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冥的思想乐园

2009年7月22日星期三

日食雷人记录

日食雷人记录 附带图片


SMG日食直播雷人语录

1. 某个观测点因为有云,看不到日全食。
 男主持:“现在有云看不到日食,等下太阳完全被遮住的时候,应该可以看到星星吧?”
 教授:“看不到。”
 男主持:“可以看到吧,到时候天会完全暗下来。”
 教授:“.....厄...如果日食都看不到的话,星星也不可能看到的。”(教授估计也崩溃了)

2. 主持人假装鸡冻的说:江教授,你看日食感动吗?
 江教授说:我不感动,看多了就不感动了。等你看多了,也不会感动了。

3. 女主持问,江教授,月球上的山是怎么形成的,是小行星撞击的吗?
 江教授说:月球上的山本来就在那里,也有的是小行星撞击的。
 听那话,听得我晕呀

4. 当转到印度的时候,
 女主持说:在黑暗中有星星,江教授,那是水星吗?我们看得到星星吗?
 江教授说:不可能看到星星的。
 后来证明不是星星,是渔船。

5. 镜头转到重庆,画面突然一片漆黑
 主持人:江教授,那么这是不是就是太阳完全被遮住时的样子
 江教授:..........我觉得好像是没有信号.........

6. 男主持人:教授,给我们说说为什么处于太阳边缘的日冕层的温度会那么高
 教授:其实....日冕层的温度不是那么高的
 男主持人:但据说要比太阳中心的温度高很多,这是一个很神奇的现象!!
 教授:日冕层的温度怎么会比太阳中心高呢,当然还是中心温度高了.....
 女主持人听不下去了,赶紧来圆场:让我们看一下画面当中**地的连接画面吧!

7. 还有,上海全黑的时候,那个主持问教授:“教授你觉得上海应该开景观灯吗?”
 教授平静地说:“不该开。浪费钱。”

8. 还有说到有人专门去日本在坐游艇在海上观看
 主持鸡东地问教授:“在海上看有什么不一样,会更怎么怎么样**&……&”
 教授又淡定的说:“没有什么不一样”

9. 上海下雨看不起来日全食,有个记者去报导天黑的时候状况,非常镇定地说:
 “太阳正在以每秒钟”,顿了一下,“一点一点的速度暗下去”。。。

10. 主持人男:鉴证奇迹的时刻到来了,重庆地区已经黑了!! 
 主持人女:奇观,奇观 
 沉默半分钟后…… 
 主持人男:怎么回事?怎么回事?原来是信号中断黑屏了。 
 主持人女:还是让我们看武汉地区吧。 
 ------------------------------------------------------ 
 主持人男:现在我们和网友连线 
      网友,你好。网友?网友?网友你好……网友……网友!! 
 主持人女:我们还是看看上海市中心吧 。
 ------------------------------------------------------ 
 主持人男:我们马上联系李赢涛,李赢涛,李赢涛 
 李云涛:现在我在东方明珠两百多米 
 主持人男:李赢涛,我来问问你,现在东方明珠有必要开景观灯吗? 
 李赢涛:…… 
 ----------------------------------------------------- 
 主持人男:我们联系张熙 
 张熙:我现在很激动,很过观众都在打开闪光灯拍日全食。 

 ……很多观众拍日全食居然要开闪光灯。

11. 男主持人很激动的说:“我国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通过坐飞机的方式来做科学研究,江教授,您能跟我们介绍下吗?”
 教授说:“这个问题你不要问我,那个项目我没有参与过。”

12. 男主持人:“有很多追日族天文爱好者,甚至坐飞机从西向东飞来欣赏日食。江教授,我们都知道,在飞机上角度不行,万一看不到怎么办?”
 教授云:“那你把头仰起来看呗!”
(我一下就喷了……) 来自: 为了你的电脑安全,请只打开来源可靠的网址。打开网址 取消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A股冲击三千三 “复苏的故事”领跑全球 A股泡沫隐现 基金看多空前统一

A股冲击三千三 “复苏的故事”领跑全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简俊东  深圳报道  2009-7-23 3:18:48

