯片和网络科技的大繁荣。
中国在危机後,处于从挂靠美国到独立发展内部市场的过渡阶段,
开始几年肯定有过渡的剧痛,甚至动荡。
更远如何,只有天知道了,最好希望:
中国未来10-20年能以新能源技术走出大牛市,就像美国80,90
年代用微电子科技带领世界大牛市一样。
自然而然取代美国的主导地位,也可以算和平演变,不是制度改变,
而是相互大小关系改变罢了。
3 房产补充
原则上反对买房。如果实在必要,或者现金,或者固定利率还贷。
如果签订一般的浮动利率,未来10-20年会面临极其危险的
巨大高息还贷压力。注意中国日本等东方国家,贷款是
根人走的。美国是根房子走的,最多换掉钥匙,然后走人。
中国基本要你还债一辈子的 ,即使退房,也不太可能走掉。
在大的通货膨胀下,房产不是好的保值手段,历史数据
表明它会小幅下降。
参考希勒的美国百年房价图 :1980美国房价下降图形。
当然对于只有10年房地产商业化的国家,一般人
只是看到它的上涨,不会或者不敢想像它的下跌。
尤其是2005-2008,多次有人讲房价下降,最后还是上升。
更加强化了这个印象。
似乎有政府托底(更多是地方政府),不可能降价,即使
下去,很快会反弹到更高价位。
我承认地方政府财政收入50%甚至更多来自房地产,他们会千方百计
拉伸房价,保证收入。
但是这是不够的。
如果政府面临巨大的压力通货膨胀,类似1988-1989的动荡局面,中央
政府很可能采取牺牲贷款买房的中产阶级,加大利息,降低物价,
保证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
如果你还是坚持地方政府的力量,看看2006年上海市委书记的结果。
诸侯可以阳奉阴违,但不能影响到整体稳定的局面。
发展固然硬道理,稳定才是压倒一切。
中产阶级声音很大,力量不大,决心更小。更多的平民百姓
声音不大,所谓沉默的大多数,力量巨大。一旦被激动,后果
难以预料和控制。
面临选择,中央政府可能会牺牲少数中产阶级和地方政府利益,保证了
大多数老百姓的需要,维护稳定局面。
天下大势不忧瓦解,必须担心土崩。
中产阶级和地方诸侯的反对,不过
小打小闹,最多是瓦解,问题不大可控。
稳定大多没有买房的老百姓才是房子土崩的唯一选择。
可惜很多人过高估计自身力量,和过多沉溺于以前的增加的短期趋势,
看不到或不愿看到这些,贷款房地产从来都是中产阶级破产的最多方式。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