核心提示:在通胀预期被打消后,对中国经济的复苏预期成为当下最大的投资主题。毕竟,中国经济好转已经不是停留在预期之中,而是不断地被印证。从仓位看,基金对于后市看多的心态空前统一。】

浓厚的牛市氛围包围着A股。

7月22日,A股再创反弹新高。标杆指数上证综指盘中一度突破3300点,最高触及3301.43点,收于3296.61点或2.6%,深成指报收13353.21点,涨1.34%,两市成交3124亿元,较前日略有萎缩,但已接近2007年牛市高峰时水平,且当日中国建筑新股申购冻结资金有望达1.6万亿。

在被成熟市场认为是“休假期”的7月,中国再次走出独立行情,每一次调整都是为了积蓄更大的力量。如7月21日,上证综指跌1.64%创7月最大跌幅,但次日便收回“失地”并创新高——创新高、一到两个交易日的调整、再创新高,这已经成为上证指数的“7月规律”。

16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从3000点冲关3300点——10%涨幅背后的主动力是有色、煤炭、钢铁、“石化双雄”这些本轮反弹初期的主角,但背后隐含的投资逻辑却并不相同,从全球通胀预期下,对资源品的渴求,转向在中国经济复苏预期下,对企业盈利超预期增长的预判。

“近期投资者在配置上对于中游和上游产生了巨大的分歧。背后的逻辑是对未来一年内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产生了分歧,即‘高增长高通胀’还是‘高增长低通胀’。如果是前者,中游行业的盈利改善空间毫无疑问是最大的;反之,上游行业将在目前较高的盈利水平上出现更高的盈利水平。”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程定华认为。

平稳的政策环境和充裕的资金供应,令机构投资者们各有所取,22日各个主要板块均在盘中有所表现。而在2007年的“疯牛”行情中具有代表性的疯抢基金现象,也开始出现。

7月6日,华夏沪深300指数型基金公开募集,仅3天便提前结束募集,因为该基金的份额已经达到247.7亿份。22日,北京和广州的两家资产管理规模处于行业前列的基金公司人士也告诉记者,自从其指数基金获批之后,客服电话就一直不断,“我们统计了一下,一天咨询发行时间的电话达到了4000多个。”总部位于北京的基金公司人士说。

但A股的估值水平和其他主要股市的估值差异越加明显。从静态估值看,A股难逃泡沫之嫌。

据渤海证券数据显示,截至7月17日,全部A股静态市盈率水平达到32.35倍,市净率达到3.6倍。而道琼斯工业指数的市盈率仅为11.72倍,市净率仅为2.5倍;香港恒生指数市盈率为16.83倍,市净率为1.84倍。截至7月22日收盘,作为衡量A股相对港股溢价水平的恒生AH溢价指数达到142.48点,这意味着A股相对H股溢价达到42.48%。

半年7万亿的历史性信贷投放,令流动性泛滥推动资产泡沫泛起“小浪花”;而全球经济企稳后,欧美成熟市场的避险资金开始追求更高收益,新兴市场资产结构性高估又见身影。“泡沫在所难免,并且只会越来越大,甚至可能会超过2007年。”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预测说。

双重泡沫中的“牛”?

资产泡沫在所难免,新兴市场泡沫正在形成,A股投资者显出在泡沫中狂欢的勇气

典型的牛市特征,显示出A股投资者热情再起,经历了6000点的他们从来不缺乏在泡沫中狂欢的勇气。

来自中证登的数据显示,上周两市新增股票账户48.48万户,创出2008年2月以来的开户数新高,环比上升达21.3%,而上周基金开户数也达到9.11万户,创出70周新高,环比上升了1%。

孙明春认为资产泡沫在所难免,“只要流动性依然宽松,那么名义收入以及利润将会快速增长,并迫使家庭和企业将其增加的财富投资于其它领域,最有可能投资于股票和房地产市场。”

流动性的泛滥和对于中国经济的信心对国内投资者踊跃入市功不可没。

7月以来,发电量数据、上半年GDP数据等宏观数据都支持中国经济已触底反弹的判断,全球的眼睛都盯着这片热土。“在政策的推动下,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脱钩正在实现。我们将2009年GDP增长预测调高至9%,2010年增幅调高至10%。”摩根士丹利研究报告认为。

该报告认为,预期房地产投资将在2010年加速增长,这将有助于部分抵消由于2009年的基数较高而出现的基础设施投资速度的放缓。随着消费者信心和就业情况的改善,2010年底之前私人消费也有望持续稳定增长。

国际热钱也开始大量涌入。7月上旬,央行公布二季度无法直接有效解释的新增外汇总额达到1215亿美元。

对此,中信证券在7月22日发给机构的销售邮件中表示,“预计一场仅次于互联网泡沫的新兴市场泡沫正在形成。”

其分析逻辑是:国际的大环境主要是全球流动性方向发生重大变化。金融危机使得全球金融机构去杠杆化,美国越危机,资金越流向美国。但当中国、印度的复苏已成定局时,大量龟缩在美国国债上的资金又开始向外涌出,寻找更高的投资收益率。

“新兴市场股市和大宗商品将是他们(欧美资金)主要的猎物。首选目标是海外中国资产——香港股市。港股的市盈率有可能未来会超过纳斯达克。因此,不理解全球资本流动,不理解美元的趋势,不理解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动,就不能理解本轮A股牛市。”

等待“技术性”紧缩信号

中国宏观经济仍处于“不稳固,不稳定,不平衡,不确定”之中,监管层对于流动性泛滥以及资产泡沫已有警惕

过快上涨的资产价格已经让监管层注意起来,毕竟,目前的中国宏观经济仍处于“不稳固,不稳定,不平衡,不确定”之中,从近日的一系列政策吹风中,已透露出监管层对于流动性泛滥以及资产泡沫的警惕。

7月17日,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今年第三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上表示,要控制房地产贷款风险,严格执行“二套房”标准。此外,近期也传出消息,央行将针对性地向部分银行发行1年期定向央票。保监会主席吴定富也在上半年保险业监管会议上四次脱稿提醒保险公司要对股市、楼市不确定性走势保持警惕。

“我们确实预期政府将会在未来几个月内采取一系列的紧缩政策,以试图给资产市场降温。例如,政府可能会收紧第二套房贷政策,增加用于房地产开发的土地供给,加快首次公开上市(IPO)步伐,提高印花税,以及提高利率。”孙明春表示。

但是孙明春认为这些“技术上的”紧缩政策可能只是“警报”而已。

孙明春认为由于政府的大规模一揽子刺激计划,2009 年上半年新开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计划的投资金额——即未来的投资额——几乎翻了一倍。许多项目都属于大型项目,需要三至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

“突然大幅度紧缩政策不仅会面临来自地方政府的极力抵触,也会推迟其中部分项目的竣工时间,给银行带来立即的、不必要的不良贷款。在我们看来,这种立即就会出现的代价可能会阻止政策制定者采取突然的、激进的紧缩政策。”孙明春表示。

孙明春的结论是,在没有CPI 通胀的真正威胁的情况下,政策制定者可能不会有很强的动力来大肆收紧政策。

据此,何时会出现恶性通胀威胁,就成为衡量A股指数上涨的“时间窗口”何时关闭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主流的市场观点基本认为,恶性通胀离中国还很远。

从目前的数据和趋势看,在一般生产资料领域,由于产品价格的弹性非常强,随着全球经济的温和恢复和中国经济的强劲反弹,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正在结束通货紧缩过程,并逐步进入比较温和的低通货膨胀领域;在最终消费品领域,由于价格粘性的存在和相对仍然明显的产出缺口,通货膨胀的压力仍然很不明显。”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

基金看多空前统一

基金仓位达到2004 年来最高,上半年加仓速度也是历史最高

在通胀预期被打消后,对中国经济的复苏预期成为当下最大的投资主题。毕竟,中国经济好转已经不是停留在预期之中,而是不断地被印证。

从仓位看,基金对于后市看多的心态空前统一。

统计数据显示,开放式混合型基金和封闭式基金在今年二季度的股票仓位水平都较一季度有所上升,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仓位由一季度的78.16%提升到二季度的86.46%;混合型基金由上季度的65.47%提升到现在的73.21%;封闭式基金由上季度的68.5%提升到现在的76.55%。

“三类基金仓位水平都达到了2004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并且2009 年上半年基金18%的加仓速度也是历史最高水平。从这两个历史最高可见当前市场在这个时点仍然非常乐观,于后市走势,绝大部分的基金经理还是乐观的。”东方证券分析报告认为。

虽然已是高仓位,但基金们的“后续炮弹”仍源源不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20余只指数基金正在等待证监会的批文,必须将95%募集资金购买股票的该类基金,有望在未来一年内带来千亿以上资金。

虽然看多的观点统一,但是对于在经济复苏的过程中,投资钟是应该指向上游行业还是指向中游行业,在业内还是引发了不少分歧。

今年以来煤炭、有色等上游资源类股票的涨幅已经相当惊人,但是随着经济复苏的信号日渐增多,中游行业股票也开始受到青睐。钢铁、化工化纤等行业开始受到资金关注。

从上周的统计看,无论是上游行业还是中游行业都有着自己的坚定支持者。

大智慧TopView资金流向统计显示,上周位于上游的有色金属板块资金呈现加速流入迹象,一周资金净流入22.79亿,成为资金介入最大行业。而位于中游的化工制造业、钢铁业同样受到资金关照。化工化纤板块一周资金净流入7.75亿,钢铁板块一周资金净流入7.64亿。

2009年7月4日星期六

叔本华论读书

 一   
富翁阔佬在显露出他的愚昧无知时,常会格外令人鄙视。而穷人终日操劳,没有深思幽想的余闲,显出无知是不足为奇的。我们常常可以见到富裕阶层中的粗俗愚蠢者醉生梦死,恣情享乐,像禽兽一样活着。如果他们善于利用自己的财富和时间的话,本来可以做出一些很有价值的事情。  
  二   
读书时,作者在代我们思想,我们不过在追循着他的思绪,好像一个习字的学生在依着先生的笔迹描划。我们自己的思维在读书时大部分停止了,因此会有轻松的感觉。但就在读书的时候,我们的头脑实际上成了他人思绪驰骋的运动场了。所以读书甚多,或几乎整天在读书的人,虽然可以借此宽松脑筋,却渐渐失去自行思想的能力,就像时常骑马的人渐渐失去步行的能力一样。有许多学者就是这样,读书太多反而变得愚蠢。经常读书,稍有空闲就读书,这种做法比体力劳动更容易令人思维麻痹,因为我们在干体力活时还可以沉湎于自己的遐想,一条弹簧在久受外力的压迫之后会失去弹性,同样,我们的头脑如果经常处在他人的思想影响之下,也会失去自己的活力。又譬如食物能够滋养身体,但吃得过多,反使胃肠受累,损害健康;而我们的精神生活如果向外摄取过多,也是有害无益的。读书越多,使你的头脑就像一块重重叠叠书写的黑板,每一篇读过的东西能够留存的越少。读书而不思考,就不可能心领神会,得到的浅薄印象往往稍纵即逝。就像我们所摄入的食物只有五十分之一能够被身体吸收,精神食粮也只有小部分真正成为大脑的营养。 
况且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好像沙上行走者的足迹:我们也许能看到他所走过的路径,但如果要知道他在路上究竟看见了什么,则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 
  三 
  作家们各有自己的风格特点,例如雄辩、豪放、华丽、优雅、简洁、纯朴、轻快、诙谐,精辟等等,并非阅读他们的作品就可以学到这些优点。但如果我们生来具有这方面的天赋,也许可因读书而受到启迪。看到别人的榜样而善于学习运用,我们才能获得同样的才干。这样的读书,能引导我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写作的能力,但具有这方面的天赋是一个先决条件。否则我们在读书中除了学到一些陈词滥调,别无益处,只能成为浅薄的模仿者而已。 
  四 
  如同地层依次保存着古代的生物一样,图书馆的书架上也保存着历代的古书。后者与前者一样,在其当时,都是生气勃勃,大有作为的,现在则成为化石,死气沉沉,只有考古学家还有兴致玩赏。 
  五 
  据赫鲁多特斯说,色尔泽克斯在望着自己漫无边际的庞大军队时掉下了眼泪,因为他想到百年之后,这些人将荡然无存。如果想到堆积如山的流行图书在十年之后没有一本被人阅读,不也应该落几滴眼泪吗? 
  六 
  文艺界的情况与人世间相同:无论你向社会的哪一个角落望去,都会看到无数愚民像苍蝇似的攒动,追污逐垢,在文艺界中,也有无数坏书,像蓬勃滋生的野草伤害五谷。这些书原是为贪图金钱、企求官职而写作的,却使读者浪费时间、金钱和精力。因此,它们不但无益,而且为害甚大。现在的图书泛滥成灾,十分之九是以骗钱为目的,作者、评论家和出版商同流合污,朋比为奸。 
  许多文人非常狡猾,不是引导读者追求高尚的趣味和修养,而是引诱他们以读新书为时髦,好在交际场中卖弄学识。诸如斯平德勒、布尔沃、尤金.休等人,都因善于投机而名噪一时。无论何时,都会出现很多这样的通俗作品,却使读者倒了霉,他们把阅读这些庸俗作家的最新著作当作自己的义务,而不去阅读古今中外为数不多的杰作--其中那些每天出版的通俗刊物尤为缺德,偷偷夺去了世人宝贵的光阴,使他们无暇顾及真正有益于修养的作品。 
  因此,对于善于读书的人,决不滥读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即使是时下正享盛名,大受欢迎的书,如一年数版的政治、宗教小册子、小说、诗歌等,也切勿贸然拿来就读。要知道,为愚民而写作的人反而常会大受欢迎,不如把宝贵的时间用来专心一致地阅读古今中外出类拔萃的名著,这些书才使人开卷有益。 
  坏书是灵魂的毒药,读得越少越好,而好书则多多益善。因为一般人通常只读最新的出版物,而不读各个时代最杰出的作品,所以作家也就拘囿在流行思潮的小范围中,时代也就在自己的泥泞中越陷越深了。 
  不读坏书,是读好书的一个条件:因为人生短促,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七 
  一般人都喜欢读那些介绍或评论古今大思想家的书,却不去阅读原著,因为他们习惯于阅读新出版的东西,又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们觉得现今庸人的浅薄平淡的语言比伟人的思想更容易理解。我很幸运,在童年时就读到了施莱格尔美妙的警句,并把它奉为圭臬: 
   "你要常读古书,读古人的原著, 
  今人对他们的论述没有多大意义。" 
  平凡的人,好像都是从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彼此多么相似。他们在同一个时期产生的思想几乎完全一样,而他们的意见又是同样的鄙俗。庸人所写的劣作,只要是新出版的,自会有愚蠢的人们爱读,而宁愿把大思想家的名著束之高阁。 

  平凡的作品像苍蝇一样每天在繁衍,人们只因为它油墨未干而争先阅读,真是愚不可及的事情。这些无价值的东西在几年之后必然被淘汰,实际上它一出世就应该被遗弃,只能作为后人助谈的笑料。 

  无论什么时代,都存在着互不相干的两种文艺,一种是真实的,另一种虚有其表。前者是由为科学或文学而生活的人所创造的不朽之作,他们的工作是严肃而深刻的,然而非常缓慢,欧洲在一个世纪中所产生的这样的作品不超过十部。另一种是靠科学或文学而谋生的人编造出来的,他们振笔疾书,在鼓噪颂扬声中每年有无数作品上市。可是数年之后,不免产生疑问:它们显赫的声誉如今安在它们本身又消失到哪里去了因此我们可以把前者称为不朽的文艺,而后者是应景之作。 

  八 

  买书后又能一丝不苟地阅读,是很好的;然而一般人往往买而不读,读而不精。 

  要求读书人记住他所读过的一切东西,就像要求一个人把他所吃过的东西都储存在体内是一样的荒谬。人靠进食维持物质生活,又通过阅读过着精神生活。然而身体只吸收能够同化的食物,同样,读者也只能记住他所感兴趣的东西,也就是符合他的思想体系或生活目标的东西。当然,(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目标,但只有很少人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没有思想体系,就不能对事物作出明智的评价,他们读书也必然徒劳无益,毫无主见。) 

  温习乃研究之母,任何重要的书都应该立即再读一遍。一方面因为再次阅读能使你更清楚地了解书中发生的各种事情之间的联系,知其结尾,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开端;另一方面,第二次阅读时你会有不同的心情,得到不同的印象,就像在不同的照明中观察同一件东西。 

  作品是作者思想活动的精华,如果作者是一个伟人,那么他的作品能大致体现他的生活,并常常能比实际生活包含更丰富的内容。(二流作家的著作也可能是有益的,因为这也是他思想活动的精华,是他全部思维和研究的成果,我们也不妨阅读一些。)崇高的精神生活使我渐渐达到一种境界,不再从与他人的应酬交往中寻求乐趣,而几乎完全潜心于书本之中。 

  没有别的事情能比阅读古人的名著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精神上的乐趣,这样的书即使只读半小时,也会令人愉快、清醒、高尚、刚强,仿佛清澈的泉水沁人心脾。这是由于古代语言的优美,还是因为伟人的品性使其作品经古常新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文艺界有两种历史:一种是政治的,另一种是文学和艺术的。前者是意志的历史,其内容是可怕的,无非是恐怖、受难、欺诈和杀戮等等。后者是睿智的历史,其内容是欢愉明快的,即使在描写人类的迷误时也令人神往。哲学是这种文艺的重要分支,又是其基础,它的影响广泛,但又是缓慢地产生作用。 

  九 

  我很希望有人来写一部悲剧性的文学史,揭示出许多国家对于自己民族的大文豪和大艺术家虽然无不引以为荣,但在他们活着时,却百般残害虐待他们;揭示出在所有国家和任何时代里,真和善对邪恶进行着不知疲倦的无休止的斗争;他要揭示出在艺术的各个领域里,除了少数幸运者,人类的英华巨擘几乎都得遭灾罹难,他们贫寒困苦,命乖运蹇,而荣华富贵则为庸碌鄙俗者所享有。他们就像《创世纪》中的以扫,以扫外出为父亲打猎时,雅各却穿了以扫的衣服,在家里接受父亲的祝福。然而人类的巨匠大师们不屈不挠,继续奋斗,终能完成其事业,光耀史册。 

2009年7月3日星期五

托尔斯泰的书单


十四岁以前的童年时代
圣经:约瑟夫的故事――巨大(指对其影响)
《一千零一夜》――大
波果列里斯基:《黑母鸡》――很大
俄罗斯壮士歌,民间故事――巨大
普希金:短诗《拿破仑》――大

十四――二十岁
福音书:登山训众――巨大
斯泰恩:《感伤旅行》――很大
卢梭:《忏悔录》,《爱弥尔》――巨大
《新爱洛伊斯》――很大
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很大
席勒:《强盗》――很大
果戈理:《外套》,《两个伊凡》,《涅瓦大街》――大
《地鬼》――很大
《死魂灵》――巨大
屠格涅夫:《猎人笔记》――很大
德鲁日宁:《波林卡.萨克斯》――很大
格利戈罗维奇:《安东.戈列梅卡》――很大
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巨大
莱蒙托夫:《当代英雄.塔曼》――很大
普列司各特:《征服墨西哥》――大

二十――三十五岁
歌德:《赫尔曼与窦绿苔》――很大
《浮士德》和短诗――有影响
雨果:《巴黎圣母院》――很大
丘特契夫:抒情诗――大
科尔卓夫:诗――大
荷马史诗(俄译本)――大
费特:诗――大
柏拉图:《斐德若》,《会饮》――大

三十五――五十岁
荷马史诗(希腊文)――很大
壮士歌――很大
狄更斯:全部长篇小说――很大
雨果:《悲惨世界》――巨大
Mrs.Wood:长篇小说――大
George Eliot:长篇小说――大
Trollope:长篇小说――大

五十――六十三岁
全部福音书(希腊文)――巨大
《创世纪》(希伯来文)――很大
亨利.乔治:《进步与贫穷》――很大
Parker:《有关宗教问题的研究》――大
Robertson:Sermons――大
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大
Pascal:《思想录》――巨大
埃皮克蒂特(希腊哲学家)――巨大
孔子和孟子――很大
《论佛》(法国学者著)――巨大
《老子》(法国学者著)――巨大

(该书单拟于1891年10月25日,见《托尔斯泰全集》第66卷)